书城文化隐痛与暗疾:现代文人的另一种
6516700000013

第13章 在温柔陷阱里迷失自我

放弃自我只为接受

通常,男人在爱他喜欢的女人的过程中感到幸福。他感到美满是因为接受他为她做的每件事。女人则完全相反,她只要接受爱就是幸福。如果女人去爱去追求她喜欢的男子,那是顶痛苦的一件事,而且被她爱的男人也就没有幸福的感觉了。

所以,很多女性宁可放弃心中最爱,甘愿接受一个自己根本不爱的人对自己的追求。人生的苦酒由此酿成。丁玲与肖红便是这种甘愿接受、放弃追求的女性。她俩的人生悲剧与此不无关联。

1924年的夏天,刚到北京的丁玲,住在西城劈才胡同的补习学校里。在那里,丁玲结识了一位名叫曹孟君女友。经曹女士的男友左恭的介绍,丁玲认识了胡也频。后者当时正在北京流浪。胡也频对丁玲一见倾心,丁玲对这位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文学愤青"可以说是毫无感觉。两人见了几面后,丁玲因刚到北京,人生地疏,无聊透顶,一赌气就回了湖南老家。

回家后的丁玲与母亲过了一段清净的生活。一日,丁玲与母亲正在院子里闲聊,只听见院们"咣"、"咣"响了两下,丁玲便去开门。门口站着一位身穿月白长衫的瘦小青年。丁玲凝眉细想了半天,才认出这个风尘仆仆的年轻人就是那位和自己萍水相逢的"文学愤青"--胡也频。尽管丁玲对此君没有一点好感,但他千里迢迢南下寻爱,却不能不让一位适龄女子芳心大乱,更何况,见面后不久,胡也频又从口袋掏出一首献给丁玲的诗:"我欲随黄昏远去,/寻觅你如梦之脚踪/我愿如奴隶般跪在你的膝前/求你解答我命运之疑问......"虽然这首诗,可以肯定未达到发表的水平,但它无坚不摧的滥情力量,足以让丁玲那颗多愁善感的少女之心,由"戒备森严"转变为"今夜不设防"。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丁玲与胡也频之间的距离也是一目了然的。论长相,丁玲端庄秀丽(曾被某电影公司看中,但她对当电影明星没一丝兴趣所以拒绝加盟),胡也频则相貌平平,属于扔到人堆找不着的主;论才华,胡也频写诗写得憔悴不堪痛苦万状,写得"人比黄花瘦",但作品却味同嚼蜡,不堪卒读,而丁玲从来没想过要当作家,后来,因闲得无聊,玩票似的写了一篇小说《梦珂》,没想到,这篇小说很快就发表在当时的知名杂志《小说月报》上,并且是头条。如果两人萍水相逢之后又擦肩而过,这样的结局才合乎情理。而胡也频却凭借自己不要命的胆量(他千里迢迢、只身南下找丁玲时,口袋里只有几块钱,如果找不到丁玲,他根本买不起回程的车票)和不要脸的策略(炮制惨兮兮的情诗若干,然后像催泪弹一样扔给丁玲)。当然,胡也频的"苦肉计"之所以能奏效,还是因为丁玲心太软。倘若丁玲心肠不软,胡也频冒险南下的莽撞行为只能被目为一次实实在在的"骚扰";而对于心肠硬的女性而言,胡也频的"催泪弹"或许就成了"搞笑丸"--除了招来一通"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之类的讥笑与嘲笑,恐怕别无所获。

丁玲是在与胡也频同居两个月后才意识到自己接受胡也频的爱是犯了一个极为严重而又不可挽回的错误的。其时,她结识了冯雪峰,两人一见钟情。但冯雪峰并没有像胡也频那样对丁玲发起情感攻势,于是,甘心接受、不愿追求的丁玲很自然地把对冯雪峰的爱封存在精神的领域。然而,正如张洁所写的那样:"爱,是不能忘记的。"直至晚年,丁玲还写出了一篇散文《不算情书》来倾诉对冯雪峰的非同寻常的爱,可见她对冯雪峰的感情多么浓烈、执著、深沉,而惟其浓烈、执著、深沉,终其一生压抑它、封存它又该是怎样一种折磨与煎熬!

当胡也频得知丁玲移情别恋、另有所爱后,当然也愤怒过、咆哮过,但他最终还是靠眼泪靠苦苦哀求留住了丁玲。他在给丁玲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呵,我的隐痛,如深谷之黑暗,永不见光明来抚摩;倘若我公布了这衷情,当使那灿烂之朝霞,变成初死之女的乳白之颜色,为悲悼我的命运之表征。但我终是弱者,不敢仰天狂呼,说出我的损失之重大,我只能悄悄的哀恳:恳求你,我的爱,赐我以恩典,表现你心之趋向,好使我成一个幸福的歌者或不幸的流落之穷徒!"我相信,如此哀婉幽怨的话语,唤醒了丁玲心中的母性,如果她一意孤行与冯雪峰远走高飞的话,胡也频乞求的话语和潦倒的形象会时常钻进她的恶梦中,使她终生不得安宁。我相信如此催人泪下的话语,使丁玲品尝了被人所爱的奇妙感觉。作为一个视接受爱为幸福的女性,丁玲只能做出这样的选择:与爱我的人同床异梦,与我爱的人劳燕分飞。

和丁玲相比,肖红的人生更为不幸。丁玲虽不能爱我所爱,但毕竟能被人所爱。而肖红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却一直演绎着被人所弃的悲剧。

肖红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封建社会的家长,冷酷、专制。在肖红幼年,他就把女儿许配给一个富家的纨绔子弟。1930年,19岁的肖红为抗婚,离家出走,只身来到当时的北平。一年后,这个富家子弟,居然从老家跑到北平,找到肖红。一番甜言蜜语,一番海誓山盟,肖红心软了心动了,于是,两人开始同居,并于次年回到哈尔滨,住进一家名叫东兴顺的旅馆。两人没有经济来源,坐吃山空。在欠下旅馆600多块钱后,那位富家子弟撇下身怀六甲的肖红,回家取钱,结果一去无回。如果不是一个好心的伙计暗中相助,肖红差一点就被旅馆老板卖进窑子。

按理,遭受人生如此重创的肖红,本不该再对男人抱任何幻想,本不该再相信男人的甜言蜜语,然而,肖红是好了伤疤忘了痛。不久,她再次堕入爱河,被人所弃的悲剧得以重演。

1938年,日军逼近武汉,肖红其时再次身怀六甲,孩子的父亲不辞而别将她孤零零一人丢在武汉。不久,肖红生下一个死婴。对于肖红的两次如出一辙的不幸婚恋,这名死婴是最好的总结与象征。

作为《生死场》《呼兰河传》的作者,肖红的文学天赋罕有其匹。但由于不善于或者是没有勇气对男人的甜言蜜语说"不",她两度跌进"庸俗而无聊的男人怀抱中"(聂绀弩语)而使自己的文学翅膀过早折断。

爱我所爱盲目追求

做男人的最大缺点就是,没有办法珍惜他不喜欢的女人对他的爱慕。这种反感发自真心一点不虚伪,他们忍不住要流露出对那女子的轻视。轻浮的少年就更加过分,在大庭广众下伤害那样的姑娘。这是男人邪恶的一面。

然而,不少才女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连如此简单的道理都不懂,于是便做出一些让人扼腕叹息又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明知道对方移情别恋,明知道对方不爱自己,她们依然故我,一唱三叹,苦苦追求。

张爱玲的冰雪聪明是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然而,自她结识了风流才子胡兰成后,竟变得十分自卑。她曾送给胡兰成小照一幅。小照背面有她手书的一行娟秀小楷:"见了他,她变得很底很底,底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如此哀婉动人的话,却不能使风流成性的胡兰成回心转意。对于张爱玲,他只会给予一时的缱绻,但决不会付出一生的钟爱。把胡兰成这样一个"到此一游"的"过客"当成朝思暮想的"归人",或许正是张爱玲所犯下的一个"美丽的错误"。

1946年,胡作为一个被搜捕的汉奸,潜逃温州,张爱玲在不知胡的确切地址情况下,放下大家闺秀的架子,千里迢迢去温州找胡。待她饱受舟车之苦找到胡时,胡的身边又变戏法般冒出个风韵犹存的少妇,至此,张爱玲仍对胡心存幻想,委曲求全地向胡讨一个完整的爱,结果,遭到拒绝。在分手的最后一刻,张爱玲陷入深深的绝望中,她满含幽怨地说:"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文学上敢于创新的张爱玲爱情上却落入俗套:重蹈"痴心女子负心汉"的古老覆辙。好在那个动荡的社会成全了张爱玲。急遽变化的社会,使她无暇舔舐爱情的伤口就匆匆踏上逃亡之路,否则,天知道无望的追求还会给她带来怎样的煎熬?

关于胡兰成,张爱玲曾留下八字箴言:"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其实这句话与实情不太相符,因为张爱玲并不是对所有"懂得"她的男性心怀慈悲的,譬如,傅雷先生就很"懂得"张爱玲,但张爱玲却写了一篇貌似谦和实则刚硬的文章对大名鼎鼎的傅先生表示了不满。我想张爱玲这句话如果改成:"因为欣赏,所以慈悲。"也许就一语中的了。问题的症结在于,胡兰成既欣赏张爱玲的才情,也迷恋其他女性的身体。在胡兰成看来,这两者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在武汉养病时,胡兰成与一位身材窈窕的护士眉来眼去,在温州逃难时,他又和一个体态丰腴的少妇形影相随,胡兰成对这两位女性身体的眷恋不亚于他对张爱玲文字的痴迷。看来,胡兰成首先是一个传统文人,其次才是一名现代才子,所以,他对红袖添香的需求远甚于对红颜知己的渴盼。而张爱玲同样是个披着现代外衣的古典女人,虽然她能面带微笑专心致志倾听胡兰成大谈他的恋爱故事,但那显然是强颜欢笑,因为从一而终的念头在她的心中一直深藏未露。

爱美的女人会疯狂地往脸上涂脂抹粉,全然不顾化妆品对她们皮肤的伤害;惜才的女人会无原则地对才子俯首帖耳,全然不顾才子们的"花心"对她们心灵的戕害。张爱玲如此,当代女诗人蝌蚪也如此。

从惺惺相惜这个角度来看,才华横溢的女诗人蝌蚪爱上同样是才华横溢的男诗人江河几乎是必然的事,而如此一来,蝌蚪的为情所累便成了一种宿命。

婚后不久,蝌蚪就发现江河身上有着才子常有的通病:喜新厌旧,用情不专。对于丈夫的"花心",蝌蚪采取了与张爱玲的相同的办法: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他是男人,你是女人;他是丈夫,你是妻子;他爱了别人,你却总想留在他身边。"为了说服自己接受这样另寻新欢的丈夫,蝌蚪对"爱"作了新的解释:"他爱不爱你这无关紧要,你关心的只是自己爱不爱他。当你把他的一切一切都抛开不想时,当他只作为一个人站在你面前时,你知道你需要的就是爱他。至于他如何动作,这无关紧要,你关心的只是你的心。你需要的只是形式。你把形式当作内容,幸福只是一种主观感受。""爱,只是你一个人的事,跟别人没什么相干,甚至跟他都不相干。你爱,这就够了,就算他要分手,也不会使你变成心中无所爱的空心人。"与其说这是一个女诗人对爱所作的富有新意的诠释,不如说它是一个弃妇对自己为人所弃的心有不甘的开脱与辩护。不过,在我看来,这更像一个痴情女子濒临绝望时的谵妄之语。看似冷静实则悲愤的语句隐含一丝不祥的气息。后来的事实验证了这一点:说出这些含义暧昧的言辞后不久,蝌蚪就自缢身亡了。她的死表明:她想通过重新诠释爱的方式来自我安慰的想法落空了。

尽管"呼唤的人和被呼唤的很少能互相应答"(哈代语),但那是因为时空的阻隔使他们不能相互应答,而如果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丈夫都不愿应答这种"爱的呼唤",那么这种泣血呼唤,这种苦苦追求,虽然感人,未免偏执。

最难堪的还不是呼唤得不到应答,最难堪的是当男人不爱这个女人时,女人越是苦苦追求,越会引起男人的反感。所以,张爱玲凄婉的话语,打动了世人,却打动不了胡兰成;蝌蚪哀怨的倾诉,或许会招来世人的怜惜,但也肯定会招来"负心郎"的白眼。

在男人,追求意中人,失败了,并没有破坏追求时的美感;在女人,追求意中人,失败了,则成了一生一世的耻辱。

我相信女诗人蝌蚪的自缢,不是殉情,亦非绝望,我相信是不堪忍受追求失败所带来的奇耻大辱,她才辞别人世的。我相信她是为捍卫尊严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