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为美好的未来做准备:写给中学生及家长和老师
6507300000055

第55章 准备充分考则易

一个人从迈进中学校门,则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考试:非学业考试——思想考、纪律考、卫生考、生活考等;学业考试——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模拟考、毕业考……当然,等待我们最严峻的考试便是高考。当决定命运的高考完毕后,丰富多彩的中学生活才算画上句号。既然考试已成为中学生活的一部分,是融入社会的前奏,我们就要学会自我减压,学会在紧张的考试中放松自己,超越自己。考试是脑力与体力劳动的双重考验,除了要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外,还需要掌握合理的应试方法、技巧与策略。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清醒的头脑,把考试看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只有勇敢地走出自己,积极地面对考试,乐观地走入考场,就一定会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把考试作为检验自己学业与做人修养的标尺,自己的学业就会层楼更进,节节攀升,人生就一定会绚丽多彩,熠熠生辉。

百丈之台,其始则一石耳,由是而二石焉,由是而三石、四石以至于千万石焉。学习亦然。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

——毛泽东

有充分准备的人,才有最佳机会。

——巴斯德

尼乐斯·亨贝尔出生在挪威,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在他十几岁时,阿贝尔认识了年轻的教师霍姆伯,这是一位称职却不是很有才气的数学家。但霍姆伯有着严格的教学要求,他采取让学生练就扎实的基础能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牢固的数学基本功,并且让他们大量练习一些适合的数学问题。

阿贝尔开始的时候很厌烦,但是却咬牙坚持了下来。等他的数学基础足够牢靠以后,他发现数学并不像以前那样枯燥无味了,而且很高兴自己能解决一些别的同学不能解决的难题。

这则故事无非在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青少年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之上,正所谓“基不广不足以峻,学不深不足以作”。

中学时代是为将来打基础的时期。未来我们面对的一切挑战,都归根于中学、大学时代的学习。我们要依靠扎实的学科基础,取得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我们要在大学里积累扎实的专业技能,以便毕业后在激烈的竞争中谋取生存的空间和领地;我们还要在未来的工作中,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创造成就,实现人生的梦想。这是一个相互递进的过程,一环扣一环,松于始者,必殆于终。

而衡量我们基础掌握优劣的检测标准,往往是平时与高考的成绩。对于中学生来说,可以说是平时小考接踵而至,应接不暇;中考高招大考迫在眉睫,日趋临近。怎样才能在各种考试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呢?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好知识上的准备,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有位学者说过,“考试的成败在于复习”,可谓一语中的。考试能促进我们系统地进行复习,只有系统地认真地复习才能考出好的成绩。

情绪的稳定,信心的坚定,都植根于雄厚的知识储备的土壤之上。为了做到全面系统地复习,在考试前应该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有的同学不是这样,考试前心中无数,老牛赶山,复习到哪是哪,甚至有的科目或章节还没有复习就仓促上阵,这样自然手忙脚乱,疲于应付。有的人只是盲目地跟在老师后面,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自己的主观设计,这样复习起来就比较被动。这并不是说老师的复习指导不重要,要知道老师是从宏观上进行复习指导的,一般是没有可能针对班里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的。

我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没有很好地准备就参加任何考试,都不会取得最佳效果的,往往会不击自溃。只有未雨绸缪,才能掌握考试的主动权。

1.周密计划,合理安排。

即便你的老师再优秀再卓越,业务能力再强,你也一定要制订自己的完整的复习计划。跟着老师走无异于将自己置于被动地位,只有针对你个人特点制订出的复习计划,才能使你在任何考试前都能保持充分的主动。

制订复习计划前,首先要了解自己,譬如在诸多学科中,你的强项弱项各是什么;每一学科的薄弱环节是什么;各个学科在面临的考试中的地位如何;你一天里的学习情绪、状态高低潮各在什么时间等等。你不妨拿出一张纸,边回忆边分析,当你详细地了解自己后,你的复习计划就常常会自动浮出水面。

不论你在中学的哪个年级哪个阶段,每个同学心中都要有一个长期计划。长期计划的第一个主题是安排各学科的主要复习时间块。数学、物理、化学等重在推理的学科,因其理解性胜于记忆性,应主要置于复习中前期;像语文、历史等以思想和概念为主的学科,因其记忆强于理解性,则必须在复习中后期给予充分的再回忆时间。长期计划的第二个主题是找出知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重点突破时须注意,每一个时间段最好只设定一个突破口,直到解决后再进入下一个。

长期计划必须通过一个个短期计划来完成。短期计划可以以“周”为单位时间。短期计划有两忌,一是不要纵容自己的好恶,而经常用大量时间复习自己喜欢的一门功课,一定要保持各个学科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二是不要制订不符合实际的计划,一定要有张有弛,否则你会被完不成的计划所压倒。而这种受挫感会严重影响你的自信心。

你可以拿出一个小本子,每周末将下一周的计划安排好,每天晚上再把明天的计划安排好。每完成一项就在小本上将它划去。这样每划去一天的计划或一周的计划,你都会产生一种难以表达的成熟感和无尽的喜悦。短期计划中,要将长期计划中的突破口置于一天中效率最高的时刻。

这样说来,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是一个复习系统,除了这个复习系统外,我们还应该制定另一套复习系统,即循环复习→强化复习→最后复习。

循环复习是指考前较长时间内的复习,它需要同学们一遍遍地复习,以清除自己暗潜着的每一个知识欠缺;强化复习是指考前几天内的提纲挈领的大略复习,主要是给自己一种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感;最后复习是指考前一天内的对重点或薄弱点的简单复习,其主要效果是为有效的记忆提供线索,以避免考场上用过多的时间提取知识。

复习计划不仅能使你更有效地利用时间,也会使你产生一种对生活的微妙的把握感,这种把握感能使你每天都保持着奋进的态势和力量。

2.重视基础,提高能力。

基础是整个知识体系的根基,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领和工具。对基础知识理解得越深刻,掌握得越牢固,解决具体问题就越容易;基本功练习好了,能力得到提高了,不仅可以巩固和深化已学过的知识,还能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打好基础。俗话说“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

日本有一所世界知名的学校叫做骏台学校,它培养的学生大都考取了名牌大学。这所学校在总结他们几十年的经验时说,“如果认为我们是传授什么特殊诀窍的学校,那就错了。建校至今,我们始终强调的都是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如果基础不扎实,怎样拼命努力也是学不好的。”

要抓好基础知识复习必须从掌握复习纲要、从抓好课本复习入手。复习纲要是总复习的标准依据和规格要求,必须领会其精神实质,明确其各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并以此指导整个总复习。课本是各科之“本”,是学习各种知识的根本。只有把课本弄懂弄通,才能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基本能力。抛弃课本而热衷于看一些五花八门的复习提纲或试题汇编,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其结果必然是弄巧成拙,得不偿失。就像你要得到一棵大树,你又不花力气从根本上去做文章,而是拈轻怕重地去折枝摘叶,那么到头来得到的只能是支离破碎的东西,完整的大树是无论如何也得不到的。

3.三轮复习,层层深入。

第一轮为全面复习、系统复习。这就是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对基础知识进行排队,分清主次。根据自己平时学习的实际情况,找出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在分清主次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理科要在温习基本概念、公式、定律的基础上,复习重做已经做过的典型性的基础练习;文科要全面温习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正如撒网打鱼一样,要先把网撒出去,网撒得越大,打到鱼的机会就越多。这一轮的复习要注意全面、系统四个字。要总览全局,唤起理解、记忆,为下面的复习奠定基础。

第二轮为重点复习、深入复习。这一轮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按复习纲要要求,分单元、分部分逐一剖析思考,并结合做一些中等难度的半综合练习。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方面,要抓住重点知识,并找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能比较系统地掌握知识;在基本训练方面,要抓住类型综合题,进行重点练习,力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展思维,拓宽思路。这一轮复习一定要防止面面俱到,贪多求全,平均用力。

第二轮复习是关键环节,一定要着力抓好。同时要注意既不要搞成第一轮复习的机械重复,也不要与第一轮复习脱节,过早过难地拔高。这是第二轮复习的科学性、艺术性之所在。

第三轮为综合复习、系统练习。在基本理论方面,要按课本顺序把该学科的知识链接起来,做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体系;在练习运用知识方面,要系统整理过去做过的练习,力求找出解题规律和各种类型练习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一些典型的综合练习着力提高综合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然后再在学校和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做一些考试模拟练习,或参加考试练兵,最后为应考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在一首诗中写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是说,当你登临泰山绝顶之后,周围的群山就像拜于脚下而变得矮小。如果你能用心地进行三轮复习,你会感觉到书已经越来越薄,知识点也由多变少。一提起某个方面的知识,就会立即想到它属于哪一个体系,哪一个范畴,需要运用哪一原理或知识,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你的信心也就一定会随之得到增强,胜券在握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