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拟股票的定义
虚拟股票(PhantomStocks)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一种“虚拟”的股票,如果实现公司的业绩目标,则被授予者可以据此享受一定数量的分红,但没有所有权和表决权,不能转让和出售,在离开公司时分红权也自动失效。在虚拟股票持有人实现既定目标条件下,公司支付给持有人收益时,既可以是现金或等值的股票,也可以是股票和现金的组合。虚拟股票的本质是通过其持有者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将他们的长期收益与企业效益挂钩。它实际上是获取企业未来分红的凭证或权利,其持有人的收益是现金或等值的股票。此外,只要在企业正常盈利的条件下,持有人就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因为持有人享有分红的权利。
二、虚拟股票与股票期权的比较
虚拟股票是股票期权的一种变异,它借鉴了股票期权的一些特性与操作方式。比如,它同样需要公司在计划实施前与每一位参与者签订合约,约定授予虚拟股票的数量、兑现时间表、兑现条件等,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虚拟股票与股票期权的差别在于:
1.相对于股票期权,虚拟股票持有人并不拥有在未来按某一个固定价格购买本公司股票的权力,因为顾名思义,虚拟股票只是一种账面上虚拟的股票。实施虚拟股票激励计划的公司每年一次聘请薪酬方面的咨询专家,结合自身的经营目标选择一定的标准(这一标准既可以是销售率的增长,也可以是某种财务标准),对虚拟股票进行定价,目的是模拟市场,但只是从长远的角度模拟。而当约定的兑现时间、兑现条件满足时,虚拟股票持有人就可以现金的形式获得其拥有的虚拟股票在账面上增值的部分。因此,从本质上来看虚拟股票是一种递延现金支付方式。
2.在虚拟股票激励模式中,其持有人的收益是现金或等值的股票,不需要支付现金成本;而在股票期权激励模式中,企业不用支付现金,但个人在行权时则要通过支付现金获得股票。
3.两种方式的报酬风险不同。只要企业在正常盈利条件下,虚拟股票的持有人就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而只有在行权之时股票价格高于行权价格,股票期权的持有人才能获得股票市价和行权价格的价差带来的收益。
三、虚拟股票计划的操作流程及要点分析
(一)虚拟股票计划的基本操作流程
实施虚拟股票激励计划的大致流程。
(二)虚拟股票激励方式的要点分析
采用虚拟股票方式进行股权激励需要关注几个问题:
1.现金支付的风险问题
由于虚拟股票的发放会导致公司发生现金支出,公司可能面临现金支付风险,因此企业一般会为虚拟股票激励计划设立专门的基金,即每年拨出一定比例的税后利润在企业内部设立奖励基金作为实施虚拟股票激励计划的资金来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基金所需的资金来源是从税后利润中拨出的,它必将影响一部分股东的利益,所以实际提取比例一般应由股东大会讨论通过。
2.如何考核虚拟股票持有人
对经营者业绩进行科学的考核,是实现经营者报酬与其业绩挂钩的前提。如果考核指标无需任何努力即可达到,或者并不是在期权与期股的作用下实现的,那么,激励合约并未实现其目标。以净资产收益率还是以股价作为考核指标呢?一般情况下,公司的具体财务指标反映企业过去的表现,股票二级市场的表现用来预期上市公司未来现金流。一个有效的经营者业绩考核体系,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
四、虚拟股票的优缺点及适用性
(一)虚拟股票的优点
虚拟股票激励模式的优点在于:
1.它实质上是一种享有企业分红权的凭证,除此之外,不再享有其他权利,因此,虚拟股票的发放不影响公司的总资本和股本结构。
2.虚拟股票具有内在的激励作用。虚拟股票的持有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去经营管理好企业,使企业盈利不断地增加,进而取得更多的分红收益,公司的业绩越好,其收益越多;同时,虚拟股票激励模式还可以避免因股票市场不可确定因素造成公司股票价格异常下跌对虚拟股票持有人收益的影响。
3.虚拟股票激励模式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因为获得分红收益的前提是实现公司的业绩目标,并且收益是在未来实现的。
此外,与股票期权方式相比,虚拟股票具有很多优势:
1.与授予激励对象实际股票相比,企业在实施虚拟股票激励计划时有更多的灵活性。通过设计,可以使虚拟股票的授予专门针对激励对象负有责任的业务或资产,而不仅仅以整个企业的业绩作为依据。
2.通过适当设计虚拟股票的现金收入发放时间和等待期,可以使虚拟股票激励计划与激励对象的劳动合同或者特定的企业目标相配合。
(二)虚拟股票的缺点
虚拟股票激励模式的缺点是:激励对象可能因考虑分红,减少甚至于不实行企业资本公积金的积累,而过分地关注企业的短期利益。另外,在这种模式下的企业分红意愿强烈,导致公司的现金支付压力比较大。
(三)虚拟股票的适用性
虚拟股票激励模式比较适合现金流量比较充裕的公司。此外,与股票期权相比,虚拟股票的激励作用受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影响较小,因为当证券市场失效时(如遇到熊市),只要公司有好的收益,激励对象仍然可以通过分红分享到好处。
对于非上市公司,由于公司没有上市,没有可参考的股价,为了起到激励的作用,也会使用虚拟股票。比如某公司净资产为100万元,则假设公司总股本为100万股,每股1元,在此基础上每年对净资产做一个估值,股权数量不变;股价则根据估值进行调整,最后激励对象根据行权时的股价,从公司获取股票差价。虚拟股票在适当的时候,比如上市公司股东允许或者在公司上市时,也可以安排转变为真实的股票。
五、虚拟股票激励计划在国外的发展和应用
虚拟股票激励计划是美国玛丽凯公司最先设计使用,现在各国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股权激励方式。1984年玛丽凯公司经营业绩很差,产品销售量大幅下降,股价下跌比较严重。为此该公司聘请了斯特思公司设计一种虚拟股票跟踪玛丽凯公司股价,这便是虚拟股票计划。这项计划从1985年开始,准备实施5年,给予30位经理人相当于玛丽凯公司股份15%的购股权,总价1200万美元。每年斯特思公司计算一次虚拟股票价格,到1990年高级经理人可以获得1200万美元虚拟股票增加的价值。1991~2000年玛丽凯公司已经付给经理们1亿多美元。每过5年,年薪25万美元的经理们就可以从他们虚拟购股中得到5倍于这个数字的收益。由于虚拟股票的实施,玛丽凯公司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被大大地调动起来,并吸引了很多有才华的经理人员来玛丽凯公司,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六、国内企业的虚拟股票激励计划
虚拟股票在高科技企业如IT业中采用较多。上海贝岭(600171)、银河科技(000806)等公司均采用过虚拟股票激励机制。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上海贝岭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压力。行业内人才处于稀缺状态,而竞争对手则采取了较为有力的激励措施。公司原来的“基本工资+奖金”的激励机制,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1999年7月上海贝岭开始在企业内部试行“虚拟股票赠予与持有激励计划”。这套方案的总体构思是将每年激励对象奖励基金转换为公司的“虚拟股票”并由授予对象持有,持有人在规定的期限后按照公司的真实股票市场价格以现金分期兑现。公司每年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一定数额的奖励基金,然后从奖励基金中拿出一部分来实施这一计划。在年初,董事会与总经理、总经理与其下属的激励对象签订协议,年底按协议考核确定奖励基金提取数额及每个获奖人员所获虚拟股票的数额(按考核情况及市价折算)。职工虚拟持股后,若实施送配股,将同步增加持有的股数;若分红,职工也将获得相应的现金。激励对象持有达到一定年限后,可将虚拟股票按一定的速度分阶段兑现。
该方案授予对象主要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与技术骨干。对这两种对象,上海贝岭实行了不同的激励制度。
高级管理人员采用“年薪+奖金+股票期权”的结构。比如控股公司对由其推荐、委派、提名并在公司领薪的总经理、党组织书记等公司主要负责人实施年收入办法。年收入主要由基薪和加薪奖励两部分组成。基薪是以年度为单位,根据企业的资产规模、管理复杂程度及其他参考因素确定的基本报酬;加薪属于风险收入,与经营者经营成果、工作经营业绩以及贡献挂钩。加薪可以有现金和股票两种形式。公司在对受益人进行考核以后,按其经营业绩向受益人增发和特别奖励1~5个月基薪的现金或等值的股票。股票在一定时间内不得兑现和流通,但受益人享有分红、转增股本等权利。当受益人任职超过2年,期股累计超过5万元时,可兑现超过部分的20%。任职到期,或正常离职满一年后可按约定时间表兑现股票。
对于高级技术人员,采用“年薪+奖金+虚拟股票期权+营业收入提成”的收入结构。在获得虚拟股票期权的人员中,占总数20%的科技人员获得了总额度的80%,而其他人员则获得了剩余的20%。期权授予时,通过一定程度的考核,最终确定每一位有权获得虚拟股票期权的人员的具体获得数额。
上海贝岭作为我国最早推行股票期权的上市IT公司,其虚拟股票方案独具创意。其方案并不涉及股票的买卖运作,但通过虚拟股票的引入,将公司股价与激励对象利益联系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