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我拿什么去创业:新生代企业家的10个创业感悟
6505600000006

第6章 新时代下的新创业法则

通常,国内创业者一般的思维模式往往是这样的:开创一个公司,将它做大、做好,然后像呵护孩子一样把它当做自己的终身事业。但却有这样一个人,有着与此完全相左的思维模式:

他认为自己在一个阶段内把公司做起来了,如果退出比不退出能赚更多的钱,那就让别人去接受吧;

他创办了携程网,并在风险资金的助推下,成功将之送上了纳斯达克,但之后他却选择了出售股票,套现推出;

他创立了“如家”经济型连锁酒店,又以同样的运作模式,借助风险投资,把“如家”也送到了纳斯达克,“如家”上市后,他的选择再次让人大跌眼镜,他宣布退出了“如家”的管理层;

他随后又创立了“汉庭”商务连锁酒店,如今,“汉庭”的增长速度比当初的“如家”还要快。2007年夏,“汉庭”商务酒店完成了首轮融资,获得鼎晖创投、成为基金、北极光创投、IDG-Accel成长基金和保银资本等五家VC的共计85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开创了国内服务业企业首轮融资的最高纪录。相信他很快会再次敲开纳斯达克的大门;

他自从1992年离开学校后,始终保持着每三年换一个崭新身份的纪录;

他个人的身家早以十亿计,然而对于这个始终停不下来的创业者来说,仍然只是“万里长征刚刚走完了第一步”!

这个人就是创业传奇人物季琦!

正是有了更多的类似季琦这样的创业精英,我们说在当今时代,创业的内涵被出神入化的创业者们演绎得更丰富了,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在这种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创业法则也出现了一些新气象。

法则一:商业模式越来越重要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大量红极一时的网络明星企业开始大批死亡。

原时代华纳CTO(首席技术官)的迈克尔·邓恩在接受美国《商业周刊》采访时说:“一家新兴企业,必须首次建立一个稳固的商业模式,高技术反倒是次要的。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商业模式比高技术更重要,因为前者是企业能够立足的先决条件。”

管理学家德鲁克也曾经指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商业模式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有资料调查显示,当今中国创业型企业的失败,23%是因为战略的失误,28%是因为执行的问题,而高达49%的失败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持续赢利的商业模式。

我们都知道,沃尔玛其实是开超市的,可口可乐是卖饮料的,微软是卖软件的,国美是卖电器的,味千是卖拉面的,这些企业的商业模式都是非常简单的,又都是非常成功的。这些企业的成功其实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无论高科技产业,还是传统行业,都能够取得成功,关键是你要找出成功的商业模式,并把商业模式的赢利能力快速发挥到极致。

法则二:借风险投资的“鸡”生自己的“蛋”

近年来,盛大、分众、聚众、百度、红孩子等财富新贵们与风险投资(VC)的完美联姻,拨动了每一个具有创富梦想的热血青年的心,这些有别于传统的高速积累财富的故事,在充分吊足了他们的胃口的同时,也为他们树立了可供参照的标杆,为他们指明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如果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位伟大的女性,那么一个成功创业企业的身边往往少不了一个甚至几个优秀风投商的身影。从惊动纳斯达克的百度到制造首富神话的盛大,从开辟风投新蓝海的传统企业如家到重新炒热B2C概念的红孩子……赚个盆满钵满之余,高盛、美林、摩根·斯坦利、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IDG、软银亚洲、北极光……这些风投的名字注定要与伟大的企业连在一起。

借鸡生蛋,利用风险投资商的风险资金来达到成长自己的目的,这是一种创业运作上的新境界。

法则三:高超的“轻资产”化运作

2200多年前,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

如今和阿基米德一样,很多创业者有时候需要的往往只是一个支点:一个轻资产、高效率的支点。那就是“用最少的资金去撬动最大的资源,赚取最多的利润”。要实现这个目的,企业的客户资源、治理制度、管理流程等“轻资产”,必然要取代生产线等“重资产”,成为商业运作的新主角。

而事实上,目前在国内,有不少的先锋创业者,比如PPG、ITAT等服装行业的黑马企业,已经开始将“轻资产化运作”做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了。

法则四:创意能够照亮生意

人类从来都不缺乏创意:中国的青铜器,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汉穆拉比法典……然而这些文明的产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可以说并未改变人类个体的命运,只有少数人享受这些文明。今天,创意与经济的联姻,改变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它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它不再有国别,它像呼吸一样存在于世界每一个角落。

互联网的发展,更是为新创意经济模式的商业化实现提供了技术可能性。传统创意经济是一分投入一分收获。小投入小收获,大投入大收获。而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创意经济可以是小投入(通过网络正反馈放大)得到大收获,而大投入(通过网络负反馈)得到小收获。

创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照亮你的生意,创意能够创造财富,创意能够成就未来!

法则五:做一条反方向游的鱼

蒙牛总裁牛根生曾说:“要想知道,打个颠倒。不管螺丝怎么设计,正向拧不开的时候,反向必定拧得开。山重水复,此路不通的时候,换换位,换换向,往往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有时候去做一条向反方向游的鱼,往往能彰显与众不同的气质。才能让那些默默无闻的“草根”创业者们打破平庸,取得与众不同的成功。

“互联网之父”瑟夫说:“先谈着装问题吧,这是我故意的。比如在我的高中生时代,别人去上学都穿T恤还有夹克,但是我就穿西服和领带。在Google每个人都穿西服,但是没有人穿三件套,我就要穿出我的与众不同来。”

逆流而动也可以被认为是这样一种风格——个人魅力的张扬和展示,这样的风格往往能够铸成创业的成功。

法则六: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是英特尔公司创始人、英特尔公司董事会主席安迪·格洛夫自传的名字,也是他的职场人生写照,作为摩尔定律的发起者,他把英特尔成功的原因归纳为企业以及领导人拥有对于技术和市场“偏执狂”的本色,数十年来英特尔公司“偏执”地恪守摩尔定律将CPU的处理速度带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

综观那些关于商业成败的耳熟能详的案例,终场胜者往往不是开场时财雄势大的主角,改变历史进程的往往是一个狂热而偏执的弱小力量,从一个不起眼的局部开始。

在1970年,15岁的比尔·盖茨写了一封著名的《致爱好者的公开信》,震惊了计算机界。盖茨宣称计算机软件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市场,他随后离开校园,一手创办了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微软公司,并逐步将软件产业化。

1998年9月7日,在加州的一个车库里,布林和佩奇从家人、朋友和投资者那里募集了100万美元组建了Google公司。而此时,比尔·盖茨也肯定没有关注过这个默默无闻的后来者与竞争者。如今,Google成了互联网时代一家毋庸置疑的伟大公司。

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来的挑战者是层出不穷的,源自于弱小的某个局部、偏执而又狂热的他们,对于那些已经具备看似“牢不可破”地位的先行者而言,往往具有无与伦比的攻击力,就像“如家”之于“锦江之星”,“微软”之于IBM,Google之于“微软”。事实上在某一个局部,往往弱小比强大更强大。就看你能否成为未来某一局部的那一个“狂热而偏执的挑战者”!

法则七:专注与精耕细作

随着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国内民众的购买力与市场容量也因而得到了空前的膨胀。所以在一些传统的行业同样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机会,当然这也是竞争至为激烈的领域。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生意在日益白热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那就要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与行业内彻底做精做细,进行精耕细作化的经营与运作,做出差异,做出品牌。这正如一家企业的经营口号“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名”所传达出的理念。

据了解,麦当劳规定从原料供应到产品售出,任何行为都必须遵循严格统一的标准、规程、时间和方法。如店内柜台高度为92厘米,麦当劳认为这个高度绝大多数顾客付账取物时感觉最方便;汉堡包从制作到出炉时间严格控制为5秒钟;面包的直径均为17厘米,因为这个尺寸入口最美;与汉堡包一起卖出的可口可乐的温度必须是4度,因为这个温度的饮料口感最好;汉堡包出炉后超过10分钟,薯条炸好后超过7分钟,一律不准再卖给顾客……

初创企业的管理如果能做到这种程度,想不成功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