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我拿什么去创业:新生代企业家的10个创业感悟
6505600000028

第28章 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创业者的凝聚力更多的体现在对人才的吸引上,对于创业者来说,创业可以说是个人的事业与追求的寄托,通过创业能够充分地做到自我实现及获得丰厚回报等,可以说是名利双收。而对于创业追随者乃至普通员工来讲,他们最看重的又是什么呢?也许有很少一部分人会注重“创业公司能否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供实现自我的舞台”这些方面,但如果说得比较直白一点的话,不得不承认大多数人更看重的其实还是金钱以及物质上的回报,其实即使是那些追求自我实现的精英们,其自我实现最终还是要反映到更高的物质回报上。创业者如果能清醒地认识这一点,那么对于自己下一步很好的去凝聚人心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牛根生在童年时期就领悟到的“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之经验,在成年后也一直不断地在实践着这一经营。在伊利的时候,牛根生以喜欢“散财”出名。

1990年,年轻的下属杨文俊刚刚结婚,需要拿出4000元购买住房,对于这个来自偏远农村、当时月工资只有40元的年轻人来说,相当于他不吃不喝10年的工资,这不啻于一个天文数字。就在举目无亲的杨文俊为此犯愁的时候,牛根生雪中送炭给了他2000元钱。“要知道,牛根生自己当时也没有多少积蓄,这2000元钱是他一大家子省吃俭用省出来的!更何况,以我当时40元的月收入,他简直看不到我在短期内还钱的可能性。”杨文俊在后来说。牛根生的这2000元钱,可以说是超出了一个领导者应有的责任范围,但牛根生的这种行为也深深铭刻在了杨文俊的心底:“我们虽然身为企业的领导,但和普通工人一样,也是劳动者。劳动者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受此影响,后来的杨文俊本人也成了一个关心下属的散财者。

可以说,牛根生散去的是钱财,得到的却是人心。

牛根生在创立蒙牛时,注册资本金只有100万元,基本上是牛根生和他妻子出售伊利股票所得的钱。伊利那边传出话来:“100万元能够干什么!”可仅仅几个月后,蒙牛的注册资金竟然猛增到了1380万元。那么,蒙牛的创业资金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原来,在蒙牛创立之初,伊利集团主要大将,包括液体奶的老总、冰激凌的老总,纷纷弃大就小,投牛根生而去。这样先后“哗变”的大概有三四百人。牛根生曾告诫他们:“不要弃明投暗。”但大家坚定地认为他不是“暗”而是“明”。这些忠诚的老部下演出了一幕“哀兵必胜”的悲壮剧:他们或者变卖自己的伊利股份,或者借贷,有的甚至把自己留作养老的钱也倾囊拿出……“连买棺材的钱都拿出来了”,一位中层干部这样说。

蒙牛发起人是10个自然人,他们分别是:牛根生、邓九强、侯江斌、孙玉斌、邱连军、杨文俊、孙先红、卢俊、庞开泰、谢秋旭。其中,邓九强曾是呼和浩特市轻工机械有限公司的老板,给蒙牛提供冰激凌、牛奶工业设备,后来投奔牛根生成了蒙牛的副董事长。谢秋旭是广东潮州阳天印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以前和伊利合作印牛奶、冰激凌包装盒的时候,认识了牛根生,并且成为老牛的挚友,后来又和“蒙牛”合作,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东。原来当他得知牛根生集资900万元人民币开办蒙牛公司的时候,首次便出资约380万元。但当时谢秋旭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帮助牛根生一把,“当时我没有想到回报,但相信牛总的个人魅力,肯定他会把蒙牛做好。”

牛根生的座右铭是“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而且他平时的行为也证明了他确实具备这样的品行。有一件事情很能说明问题:有段时间,通勤司机有事情不能上班,让牛根生代劳,一个新员工不认识牛根生,但他却一个劲地向别人夸奖牛根生,说这个新来的胖司机态度真好,让他停哪就停哪。正是牛根生这些点点滴滴的表现,不得不让人信服他、跟随他。

正是靠着“以人为本”、“散财聚人”等处世方式长期积累所形成的光环,使得牛根生的身边很快就聚拢了许多得力干将。因此,牛根生真正意义上的创业第一桶金也被称为“同心钱”,是依靠牛根生的个人魅力筹集而来的。

其实,那些蒙牛创业的出资者,之所以敢于将资金交给牛根生,在于他们相信牛根生不会欺骗他们,也能给他们赚回更多的钱。而牛根生显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因为没有人比他更明白“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意义所在。

同牛根生一样,另外一个创业大师史玉柱也非常善于用散财来激励并聚拢下属的心,只不过他的这种散财更多地反映在重奖励与高收入上。

史玉柱在选用人才上,一贯选择战术型人才而非战略型人才,并将他们放在领导岗位上,充分授权几个副总做好具体的日常管理工作。管理思想与方法则由史玉柱提出,副总只需追随自己的梦想。是追随而不是合作,是战术而不是战略。而这种追随与被追随在史玉柱的团队里,表现得尤为明显。史玉柱与陈天桥同属网络游戏阵地,但史玉柱的手下没有一个像唐骏这样具有国际化水准的职业经理人。

史玉柱心里很清楚,他知道大多数员工都是为了打工挣钱,养家糊口。于是他重奖重罚,用一种极端的方式进行管理。巨人员工固定工资在同行业中处于中等偏下,但浮动工资却相当多。脑白金战役时,员工们疯狂地工作、疯狂地加班,史玉柱经常会在员工加班的时候动不动就发上几千元的奖金。

史玉柱非常乐意看到员工拿得多,因为在巨人集团的工资体系里,员工拿得越多,证明他对企业贡献越大。以脑白金的销售渠道为例,脑白金销售渠道上有8000多名员工分布在全国1800个县,各地办事处300多个。史玉柱只给省级办事处的经理和副经理发工资,其他人没有工资,只有提成,而用这种高提成的方式显然能够有效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最终的结果是,销售人员拿到了理想的收入。公司的销售额上去了,市场也就顺利打开了。

金钱与物质激励永远是调动下属积极性的一个最好途径,它也是创业者聚拢人心的一个不二法门。每一个准创业者都应该花时间与精力,去揣摩、去理解“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真正意义,如果真能体会并拿捏到其中的精髓,那么你的创业活动也会做得像牛根生、史玉柱他们那样行云流水、轻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