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4年,海雯到了SAT考试前两个星期,还和几个同学做手工,要赶着去艺卖,为“与非洲艾滋病作斗争基金会”募捐。
2004年,海雯参加SAT考试。到了考试的前两个星期,课后海雯还在家里和几个同学做手工,要赶着拿去艺卖,为“与非洲艾滋病作斗争基金会”募捐。
她不急,可我们有点儿沉不住气了,问她可不可以考完试再做。她说不行,因为社区摆摊艺卖时间已定,必须赶工,她是学校艺术社这次活动的倡导者之一,当然要积极参与。有了前面PSAT考试237(240分满分)的经验,学校也有相关SAT的复习课程,她对考试题目已不再陌生,也就没有什么好复习的了。
我们脑子里还是国内高考前备战的观念,在这里发现美国长大的小孩不吃这一套,她说她自己知道该做什么。我们也就没什么好说的,随她去了。不过成绩一出来,是1600分满分。我们父母也非常满意。
讲到考试,总得提到高考主要参考之一的SAT I考试,只考数学和英语。数学主要是演算、代数和几何,满分800分。数学考题相当国内初中水平,对亚洲人来说,相对简单,但比较着重理解、逻辑思维的技巧。中国学生一般数学是强项,总体分数比美国学生高。
英语相对较难,主要是罕见生僻的古怪词汇很多,满分也是800分。有人做过研究,托福600分水平的外国学生,如果没有特别下功夫学习SAT常考的词汇,很难考到500分的成绩。词汇主要还是靠平时的积累。
SAT II包括各科选考的科目,可以是英语、数学、科学、社会学或外语,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申请大学的要求,选考两三科。海雯选了数学、写作和美国历史为选考科目,全都取得800分满分的成绩。选择数学和写作是因为大多数名牌大学要求这两科考试的成绩,而选美国历史的原因是因为海雯的历史老师是全美最好的高中历史老师之一,她教出来的学生历史成绩一直都很好。
现在中文也作为SAT II的选考科目。海雯在学校学西班牙语,但水平远不如中文。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星期天上中文学校,虽然她的中文不怎么样,但还是中文学校班上的优秀学生。哈佛要求学生要有一门以上外语,但如果是双语家庭,录取时不要求外语的成绩。
海雯她们中文学校的学生有些去参加SAT II的中文考试,都取得满分或接近满分的好成绩。毕竟是中国人,把汉语当外语考,考不好说不过去。但入学哈佛后还是要求有外语统考成绩,而中文目前每年只有11月份考一次。哈佛9月份开学,当初没去考中文SAT II,现在后悔来不及了。
一般人认为SAT I只是作为一个很粗略的尺规,用来大致判断出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2005年新出台的SAT I也许能部分地解决现行SAT I不能反映学生在高中学习情况的弊端。不过名牌大学招生时早已不只是看SAT成绩,而是更重视学生AP考试成绩。
由于AP考试难度比SAT II要大很多,SAT II也不再是代表学生学业水平最好的考试。所以,对于要报考顶尖大学的学生而言,SAT II虽然是必考的,但考好了未必起决定性作用,而考砸了就麻烦了。由于拥有17万名学生的加州大学系统近年来一直抱怨SAT I无法测出学生的实力,并且一再扬言,今后招生将不再考虑SAT I的成绩,迫使大学理事会于2002年6月表决通过改革SAT I考试。
新的SAT I考试2005年3月开始实施,增加手写作文题,提高数学难度。70分钟的写作部分增加了25分钟的短文写作,作文将由一组高中教师来评阅,每篇文章至少要由两位老师阅卷,彼此不能沟通分数,成绩列为1至6分,若两位老师的评分差异超过1分,将由第三位老师加入评分,短文占写作部分总分(800分)的三分之一。
数学部分增加高中的数学内容,新的数学考试将包括演算、代数、几何、函数、数据分析、概率和统计的内容。
新版SAT I考试为3小时45分钟,分10节。
1.作文(Essay)1道题25分钟
2.数学(Math)20道题25分钟
3.不记分(暂时不用)25分钟
4.阅读(Reading)24道题25分钟
5.写作(Writing)35道题25分钟
6.数学(Math)18道题25分钟
7.阅读(Reading)24道题25分钟
8.数学(Math)16道题20分钟
9.阅读(Reading)19道题20分钟
10.写作(Writing)14道题10分钟
计分方法是答对一道题加1分,答错一道题扣0.25分,不回答不得分,也不扣分。其中数学部分非多项选择题,答错也不扣分。作文评1到6等,白卷、跑题都是0分。所得到的分数根据一份转换表(SAT Score Conversion Table)换算成各科200-800的分数。
拥有众多人口的加州大学系统的入学标准早就开始不以SAT作为惟一标准,加州大学包括了一些很出名的学府如柏克莱(Berkeley)分校和洛杉矶分校(UCLA)。
2003年有报道指出,过去两年UCLA拒绝了超过3000位拥有SAT高分的申请人入学,但同时却接受了900名以上SAT低于平均分数的学生入学。针对这种入学标准的争议,在加州大学校内蔓延开来,学监委员会主席摩尔指出,这种做法主要是要强调加州大学系统的重点在于要维持学生的高素质,而不是高分数。
加州大学系统在过去两年审核入学时,已经从过去重视SAT成绩,转为对学生整体学习成果的评估。校方指出,SAT的成绩对于预测未来学生在大学学习的成效来说,是一项非常薄弱的证明方式。校方说明,除了SAT的考试成绩之外,高中在校成绩GPA也是重要的审核标准。
除此之外,也更加重视指定科目的SAT II考试成绩。只有SAT高分,却没有优秀的在校成绩,或者优异的课外活动表现,这些都会影响入学审核。UCLA方面指出,个人成就以及对生活的挑战,都已经成为录取学生的重要因素了。
不过,学监委员会主席摩尔还表示,从家长的抱怨声中,指责加州大学系统在审核入学标准上,显得很混淆,甚至可以说是黑箱作业。但校方还是坚持指出,惟有透过申请人整体表现,才能让评估更为完整。
ACT(American College Test美国大学入学考试)要考英文、数学、阅读和科学等四种,各科满分为36分。虽然考试面比SAT广,但考的内容比较浅,所以一般人觉得ACT容易。
在考SAT之前,还有一个考试叫PSAT(Preliminary SAT),是SAT的预备测验,又称为NMSQT(National Merit Scholarship Qualifying Test),有人称为美国全国优秀学生竞赛测验,它是评审优秀生奖学金候选人的重要依据。考试科目和SATI相似,考英语和数学,数学80分,词汇80分,语法80分,共240分。
2.海雯申请哈佛大学时,挑选了哈佛第一道题写作文。这篇作文被刊登在2005年1月21日的《新世界时报》上。
海雯在申请哈佛大学时,根据哈佛大学的作文题目,挑选了哈佛的第一道题写作文。哈佛的题目有:
评价一次难忘的经历、成就、所遭遇的危险,或是你所面对的伦理道德的困境以及对你的影响。
讨论一些有关个人、地区、全国或国际性所关切的问题以及对你的重要性。
谈谈对你影响最深的一个人,说明如何影响。
还有许多选题,多与学生的经历有关,这样招生人员可以更深层地了解学生。哈佛大学的作文则列在学生的自传栏目下。
海雯申请哈佛的作文已刊登在2005年1月21日的《新世界时报》上,编辑部还加了说明。
本栏今年一月七日刊登了陈旭先生的文章《收到女儿哈佛录取通知的时刻》。下面是陈旭所附录他女儿陈海雯申请哈佛时递交的作文。
作文(essay)在申请大学时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可以说作文是学校招生委员们了解考生的最佳渠道(也许应该说最佳渠道之一,如果考生有幸得到与学校面谈的机会)。
中国有句古语说,文如其人,一篇用心写成的文章确实是了解一个人最好的窗口。相信海雯的作文会对我们的读者有所启示,有所帮助。
不久前在网上看到一个传闻,有一个青年去北京美领馆签证,告诉签证官员他想去美国学习怎样做假肢,让母亲少受痛苦。签证官十分感动,脱口而出:这是他听到的最美好的故事。
青年拿到了签证官当即签出的文件。随后不久,去美国学做假肢就成了很多人应对签证官为什么去美国提问的标准答案。结果如何,那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这些父母,大凡都历经形形色色的大小考场方才流落异国他乡,免不了或多或少对标准答案有一种自然的膜拜。A word of caution,不要徒劳地去找寻让孩子跻身于常春藤学校的标准答案。学校是要通过作文了解考生本人,而不是套用一个特定的标准模板来衡量每一个学生。记得我在中文学校教课时,常常听到应届学生家长的抱怨,孩子不让他们插手参与申请学校的过程。孩子们则说,爸爸妈妈对作文的意见,有时候答非所问离题太远;还有的时候,that is not me,it"s somebody they thought the school is looking for (emphasis original)!〔他们哪里是在说我呀,分明是在描述他们认为学校要招录的理想学生(又在猜测标准答案了)〕!
我们的孩子,不是在这儿出生就是在这里长大。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I am special(我与众不同)!他们比我们更懂得怎样在高中四年里走自己的路(be myself),也更懂得怎样通过作文让学校了解自己,他们前面的道路还很长很长,全靠自己一步一步向前走,让他们去寻找自己的路吧。我们所能做的不过是提些参考意见而已。当我们的意见被否决后,不要伤心,不要沮丧,你的孩子已经长大,已经懂得独立思考,有什么比这些更宝贵,更让我们自豪的呢?
Essay Topic: Evaluate a significant experience,achievement,risk you have taken,or ethical dilemma you have faced and its impact on you.
If you encountered a little five-year-old destitute girl on the street covered in dust and forgotten to society,begging for money and food,would you not sympathize? You help her,give her what you can spare,but she begins following you,whimpering and begging with a shrill broken voice,tapping you with sooty fingers covered in hardened mud and crumbles of morsels You look at her,and her thinfrail figure seems like it would disintegrate with the slightest touch,and hereyes,the most painful of all,are the windows to a soul dimming as rapidly asthe dusk I experienced such an encounter one night while walking down a streetin China,and that moment which has been so vividly engraved upon my memory hassince shaped my ideals and aspirations I truly realized how unfortunate so manypeople in the world are,and I shuddered to think how many other little girlslived like her,lived day-by-day hoping only to surv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