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们参加《新世界时报》的新年聚会,同桌吃饭的一位在美国国防部工作的生化博士,她常年被派到美国以外工作,没有时间照顾读高中的儿子,平时只有通过电子邮件与老师联系,了解儿子学习情况。当她圣诞节回美国时,看了她儿子的生物化学研究报告,她都不敢相信她高中的儿子能写出这样有分量的论文。
美国教学方法从高中开始就已经与大学接轨,查资料、写论文已是家常便饭。我不太清楚今天国内大学的教学情况。过去,只有大学毕业才做一次毕业设计,完成一篇论文,平时就是读书、做作业、考试。所以,很多中国高材生留学美国时,考试不怕,但面对每个星期都要完成的论文就束手无策了。
海雯在美国接受教育,我想也许充满了强烈的竞争欲。然而,学校却采用协作式学习,从她的学习情况以及参加许许多多的活动看来,海雯却充满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她总是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好像竞争意识比较淡薄,一切都随意而为,没有怎么去刻意追求,因此,她有极好的人缘,也总能成功。
美国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充满了残酷地竞争,教育也渗透着强烈的竞争意识。然而,学校的考试成绩从不公开,平时班上也没有什么排名。只有学期结束时,有时才会收到校长的祝贺信,信中会说你女儿陈海雯是整个年级学生中仅有的9名全A生之类的表扬话等。
在美国,竞争意识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可以说是美国的一大文化特色。但是,美国目前在中、小学教育的所有课程中普遍采用各种协作学习的方式,如双人式学习,3个人组成小组,小队式学习。
独立式学习(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成绩优异与否对其他学生没有影响)和相互竞争式学习(学生为得到最高分而彼此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追求完美的精神。但是,我们生存的社会越来越注重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协作式学习让孩子们体会到互相帮助是大有裨益的。加州海沃德学校辅导员乔尔·索恩里说:“假如说这许多年来,我们一直失败的一件事情,那就是让孩子安静地坐在桌边,而不让他们合作做一件事。”
今天国内的教育过多地强调相互竞争式学习,考试排名次,学校讲等级。我认为学生时代过分地强调竞争并不是好事,有可能培养学生自私和没有团队精神等不良习惯。你想,全班只有一个第一名,其积极的一面是所有学生都发奋努力去争夺第一名。但我同时也听到这样的事情,班上某同学会解答某道难题,便不愿告诉其他同学,相互保密,因为要争第一,而第一只有一个。
如果我能把知道的告诉你,你也把你知道的告诉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是更好吗?水涨船高的道理,我想学生们也不是不知道。
竞争式学习更恶劣的情况就是用不正当的手段把第一名拉下来,我不想去讨论这种事情。
学生时期主要目的是能多掌握一些知识,多几套思路,我想没有太多的什么科研秘密或是什么知识产权可言。大家的水平都提高了,才有领先可言。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谁想把自己的小孩培养成一砖一瓦?所有的目光都凝聚在那皇冠上的明珠,这样现实吗?最后只能拿一颗玻璃球回家孤芳自赏罢了。
今天不论是做学术还是办企业,竞争、合作、团队精神都是很重要的,不是吗?团结才有力量。今天已不是居里夫人的时代,靠一两个人在实验室里就能创造出诺贝尔奖。需要学术的领头人,也需要团队,需要合作,需要奉献。
其实,如果大家都能成为金砖玉瓦,不是一样很美,一样有价值吗?我们国内许多科研单位的课题组,没有成果大家相处和睦,如果出一点成果就因名利分配问题明争暗斗,在还没到达光辉顶点之前,早已分道扬镳了。
美国安然(Enron)能源公司,曾经是世界500强排名第七,让世人赫然的能源巨人,几乎在一瞬间就倒塌了,它溅起的碎片能使美国的政治领袖和经济巨头们不得不抱头躲避。
这家总部设在休斯敦的世界能源巨头,曾被认为是新经济时代传统产业发展的典范,做着实业的生意,有良好的创新机制。可它到底还是一个泡沫,股价在一年内从85美元跌至不到1美元,投资者的损失超过百亿美元。公司两万多名员工中,很多人连他们的退休金都保不住。可是,公司总裁在四年中的股票红利超过两亿美元。这不能不让人对安然公司每年公布的账目和财务报告产生怀疑,最后公司只能宣告破产。
人们在总结安然破产的原因时,其中的一点就是安然公司在内部过分强调竞争。安然的总裁杰弗里·斯基林(Jeff Skilling)是一位所谓很有迫力的领导者,曾经在哈佛大学取得MBA学位。他认为安然是实力雄厚的大公司,许多人才都想挤进安然公司。为了提高公司的活力,有竞争力,他是赏罚分明,层层实行末位淘汰制。
可结果如何呢?员工之间各自为阵,没有团队精神,出了问题,没有人愿意去帮助别人。
因为你帮助了别人,可能意味着自己要下岗,还不如看着别人下岗。管理层也是一样,为了突出业绩拿奖金,层层虚报。等到公司总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早已是病入膏盲,无可救药。
我们许多中国家长要求小孩科科考100分,门门拿第一。这样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说没本事,但只会自我清高。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可三个中国人却成了一条虫。不讲合作,不讲知识互补,一个人再有本事,也难成大业。
一个人再有本事,也只能孤军作战,自我清高,很难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只有能融入社会,在因队中显现出领导才华才是美国社会所推崇的。
美国教育注重的是尽自己最大努力,但是不要求在所有人当中你一定要最好。教育首先是培养有素质的公民,而不是会考试的“机器”。
4.海雯上八年级时,写一份数学课关于Chaos理论报告。那是时髦又深奥的理论,我说老师懂吗?海雯说她数学老师有博士学位。
海雯上八年级时,有一天吃饭时,我问海雯最近在忙什么?她说在写一份数学课关于Chaos理论的报告,并说是非线性科学的主要概念之一。我说你们初中生也研究这么深奥的东西,你们老师懂吗?海雯说她的数学老师有博士学位。
在海雯没有解释关于Chaos理论的时候,我说这Chaos像是汉语拼音的“赵”或“曹”字,可我早年在国内上计算机系学的是数学系的数学,也没听说过有什么赵氏理论或曹氏定理的。
海雯笑话我老土,还配曾经在中科院专门从事研究电脑吗?她说Chaos理论(Chaos Theory)与中国人的名字没有关系,读着〔keas〕。
后来我把她查来的资料阅读一遍,才知道这是在计算机普及后,它在处理特殊图形、计算核反应、研究股市以及人文管理等方面都有广泛地应用,中文叫“混沌理论”,有人称之为现在时髦又深奥的理论。
美国的初中生就学习和研究这些理论?这使我感到非常吃惊!
美国的教育就是这样,他们永远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因此,他们的科学技术总是领导时代的潮流,才造就了现在美国的富有与强大。
这就不像中国的学生,永远要背诵老祖宗留下来的子曰诗云、唐诗宋词,永远感到骄傲的是四大发明,那么,我们就只有永远停留在老祖宗的高度,被历史的知识填塞本来灵空的头脑,使我们的思想都不能运转了。这也许是原来的文明古国现代都不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吧!我向来认为,对于那些经过历史洗礼的老祖宗留下的珍贵遗产应该好好珍惜,但不应该永远抱着不放,应该好好收藏起来,我们“知道”就行了,不一定要作为“知识”让人人花大精力去研究,我们必须两眼向着未来,拥抱未来,占领未来,创造属于我们时代的高度。
美国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他们没有古老文明的高度,只有去创造、占领未来文明的制高点。因此,他们总是走在时代的前列,而我们却转身往回跑追寻历史的影子,这难道不应好好地思考我们的教育吗?
海雯虽然最后所提交的只有几页简单的所谓研究报告,但至少会让学生对新的科学名词的含意、对其最基本的原理和所能应用的领域会有所了解。日后一旦需要,知道要去深入研究什么或是请教何人。
美国的数学简单,美国学生过分地依赖计算器。目前,美国中学很多学生只知道把数字填进公式里,而不知道这些数字的真正含意,更无法去理解怎样运用这些数据去解决实际问题。
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美国大学里做数学研究的有相当多数都是外国人。因此,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的一个专门小组特别提出建议,呼吁美国应该尽快彻底检查其目前相当肤浅的数学教育现状,重新制定数学教学大纲,把解决问题、理论概念和实际应用三者结合起来,重新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以尽快提高美国学生的数学水平。
美国的数学可能学得简单一些,但把面打得宽许多。我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有广一点的知识,当遇到问题的时候,知道要进一步去学习哪些东西,朝哪个方向去寻找答案,而不是束手无策或是瞎蒙。
2005年5月12日下午,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椭圆型办公室接见了参加2005年度MATHCOUNTS全美数学竞赛的优胜者,这是美国初中生的数学竞赛中,影响最大的数学竞赛。 每年一度的MATHCOUNTS约有50万名中学生参加校内选拔赛,经过地区和州的选拔赛,最终角逐全国的优胜者。而2005年全部7名的获奖学生中,有6位是华裔,你说这不让美国人感到尴尬吗?
但我觉得国内有时让学生做了太多繁杂的数学习题,而且要不断地重复练习来提高做题速度,这也是不特别提倡的。这些复杂的练习,除了可以应对考试,可能一辈子也没有机会用得着。
但或许对考试非常重要,因为考试争得时间,或多得一分两分,就可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对于父母可能就是成千上万的赞助费,一分顶万金啊!
国内的包括数学在内的各学科教学都要走出这个高分低能的怪圈。
5.海雯上英国文学课,她们自导自演莎士比亚的《王子复仇记》,然后录像制作成20分钟的VCD,这就是她们的作业。
到了十一年级(高中)时,海雯选修AP美国历史课,她的历史老师海斯婷(Mrs· Hastings)是全美国最优秀的历史老师之一。《巴尔地摩太阳报》(Baltimore Sun)这家在美国非常出名的大报纸在2003年12月9日的头版,还对这位老师做了专门报道。她在历史课上让学生准备资料,把当年美国独立时的辩论过程全搬上了课堂。
每个学生都安排有自己的角色。因为是辩论,课堂上就要受到对方的提问和质疑,每个学生都不愿看到自己被别人问得张口结舌。而既然是辩论,另一方又想方设法把对方问倒,这样的压力就变成了动力。你必须去深入地了解这段历史、人物等等方方面面的背景,方能处于不败之地。
学生经过一场脸红耳赤的争论之后“休庭”回家,回家也不闲着,赶紧找资料、查文献准备下一场论战。“陪审团”也要开会讨论提供报告。这样来回折腾几次,这段历史在学生的脑子里已是刻骨铭心。
我问海雯,海斯婷那么有名气的老师是否很多学生选她的课呢?海雯说也不一定,一是选修海斯婷老师历史课之前你必须先修过相关的课程;另外,她给你要读的参考书和要查找的资料太多,早在学校放暑假之前她就给下学期要上课学生指定放假要阅读的参考书,因此,有些美国学生觉得上她课负担太重。但上她课学生虽然觉得很忙,但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学生付出多了,当然收获也更好。在美国上AP美国历史课的学生能通过美国大学理事会统考的学生只有50%,而海斯婷教的班级是90%。今年要求上海斯婷老师课学生增加了许多,校长给她配了一名助手,但她还感到力不从心。
以上我想用历史课这门在国内许多人认为只有死记硬背的课程为例子,来说明在美国学校是如何进行教学的。其实记忆也是必不可少,只是他们尽量使学生好像经历过那个年代,如同演戏进入角色一样,然后的回忆总结过程把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都记下来。更加重要的是,老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学生对这段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我想学好这门课已是不在话下了。
虽说到了高中的功课有所增多,但也决没有到压得你喘不过气的地步。调查显示,能在课后每天花上两个小时以上做功课的高中学生并不占多数。许多人认为课后他们还要参加体育、音乐及各种兴趣小组的活动。调查还显示,学生花在上网、看电视的时间是做家庭作业时间的好几倍。
美国高中的作业最花时间的是研究报告。这些研究报告或论文起码格式上已像模像样,一般也都有十几二十页,图表、参考文献也都俱全。但这些东西弹性很大,读书、查资料、做研究的时间可多可少,而且互联网上什么都有,到那里抄抄也能应付了事。现在有数据显示,学生从互联网上抄袭的现象有大幅上升趋势,而原来大部分被大学教授用来检查学生论文是否有抄习行为的软件,也很快推广到中学老师用来检查学生的作文和各种研究报告是否有抄袭行为。不过,学习更多是靠学生的自觉和兴趣。
另外,美国中学教学还有一个极大的特色,那就是在表演中学习。
海雯上英国文学课,那天我看她又做起了裁缝的工作。我问她又干啥哪?她说在设计戏服。
她们几个人要交的作业是1盘光盘,她们自导自演莎士比亚的《王子复仇记》,然后录像制作成20分钟的VCD,这就是她们的作业,在期末总成绩中要占很重的分量。
高中十二年级时,生物老师送给许多同学西红柿苗子,海雯也拿回来1株,于是就在房子后面开荒种地。海雯天天浇水,还修枝剪叶。后来西红柿长势良好,不久就长出鲜红的西红柿果子。海雯拉着我们去尝鲜,丰收的喜悦决不亚于一位农民看见金黄的麦田那种幸福的感觉。
美国学校表面上学生比较轻松自在,但我认为他们还是非常看重观察能力、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综合培养。经常有一些课题要做,论文要写,一旦学生投入,就像小孩迷上打电子游戏一样,会不知不觉地用去许多时光专心细致地查阅资料。完成实验和深入调查所养成尊重事实的务实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学习研究态度,都会对日后进一步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6.海雯上十一年级时,选修了3门AP课程。但在AP考试前一个星期,海雯感觉还是没有十分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