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爱上收藏赚大钱:换个思路去理财
6499600000005

第5章 标徽章类:小投资,高回报

收藏烟标,乐趣无穷

烟标,即卷烟商标,其图案集书画、摄影、装潢、印刷等为一体,熔知识性、史料性、欣赏性、艺术性及趣味性为一炉,题材广泛,设计独特。

如今许多人对这个名词都不陌生,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人们把它叫作烟盒子、烟壳子,或叠成三角形叫“撇撇”、叠成锁状叫“分子”等等,从来没有一个规范的名称。后来,随着收藏的不断升温,出现了“烟标”这一名词,这一名词不仅将烟盒子、撇撇、分子等通俗叫法规范化,而且为烟标的收集、欣赏、宣传、研究和藏品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吸烟有害健康!”,这是现在随处可见的标志,但那精美而千姿百态的烟标却成了一种很有趣的收藏艺术品,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欢迎,并且与邮票、火花并称世界三大藏品。

兰先生虽无吸烟之嗜,却对烟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次,别人将一烟盒弃之一角,那是一张非常值得收藏的烟标,是自己没有见过的,他不顾颜面,俯首拾之。路人投来不屑的目光,以为他是捡垃圾的。但是兰先生非常激动,每收集到一张好的烟标,他的心情就会格外愉快。

在兰先生的家里,收藏着许多不同时期、不同样式的烟标,这些形色各异的烟标共有2000多种,4000多枚。这些烟标的图案内容非常丰富:有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名贵植物品种,珍稀动物,还有古今名人等等。其中一枚最为珍贵,上面画着两只凤凰,是民国时期的,这是他用100枚俄罗斯的烟标在网上与网友交换得来的。兰先生非常细心,把这些烟标根据版面、大小等逐一分类,做成一本本厚厚的册子。现在,兰先生收藏的这些烟标,价值已经无法估量。

烟标收藏作为民间收藏的传统项目,近年来格外红火,很多非烟民加入到烟标收藏的队伍中来,研究烟标的人也越来越多。不同时期,烟标风格各有不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烟厂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陆续推出“新中国”、“新世界”、“新时代”等带“新”字时代色彩的品牌烟;在抗美援朝期间,各地烟厂又陆续推出了“抗美”、“和平”、“恒大”等牌香烟;在“文革”期间,全国山河一片红,香烟品名也大多有政治色彩,如“红太阳”、“红旗”、“红卫”、“红灯”等;改革开放以后,全国卷烟生产蓬勃发展,各烟厂更加注重烟标的翻新和规范,出现了纪念烟标、地方烟标、系列烟标等等。

除了具有鲜明时代性的烟标外,有的烟标内容还涉及文学艺术、历史人物、民间传说等,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烟标:

“关公牌”烟标

关羽,是历史上的勇将,桃园三兄弟之一,被誉为“武圣”。他面红耳赤,丹凤环眼,长须飘逸,风采动人。“关公牌”烟标,把跃马横刀的关公展现得栩栩如生,使人有梦回三国之感,再现了关羽不减当年勇的英姿。

“林黛玉牌”烟标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十二金钗之一,端庄秀丽,多愁善感,孤高自洁,后为世俗所不容,抑郁而死。烟标中的林黛玉清秀娇好,手握《西厢记》入神阅读,惹人怜爱。

“广寒宫”烟标

嫦娥奔月这个神话故事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老少皆知。嫦娥因不甘人间生活的清贫,偷吃灵药升了天,逸居月宫,谁知道月宫里冷冷清清,日子过得非常凄惨。嫦娥孤寂万分,悔不当初。“广寒宫”牌烟标,表现了一个丽人的忧郁、伤感之情。

“诗仙牌”烟标

李白,唐代大诗人,被后人赋予“诗仙”之誉,“诗仙牌”烟标中的他仿佛有呼之欲出之感。他豪放飘逸,曾举杯邀明月,卓然不凡。他的诗风内涵深邃,至今还滋润着诗国里的亿万后生。

中国烟标设计还以书法见长,楷、草、隶、篆诸体皆有。烟标图案设计大都采用美工及模仿国外烟标,也有不少采用我国传统的书画艺术方法——浓墨重彩的工笔,精雕细绘的白描,行云流水的泼墨写意,加上粗狂或隽秀的书法艺术,甚至将诗词歌赋楹联引入方寸之内。因此,具有艺术欣赏收藏价值的烟标,将被越来越多的爱好者搜觅。

在浙江省举办的一次烟标交流会上,红红绿绿、各种各样的烟标令人眼花缭乱。其中有位年纪较大的收藏者,家中的烟标藏品已有2万多个品种,交流会第一天他就花2000多元淘了一些中意的烟标。在这次拍卖会上,一枚19世纪50年代由嘉兴烈军属卷烟厂生产的试制品烟标,被一名收藏者以620元的价格拍走。

烟标之所以受到无数爱好者的青睐、收集、珍藏、观摩、欣赏、研究,其根源在于烟标名称和图案所构成的艺术魅力和欣赏情趣,以及所表现的国情民俗、万事万物。通过烟标了解历史、熟悉人物性格,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艺术的陶冶,增长知识,带来无穷无尽的乐趣。

有关专家指出,收藏烟标时,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稀有程度

存世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价格。例如,“铜鼓”牌、“龙珠”牌和“大象”牌,现在已经是稀世罕见的烟标了。解放前的“大前门”十支烟标目前一般价格在150元左右,19世纪50年代末的“恒大”庆祝建国十周年的纪念标则在300元左右。此外,如果烟标记录着某段历史,那么价格会更高,例如“大中山”烟标,这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为纪念孙中山生产的,其参考价在4000元~8000元之间。

烟标的真假

烟标收藏爱好者最头疼的事就是收藏了假烟标。通常来说,假烟标来自假烟。有些现代化卷烟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利用新技术手段防伪,取得良好成效。例如“新品大重九”烟标采用与制作“长城卡”相同的世界最优秀的“全息激光膜”高科技装备印刷,给那些造假者设置了一个障碍膜,使他们无法进入。因为这种高科技需要很高的投入,造假者只能望而却步。因此,烟标收藏爱好者要先学会识别真假卷烟,特别是要注意上面的防伪标志,以免收藏到假烟标。

像章,名人的“财富效应”

像章,即用金属、塑料等制成的带有人像的纪念章。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收藏品的种类日益丰富,除了经久不衰的邮票、字画、家具、钱币之外,由于具有独特的收藏价值以及所承载的特殊历史信息,名人像章收藏日渐被人们重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毛主席像章,它是1937年出自东北抗日联军颁发的银质毛主席奖章。第一枚像章是1942年在延安制作出来的。1945年,电影艺术家凌子风设计了毛主席像章,这是最早的毛泽东金属像章。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些地方已经开始限量生产毛泽东奖章和纪念章了。

在“文革”期间,出现了毛主席像章热潮。最初始于部队,接着北京各个学校红卫兵纷纷仿效。在大串联时,全国形成一种戴毛主席像章的风气。实际上,人们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始收藏毛主席像章了,到“文革”期间成为热潮,那时的人们收藏毛主席像章只是出于对毛泽东的崇敬和崇拜,并不是像现在的人们为了投资。最初流行时,许多人因为得到了一枚珍贵的毛主席像章激动得夜不能寐,就如同现在的收藏品投资者收藏到一件低价的珍稀藏品一样激动。

张先生从小就是一位像章收藏爱好者。刚开始他只能用自己仅有的三五十枚普通徽章,在圈内和朋友以物换物。到后来他忽然发现,收藏是需要经济做后盾的,只有经过买卖,才能获得更好的藏品。于是,张先生开始在圈内做起像章买卖。他对像章的文化、历史、工艺都了如指掌,能准确判断一枚像章的价值,常常能“捡”到不少宝贝。

1997年,张先生只拥有50多枚普通徽章,那个时候的他还是下岗职工,可如今已成了像章收藏馆老板,他现在拥有3万枚毛主席像章,价值十几万。

在张先生的像章收藏馆中,各式各样的毛主席徽章让人目不暇接。张先生对每一件宝贝都非常熟悉,随便指一个,他就能说出:“这个是1968年花边章,直径70毫米,像章周围的6朵葵花,象征当时中国的6亿人民,这种花边章在武汉不超过100个。”

渐渐地,他在圈内有了些名气,有很多人慕名前来买他的像章,还有不少人拿着自己收藏的像章找他收购,生意就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拥有的财富不言而喻。

毛主席像章是时代的产物,它不仅为当代人及后来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纪念品、工艺品,还为研究中国现当代史提供了丰富资料和实物佐证。收藏、整理、研究毛主席像章的意义及其价值日渐增大,在现代收藏领域中已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毛主席像章数量高达5亿枚,有8万多个种类,已经被列为“现代文物”。在如此巨大的选择空间中,到底哪些才是值得收藏的珍品呢?

成套像章

包括“套式”独立章等。由于套章反映的主题都比较重大,存世量一般很小,收藏难度相当高。随着毛主席像章收藏活动的深入,本就数量稀少的套章,特别是发行量很少且带有原装盒的套章,多数已集中于少数收藏大家手中。即使有少量出售,价格也至少千元,对广大“工薪族”来说,多半难以承受。藏友们不妨将注意力集中在目前价位还不是很高,收集难度相对不大的套章上。“套式”独立章是指一枚独立像章兼具多枚像章的功能,如一枚“革命圣地”套章,在毛主席像周围分别设计有上海“一大”会址、井冈山、遵义会议会址、延安宝塔山以及北京天安门等众多革命胜地图案,使其具有成套像章的功能。“套式”独立章的价值显然要高于普通独立章,应引起收藏者的注意。

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像章

毛主席像章以铝材为多,约占总量的85%~90%,其次有塑料、陶瓷、有机玻璃、铁铝组合、竹、搪瓷等材质;更加稀少的材料有铜、铁、木、石膏、镀铬、乳化玻璃、人造大理石,以及贵金属金银等。物以稀为贵,越稀少的原料越有价值。收藏者可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有选择地进行收藏。

铭文多且醒目的像章

这类像章多表现重大主题,具有较强的政治意义和纪念意义。由于主题突出,文字记载翔实,其研究和参考价值远高于仅书“毛主席万岁”铭文的像章。

值得收藏爱好者注意的是,收藏像章时也要注意赝品。像章收藏主要的就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毛主席像章,大多都是铝制品。那个时期铸铝工业不发达,铝制品含杂质较多,油漆也不同,以前的油漆比现在稠密。例如两枚新旧像章相比,同样是红色烤漆,新像章油漆透亮,可隐约看到铝片的白光。而旧像章油漆显得很厚实,完全盖住了铝片的颜色。

徽章,历史事件的见证人

徽章是一个时代一种事物的代表或象征,它的背后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徽章本身又是一件工艺品,因此受到越来越多收藏爱好者的喜欢。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收藏品,在古玩和旧货市场上徽章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

2008年3月,一个特别的展览——“历史徽章珍藏展”首次在广州市隆城大厦二楼展览厅举行,300多枚各历史时期的徽章穿越了百年的历史,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这么多枚熠熠发光的徽章中,讲解员介绍的中国首枚胸挂式奖章——一枚圆形铜奖章,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据讲解员介绍,这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胸挂式奖章,还有一段故事呢。

李鸿章于1885年在天津创办第一所士官学校——北洋武备学堂,并培养出中国第一批“洋务运动”的新式陆军优秀军事人才,其中有三个最突出的学生: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他们三人被称为“北洋三杰”,当时为了奖励这些人才尖子,李鸿章亲自设计了这枚奖章。

在这些种类繁多的徽章中,“御赐双龙宝星”勋章算是最耀眼的,这枚勋章以红蓝白相间的艳丽色彩、以星星绽放无限光芒的姿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枚勋章已经在国外辗转了100多年,是10年前被一位中国华侨在拍卖会上竞得的,这才叶落归根。

有关资料显示,早在1881年时,中国政府特地打造了“御赐双龙宝星”勋章,原本是作为颁给外国君主及使节的礼物。但是,后来因外交尊严的影响,只颁给本国有功绩的官员作为鼓励。因而,第一枚颁给外国人的“御赐双龙宝星”勋章更显得弥足珍贵。1992年法国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个华侨以两万法郎的价格竞得这枚“御赐双龙宝星”勋章,并把它带回了中国。

另外,在这次“历史徽章珍藏展”中,有一枚很小、很不起眼的徽章——袁世凯拟称帝颁发的徽章,只有约10只样板章。在民国早期,财政厅长的亲属把它当黄金卖了100多元,后来被一位收藏家以3000多元买回来,几年前在交易会展出时,有人欲出8万元买此章,但这位收藏家并没有卖出。

现在,徽章的市场价值每年都在上升,例如,上海一枚刻有天安门、井冈山、延安图案的徽章,从1993年到2000年,价格由最初的300元涨至4500元,到如今这个价位都没有下跌。

那么,收藏徽章时,应如何判断其价值呢?

是否珍稀

建党初期的徽章对于现在来说是很珍贵的,已经很难找到,例如,“毛泽东三湾改编”章、八路军时期的“英雄奖章”、“抗战胜利勋章”、“解放战争纪念章”、“江西省永新县农民协会北山会员证章”等,目前市场价格已高出原来10倍了。

发行量的大小

因为发行的数量不多,所以价值才会显得更高。例如,1955年的“独立自由勋章”是解放以来最高荣誉勋章,这个勋章只颁发给红军时期的连级干部、抗美援朝时期的团级干部。

品相

看品相是指看徽章的形状是否完整,上面刻有的字是否还清晰,徽章用的材质是否贵重等。

同样的,收藏徽章也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如今市场上有很多的假徽章在流动。前几年,造假者通常用铝铅合金冒充银章。其实这类假章是很容易辨别的,其图案模糊,而且一般上面会多出很多不该有的东西,但是因为缺乏市场,很少拿真章出来与假货比照,因而让那些初涉章藏界的收藏爱好者着实上了当。

随着徽章市场的不断扩大,假徽章的制作技术也越来越高科技,很多这类徽章是用薄铜片做成的,章体也由单色发展到涂漆。目前在市场上,出现较多的是假和平鸽、假全国政协章,这些对于有一定经验的收藏爱好者而言,真伪很容易辨别,但对部分刚入门者却有些困难。

据专家所说,赝品与真品对比区别很大,在没有真品的情况下,识别真伪的最简单方法就是用鼻子闻徽章的气味,如果是现代假冒的徽章,上面有一股很浓的油漆味道,而“文革”时期的徽章是没有油漆味道的。另外,还可以从手感上识别,以前的徽章用几百吨重的冲压机制造压缩,其密度比较高,而如今那些假徽章重量较轻,一上手就能感觉得到。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鉴别徽章的真假:

历史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向部队官兵颁发纪念章,是统一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制作。在当时,各军区、军种、兵种要制作颁发纪念章,必须要向总政治部申报,通过审查予以批准才可以制作。而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颁发和制作纪念章就没有统一的规定。

在不同时期制作有不同徽章,例如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经颁发过“东江暴动纪念章”、“闽浙赣边区坚持斗争纪念章”、“红军十周年纪念章”等;在抗日战争时期,冀鲁豫八路军部队颁发过“抗战八年纪念章”,延安和辽东军区八路军部队颁发过“抗战胜利纪念章”等;在解放战争时期,很多军区和野战军为纪念作战区域和战役的胜利,都曾颁发过纪念章。了解这些历史背景,在识别那些徽章时,心里就会有一定的真假标准了。

材质

真假徽章虽然都是铜质,但真品铜的纯度高,感觉厚重圆润;而赝品铜质相对来说纯度就较低,并且感觉火气大,生硬。工艺结构每个时期也是不同的。真品均为珐琅质,较厚,而且是铜镀金的,有时徽章虽然陈旧,但仍能看出痕迹;而赝品类似有光漆,较薄,并且是没有铜镀金的。

包浆

如解放前的徽章,是用模铸或用水压机压出来,边角较圆钝,而且是自然的包浆;假徽章是用冲床冲出来的,边角较尖利,而且没有氧化。

风格

如“省港大罢工”章,真品没有“1925年”字样,而造假者却画蛇添足加上去。

色彩

真品虽经数年风雨,但陈旧中仍有往日光彩;赝品则呈灰暗色。

字体

真品为手工制模,艺术感和力度感强;假章有的为计算机制模,笔画整齐但呆板。

绶带

真品精致,并且绶带多为布质;假章就显得粗糙,绶带多为尼龙丝织物。

总之一句话,要多看真品,多加比较,真假自然一目了然。收藏应该只盯住东西,切忌听故事,有位收藏家说得好:“如果不能做到兼听明辨,不如瞪大眼睛当聋子来得好。”

书签虽小价值大

书签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书签是由象牙制成的,因此也叫做牙黎。在古诗唐韩愈《送诸葛往随州读书》中写道:“邺侯家书多,插架三万轴,一一是书签,新若手未融。”这首诗中出现了书签。后来社会逐渐发展进步,原来卷轴书改成折装,书签也变薄了,用骨片或纸板制成,有的还在薄片上贴上一层有花纹的绫绢。因为这样,原本插在卷轴内的书签变成夹在书内的书签。书签式样在宋朝以后基本固定,就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书签,通常喜欢读书的人都有,它小巧玲珑,风格独特。书签与藏书票不同,藏书票是贴在扉页,或者书尾的小版面,例如我国传统的藏书印,只具有欣赏价值。而书签则不同,不但具有欣赏价值,更具实用功能。当你在看一本书时,突然有事情要做,或有客人来访,不得不停止阅读,这时候就需要在已看到的那页夹上一张书签,当下次阅读时可提示自己看到哪里,如同重续前缘。

根据材质,书签分为纸质、木质、布质、金属、景泰蓝和动植物标本等;根据形状不同,书签分为长方形、圆形、心形、菱形、扇形、瓶形、足形、乐器形等;根据内容,书签有很多系列,例如书法系列,录前人古诗、今人新篇,或行、或草、或楷、或隶,潇洒飘逸、清秀挺拔,字体小则要用放大镜,大则可以占满半页纸。

书签属于一种经济的收藏品,具有艺术性、知识性、实用性、欣赏性,有些还具有纪念性。有关专家告诉我们,收藏以下两种书签,可以实现增值目的。

“文革”时期的书签

“文革”时期,发行过一套毛泽东诗词名句书签,整套共7张,美观大方,图文并茂,显示出“文革”时期红彤彤的时代感和浓厚的政治色彩。还发行过另一套毛主席语录书签,毛主席语录在当时非常流行,整个书签非常精美。第三套是著名工笔女画家王叔晖绘画的《西厢记》,一套有35张,这是特殊方法印制、定向发行的,因此十分珍贵。这几套都是具有艺术性的。

设计雅致的书签

例如,浙江文艺出版社曾出版一套台湾作家的散文集,每种书内都夹赠一枚书签,书签做得非常雅致,给人一种温馨、欢悦的感觉。

《汪曾祺全集》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里夹赠的书签显示了设计者的匠心:两头都是蓝天满天星,其上端嵌镶着汪老不同时期的裁成鹅蛋形的影照,其下端竖起一棒形的红底白色“汪曾祺全集”,中为白底衬托出的汪老的写意图画精品。整个制作十分精致,与印得同样精美的《汪曾祺全集》相得益彰,共同构成赏心悦目的一份艺术珍品。

总之,书签虽小,但它像一面镜子,反映人生百态,记载千年文化,在读书的同时欣赏书签,不但为我们带来无穷乐趣,也为我们留下美好回忆。常年积累,还可实现财富增值的目标,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

书标,图书身份的象征

书标,顾名思义是书的标志,是中国精品图书的标志,它的选题是从全国每年出版、再版的十几万种图书里面挑选出来的,浓缩了图书的精华。书标的题材选择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1998年反映邓小平同志业绩的《光辉的旗帜》是我国的第一套书标,到目前为止已经陆续有100多套书标问世。

书标是一种大小如电话磁卡般的PVC卡片,是塑料材质,设计新颖,印制精美。它的正面为图书封面及插图,通常是彩色;背面为黑白色,包括版权页、图书内容简介或发行背景、图书主题等,每套4张~8张,价格在20元~40元间。书标作为各地出版社和杂志社的赠送礼品,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现在已成为一种集鉴赏、信息、收藏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收藏品。

王冰是个生意人,平时爱好收藏邮票。有一次,他偶然在书店发现了《三国演义》一书的“书标”,顿时眼前一亮。只见电话卡大小的卡片正面印着精美图书封面图案,背面印着多幅插图和文字简介。王冰一直很喜欢读书,但是他的文化水平并不高,所以就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有所成、认真读书,收藏“书标”也许能够让孩子提高读书兴趣。于是,他买下了自己所在市场上销售的所有“书标”。个别“书标”暂时没有的,他就托朋友到外地去买。

像王冰这样的大规模收藏者已经越来越多。根据调查了解,收藏者多为公务员、教师、银行职工、商人等收入较为稳定,文化水平较高的人群。他们虽然年龄各异,却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热爱读书。在这当中,有很多人都和王冰有一样的想法,希望能通过收藏书标提高孩子的读书兴趣。

中国书标是书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它从另一方面为人们开启了一扇窗口。它新颖、典雅、别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高贵气质。书标虽然源于装帧精美的图书封面或内页,却与原书有不同的感觉,其制作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微缩或翻版上,它在汲取和融合各种因素后加以再创造,成为独立的、高品位的艺术品。目前国内书标市场行情正在逐渐升温,尤其是早几年发行的书标,价格飙升很快。

1998年发行的24套书标,目前的市场价格已由当初1760元的发行价上涨到8000余元。在这套书标中,最红火的要数其中的《光辉的旗帜》,因为当年仅发行5000套,现在市场价已由当初60元的发行价飙升至1800多元,身价上涨30倍。

目前,不论是全年套的,还是单套的《光辉的旗帜》,市场上已断货,通常收藏者都不肯轻易出手。另外,1999年发行的全年21套书标也从600元涨到1500元;2000年发行的全年21套书标,由2004年800元的市场价涨到目前1100元,其中《红楼梦》书标由发行价40元涨到190元;2001年发行的《水浒》也从40元涨到75元。

虽然近年来书标市场行情比较红火,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书标价格都在上涨,特别是近一两年发行的书标中,因发行量有所增加和发行日期尚短,目前还有很多书标品种价格停留在原来的发行价位上,这中间有部分书标品种的收藏价值本身就不太高,但有些品种设计和题材都不错,这就需要收藏爱好者去慧眼识珠了。据很多收藏家多年经验总结,还是具有一定窍门的。

选择早期出品的书标

收藏品是历史越久远的价值越高,因为人们对一种藏品的收藏投资价值总有一个认知过程,所以大多早期的品种损耗较多,加上发行量本身就少,存世量就更少了。

第一套书标的发行量只有5000套。如果书标最终被收藏投资界认识发掘出收藏投资价值,那么书标的第一套和前面几套肯定会价值倍增。

选择艺术性强的品种

通常在艺术类图书上,有书标艺术性较强的品种。

1999年出版的《明朗的天》一书一套4枚书标,这本书是1937~1949年解放区木刻版画集。这4枚书标分别选取该书封面的版画作品,分别是书中的鲁迅版画像、斯大林版画像和农民版画像。这4幅版画代表了解放区版画艺术的最高成就,有很强的艺术冲击力。

另外,还有一套8枚的《海外藏中国历史名画》、一套4枚的《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大典》、一套5枚的《诗与画·唐诗三百首》、一套4枚的《世界绘画邮票鉴赏大图典》等,都是选取书中名家绘画精品印刷而成的,广受收藏者的喜爱,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选择优美的风景名胜和建筑图标

这类书标有《上海标志性建筑与景观》一套8枚、《小洋楼风情》一套5枚等。

选择有特殊纪念意义和珍贵历史图片的书标

例如《孙中山与宋庆龄》一套6枚、《开国元勋》一套8枚等。还有一些题材独到、设计印制精美的书标,都有一定的收藏投资价值。

专家认为,对书标的收藏,既要“玩”得开心,又要“玩”出品位。在收藏的过程中,要始终把对藏品的研究贯穿其中,这样既可以指导收藏,又可以服务于收藏,最后能做到以藏养藏,保值增值。

小火花,大财富

火花是火柴商标和火柴盒贴画的雅称,它与邮票、烟标、酒标和古币并称世界五大藏品。火花的出现最早始于1827年英国的约翰·华克牌火柴。华克牌火柴比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的诞生还早13年。1879年广东巧明火柴厂冒仿日本火柴商标生产的“舞龙牌”火柴贴画,是中国最早的火花。

新中国成立以前,火花通常只作为火柴的商标装饰。而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火花设计师们利用火柴这个方寸天地,逐步使火花向宣传性、艺术性、实用性发展。1958年7月,北京火柴厂推出了我国第一套成套火花,分为三组,分别是鸟类、风景、花卉,每组各12枚。

从那以后,火花以套花的形式出现,特别是近几年火花的内容题材不断开拓创新,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纪念火花、广告火花、日历火花、灯谜火花等陆续问世。我国现在有一百多家火柴厂,每年平均有近千个火花新品种问世。这些火花设计印刷之精美堪与邮票媲美,博得了许多收藏家的青睐。

赵正之老人在过去的50多年里,收藏的火花由最初的几枚变成了如今近26万枚,涉及人物、山水、建筑、绘画、美术、音乐、体育、书法等30余种,其中仅体育类就有1000余枚近400多套。

由于收藏的火花太多,家里的柜子里、抽屉里、箱子里……只要是能装东西的地方,几乎都有他的火花。“这些火花,几乎每张都有自己的故事。”说着,赵老拿出一枚1961年印制的火花,那上面印着“要算着吃,不要吃了再算”几个字。他说:“当年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每人每天粮食定量是一斤,如果一顿吃完了,下顿就没有了,这火花反映的就是当时的情况。”

还有一枚1879年发行的“太和舞龙”,这也是一枚“有故事”的火花。赵老骄傲地说:“这可比中国邮票的发行还早一年呢!”他边说边看,眼里流露出对火花的爱护之情,就在这之前有人出3万港币想收这枚火花,赵老都没有舍得卖出。

为什么小小火花,具有如此巨大的价值呢?主要原因如下:

具有文物属性

当年,瑞典、日本等国商行为打开中国市场,在火柴商标设计上,为了更符合我国人民的欣赏习惯,尽量采用民间喜闻乐见的画面。例如,在火花上大量涌现具有民间传统象征的龙、隐喻祥瑞吉祥的麒麟,以及谐音寄意的蝙蝠(福)、花鹿(禄)、仙鹤(寿)和财神、寿星、仕女等。慈禧60寿辰时,还生产过“蟠桃献寿”品牌的火柴。小小一枚火花,却能够保留当年的民俗风情,因此具有一定的文物属性。

承载历史痕迹

火柴曾经作为人们生活普遍的必需品,历来被运用为政治宣传和商业广告的载体。因而,火花上保留了大量的历史印痕,从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大跃进、人民公社,直至“文革”,都曾表现在火花上,近年来的重大事件,例如历届国庆纪念、党代会、运动会等也频频反映在火花画面上,所以火花酷似袖珍的历史画卷,收藏火花似乎在收藏历史,也难怪会如此吸引众多收藏者。

别具风格,包罗万象

尽管它只有方寸之大,却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艺术世界。不论时事政治、工农成就、城乡面貌、旅游风光、动物禽鸟、花草虫鱼等等,都能够在火花中找到踪影,古往今来的众多美术名家、书法大师的画韵墨宝,从故宫藏画到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丰子恺的漫画人物等等,都在火花上不乏再现,大千世界的纷繁景观,浓缩地展现在小小的火柴盒面上,极具特有的魅力。

升值空间较大

火柴属于消耗物品,保留下来的历史遗留物日趋稀罕,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时隔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珍贵火花再去寻觅,难度很大,价格也就不菲了。

火花作为一种艺术收藏品,仍在继续生产,尽管它没有或很少在火柴盒上贴用,但对满足收藏者心理追求和欣赏欲望还是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这也是形成火花收藏热的重要原因。

那么究竟何种火花值得收藏呢?

中国早期火花

早期火花,是指19世纪末我国民族火柴工业开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所出品的火花,以单枚商标花为主。其中,生肖题材是一个被藏者看重的板块。

早期生肖火花的生产由于经过长期的战火动乱,再加上当时懂得收藏火花的有心人很少,所以存留至今的数量也就极少,品相上佳的就更少了。现在这些火花中有的已是罕品乃至孤品,市场价格较高,许多甚至是有价无市。

例如上海火柴厂的“龙鹿”市场参考价为600元,广东佛山巧明厂的“太和舞龙”(我国现存最早的国产火花)为500元,广东汕头利生厂的“猴王”为300元,澳门大光厂的“双鸡”为200元等等。这都说明我国早期生肖火花具有较高的收藏投资价值。

体育大赛火花

迄今为止,我国绝大多数火柴厂都出品过体育大赛火花。涉及各类赛会上百个,出品火花有数千种。各时期的大赛火花收藏价值也各不相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体育大赛火花出品不算很多,但设计较精,图案朝气蓬勃,目前市场价格已达到相当高位。

北京厂“第一届全运会”市价已近600元,杭州厂“第二届全运会”约200元,北京厂“第26届世乒赛”约120元等。“文革”期间体育火花很少,有限的几套也多与乒乓球有关,但这些火花的画面与传统的“文革花”大相径庭,是热门的“文革”火花中的“另类”。如北京厂“亚非乒乓球赛”价约80元,上海厂“上海国际乒乓球赛”价为65元等。

“文革”结束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大赛火花开始增多,这一时期大赛火花精品多而市场价位较低,升值潜力最大,如广州厂“第六届全运会”、西昌厂“第七届全运会”、北京厂“第11届亚运会”等,市场价均不过20元~30元。90年代中期以后,大赛火花很多,但多为商品花,只可作为欣赏,收藏价值不大。

现代火花精品

20世纪80年代后期,全国掀起火花收藏高潮,火花品种呈现出姹紫嫣红的新格局,有宾馆专用火花、高档艺术火花、旅游火花、文学名著火花、专题火花、京剧脸谱火花、异型火花,等等。

广大收藏爱好者除留意以上几种火花之外,收藏火花时还应注意鉴别假火花。

在早期假火花中,以辛亥伟人及辛亥革命前后的政治事件为题材的火花居多,如“共和”、“君主立宪”、“共和伟人”、“戊戌变法”、“民国万岁”、“三美人”、“大清双鹿”、“升平景象”、“国宝为记”、“中华”等。

这些火花有纸张较厚,背面发青的特征。正常火花的边框和图案的油墨已渗透纸张,假火花由于印制时间较短,没有油墨渗透痕迹;古火花由于年代久远,纸张有股清香味,假火花则无;古火花一般是雕刻版套色印制的,真火花从印工上看,镌刻工细,技术精湛,雕线传神,而假火花则有东施效颦之感,人物眼睛、神态印制粗糙,甚至有些细节还看不清,缺乏美感。

还有一种火花从时间上就可以判断是假火花,从图案来看就是真火花,这就是瑞典的“客花”。在1902年以后,瑞典向中国倾销火柴,借用“民光火柴公司”这个虚拟的外壳,生产了“玫瑰树”、“庙宇”、“刘海”、“飞虎”、“链条”、“如意”、“饭碗”、“辘轳”、“勿忘祖国”等火柴,这些商标往往印上“在华制造”、“欧洲制造”、“波兰制造”、“比国制造”、“苏联制造”等,这些火花如今已成历史文物。

瑞典火柴在亚洲火柴工业史上曾经占据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中国的火柴工业史上显得尤为突出,现在还能很容易找到瑞中洋行的商标,以及后来几经更改注册法人再次使用的商标。现如今,瑞典已不再向中国输入火柴,作为收藏品火花,通过民间收藏者仍有大批量流入中国,包括民光公司的“红玫瑰”、“庙宇”、“链条”、“勿忘祖国”、美光公司的“如意”、“饭碗”和瑞中洋行的“桥”、“地球”等,这些图案原本是真实的,但19世纪80年代后瑞典借助先进的印刷技术和造纸工艺,生产着80年代前的火花,这些火花是毫无意义的,既无收藏价值,更不具备投资价值。

酒标,酒的形象,收藏者的财富

酒标是酒类商标的简称,是酒的一种标志,为了便于识别、传递信息、促销产品而使用的。酒标不但是一种知识产权,并且是一种无形资产,它是酒厂走向现代、扩大商品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不可或缺的标记。

酒的种类繁多,因而酒类商标也是各式各样,丰富多彩。酒标是一种纸质艺术品,它的设计优美,图案各异,色彩不同,而且表达不同的内容和主题,涵盖了丰富的文化艺术信息。例如轩辕特曲酒标,画面上有轩辕黄帝的石刻立像,侧旁印有“人文初祖”四字,酒标以黄色为主基调,套以红色、黑色,显得庄严肃穆。

随着近几年来收藏品市场的不断升温,各种收藏种类都逐渐活跃起来,酒标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融绘画、书法、文学及设计、制作工艺为一体的酒的形象标志,同集邮、火花、烟标一样,成为人们最喜爱收藏的收藏品之一。

秦先生20年收藏的啤酒商标达15000多枚,其中有“水星”、“荣乐”、“听泉”等等,还有很多少见的酒标,现在每天翻看这些精心收藏的商标成了他最大乐趣。

1987年,秦先生萌生了收集啤酒商标的念头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托朋友到酒厂找、到印刷厂要、用积攒的门票与人交换等等,平时有空,还会到废品收购站去“淘宝”。

如今在他的家里,收藏中还包括不少外国的啤酒商标。目前秦先生收藏的啤酒商标已达15000枚之多,仅北京产的“五星”啤酒就达100多种,其中有一枚最早的是1967年青岛产的印有毛主席语录的“青岛啤酒”。数量多了,秦先生就把它们按产地分成类,每当闲暇时拿出来看看,就有一种喜悦和兴奋。而且他收藏的商标有些如今的市场价已比最初价翻了10倍,他现在也算拥有了一笔不小的财富。

公元前3000年以前开始出现酒标,那时人们在装酒容器的封泥上作标记,以分辨酒的质量好坏。而在国外也有酒标的历史,例如古希腊人在装酒双耳瓶的泥坯上刻写文字,再烧成陶器,而罗马人是在装酒容器上拴上张羊皮纸,在上面记载着装物品的名称、容量、时间和酿造人等。这些方法一直延续使用了上千年,逐渐发展成用标签贴在酒瓶上作为标志。后来,因为玻璃的广泛使用及印刷术的发展,贴在酒瓶上的标签演变成如今的酒标。

酒标在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特色,以下介绍几个代表性国家的酒标:

德国酒标

德国的酒标很精致,透露出日耳曼民族热烈豪放的性格。例如以啤酒桶为主图的商标,图案上的啤酒桶向外突出,好像就要胀开,给人以一种非常强烈的视觉传递效果。

意大利酒标

意大利的酒标,从结构布局总体上来看,十分注重对称和谐,其图案多为国王、骑士、古城堡、教堂等。西班牙、葡萄牙等国酒标也与意大利酒标类似,这些国家的酒标,大部分采用烫金涂塑印刷,兼有神秘和庄重的风格。

中国酒标

中国的酒标则是书法家小试锋芒或大显身手的一个领域。书法上的楷、草、隶、篆体给酒标增辉不少。同时,中国酒标的地方特色也很浓厚,图案从北京天安门到湖南岳麓山,从万里长城到武汉黄鹤楼,从山西杏花村到江苏洋河、双沟,从四川宜宾到上海七宝等等,都显露出各自的特色、风格和流派。

日本酒标

日本酒标也许由于长期受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影响,不论从设计手法,还是设计风格,都与中国十分接近,其画面多采用书法、绘画作品。

我国酒文化历史悠久,酒厂众多,酒的种类有:粮食、水果、饮料、药等多种,仅粮食酒又分为白酒和有色酒。而白酒又因制作工艺不同、度数的高低有别和原料配方的差异又分液、醇、曲、酿、窖等多品种,因此出现各式各样的酒标。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酒厂关停,产品更新换代,使酒的品种更加丰富多彩,这为酒标的收藏打下了“英雄有用武之地”的基础。

目前,有不少酒标收藏爱好者对外国酒标的收藏很投入,而对中国的酒标收藏却不太重视。其实不然,国内酒标也是非常精彩的。如果收藏者经济条件允许,不妨开拓一下与外国朋友的联系渠道,先把手中多余的国内酒标与国外酒标交换,然后再把获得的外国酒标换取国内新酒标。收藏酒标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获得,例如向酒厂写信索取,朋友间互相交流,还可以到大酒店和宾馆、商店这些消耗和使用酒的地方去收集,常常能少花钱而事半功倍。当然,一些早期的酒标只能花钱购买,尤其是有“文革”、“语录”的那种酒标,现收藏这类酒标已有一定的难度了,市价几十元一套也难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