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文学名著导读
6496400000025

第25章 历史与地理类(1)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不懂得自己的历史,因而不能不读一些史地方面的书籍。

史地著作浩如烟海,尤其是历史书可谓汗牛充栋。怎么读呢?

如果你只是一个史地知识的爱好者,不妨采用诸葛亮“观其大略”的读书方法,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都是提纲挈领地抓住书的精华部分,领会精神实质,而不纠缠于细枝末叶。

如果你是一位史地书籍的研究工作者,则应认真阅读,细细品味,如冯友兰先生所说:“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作者:相传为孔子删选

成书时间:战国中晚期

尚书一语中的《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史书。

书海溯源

《尚书》,最早称《书》,汉代始称《尚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后又称《书经》,其中《尚书》一名是现今通用的正式名称。

相传原来有关上古历史的简册很多,到了孔子删选为百篇,并按时代次序加以排列,编成了《尚书》的第一个选本。

有关孔子删《书》的传说流传甚广,但后世学者曾对《尚书》各篇的成文年代进行了大量考证,证实有些篇章写成于孔子之后的战国时期,因而认为《尚书》的编定者系某一人或某几人,但最早的定本中究竟有多少篇目已不可考。

秦末汉初,战乱频繁,《尚书》的先秦完本便彻底失传了。《尚书》版本有三种:今文《尚书》、古文《尚书》、伪古文《尚书》;前两种版本在唐朝时已失传,伪古文《尚书》至此成为惟一传本。

文理梗概

伪古文《尚书》共由四部分组成:

(一)五十八篇经文。这是最重要的部分,是该书的主体。

这五十八篇经文中,后人考证有三十三篇与郑注本古文《尚书》相同,另外二十五篇为伪书。

《尚书》主要收录古代帝王们向臣下或民众发表的训令、向军队宣布的誓师词,以及大臣们向君王提出的建议和规劝,只有一小部分是关于远古历史的传说。这些篇章依时代次序编辑,其记事时间上起尧舜,中历夏、商,下迄春秋中期的秦穆公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六百多年至四千年。这样久远的历史,幸赖《尚书》才得以昭示于今。

(二)百篇《书序》,实际是只有八十一个篇目,六十七条序文。

《书序》内容一般是用几句话简单地说明其篇文献是某人因某事而作,各条序文详略不一,较详尽的序文还记载有年代,对研究各篇文献的历史背景有帮助。

(三)孔安国注解,又称《孔传》。它汇集大量前人的研究成果,保存了不少古注,同时它的某些说解比汉儒的传注更加精审。

(四)孔安国序。它伪述了孔安国得书和作传的经过,既有抄袭摘引的前人记载,又掺杂有捏造成份。

绝章赏析

【原文】

(节选自《尚书·秦誓》)

公曰:“嗟!我士,听无哗!予誓告汝群言之首。

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

惟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谋人,姑将以为亲。虽则云然,尚猷询兹黄发,则罔所愆。

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仡仡勇夫,射御不违,我尚不欲,惟截截善谝言,俾君予易辞,我皇多有之!

昧昧我思之,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孙黎民,亦职有利哉!

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达,是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邦之杌陧,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

【赏析】

鲁僖公三十三年,秦穆公派遣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率领军队远道偷袭郑国。老臣蹇叔和百里奚竭力谏阻,穆公不听。军行途中,秦军获知郑国已有防备,只好在消灭滑国后退兵,经过崤时遭到了晋军的伏击,全军覆没。秦军将帅回国后,秦穆公对他们说了这篇自我责备的诰辞。

妙言辑录

1.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2. 抚我则后,虐我则仇。

3.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4.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

5.奉先思孝,接下思恭。

6.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

7.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8.汝怜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9.世禄之家,鲜克由礼。

10.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专家评点

《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史书。它是部分上古历史文献和追述上古史之著作的汇编,其中保存了大量殷周时代的原始史料,是了解和研究上古历史的最重要的必读书。同时,作为儒家五经之一,《尚书》对中国古代社会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很大。

作者:戴圣

成书时间:西汉末年

礼记一语中的《礼记》是十三经之一,是关于礼的论文集。

书海溯源

戴圣,生卒年月不详,字次君,梁国人,礼学博士,西汉今文经学家,曾任九江太守。

西汉初,河间献王得到孔门弟子和后学者关于礼学的著作共一百三十一篇。西汉晚期,刘向考校整理经籍,于上述书中检得一百三十篇,又检得《明堂阴阳记》三十三篇,《孔子三朝记》七篇,《王史代记》二十一篇,《乐记》二十三篇,共二百一十四篇。戴德删去其中重复的部分,合而辑之为八十五篇,这就是《大戴礼记》。戴圣又将《大戴礼记》加以删节整理为四十九篇,这就是《小戴礼记》,便是今天所看到的《礼记》。

关于《礼记》中各篇的作者,现在所能知道的是,《中庸》为孔子的孙子孔伋所作;《缁衣》为公孙尼子所作;《月令》为吕不韦所作,《王制》为汉文帝时的博士所作。其它各篇的作者和时代已不可考。

文理梗概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全书共四十九篇。

礼的产生非常早,夏商两代都已有了各自的礼。到了周代,为了限制诸侯僭越,更制定了详尽的礼法,上自典章制度,家教仪式,下至风俗习惯、道德规范,无不包罗。所以,后世所说的礼,指的是周代的礼。

《礼记》是关于礼的论文集,所以它的内容很庞杂,包括礼制的内容,礼制的产生和变迁的历史、礼批论等。

礼可以划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类,称之五礼。

吉礼,就是祭祀的典礼。包括对上帝、日月星辰、社稷、五岳、山林川泽以及西方百物的祀典,都属于吉礼。

凶礼,一般指丧葬,还包括对天灾人祸的哀吊等。

军礼,主要指战事,包括校阅、出师、乞帅、致师、献捷、献俘等项。

宾礼,指诸侯对天子的朝觐,各诸侯之间的聘问和会盟等。

嘉礼,包括冠礼、婚礼、投壶礼、射礼、乡饮酒礼、立储等。

礼不仅是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定和仪式,更主要的还是政治法律制度。

绝章赏析

【原文】

(节选自《礼记·三年问第三十八》)

三年之丧,何也?曰: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群,别亲疏贵贱之节,而弗可损益也。故曰:无易之道也。创钜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迟。三年者,称情而立文,所以为至痛极也。斩衰,苴杖,居倚庐,食粥,寝苫枕块,所以为至痛饰也。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哀痛未尽,思慕未忘,然而服以是断之者,岂不送死有已、复生有节也哉?

凡生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有知之属,莫不知爱其类。……

然则何以至期也?曰:至亲以期断。是何也?曰:天地则已易矣,四时则已变矣,其在天地之中者,莫不更始焉,以是象之也。

然则何以三年也?曰:加隆焉尔也,焉使倍之,故再期也。

由九月以下何也?曰:焉使弗及也。

故三年以为隆,缌、小功以为杀,期、九月以为间。上取象于天,下取法于地,中取则于人,人之所以群居和壹之理尽矣。

故三年之丧,人道之至文者也。夫是之谓至隆,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壹也,未有知其所由来者也。

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达丧也。

【赏析】

本篇论述的是为父母服丧,丧期为什么是三年的道理:孩子三岁以后才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为父母守丧三年是天下通行的丧期。

妙言辑录

1.敖不可长,俗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2.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3.贫者不以货物为礼,老者不以筋力为礼。

4.君子抱孙不抱子。

5.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6.有忧者侧席而坐,有丧者专席而坐。

7.父子不同席。

8.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

9.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10.始闻亲丧,以哭答使者,尽哀;问故,又哭又哀。

专家评点

中国乃礼仪之邦,其礼源于《礼记》。古人认为礼是道德修养之各种人伦关系的基础;从自身的道德修养开始,修身、齐家,进而治国、平天下。礼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不但深刻而且广泛。当然,现在的读者,阅读《礼记》应以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作者:相传为左丘明

成书时间:春秋末年

左传一语中的春秋时代鲁国编年史,解释《春秋》的“三传”之一。

书海溯源

左丘明是春秋末年鲁国人,曾担任鲁国太史。左丘明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这一点恐怕无庸置疑。但是,问题的焦点还是在于《左传》是否即左丘明所作。唐代以来,持否定观点者渐成主流。

《春秋》一书以鲁国为记事中心,主要记载春秋时期出现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而多方面地展示了春秋时期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春秋》一书产生后,相继出现了许多解释《春秋》的书,最著名的是“春秋三传”,即《左传》、《公羊传》和《縠梁传》。其中尤以《左传》最为著名。《左传》全书共三十卷,计二十多万字,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间之春秋列国史。全书取材广,内容详实,叙事生动,不但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有较为深刻的描述,且对那个时代的几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有着形象的刻画。

《左传》虽为史学著作,但其文学价值也不菲,曾有部分文艺理论家将其与《国语》、《战国策》并称为先秦散文的三大典范。

文理梗概

与《春秋》相比,《左传》更君详细地记载了春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活跃在春秋历史舞台上的诸多重要人物,而较有系统地勾勒出周朝王室与诸侯列国兴亡盛衰的总体轮廓,同时还大量地载录了当时在中国地区所发生或观察到的重要的自然现象。

《左传》一书在内容安排上有主次分别,从记事篇幅来看,前期较为简略,后期较为详富。后期尤以襄、昭二公为最,其在位的时间跨度约为整个春秋的四分之一,但内容却占全书之半。从记事对象来看,则以晋、楚、鲁诸国撰述较多,齐、郑、宋、卫、周、吴等国较略。

绝章赏析

【原文】

(节选自《卷一·隐公·传元年》

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严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赏析】

郑庄公即位在公元前七四三年。由于生他的时候,母亲姜氏难产,因此不受宠爱。本段叙述了郑庄公依靠智谋击败弟弟共叔段的反叛,以及后来在大夫颍叔考的劝谏下,又与母亲武姜重新和好的故事。整个故事不过是一出家族内部夺权倾轧的的闹剧,而郑庄公阴险狠毒、工于心计的伪善面目,在这场闹剧中表露无遗。“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成语,也成为后人对于作恶者终将难逃覆灭下场的一种警示。

妙言辑录

1.多行不义必自毙。

2.师克在和不在众。

3.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4.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

5.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8.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9.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10.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专家评点

《左传》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而且也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它以详实珍贵的史料、严谨有致的笔法和优美流畅的语言,奠定了其在中国古代学术领域的独特地位,为我们全方位地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脉络与蕴质,提供了根本性的依据。

作者:相传为左丘明

成书时间:战国初期

国语一语中的《国语》是一部先秦历史的百科全书。

书海溯源

左丘明,相传他是位盲人,曾出任过鲁国“太史”一职,是先秦时期最著名的史学家之一。《国语》出自左丘明之手的说法约始于司马迁,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称:“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但自唐宋开始,渐有学者执持异议,作者究竟为谁,至今学术界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多变的时代。当时,齐、晋、楚、秦、吴、越等大国争霸,弱小诸侯受到欺凌与征伐,社会处于剧烈的变动和转型之中,留下许多值得人们深思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国语》的作者“因圣言以摅意,托王义以流藻”,采录自周穆王以来到智伯灭亡这一时期的各种重大事件,将各种历史人物的言辞、议论和对话汇集起来,其目的就在于警醒当世、启发后人。

文理梗概

《国语》一书共二十一卷,分国记事,每国史事又依时间顺序编排,所记各国史事的起迄时间和记载方式自成系统,且前后史事多互不连属。

《周语》三卷排在最前面,记事始于穆王,终于敬王。

《鲁语》二卷,始于庄公长勺之战,终于春秋末年。

《齐语》一卷,专记管仲辅佐桓公称霸之事。

《晋语》九卷,篇幅几乎占全书一半,始于武公,终于昭公,内容极为丰富,因而有人称《国语》是晋史。

《郑语》一卷,仅记桓公子史伯对话。

《楚语》二卷,始于庄王,终于白以之乱。

《吴语》一卷,《越语》二卷,均记夫差与勾践之事,但写法不同,材料来源也不尽同。

《国语》所记史事,上起西周中期周穆王征伐大戌,下迄春秋战国之际晋国韩、赵、魏三家灭智伯,前后约五百余年,主要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政治与社会状况,与《左传》所记史事的发生年代大略相当,两书内容多有关联,又因相传为同一人所作,因而从汉代起就有《左传》为《春秋内传》、《国语》为《春秋外传》的说法。

绝章赏析

【原文】

(节选自《晋语一》)

武公伐翼,杀哀侯,止栾共子曰:“苟无死,吾以子见天子,令子为上卿,制晋国之政。”

辞曰:“成闻之:‘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唯其所在,则致死焉。报生以死,报赐以力,人之道也。臣敢以私利废人之道,君何以训矣?且君知成之从也,未知其待于曲沃也。从君而贰,君焉用之”遂斗而死。

【赏析】

公元前七○九年,曲沃武公围攻晋都翼,杀晋哀侯,取代了晋君。他打算任命共叔成为晋国的上卿,辅佐他治理国政。但共叔成予以拒绝,表示贤臣不事二君,最后杀身成仁。

妙言辑录

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2.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3.事君以敬,事父以孝。

4.仁不怨君,智不重困,勇不逃死。

5.华而不实,耻也。

6.勇以知礼。

7.天道无亲,唯德是授。

8.无功庸者,不敢居高位。

9.善人在患,弗救不详;恶人在位,不去亦不详。

10.人不可以不学。

专家评点

《国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全书留传至今,是研究春秋历史的珍贵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