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讲到,韩信在刘邦面前对项羽其人的性格和人性进行了深刻地剖析,恐怕项羽本人都没有韩信对他看得深刻。
韩信当时曾经举出项羽对手下很仁慈,但是却不善于对有功劳的手下加官进爵的例子,以此来劝诫刘邦一方面要克服掉成大事者的妇人之仁,另一方面不要像项羽那样在大事的决断上太小气。
当然,各位在职场中混的看官,一定好好想想韩信对项羽的这些剖析,务必以此作为反面教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自己变得强
大起来。
在笔者看来,这一段恰恰反映了韩信城府的深刻,而且韩信的这一精妙做法对我们的职场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不兜圈子,直接上干货。
首先,韩信这样做,表面上是在说项羽的坏话,换句话说,他是守着刘邦在讲刘邦最恨之入骨的仇家的坏话,无论如何,刘邦都爱听。
这是一种拍马屁的高招,在现实职场中有少数马屁高手都在娴熟地使用着。
在现实职场和生活中,一般人拍领导马屁,无非就是对其进行高调的、正面的赞扬而已。见到领导就说这好那好,领导换了件衣服,就说“您今儿穿的这件衣服真好看!”
领导办公室内新放了盆绿植,就说“嚯!您背后肯定有高人给您指点吧?要不您怎么能挑这么一盆植物呀?这个植物好,不仅旺财,而且我记得小时候我爷爷给我说过,只有谦谦君子才养这种植物!”
总之,就是领导想听什么,他就绞尽脑汁说什么!
当然,上面说了,这都是一般人的做法。
有一些马屁高手,往往会在此层次上再提高一个档次,他会反其道而行之。也就是说,他不再按照常规的拍马屁的方法,领导喜欢听什么他就说什么,而是领导最痛恨什么,他就说什么,当然不是去赞扬领导痛恨的地方,而是同仇敌忾地去抨击和咒骂这些人和事,领导刹那间就会觉得两颗心竟然是如此之近,被理解的感觉真的让谁也无法抗拒,进而领导对此人的信任感也就于潜移默化之中大大增加了。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特举例说明。
例如,小刘的领导年轻时因为把精力全部放在事业上而疏忽了对家庭的关照,于是,该领导的妻子便因耐不住寂寞而出轨,最后两人协议离婚,说白了,小刘的领导带了绿帽子,当上了神勇无敌的“忍者神龟”。
后来,小刘的领导化耻辱为进取的动力,最后有了今日之成就,但是随着身价和名气在同行内的飙升,自己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也渐渐成为圈内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也成为了小刘领导心中永远的痛。
这是背景。
某天小刘坐领导的座驾和他一起出差,因为是参加一个比较重要但又小众的会议,所以这一次并没有让领导的司机开车,而是由小刘开车,二人一起前往与会地点。
因为无聊,领导就让小刘打开了车上的广播,恰巧广播中正在播放一段关于女人出轨的都市情感小说选读。
这时,聪明的小刘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狂拍领导马屁的好机会,于是乎对故事中出轨的女一号大声痛骂,骂到动情处唾沫星子横飞,对着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放眼望去,不知道的还以为外面下小雨了呢!
领导未必会对你的责骂有什么正面的回应,但是领导心中会有些许的温暖!
这就够了!因为低档次的拍马屁是狠狠拍到领导耳朵里的,高档次的马屁是轻轻拍到领导心里的。
当然小刘需要做到自然,不要让领导觉得有些太刻意,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韩信正是采用了这种套路,我们看他讲的话,没有一句是对刘邦正面捧臭脚的话,都是对项羽进行深刻的剖析和人身攻击,越是把项羽说得很难堪,刘邦心里就越痛快!
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么一个道理呢?
你知道该如何解决“拍马屁”的问题了吧!
这是韩信的第一个秘密,也是我们在职场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你是个做下属的,你要学习韩信同领导沟通的技巧并观察身边的同事中是否有如此拍领导马屁的高手,如果你是个做领导的,自然要对下属的各种马屁有些许的警醒,不要被正面的糖衣炮弹打倒,更不要被反其道而行之的“软刀子”俘获。
韩信的第二个秘密又是什么呢?
我想说的是,上面的这一点跟接下来要说的这一点比,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完全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
不绕弯子,直接给出结论。
第二点,韩信善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领导的思维,并把领导的思维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进而为将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做好铺垫。
这样说有点偏抽象,不怎么接地气,完全可以用另外的表述方式说得更直白一些:韩信善于忽悠领导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思考,并且能够做到让领导丝毫察觉不出他的狼子野心。
这里面最关键的一点是,韩信这样做的目的是提前为自己将来获得巨大的利益做好铺垫!
有的读者可能会说:如此“污蔑”我心中的偶像阿信,有何依据?
当然有,而且这也绝对不是“污蔑”。
大家仔细回忆一下,前面韩信在举项羽这一反面教材时,重点强调了项羽在小事儿上对手下很仁慈,见到手下生病都会流下怜悯的泪水,而对立有战功的将领们则十分吝惜封赏,把封印玩的棱角都磨平了,也不愿意赐给手下,韩信对项羽的这一做法痛加指责。
《资治通鉴》中记载的韩信原话如下: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韩信如此说完之后,可以确信,刘邦的思维自然被其深深地影响。
不管刘邦之前是不是与韩信所描述的项羽相同,从此之后,刘邦肯定不会做出韩信所描述的那种行为,进一步讲,如果刘邦这一次真的被韩信“洗脑”成功了,他日韩信一旦立下较大的战功,对韩信的加官进爵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大家觉得韩信这样做的智慧之处在哪里呢?
对于此问题,笔者愿意给出自己的答案。
如果韩信不提前给刘邦打“预防针”,他日他立下战功之后,猛然发现刘邦是个不想大大方方封赏的人,到时候他再试着让刘邦给自己一笔丰厚的封赏,那就会非常被动——人家越是不想给你的时候,你偏偏着急去索要,
这种情况下你能要回你想要的东西才怪呢!与虎谋皮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所以,韩信不妨在自己同刘邦合作之初,就先给刘邦铺垫好这一问题,只要刘邦发自内心地认同这一点,他日一旦立下赫赫战功,到时候富贵自然接踵而至,那时也就省去了再费尽心思索要的麻烦。
讲到这里,有的读者可能会说:“要是我,我就光明磊落地同刘邦放到桌面上谈,我为你做成什么样的成绩,你就要给我多少的报酬。”
我想说的是,这样做跟韩信的做法比,不见得高明,因为韩信这种做法属于“润物细无声”,后者则属于正面摊牌。后者跟前者比,有谈不拢进而导致一开始就不会被重用的可能。
韩信的这一做法,既实现了为将来个人利益最大化做好铺垫的目的,又隐藏了自己贪婪的一面,不得不说,韩信智商的确很高。
讲到这里,有的读者可能又会提出质疑:这样做是不是不太道德?
针对这一问题,答案很明确:绝对不是,恰恰相反,值得鼓励。
当然,伴随着结论的明确,理由支撑也很明确。
任何一个单位的领导在招聘或者吸纳一个属下进入自己的队伍时,都会特别强调,希望你的加入将会带来你们双方之间的双赢。那什么叫做“双赢”呢?
很简单,你的加入让你的领导和你的单位获得巨大利益的同时,你个人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同时也获得了不菲的利益。
不仅仅是职场中领导和属下是这样的,世界上的国家和国家之间也是这样的,这是积极的,也是务实的。
没有任何一个人希望自己跳槽到了一个单位之后,只为单位默默付出自己却什么也得不到,也没有任何一个领导希望某个员工加入自己的队伍之后,集体备受损失的同时其个人却赚得盆满钵满。
双赢是最具有正能量和最平衡的合作状态。
所以,一切为保持这种平衡的做法和想法都是正确的。
反观韩信,在一开始就饶有技巧地为未来的双赢做好铺垫,这种做法的出发点很值得提倡,这种做法中蕴含的智慧和技巧也很值得学习。
为方便读者理解并能够在现实职场中娴熟使用此招,特简单举例
说明。
此处,我先把后面会大讲特讲的一个传奇牛人提前放到前面来进行讲述,此人也是整个三国时期我比较喜欢的一个人物,笔者一度喜欢他胜过喜欢诸葛亮、孙权、陆逊、曹丕和郭嘉这几号极具“职场内涵”的人物(当然写到汉末三国之时,我也一定会对这几号人物进行深挖),此人就是前面提到过的贾诩。
贾诩本来是跟着张绣张总打工,后来在他的建议下,张总接受了以曹操为总经理的曹魏集团的并购,于是贾诩也就以所在单位被大集团收购的形式跳槽到了曹魏集团。当然,谁都知道,贾诩跳槽之前需要做的是在张绣面前好好表现,贾诩跳槽之后需要做的则是在新领导曹操面前好好表现。
此时的贾诩在江湖上已经有一定名气和影响力了,曹操也很希望多听听贾诩同志对于单位的宝贵意见。
正式到曹魏集团报到、签新劳动合同、摁指纹打卡上班之后,贾诩曾经先后对曹魏最高领导人正式提出过两次反战言论,一次是反对曹操打赤壁之战,一次是反对曹操的继任者曹丕打蜀国和吴国,同时非常严肃和诚恳地希望两位曹总都要注重发展农业经济。
大家觉得贾诩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或许是因为贾诩对当时国家局势的判定让他得出结论,放弃掉武力讨伐其余的诸侯并选择发展农业经济更符合国家当前的发展之道,但是,笔者认为绝对没有这么简单。
历史上很多的职场高手和玩政治的牛人,他们或许出招不多,但是一旦出手,要么是搞一石多鸟,也就是说一步棋可以实现多个不同的目的;要么是明暗并行,也就是说,表面看上去是要做A事情,实则他要做的是B、C、D、E等一系列事情,还不会被人看出来。
在笔者看来,贾诩之所以提出这样的主张,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贾诩想要通过对最高领导人进行心理诱导,引诱其放弃武力并努力构建和平的国内环境。
有人说,这很正常啊,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地方啊!
不要低估贾诩同志的智商哟。
贾诩这样搞,其实是在暗暗地借着最高领导人的手排斥朝廷内的军阀势力,顺便抬高士大夫集团的整体地位,同样也为自己的上位间接垫砖、铺路。
大家注意了!韩信上面的那些做法,无非是为他一个人将来的利益最大化铺路,贾诩的这一主张一旦公开,势必会获得广大渴望上位的士大夫阶层的拥护,到时候,即使他不会成为整个士大夫阶层的精神领袖,至少也是大家的主心骨之一,最差他的个人地位也将会得到大大提高,为自己争取了适合自己能力施展的大环境。
后来贾诩已经在曹丕时代官至太尉的高职,如果他还能像司马懿那样多活几十年,真不知道最后篡权的会不会还是司马家族。如果有贾诩这个顶级老狐狸的存在,同样是顶级老狐狸的司马懿又将如何对待这个可怕的对手呢?
当然历史不容假设。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经如此评价过贾诩:“其良、平之亚欤!”看到了吗?陈寿认为,张良跟他比起来都不行。
鉴于贾诩这一招的破坏力过大,所以笔者破例不针对此点进行举例阐述,各位读者如感兴趣,可以自行阅读三遍以上慢慢体会。
最终结论如下:
综合韩信和贾诩的案例来看,要想在职场中混好,就要学会反驾驭你的领导,这是一个顶级职场高手必须要掌握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