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项羽的手下有一个得力干将叫季布,在楚汉战争中曾多次率军打败汉军,歼灭汉军士兵无数,如今项羽虽然已经灭亡,但是刘邦仍然悬赏千金,在全国范围内通缉季布,并明确提出敢私自窝藏季布的,罪连三族。
面对如此严厉的通缉,季布乔装改扮成奴隶的样子,把自己卖给鲁地一户姓朱的人家以求混过关。不幸的是,朱家认出了此人便是通缉犯季布,但是朱家人并没有大惊小怪地报官,反而将计就计地将他买下安置在自己家的田庄中,以求先稳住季布。
等季布稳定下来之后,朱家便亲自去洛阳觐见了传说中的滕公夏侯婴。朱家首先向夏侯婴表明,现在季布就在自己家中,夏侯婴听完之后马上就要下令去活捉季布并考虑给予朱家人应该获得的赏金,岂料朱家一下拦住了夏侯婴。
夏侯婴很费解,问道:“来举报的是你,现在你又不让我抓他,这是为何?”
朱家回复夏侯婴道:“我来找您可不是奔着赏金来的,而是为了当今圣上的声誉来的!”
夏侯婴更加疑惑,问道:“为何这么说啊?”
朱家说道:“大人,请问,季布有什么罪呢?大家各为其主,项羽如今败给了当今圣上,难道项羽的旧臣们都要杀掉吗?现在皇上刚刚取得天下,便因为当年的一点点私恨动用全国的力量来追捕一个忠于项羽的旧臣,不怕天下人笑他心胸狭窄吗?不知道当今圣上想过没有,如此有能力的一个人才如果继续逼下去,让他不得以投靠北方的匈奴的话,这可是相当于干了一件亲者痛而仇者快的事情,您为什么不能向皇上说说这些道理呢?”
夏侯婴听完立即对眼前的这个普通老百姓刮目相看,很敬佩地说道:
“好!我答应你,有机会我一定向皇帝禀告。”
第二天,夏侯婴便把这层意思转达给了刘邦,刘邦听后觉得说得很有道理,便下令赦免季布并亲自宣他入宫面圣,在和季布进行了简单的交谈之后,刘邦认为他是个人才,便授任他郎中一职。就这样,季布在大恩人朱家的无私帮助下,命运发生了大逆转,由一个通缉犯变成了被皇帝亲自任命的官员。
值得一提的是,季布当上官之后,朱家从此就再也没有去见过季布,一直在刻意保持同季布的距离,当然这是朱家比较高尚同时也是比较聪明的地方:我在你危难的时候救了你,但是我不要你必须要报答我,你只需要记住我曾经毫无所图地救过你就行了。
在现实职场中,与其让别人欠你一笔钱,倒不如让别人欠你一笔永远偿还不完的人情债。
季布有个舅舅姓丁,我们姑且称之为老丁。老丁当年也是项羽手下的将领,曾经亲自围困过刘邦,而且差点取了刘邦的性命。
当时楚军与汉军短兵相接,刘邦渐渐招架不住了,便给老丁传话道:
“我说对面的这位好汉,你我都是男子汉,难道非要互相为难并拼个你死我活吗?给个面子,放弟弟我一条生路吧!”
不知道为何,老丁觉得刘邦说得很有道理,便领兵撤还。等到项羽死了以后,老丁便主动来见刘邦,希望自己凭借当年的救命之恩也能讨个封赏,而且老丁刚刚听说自己的外甥季布和刘邦只有旧仇没有旧恩都可以封官,自己更是不在话下。
就在老丁乐呵呵地来到刘邦面前时,没等老丁张嘴套近乎,刘邦就下令把老丁拉到军营中示众,并对各位将军们说道:“这位丁老头当年身为项羽的臣子却不忠诚,竟然私自放了项羽的敌人,这就是项羽所以丢掉江山的原因!此人必杀!”说完就下令把老丁给杀了。
面对着老丁的人头,刘邦继续补充道:“杀他,就是希望告诉大家一个道理,为人臣子的如果对皇帝不忠,就要像他一样身首异处,哪怕对我刘邦有救命之恩也不行!这个问题没得商量!”
就这样,外甥和舅舅一前一后得到的待遇有着天壤之别!
用小沈阳的话来讲:这是为什么呢?
关于这一问题,《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也有点看不下去了,遂在记录完这段历史之后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司马光认为,刘邦起兵反秦以来,招纳了无数的英雄好汉到他麾下卖命,是很宽容的,唯独只有一个老丁头儿被刘邦扣上了“不忠”的罪名而直接杀死,这是因为刘邦所处的形势不同而已。当年起兵造反的时候,刘邦缺人,自然谁来投奔就欢迎谁,现如今他贵为天子,最怕的就是下面的人有二心,所以提倡忠诚就成了刘邦重点宣传的精神纲领,他的一切决策都要维护这一纲领。
按照司马光的这一看法,刘邦不杀季布的原因是因为季布一直忠诚于项羽,宁可藏起来当奴隶也不愿意投降,刘邦杀丁老头的原因是因为丁老头对领导项羽一直就不忠诚,至于对刘邦本人是有恩还是有仇并不是最重要的。
所以,也就出现了季布和老丁一前一后来到刘邦面前而结局却截然相反的局面,毕竟杀一人而警告几百人的买卖,对于刘邦而言还是很划算的。
可见,在现实职场中,如果你曾经对你的领导有过私人层面的帮助和恩情,请千万不要把这当成你手里的一个有力的护身符,常言道“伴君如伴虎”,这根本不足以成为你在领导心目中始终受赏识和重用的筹码,就像笔者在本书的第一节中提到的那样,最重要的永远是审时度势地读懂你老大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