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高祖刘知远
高祖,名刘知远(895年~948年),沙陀族,后唐时封北平王,后称帝。为后汉建立者。在位2年,病死,终年54岁,葬于睿陵(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测景台左)。刘知远,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南)沙陀族人。初与石敬瑭一起为后唐明宗手下将领,后帮助石敬瑭在契丹扶持下建立后晋,被任为河东节度使,北京(今山西省太原市南)留守等职。石重贵继位后,进封为北平王,拜中书令。因他的官位高,功劳大,势力强,为石重贵所猜忌。晋辽交战期间,他守境不出,招募军士,壮大力量。辽军进入汴京时,他派部下以祝贺胜利为名,去汴京察看形势,知道辽军很不得人心。不久,他打出复兴后晋、迎石重贵来晋阳的旗帜,受到将士的拥戴。公元947年2月辛未日,他在晋阳称帝,改名为缟,建国号为汉。第二年建年号为“乾枯”。史称后汉。
刘知远称帝后,为了赢得民心,沿用后晋的年号天福,以争取后晋文武官吏的支持。他下诏书慰劳各地自发武装抗辽、保卫乡土的起义军,又不夺民财而取出宫中所有财物赏赐将土,获得了军民的支持。然后趁辽军北退,辽统治集团忙于争夺皇位之际,他统帅大军自晋阳出发,一路势如破竹,21天后进入洛阳,又8天后开进汴京,定为都城。
同年十二月,刘知远所宠爱的太子、开封尹刘承训病死。刘知远也悲伤过度而病倒,一直不见恢复。公元948年正月,他自知不行了,召宰相苏逢吉、枢密使杨邡、郭威等进宫,委托他们扶立次子刘承祜即位,又秘密嘱咐他们要赶快除去归附辽国的杜重威。丁卯日,病死于汴京。刘知远死后的庙号为高祖。
后汉隐帝刘承祐
隐帝,名刘承祐(931年~950年),刘知远次子。刘知远病死后继位。在位2年,因郭威反叛而出逃,为近侍刺杀,终年20岁,葬于颖陵(今河南省禹县西玉桥里)。
后汉隐帝刘承祐,父刘知远于公元948年正月病死后,宰相苏逢吉等人秘不发丧,诱杀了杜重威。同年2月辛巳日,进封刘承祐为周王,继而由刘承祐即位,沿用刘知远的年号“乾祐”。
刘承祐即位后,内有顾命大臣杨芬、史弘肇和王章等专权,外有郭威拥有重兵,威望震主。有一次,杨芬、史弘肇在朝堂上议事,刘承祐说:“你们再仔细推敲推敲,别有谬误,让别人说闲话。”杨芬竟说:“有我们在,用不到你开口。”刘承祐忍受不了,派亲信杀死了杨芬、史弘肇和王章,又派使者到魏州(今河北省大名县西)去杀郭威。郭威起兵反叛,于公元950年十一月抵达汴京城下。刘承祐到城外刘子坡观战,因后汉军大败,于第二天清晨又匆忙要逃回城去。不料开封尹刘益已经据城反叛,投顺了郭威,拒绝他进城。刘承祐只得带了苏逢吉、聂文进和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
到赵村,忽见后面尘埃大起,刘承祐以为是追兵,便仓皇下马,打算躲入村民屋中。郭允明见形势危急,想以刘承祐作为进见礼投降追兵,猛然赶上几步,狠命一刀,将刘承祐刺死。其实后面并不是追兵,而是刘承祐的亲兵赶来护驾。郭允明见自己弄巧成拙,也就横刀自刎而死。刘承祐死后的庙号为隐帝。
后汉湘阴公刘赟
湘阴公,名刘赟(?~951年),刘知远养子。刘承祐被刺杀后继位。但未即位就被废黜后毒死。葬处不明。刘赟,原为刘知远侄,后由刘知远收为养子。刘承祐于公元950年11月被郭允明杀死后,群臣决定立刘知远子、前开封尹刘承勋为帝。这时,刘承勋正重病卧床不起,又改立刘赟为帝。时刘赟为徐州节度使,获悉立他为帝的消息后,便起程赴京准备即位。他才走到宋州,郭威已经抢先一步进入都城,逼迫太后下诏封自己为“监国”,夺取了朝政大权,并以太后名义下诏废黜了刘赟,降封刘赟为开府议同三司,检校太师上柱国、湘阴公,又遣部将郭崇威到宋州,将刘赟囚禁起来。后汉亡。公元951年正月,刘赟生父、河东节度使刘崇闻知郭威夺位灭汉,便在晋阳称帝,国号北汉,以与郭威对抗。郭威怕留着刘赟会成后患,于戊寅日命宋州节度使李洪义秘密毒死了刘赟。
后汉李皇后
李皇后五代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汉高祖刘知远皇后,隐帝刘承祐之生母。卒于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李皇后虽深居后宫,但颇知政事。刘知远称帝,隐帝当政及后周代汉的关键时刻,她都显示了非同一般的政治远见与才能。
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刘知远乘辽兵南下灭晋,中原军民奋起反抗的有利时机,在太原起兵称帝。为鼓舞士气,他欲下令犒军,苦于府库不足,便要向百姓搜刮。李皇后闻知后,向刘知远劝谏道;晋高祖当年起兵称帝,后来国家兴盛,虽则出乎天意,但也是百姓同心协力的结果。不给百姓好处,反而要夺取他们的财物,这根本不是新天子救民之理。凡后宫所有,今日都请拿出。虽然数目不大,士兵们却不会有怨言了。刘知远一听言之有理,就面带笑容,向皇后称命拜谢。李皇后此举,虽在收买人心,但客观上阻止了一次对百姓的搜刮。李皇后舍财谏夫,一时传为佳话,“中外闻者,无不感悦”。
刘知远称帝一年后,即患病死去。其子刘承祐即位,是为后汉隐帝。李皇后被尊为皇太后。隐帝年幼无知,北有契丹威胁,内有将相倾轧,后汉政权危如累卵。李皇太后对比比较清醒。当隐帝欲诛杀倨傲跋扈的杨邠等人时,李皇太后再三劝他不可轻率从事,隐帝不听,设计诛死杨邠。郭威起兵,杀向东京时,汉隐帝要亲自带兵出城。李皇太后极力劝阻,认为郭威起兵有因,如果朝廷按兵不动,诏谕郭威,郭威必陈明理由,这样就很可能保持君臣关系。年少气盛的汉隐帝不听劝阻,结果为乱兵所杀。
郭威入城,表面上请皇太后临朝听政,议立新主,但实际上大权独握,不久就上演了一场黄袍加身的闹剧。他称辽兵南犯,率军北上,行至澶州,被哗变将士拥为皇帝,转回汴京。郭威兵临城下,李皇太后审时度势,下诰袢禅让,获得身名两全。郭威即位后,迁李氏于太平宫,上尊号昭圣皇太后。
后晋高祖石敬瑭
高祖,名石敬瑭(892年~942年),沙陀族,后唐节度使,被契丹扶立为帝,后晋建立者。在位7年,因屡受契丹羞辱,忧郁而死,终年51岁,葬于显陵(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北,一说山西省交城县西北60里处,一说河南省寿安县内)。后晋高祖石敬瑭,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南)人,沙陀族,先世久事沙陀贵族。后唐时,为明宗所赏识,招为女婿。魏州兵变时,明宗经他力劝回师洛阳为帝。事后,他先后任保义军,宣武军,河东诸镇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末帝即位后,徙他为天平节度使,他拒不受命。末帝派兵围攻晋阳,他采纳了谋士桑维汉的建议,求救于契丹耶律德光,并以自称儿子,割送燕云十六州(今河北省,山西省北部地区)为条件。耶律德光立刻派五万精锐骑兵解了他的晋阳之围。石敬瑭亲自出城迎接耶律德光,百般奉承,甚至奴颜婢膝地称比他小11岁的耶律德光为父亲;耶律德光也于公元936年十一月丁酉日攻入洛阳灭后唐后,封他为皇帝,国号晋,定都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建年号为“天福”,史称后晋。
石敬瑭年轻时朴实稳重,寡言笑,喜兵书,重李收、周亚夫之行事,隶属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当时正值后梁朱温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争雄,石敬瑭冲锋陷阵,战功卓著。后梁贞明元年(915年),李存勖得魏州,梁将刘寻急攻清平(今山东清县),李存勖急往驰援,为刘寻所围。石敬瑭率十余骑击败刘寻,救李存勖于危难之中。李存勖拊其背而壮之,由此声威大振,在军中名噪一时。他还数次解救李嗣源于危急之中,从而得到器重,逐渐成为李嗣源之心腹。李嗣源遂把女儿永宁公主嫁给他,并让他统率“左射军”的亲兵。
后唐同光四年(926年),效节指挥使赵在礼于魏州发生兵变。李存勖命李嗣源率军平叛,石敬瑭也一同出征。在魏州城下,李嗣源的部队也发生兵变,与魏州的叛军合兵一处,拥李嗣源为主。李嗣源本想回朝请罪,石敬瑭则劝他夺取开封,以成就大事。李嗣源无奈,只得接受了这个意见。于是,石敬瑭便自告奋勇,亲统骁骑300为前锋,抢占开封,又回兵渡汜水,直取洛阳。后唐庄宗李存勖被乱兵所杀,李嗣源入洛阳称帝,即后唐明宗。由于石敬瑭在这次军事政变中立功颇大,后唐明宗任他为保义军节度使,赐号“竭忠建策兴复功臣”兼六军诸卫副使。当时,许多官将都不奉公守法,而石敬瑭以廉政闻名,颇受明宗李嗣源褒奖。从此以后,石敬瑭以驸马兼功臣,逐年升迁,历任侍卫条军马步都指挥使,河东节度使,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藩汉马步军总管等职,负责抵御契丹南下,后又赐封为“耀忠匡定保节功臣”。随职务和势力的增长,石敬瑭开始拥兵自重,大有取后唐而自立之势。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明宗李嗣源死,李从厚继位,为后唐闵帝。当时凤翔节度使李从珂(李嗣源的养子)和河东节度使石敬瑭都拥兵自重,后唐闵帝对他俩不放心。为削弱他们的势力,遂下令二人对调。潞王李从珂不服,在凤翔起兵反叛。闵帝大败,仅率数骑出逃,路遇石敬瑭,石敬瑭杀其随从并囚他于卫州。不久,李从珂杀后唐闵帝,改元清泰,自立为皇帝,即后唐末帝。后唐末帝对石敬瑭猜疑颇大,石敬瑭亦疑心重重,二人矛盾日益尖锐。为试探后唐末帝,早有预谋的石敬瑭于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四月,以身体羸弱,乞解兵权,调往他镇。这正合后唐末帝之意,便顺准石敬瑭之请,徙其为天平节度使。群臣得知,相顾失色,均感乱之将至。石敬瑭认为我不兴乱,朝廷发之,安能束手于道路?遂决意谋反。大将刘知远,掌书记桑维翰也有此意。于是,石敬瑭上表指责后唐末帝是明宗养子,不应承祀,要求让位于许王(明宗四子)。后唐末帝撕裂其表,削其官爵,并以建雄节度使张敬达为太原四面招讨使,将兵三万筑长围以攻太原。石敬瑭一面于朝廷内部从事策反活动,一面由掌书记桑维翰起草奏章,向契丹求援:请称臣,以父事契丹,约事捷之后,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契丹。对此种认贼作父、卖国求荣的行径,连其亲信都押牙刘知远也表示反对说: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兵,不必许其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然石敬瑭不从,仍一意孤行。契丹主耶律德光得表大喜,以兵援之,大败后唐张敬达。
同年(936年)十一月,契丹主作册书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改元天福,国号晋,契丹主自解衣冠授之。石敬瑭遂即位于柳林(今山西太原市东南)。
石敬瑭称帝后,很守“信用”,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承诺每年给契丹布帛30万匹。燕云十六州乃北部天然屏障,至此中原完全暴露在契丹铁蹄之下。以后燕云十六州成为辽南下掠夺中原的基地,使北方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贻害长达400年。石敬瑭称帝伊始,卢龙节度使北平王赵德钧,厚以金帛贿赂契丹,亦欲倚仗契丹以取中原,仍许石敬瑭镇河东。契丹主因当时困难重重,欲许赵德钧之请。石敬瑭闻讯大为惊惧,急令掌书记官桑维翰见契丹主。桑维翰跪于契丹主帐前,自旦至暮,涕泣不立,苦苦哀求契丹放弃赵德钧之请。契丹主从之,并说桑维翰对石敬瑭忠心不二,应该做宰相。石敬瑭遂以桑维翰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同月,石敬瑭攻入洛阳,后唐亡。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后晋迁都汴梁,翌年(938年),升汴梁为东京开封府。时后晋新得天下,藩镇多未服从,兵火甚多,府库空虚,民间贫穷,但契丹仍贪求无厌。为解决财政危机、巩固政权,石敬瑭采纳了桑维翰的建议,推诚弃怨,以抚藩镇;训卒缮兵,以修武备;务农桑,以实仓库;通商贾,以事货财;卑辞厚礼,以事契丹。
石敬瑭对于契丹百依百顺,非常谨慎,每次书信皆用表,以此表示君臣有别,称太宗为“父皇帝”,自称“臣”,为“儿皇帝”。每当契丹使臣至,便拜受诏敕,除岁输30万布帛外,每逢吉凶庆吊之事便不时赠送好奇之物,以致赠送玩好奇异的车队相继以道。
石敬瑭虽推诚以抚藩镇,但藩镇仍不服,尤耻臣于契丹。大同节度使判官吴峦,闭城不受契丹命。应州指挥使郭崇威,挺身南归。后普天福二年(937),天雄节度使范廷光反于魏州,石敬瑭令东都巡检张从宾讨伐,但张从宾与之同反。继而渭州也发生兵变。是年,契丹改国号“辽”。侍卫将军杨光远自恃重兵,干预朝政,屡有抗奏。石敬瑭常屈意服从之。后晋天福四年(940),杨光远擅杀范廷光,石敬瑭因畏惧杨光远,以致不敢法问。
后晋天福六年(942年),成德节度使安重荣上表指斥石敬瑭父事契丹,困耗中原,并表示与契丹决一死战。石敬瑭发兵斩安重荣,并将其头送与契丹。
石敬瑭为人辩察,多权术,好自矜大,所聚珍异,穷奢极丽,宫殿悉以金玉珠翠为饰。他对契丹百依百顺,但对百姓却如虎狼一般,凶恶狠毒,用刑十分残酷。石敬瑭晚年尤为猜忌,不喜士入,专任宦官。由是宦官大盛。由于吏治腐败,朝纲紊乱,以至民怨四起。游牧在雁门以北的吐谷浑部,因不愿降服契丹,酋长白承福带人逃到了河东,归刘知远。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契丹遣使来问吐谷浑之鼎,石敬暗既不敢得罪手握重兵的刘知远,更不敢得罪“父皇帝”,由此,忧郁成疾,于六月在屈辱中死去,时年51岁,谥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庙号高祖,葬于显陵(河南宜阳县西北)。
纵观石敬瑭之一生,初以骁勇善战发迹,继因廉政而闻名。在战乱频繁之际,他借重契丹援助得以问鼎、建立后晋王朝。由于割让燕云十六州以及岁输布帛30万给契丹,并甘当百依百顺的“儿皇帝”以换取契丹对自己的支持,将北方百姓置于契丹铁蹄之下,民心尽失。
后晋出帝石重贵
出帝,名石重贵(914年~964年),石敬瑭养子。石敬瑭病死后继位。在位4年,国玻被俘后病死,终年51岁,葬于今辽宁省开原县。
后晋出帝石重贵,原为石敬瑭侄,后由石敬瑭收为养子。石敬瑭称帝后,他先后任北京(今山西省太原市南)留守,金紫光禄大夫、行太原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为齐王。石敬瑭于公元942年六月病死,他于同月继位。公元944年改年号为“开运”。
石重贵即位后,向辽帝自称孙儿,却不称臣而主张抗辽。在军民支持下,他几次击退了来犯的辽军。公元946年,石重贵派大将杜重威、李守贞统兵北方攻辽。杜重威一心想投靠辽朝,自立为帝,在到了前线以后按兵不动,派人去秘密和辽联系。辽帝同意他投降,他便胁迫将士降附辽朝,并随辽军回兵进攻汴京。石重贵闻报大惊,又无可奈何,急忙与后妃10多人准备自焚,后为亲军将领薛超劝阻,奉表出降,后晋亡。
石重贵被辽帝耶律德光废为负义侯,迁往黄龙府(今吉林省辽安县),不久又被迁居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一路上,他颠沛流离,受尽苦楚,随从的妃子也先后被辽将强索去,最后连亲生女儿也被辽帝兀律(即辽穆宗)抢去,赠送给兀律妻兄禅奴为婢妾。不久,石重贵又奉命迁居建州(今辽宁省朝阳县西南),在城外几十里处建筑房屋,定居下来,由随从数百人耕作,以解决吃穿问题。后周显德年间,他的随从中有人自辽逃回中原,中原人民才得知石重贵还在建州,随从已经死去半数。
公元964年石重贵病死。史称石重贵为出帝。
后唐太祖李克用
太祖,名李克用(856年~908年),别号李鸦儿,因为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沙陀部(西突厥别部)人,唐朝时被封晋王,为后唐奠基者。病死,终年53岁,葬于雁门(今山西省代县)。李克用出生地为神武川之新城(在今山西雁北地区境内)。他们一家从唐太宗时起,就世世代代效忠唐室,为唐廷拓边守土。他的祖父执宜,任蔚州(今山西灵丘)刺史,代北行营招抚使。父亲本名赤心,任朔州(今山西朔州)刺史,因讨伐庞勋有功,赐姓李,名国昌,升为振武节度使。李克用也就因此改姓李了。
李克用是唐末,五代初的著名军事统帅,也是一位乱世英雄。他靠镇压农民起义起家,在争夺霸业中死去。他的个人荣辱都集中在他近乎40年的攻城略地的军事生涯和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之中。
史载李克用开始学说话;就“尤喜军中语”,从小爱骑马射箭,李克用15岁那年(868年),庞勋领导桂林戍卒起义,声势浩大,纵横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唐廷十分震惊,急召沙陀骑兵驰援。李克用随父出征,军中称为“飞虎子”,因镇压起义有功,被授为云中牙将,几年后升为云中守捉使。
唐乾符三年(876年),代北水陆发运、云州防御使段文楚削扣军食,军中不满。李克用当时是云中边防督将,部下纷纷向他诉怨,进校李存审、盖寓、李存璋等人乘机拥他入云州,浩浩荡荡,达万人之众。此时城中也发生兵变,内应外合,杀死段文楚。诸将上书唐僖宗,请求任命李克用为云州防御使,唐廷断然拒绝了这个要求,并征发各道兵马讨伐云州。恰在此时,黄巢农民起义军渡过长江,向北进攻。唐廷为避免两线作战,只好承认李克用为大同军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但是唐廷并不甘心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势力的增长,便干乾符五年(878年)冬,再次进兵讨伐。乾符六年春,唐廷命昭义军节度使李钧为北面招讨使,联合幽州等军进攻蔚州。但为李克用所败,李钧中箭而死。第二年,唐廷派元帅李涿率兵数万,再伐李克用。李克用与其父抵挡不住,率人马逃往北边的鞑靼部。达靼对他们始而收容,后因人离间渐生猜疑。不久,黄巢自江淮北渡,矛头直指长安。听此消息,李克用喜出望外,便杀牛置酒,大会鞑靼首领,并说:“人生世间,光景几何?曷能终老沙堆中哉!”这既抒发了他的豪壮之志,也安抚了鞑靼首领,知他不会在此久留,只是待机行动而已。
广明元年(880年)末,黄巢占据长安,唐僖宗逃至四川。因手无强兵抗拒起义军,僖宗只好于中和元年(881年)起用李克用,任他为雁门节度使。李克用立即率鞑靼诸部万人过雁门,下太原,但因风雨阻而退回。中和二年十月,李克用率军三万余骑兵再次南下,十二月至河中(今山西永济),与起义军隔河相望。这时李克用军队对于唐廷和黄巢都是关乎生死存亡的一支主要军事力量。唐王朝授李克用为东北面行营都统,黄巢也遣人赐重金、诏书。李克用把金钱分给诸将,将诏书烧毁,以示自己与农民起义军势不两立。当时各地勤王军渐至,但都不敢与农民军交锋。李克用的“鸦儿军”(因穿黑服之故)大出风头,先是大败黄巢大将尚让15万军,接着在零口再挫黄巢援军,进军渭桥。四月,黄巢被迫退出长安,李克用进入京城,夺了头功。李克用一胜再胜,唐廷对他的封授越来越高。七月,唐廷授李克用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右仆射、河东节度使,这时他才28岁。
李克用退回河东后,就开始扩展地盘。他攻陷潞州,让其弟李克修任昭义节度使。黄巢退出长安后逼近汴州,这时,黄巢军的余孽朱温任宣武节度使,镇守汴州。他自知无力阻挡黄巢的进攻,就向李克用求援。李克用正志得意满,就欣然应邀。于中和四年(884年)春天,率兵五万,自河中南渡,连败起义军于太康、汴河、王满渡。黄巢起义军只好退走山东,失败大局已定,李克用的沙陀军为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李克用的突然崛起,使朱温妒火中烧。他趁李克用返回汴州时,派人包围上原驿,四面纵火,乱箭齐发,欲置李克用于死地。李克用在部下保护下,仓皇逃出。从此,李克用与朱温水火不容,晋、汴之争拉开了序幕。
朱温在上源驿无故加害,使得李克用怒气冲天。他先发檄文给朱温,随即向朝廷发表申问。唐廷不知所措,只得给李克用加守太傅,同平章事,陇西郡王,以息其怒。李克用并不满足河东一地,他要向东发展,就必然与在中原称霸的朱温发生冲突。上源驿事件后,他与朱温的明争暗斗,从未停息。最初几年,他北攻云幽,东伐镇冀,南略关中,平定三辅,甚至派兵长驱直入山东,可谓盛极一时。乾宁三年(895年),唐昭宗赐他忠贞平难功臣,进封晋王。但光化元年(898年)以后,他每况愈下,以致最后兵困晋阳,始有北退立议。由干李克用四面出击,结果四面树敌,从唐中央政权到地方藩镇,都有一批视他为虎狼的人物。他们往往在李克用大兵压境时,低首归顺,而一旦有机可乘,就伺机对作。天复元年(901年),汴将张从晋攻陷晋、绛二州,截断了李克用南下的通路。河中节度使王珂是李克用的女婿,急向岳父求救,李克用首尾不能相顾,给女儿复信说,你可与王郎弃城投降。河中之失,是李克用由盛而衰的重大转折,“武皇自是不能援京师,霸业由是中否”。这年四月,汴军多路从东、南入晋,包围晋阳,“都人大恐”,只是由于连日大雨,汴军粮草不给,将士多患痢疾,才暂时后退。六月,李克用向朱温求和。第二年,汴军复攻晋阳,形势危急,李克用欲奔云州,因大将李嗣昭、夫人刘氏等人苦劝乃止。幸赖诸将奋战,汴军再次退走。虽然汴军这时仍然势盛,朱温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李克用毕竟已经走出了低谷。
李克用在军事上不及朱温,有一点却胜过朱温。这就是他从来不象朱温那样,明目张胆地凌驾于唐皇之上,而是时时以勤王讨逆的面目出现。正是这一点,成为他复兴的基础。因为在当时,扶唐兴唐还是一面颇有号召力,颇能收人心的招牌。天佑元年(904年),朱温强迫唐廷迁都洛阳,弑唐昭宗而立辉王李(木兄),是为哀帝。告哀使到晋阳,李克用南面痛哭,令三军穿素服以志哀。天佑四年(907年),朱温迫不及待地废唐哀帝,自立为王,建立后梁。当时割据四川的王建派使劝李克用称帝一方,被李克用婉言谢绝,说自己“累朝席庞,奕世输忠”,因此“誓于此生,靡敢失节”。其实,李克用不是不想称帝,而是想趁朱温称帝之机,兴灭朱兵。早在天佑二年(905年),李克用就与契丹主阿保机联盟,欲渡河南征。天佑三年(906年),李克用遣兵攻邢州,克泽、潞。天佑四年(907年),朱温遣兵十万围潞州,李克用也派兵驰援。朱温再派军,另筑营盘,谓之夹寨。两军对垒,难分胜负。至此可以看出,李克用不仅有了招架之功,而且有了还手之力,复兴的确有望。然而,就在这相持时刻,李克用身染急病,于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死于晋阳,终年53岁。
据传,李克用死时,赐三支箭给儿子李存勖,一箭讨刘仁恭,因幽州不平,河南不可图;一箭击契丹,因阿保机背约附贼;一箭灭朱温。此说是否可信,不得而知,但它反映了李克用状志未酬,遗恨绵绵。晋之争霸大业只好由他儿子来完成了。李克用生前未敢称帝,死后却得到了皇帝的名号。其子李存勖灭梁后,追谥李克用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后唐庄宗李存勖
庄宗,名李存勖(885年~926年),小名亚子。李克用长子。李克用病死,他袭晋王位,建立后唐,称帝。在位4年,在兵变中被箭射死,终年42岁。葬于雍陵(今河南省新安县境内)。
李存勖,自幼喜欢骑马射箭,胆力过人,为李克用所宠爱。他少年时就跟随父亲作战。11岁随李克用到长安向唐报功,唐昭宗特地赐赏他翡翠盘等珍宝,抚摸着他的背说:“这孩子与众不同,日后富贵了,可不要忘了大唐!”李克用于公元908年正月病死,他于同月袭晋王位。丧事办完后,他就设计捕杀了试图夺位的叔父李克宁,并率军击败后梁军,解了潞州(治所在今山西省上党县)之围。朱温惊叹说:“生子当生李亚子。他袭位,李克用虽死犹生!我的儿子与他相比,简直猪狗不如!”此后,李存勖用心训练兵士,整顿军纪,规定骑兵不见敌人不准骑马,违犯军令者一律斩首,从而将散漫的沙陀兵训练成一支精锐严整的劲旅。他将父亲给的三支箭供奉在家庙中,每临出征,就派人去取来,放在一个精致的丝套里,带着上阵,打了胜仗,才送回家庙。他喜欢冒险搏斗,勇而少谋,将战争看作游戏,常常只身冲锋陷阵,几次陷入重围,差一点被敌人生俘。部将们死战将他救出,劝他要持重,他却反说部将们妨碍他大杀敌兵。
李存勖自幼喜欢骑马射箭,胆力过人,为李克用所宠爱。少年时随父作战,11岁就与父亲到长安向唐廷报功,得到了唐昭宗的赏赐和夸奖。成人后状貌雄伟,稍习《春秋》,略通文义,作战勇敢,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当时,军阀混战、占据河东的李克用常被控制河南的朱全忠(即朱温)牵制围困,兵力不足,地盘狭小,非常悲观。李存勖劝说其父:“朱全忠恃其武力,吞灭四邻,想篡夺帝位,这是自取灭亡。我们千万不可灰心丧气,要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李克用听后大为高兴,重新振作起来,与朱全忠对抗。
开平二年(908年)正月,李克用病死,李存勖于同月袭晋王位。办完丧事,他就设计捕杀了试图夺位的叔父李克宁,并率军解潞州(山西上党)之围。李存勖认为潞州是河东屏障,没有潞州对河东不利,所以他立即率军从晋阳出发,直取上党,乘大雾突袭围潞州的梁军,大获全胜。李存勖的用兵使朱全忠大惊,他说:“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资治通鉴》卷266)潞州围解,河东威振,控制镇州的三容和控制定州的王处直见形势骤变,也动摇了附梁的信心,竟和李存勖结成联盟共同对付后梁。后梁为了保护河北,不惜一切,出兵再战,于是双方在柏乡又展开了一场血战。柏乡之役,晋军有周德威等3000骑兵和镇州、定州兵;梁军有王景仁率的禁军和魏博兵八万。梁军守柏乡、以逸待劳,在地形、兵力、装备几方面处于优势;而晋军是骑兵,机动性和进攻能力大,对梁军构成威胁。战役开始,李存勖采用周德威建议,引诱梁兵出城,聚而歼之,晋军主动后撤。梁军主将王景仁果然上当,倾巢而出。晋军抓住机会,以骑兵猛烈突击梁军,周德威攻右翼,李嗣源攻左翼,鼓噪而进。这时晋军李存璋率领的骑兵大队也赶上,梁军丢盔弃甲,死伤殆尽。这一仗,使梁军丧失了对河北的控制权,之后,朱全忠一听晋军就谈虎色变。而李存勖却进一步安定了河东局势,他息兵行赏,任用贤才,惩治贪官恶吏,宽刑减赋,河东大治。李克用临死时,交给李存勖三支箭,嘱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讨伐刘仁恭(刘守光),攻克幽州(今北京一带);二是征讨契丹,解除北方边境的威胁;第三件大事就是要消灭世敌朱全忠。他将三支箭供奉在家庙里,每临出征就派人取来,放在精制的丝套里,带着上阵,打了胜仗,又送回家庙,表示完成了任务。
公元911年,李存勖在高邑(今河北省高邑县)把朱温亲自统帅的50万大军打得大败而逃。接着,攻破燕地,将刘守光活捉回太原。9年后,他又大破契丹兵,将耶律阿保机赶回北方。经过10多年激战,李存勖于公元923年攻灭后梁,统一北方。4月己巳日,在魏州(今河北省大名县西)称帝,国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建年号为“同光”,史称后唐。
李存勖在战场上是位冒死冲杀的猛将,在政治上却是个昏暗无知的蠢人。称帝后,他自以为父仇已报,中原已定,敌人已消灭,就不再图进取,开始享乐。他自幼喜欢看戏、演戏。称帝后,常常面涂粉墨,穿上戏装,登台表演,不理朝政。他自取艺名为“李天下”。有一次上台演戏,他自己呼叫了两声“李天下”,一个伶人上去打了他几下耳光,周围的人都吓出一身冷汗,李存勖也被打得莫名其妙。那伶人嬉笑着阿谀说:“理(李)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叫了两声,还有一人是谁呢?”李存勖听了反而很高兴,命令厚赏了这个伶人。伶人受到宠幸,可以在宫中自由出入,和皇帝打打闹闹,侮辱戏弄朝臣,群臣敢怒而不敢言。有的朝官和藩镇为了求他们在皇帝面前说句好话,还争着向他们送礼。李存勖还用伶人作耳目,去刺探群臣的言行。最受他宠幸的是伶人景进,只要景进在他面前说谁的不是,谁就会遭殃。所以,群臣见了景进格外害怕。李存勖又封两个伶人去当刺史,许多将士见自己身经百战而做不到大官,都怨愤难忍。李存勖称帝后,还下令召集逃离在各地的原来是唐朝宫中的太监入宫作为心腹,派他们担任宫中各执事和诸镇的监军。将领们受宦官的监视,侮辱,读书人没有进身之路,一时怨声四起。李存勖又派伶人、宦官到民间去抢民女入宫。有一次,他们竟抢走了驻守魏州的将士们的妻女l千多人,将士都十分愤恨。李存勖已弄到众叛亲离的地步。
公元926年,李存勖听信宦官的谗言,冤杀了大将郭崇韬。另一个大将李嗣源,因为战功最大,遭到了李存勖的疑忌,几次差些被杀。同年三月,李嗣源在将士的拥戴下,率军进入汴京,准备自立为帝。李存勖得讯,忙拿出内府的金帛赐赏给洛阳的将士,想收买军心。将士们领了赐赏还都骂道:“我们的妻子儿女早巳饿死,要这些还有什么用!”李存勖逼迫他们开赴汴京。到了中牟县,李存勖听说李嗣源已经进入汴京,各地将领又纷纷支持李嗣源,知道大势已去,便神色沮丧地登高眺望,对左右说:“这下我完了!”下令退回洛阳,一路上兵士逃散了一半。他怕身边的卫士也变心,抚慰他们说:“到了洛阳,我将马上送五十万两金银给你们。”卫士们说:“太晚了,谁也不会再感谢你了。”
李存勖回到洛阳,仍试图抵抗李嗣源的进攻。四月,李嗣源的先锋石敬瑭带兵逼近汜水关(今河南省荥阳县汜水镇)。李存勖听从宰相和宦官的建议,决定亲自率军赶去扼守汜水关。丁亥日,骑兵和步兵按照他的命令,已经在洛阳城外等候出发。李存勖一早起来,正在用早餐,忽听到宫城兴教门外一片喧嚣声。他连忙带贴身的骑兵侍卫赶去查看,到中左门,只见马直御(亲军)指挥使郭从谦正指挥着起事的兵士杀入。原来,郭从谦本是个伶人,认大将郭崇韬为叔父。郭崇韬被李存勖杀死后,他在部属中为郭崇韬鸣冤叫屈,被李存勖知道,召去训斥说:“你为什么要违背我而去依靠郭崇韬,想干什么?”郭从谦听了,又怕又恨,便加紧鼓动亲军,趁这一天军队都调到城外等候出发的机会发动了兵变。当下,李存勖一马当先,带领侍卫冲杀过去,将叛军赶出门外,关上了大门。郭从谦又重新组织人马,放火焚烧兴教门,趁火势又杀入门内。李存勖与侍卫拼死抵挡,忽然飞来一箭,正中他的面门,痛得他几乎昏倒。鹰坊人(专事养鹰以供皇帝田猎的宫人)善友将他扶到绛霄殿廊房下,拔出箭矢,顿时血流如注。李存勖连叫口渴,宦官奉刘皇后之命奉上酪浆。李存勖刚饮下一杯,突然力竭倒地而死。善友恐怕他的尸体会遭到叛兵肢解、蹂躏,用许多乐器覆盖住,点火将尸体焚毁。李嗣源攻入洛阳后,派人从余烬中找到些零星尸骨,葬于雍陵。李存勖死后的庙号为庄宗。
后唐明宗李嗣源
李嗣源(867年~933年)。五代时后唐皇帝,庙号明宗。出生于应州金城(今山西应县)。本名邈佶烈,无姓氏,称帝后改名李亶。其先祖为沙陀族,其父李霓为李国昌(李克用之父)爱将,曾镇守雁门(今山西代县)。
李嗣源自幼随其父长于军中,后隶属李克用帐下,曾于上源之难中冒死救得李克用性命,为李克用所爱重,收为养子,赐名李嗣源。李克用镇守河东(今太原市),命他掌骑兵卫队,不久即升任蕃汉副将,所向克捷。他为人厚重寡言,临事谨慎,“英武独断,谦和下士,每有战功,未尝自伐。居常唯治兵仗,持廉处静,晏如也。武皇(李克用)尝试之,召于泉府(银钱库)命恣其所取,帝唯持束帛数缗而出。凡所赐与,分给部下。”
李嗣源先后随从李克用征战近30年,排难解纷,冒刃血战,体无完肤,屡建奇功。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他率部大败梁军于任城,遂解袞州之围,获得“李横冲”口号,第二年又大败梁将葛从周于青山口,曾四中流矢,血流被股,因此名闻天下。李克用死后,李嗣源作为河东主将,历任代州、相州刺史,昭德军、天平军节度使,一直作到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首将),又协助李存勖后唐庄宗浴血转战10余年,终于打败契丹,生俘燕王刘守恭父子,消灭了劲敌后梁,建立了后唐王朝,基本上统一了中原。当唐哀帝天祐二十年(923年)十月,李嗣源率晋军主力率先攻破梁都汴京,并于路侧迎接李存勖时,“庄宗大悦,手引帝(李嗣源)衣,以首触帝曰:‘吾有天下,由公之血战也,当与公共之’。寻进位兼中书令。”后又受赐铁券,进位太尉,一时荣宠无比。
然而,李嗣源毕竟是“功高震主”;李存勖真正做起皇帝时,便昏暗骄矜,很快就对他起了疑忌,派诸军马步都虞候朱守殷暗中监视他的起居,并受到群小的飞语毁谤,“颇为谣言所属”。后唐庄宗同光四年(926年),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带)发生兵变,庄宗派李嗣源率兵征讨叛军。不料刚到魏州城下,所部也发生哗变,与魏州叛军会合,共同拥戴李嗣源为主“帝河北”。李嗣源起初并无反意,遂托故逃出魏州城招集散兵,后来在女婿石敬瑭的劝诱之下,才决心谋自立。于是,他回师南下,先入汴州,继而向洛阳进发。此时后唐庄宗众叛亲离,为乱兵所杀。李嗣源入洛阳,被群臣拥戴监国,不久即皇位,改元天成。
李嗣源不喜欢声色淫乐,即帝位后,禁止中外诸臣进献珍奇玩物。后宫只留老成宫女100人,宦官30人,鹰坊20人,御厨50人,教坊(乐队)100人。宫廷供应机构如此简单,这在历史上是十分少见的。他不喜欢臣下阿谀奉承,下令免除“诸道节度、刺史、文武将吏旧进月旦起居表”。他比较能够约束自已的行为,经常“召文武百姓极言时政时失”,并能够接纳臣下的忠谏。他的这种平实简朴的作风一直保持到晚年。
李嗣源还知过能改,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如天成三年(928年)正月,他误听巡检军使浑公儿口奏,派石敬瑭屈杀两名村童,当他审明真相后,“方觉失刑,循揣再三,愧惕非一”,“今减常膳十日,以谢幽冤”,罚石敬瑭一月俸银,将浑公儿撤职,决脊杖二十,配流登州,并对冤死者“赐绢五十匹,粟麦各百石,便令如法埋葬。兼此后在朝及诸道州府,凡有极刑,并须仔细裁遣,不得因循。”其仁爱慎刑,谦谨自责,从严御下的作风,由此可见一斑。
李嗣源厌恶吏治败坏,即位后即着手挫顿吏治,禁止卜官吏徇私请托、荐引、买卖官告文书,限制各级官吏荐引和荫庇官员的数额。三令五申禁止官吏对人民任意搜求苛敛,并对违犯者予以严厉的制裁。管理国家财政的度支使孔谦,横征暴敛,尅剥百姓,民愤极大。李嗣源做监国时,即首先宣布孔谦的罪状,对孔处以极刑,全部籍没其家产,随即撤销度支司机构,一概废除孔谦所立的苛敛之法。他即位三个月后,即以“纵贪饕之意,除官受贿,树党循私”之罪,将出身名门、劝进有功的宰相豆卢革及其所荐引的另一宰相韦说黜贬为“长流百姓”,后又将豆卢革赐死,此外又令诸镇杀死后唐庄宗时所委派的监军宦官,并将曾助纣为虐替后唐庄宗干坏事的数百名宦官,也一并抓捕处死。
与此同时,李嗣源又通过表彰廉洁官员,来扭转吏治风气。新任宰相任圜管理国家财政,颇能建立制度,取得成效。在任圜等人的辅佐下,李嗣源针对后唐庄宗时的弊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严格法制,禁止官吏科敛和贪墨,禁止富户投名影庇,逃免丁徭,禁止高利贷,禁止买卖人口,禁止虐杀奴仆,禁止虐待父母,禁止任意网罗、弹射、戈猎,禁止宰杀耕牛等。这样,一年之后,国家的政局势明显好转,吏治和社会风气也有所扭转,凡民生活初步得到安定,以至“雁门以北,东西数千里,斗粟不过十钱。”
李嗣源为政宽仁,比较关心百姓疾苦。他经常诵读晚唐诗人聂夷中的悯农诗,念念不忘民间的艰难,曾多次下令赦免罪犯,减免灾区百姓的赋税丁徭,并谆谆告诫官吏“不得科敛百姓”,“不得邀难商旅”。如天成二年(927年)十月,他诏令“诸道州府,自同三年以前所欠夏秋税租,并主持务局败阙课利,并沿河舟船折欠,天成元年残欠夏税,井特与除放。”长兴二年(931年),他下令诸道均平民间田税,又准许百姓民间自铸农具及杂铁器,每田二亩,夏秋“纳农具钱3文,此外,还开放酒禁,允许百姓制曲造酒。这样,就撤除了国家对盐铁、造酒的专营垄断,的确不失为便民措施,也说明李嗣源的确是关心农事的。李嗣源还经常到民间视察。如长兴三年(932年)三月,“帝观稼于近郊,民有父子三人同挽犁耕者,帝闵之,赐耕牛三头”。同年十二月,“癸丑幸龙门,观修伊水石堰,赐丁夫酒食。后数日,有司奏:‘丁夫役限十五日已满,请更役五日。’帝曰:‘不唯时寒,且不可失信于小民。’即止其役。”其宽仁体恤,由此可见一斑。李嗣源在位7年,战事稀少,屡有丰年,边境“诸蕃不相侵扰”,饱经战乱之苦的中原民众,总算是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机会。
李嗣源不识文字,四方奏章都由枢密使安重诲诵读,于是他就每天跟着学习汉文汉语。安重诲建议设置端明殿学士,任冯道等为大学士,宜讲儒家经书,他听得很有兴趣。他曾教训皇子李从荣说,我喜欢听儒生讲经义,很能开发心思。他不但要求自己的儿子认真学习汉族文化,还鼓励大臣们督导子弟学习儒家经典。由于李嗣源善于学习中原传统文化,因此粗暴的性情纠正了很多,虽然他也是马上得天下,但能够把国家治理得比较清明安定。
综上所述,后唐明宗李嗣源是五代时期一个少有的开明皇帝,加之他在位时间稍长,因此能使国家稳定,政治清明,人民休养生息,对历史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他晚年也有严重的失误,这主要是他疑心过重,随便杀戮大臣,尤其是连续诛杀宰相任圜和枢密使安重诲,使得君臣离心,父子猜忌,国家元气大为凋伤。所以当他晚年患病时,变起仓猝,祸生肘腋,身膺天下大元帅、守尚书令、兼侍中的次子秦王李从荣,妄图夺取帝位,丰兵攻打宫门,列陈于天津桥。虽然禁卫亲军奋勇抵御并杀死了李从荣,但他终因受惊、愧恨交加而很快死去。由于继位者唐愍帝李从厚昏庸无能,后唐王朝很快也就灭亡了。
后唐愍帝李从厚
愍帝,名李从厚(914年~934年),明宗第五子。明宗病死后继位。在位仅2月余,被明宗养子李从珂废黜后毒死,终年21岁,葬于徽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护驾庄)。
后唐愍帝李从厚,原封为宋王,镇守邺城。明宗临死前,遣宦官盂汉琼召他入京继位。等他赶到,明宗已经于公元933年十一月戊戌日死去。他于同年十二月癸卯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应顺”。
李从厚接位时,大将李从珂和石敬瑭的势力很大。他担心这两人会闹事,就任命李从珂为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成德节度使。李从珂怕在上任的路上被杀,就举兵反叛。李从厚派大军去平叛,大军却投降了李从珂。李从珂搜括了风翔城中的所有财物,赏赐给降兵,然后于公元934年2月带兵进攻洛阳。李从厚遣军抵挡,并将宫内库藏赏赐给将士,答应得胜后每人再得二百缗(每缗铜钱l千文)赏钱。兵将更加骄横;公然扬言到了风翔,投降李从珂,再领一份赏。结果,派出的几支军队果然都先后投降了李从珂。李从厚的亲信大臣见大势已去,有的逃走,有的也投降了李从珂。李从厚只得率领50名骑兵,从玄武门出皇宫,逃奔卫州,投宿于驿馆之中。这时,石敬瑭也在卫州,李从厚要求他出兵抵御李从珂,他不肯。一旁的弓箭使沙守荣等恨石敬瑭见难不救,拔刀要杀石敬瑭,被石敬瑭的部将陈晖拔剑挡住。石敬瑭的牙将指挥使刘知远得讯赶到驿馆,杀死了沙守荣和李从厚的50个骑兵侍卫,扬长而去,剩下李从厚孤身一人,流落在驿馆中。卫州刺史王弘贽见李从厚失势,也不加理睬。
公元934年四月,李从珂称帝,宣布废李从厚为鄂王,由王弘贽派人将他迎到州衙居住。戊寅日,李从珂派王弘贽之子王峦从洛阳赶到卫州,命令他与父亲一起设法除掉李从厚。王弘贽父子便向李从厚敬毒酒,李从厚生疑不肯端杯,王峦用帛带将李从厚勒死。李从厚死后的庙号为愍帝。
后唐末帝李从珂
末帝,李从珂(886年~936年),明宗养子。他废愍帝后继位。在位3年,因无力抵挡石敬瑭的进攻而自焚,终年51岁,葬于徽陵。
后唐末帝李从珂,本姓王,镇州平山(今河北省正定县)人。他率军攻入洛阳后,于公元934年四月废愍帝,于四月乙亥日即位,改年号为“清泰”。
李从珂和石敬瑭长期不和,称帝后,派了几万大军去攻打石敬瑭所在的晋阳城。石敬瑭抵御不住,便投靠契丹,在契丹军的帮助下,打败了围城的后唐军,并转而进攻洛阳。这时,李从珂的兵力还很强,但是他却志气消沉,不敢亲自领兵去抵挡契丹军,只是成天地边喝酒边哭泣,坐待灭亡。
公元936年,后唐军在白马坡大败,契丹和石敬瑭军队逼近洛阳。警报传来,将领纷纷投降。李从珂仰天长叹说:“我到了绝路了!”闰十一月辛巳日,他带着曹太后、刘皇后、次子李重美等一家老小和亲信都指挥使宋中虞一行,携带传国玉玺,登上玄武门城楼,准备自焚。刘皇后回顾宫殿,对李从珂说:“我们就要葬身火海,难道留着这宫室让敌人来享受,不如也一把火烧毁算了。”李重美劝阻说:“新天子入都后,总不肯露宿街头吧,烧毁了皇宫,他一定又要大兴土木,重建宫殿。那时,又要劳苦百姓,不如让它去吧。”李从珂便命令兵士只在玄武门楼下堆积柴草,点火焚烧。不一会儿,火势上卷,李从珂一行随着火燃楼崩,全部丧生。后唐亡。石敬瑭入洛阳后,有人从余烬中拣得李从珂的臂骨和大腿骨进献,石敬瑭命用王礼安葬。李从珂死后,后人称他为末帝或废帝。
后唐曹皇后
后唐曹皇后(?~925年),太原人,以良家女嫔于晋王李克用,为次妃,唐庄宗李存勖之母。
曹氏眉目秀气,姿质艳丽,温顺贤惠,性格豁达,明辨是非,举止文稚,颇为李克用正妻秦国夫人所器重。秦国夫人常对李克用说:“妾观曹姬非常妇人,王其厚待之。”李克用妻妾如云,且多秀丽。他在平燕、蓟时,虽得姿色绝代、举世无双的李匡仪之妻张氏,但在众多妻姬中,极少有人能常得李克用之宠,唯曹氏受宠不衰。李克用待人非常严厉,而且性情暴躁,身边左右随从免不了有过失之事,对此李克用必以严刑峻法惩处,无人敢言。唯曹氏从容救谏,请求宽恕,众人深得其荫庇。
唐光启元年(885年)十月,曹氏生李存勖于太原晋阳宫。李克用大喜,曹氏亦由此倍受宠爱。李克用诸多丽人皆无此荣,咸出于曹氏之下。曹氏也更加恭敬谨慎,做事勤恳,受到众人称赞。曹氏与李克用正妻秦国夫人刘氏亦相处友善,从无间隙,感情颇好。
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李克用死,李存勖继晋王位。当时,李存勖之叔李克宁,之弟李存颢不服,相约谋变,众人危俱。曹氏召监军张承业,向他哭讯李克宁忘恩负义,与李存颢在外勾结谋乱的阴谋,要求张承业给她母子一席之地。曹氏与李存勖还表示为避免战祸,甘愿让位。监军张承业倍受感动,为靖内难,便设伏兵捕杀了李存颢、李克宁二人,从而稳住了李存勖的王位。李存勖素爱音律,好与伶人戏谑放纵。身为母亲的曹氏多次教诲李存勖注意规矩,免失身份。后梁开平四年(910年),朱梁攻镇州、定州。镇州王镕求救于晋王李存勖,李存勖将兵驰援。行前,曹氏亲自饯别李存勖于汾桥,悲不自胜。李存勖攻取赵州、魏州后,驻军于邺城,每岁之内,返晋阳省母数次。曹氏亦总是告劝李存勖看望秦国夫人刘氏。将士闻之,无不称赞李存勖之孝、曹氏之贤。
曹氏初封晋国夫人,李存勖称帝后,于后唐同光元年(923年),令宰臣肤损奉册书,尊封曹氏为皇太后,可行诰令,与诏书一同奉行于藩镇。封李克用正妻刘氏为刘太妃。刘太妃每拜曹太后,曹氏皆面露惭色,对其倍加关照。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庄宗李存勖迁都洛阳,令其弟李存渥、子李继岌到太原迎奉曹太后到洛阳,自己亲至怀州迎接。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庄宗下诏:皇太后所居宫宜名为长寿宫。曹太后素与刘太妃友善,当刘太妃死讯传至洛阳,曹太后伤心不已,恸哭数十日。从此,曹太后日见不乐,终日忧郁,郁懑成疾,之后于同光三年(925年),死于长寿官。同年十月上谥曰贞间皇太后,葬于寿安陵。
后唐曹皇后天生丽质、温顺贤惠。她虽以良家女子嫔于晋王李克用,且得子李存勖,但并未因得宠,得子而骄横跋扈。她内助李克用打天下,笼络士心,教子有方。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亦甚为得体。内乱在即的关键时刻,她能临危不乱、洞察时艰、以情感人、果断处事,为李存勖登基称帝出力甚大。实为中国历史上为国之君不可多得的聪颖灵慧、明礼豁达、办事干练之贤内助。
后梁太祖朱温
太祖,名朱温(852年~912年),出身贫寒,后掌握唐朝兵权,废照唐宣帝而自立。在位6年,为其子所杀,终年61岁。葬于宣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范村保,一说在今河南省伊川县西南)。梁太祖朱温,宋州砀山(今安徽省砀山县)人,出身贫苦家庭,从小不务正业,是乡里的地痞。后和兄朱存一起加入黄巢起义军,受到黄巢的重用,封为东南面行营先锋使,同州防御使。黄巢入长安后,他负责防守东线。因为屡次为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战败,请求增援,黄巢没有答应。公元882年九月,在黄巢危急之时,朱温背叛了黄巢,率军投降唐朝,被唐僖宗封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赐名全忠。公元883年,封为宜武(治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节度使,与李克用等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并被提升为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此后,他以河南为中心,扩张势力,和李克用父子等人长年混战,致使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混战中,他先后吞并了秦宗权、朱埴、朱瑾等藩镇,成为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
公元901年,他趁唐统治集团内乱之际,带兵进入关中,击败风翔节度使李茂贞,夺得唐昭宗,控制了中央政府。不久,杀尽了朝廷内的宦官。公元904年,他又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在离开长安时,他还逼迫官吏、百姓一起东迁,并拆毁了长安的宫室,官衙和民房,将材料运往北方。不久,他派人杀死了唐昭宗,立李祝为帝(即唐昭宣帝),并在一天深夜,将唐朝的30几名大臣集中起来杀死,尸体扔进黄河。
公元907年二月,他逼迫昭宣帝退位,自己称帝,建国号为梁,定都汴,建年号为“开平”。史称后梁。朱温称帝后,改名朱晃。并改革了一些唐末的弊政。但因连年用兵,又经常杀戮将帅功臣,使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政权不稳。
公元912年,朱温亲自率领50万大军乘虚进攻成德镇。他日夜兼程赶到观津冢(今河北省武邑县东南)时,巡逻兵报告说,后唐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的大军来了。朱温曾几次败在李存勖手下,听到消息后,不辨真假,连帐篷也顾不得收起,仓惶逃奔到枣强(今河北省枣强县)。黄昏时,李存勖派兵数百冲进朱温军营中乱砍乱杀。朱温以为李存勖大军杀到,连夜烧营狂逃,急奔冀州,辎重损失无数。事后知道只有李存勖的几百兵士冲营,朱温羞恼而得病。返回洛阳,就此卧床不起。他哭着对近臣说:“我就要死了。死后,儿子们又不是李存勖的对手,我将连葬身之地也没有了。”哭得死去活来。
朱温酷爱女色,淫乱如禽兽,连儿媳们都得入宫陪伺他,儿子们也借此谋取继承权。公元912年5月,朱温在病中应允曲意伺候他的儿媳王氏的要求,要将皇位传于其丈夫(朱温养子朱友文)。三子朱友珪和妻张氏听到后,十分妒恨,决心干掉朱温,夺取皇位。
六月戊寅日,朱友珪和家将冯廷锷带着五百牙兵,假称奉旨入宫,混入皇宫,分散埋伏着。夜深人静时,牙兵又集中起来,突然冲进朱温寝宫。左右侍从早就怨恨朱温荒淫暴虐,都纷纷逃散,只剩朱温单身一人。朱温揭开帐子,见是朱友珪带兵杀入,破口大骂说:“我早就怀疑你有反叛之心,后悔没有早下手杀了你!你这罪恶的逆子,竟要弑父,你忍心吗?天地难道会容你吗?”朱友珪也瞪眼对骂道:“你这乱伦的老畜生,早就应当被碎尸万段了!”这时,冯廷锷挺剑扑向床边,朱温慌忙下床绕着屋柱躲闪。冯廷锷连劈三剑,都被朱温躲过,剑锋砍入柱子中。朱温正患着病,经几次躲闪已经头昏眼花,支持不住,颓然跌倒在床上。冯廷锷抢上一步,一剑刺入朱温腹部,朱温挣扎了一会儿死去。朱温死后谥号为太祖。
后梁郢王朱友珪
郢王,名朱友珪(?~913年),朱温第三子。杀死朱温后自立为帝。在位仅八个月,被弟攻败后,命部将杀死自己。葬处不明。
朱友珪于公元912年五月将朱温杀死,同年六月自立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凤历”。
朱友珪登位后,群臣都不服。朱温第四子朱友贞时任东都留守、检校司徒,便带兵讨伐,杀奔京都。朱温女婿,驸马都尉赵岩和龙虎统军袁象在都城作为内应,于公元913年二月庚寅日夜间打开城门,迎朱友贞大军入城,并且买通禁兵千人一起攻入宫城。朱友珪慌忙带着妻子张氏及心腹冯廷锷逃到北城墙脚下,准备越城墙逃生。大批追兵赶来,高呼:“杀逆贼!”朱友珪见越城不及,又怕落入敌手受折磨,命冯廷锷先杀死张氏,再杀死自己。冯廷锷从命,将他俩杀死后自杀。朱友珪死后史称郢王。
后梁末帝朱友贞
末帝,名朱友贞(888年~923年),朱温第四子,朱友珪弟。他讨杀朱友珪后继位。在位11年,被后唐围困而自杀,终年36岁,葬于宣陵附近(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朱友贞,封为均王,公元913年二月讨杀弑父的朱友珪后,于同月即位,改年号为“乾化”,改名为皇,后再改名为真。
朱友贞即位后,后唐李存勖集中全力要攻灭后梁,双方便连年混战。朱友贞因为信用赵岩,外戚张汉鼎、张汉杰等人,大将出兵也派他们随往监视。赵岩等人又仗势弄权,卖官枉法,离间将相,赏罚不明,致使忠臣退避,上下离心,前线将领自相残杀,所以,与后唐交战屡遭大败。
公元923年十月,后唐李克用养子李嗣源率领大军逼近都城。朱友贞的臣子纷纷逃离,连传国玉玺也被部下盗走,守兵不少人开了小差,众叛亲离,守军单薄,使朱友贞束手无策,急得日夜哭泣。戊寅日,他对身旁的都指挥使皇甫麟说:“姓李的是我们梁朝的世仇,我不能投降他们,与其等着让他们来杀,还不如由你先将我杀了吧。”皇甫麟忙说:“臣下只能替陛下效命,怎么能动手伤害陛下呢!”朱友贞说:“你不肯杀我,难道是准备将我出卖给姓李的吗?”皇甫麟拔出佩剑,想自杀以明心迹。朱友贞说:“我和你一起死,”说着,握住皇甫麟手中的剑柄,横剑往自己颈项一挥,血流如注,倒地死去。皇甫麟也哭着自刎而死。后梁灭亡。朱友贞史称末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