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的故事
6483400000041

第41章 丢掉衣钵又何妨——禅宗北派创始人神秀

清晨,神秀从当阳他寄住的小旅店出发,不到半天的时间便来到玉泉山地界。

突然间来了一阵暴雨,神秀不得不在路边的一家茶棚躲雨歇脚。毕竟是六月天的阵雨,雨下了不到半个时辰便就住了。神秀伸头朝玉泉山方向望去,一缕云雾缥缈在远处的山间,玉泉山恰似一只停泊在雾海中的大船。他这才明白,为什么人们把玉泉山称作覆船山了。

他问店家,此去玉泉山还有多少里?店家说,望山跑死马,我这里距玉泉山还有十来里呢?店家又说,早上刚从玉泉山烧香回来,今天那里十分热闹,听说是有一位大和尚要来呢。神秀“呵”了一声,谢过店家的茶,他背起行囊,接着赶路。

其实,玉泉寺早在几年前就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去那儿弘法,他也早有离开黄梅,去玉泉寺弘扬他的“佛尘看净,方便通径”的“渐悟”意愿。只是当时师父弘忍尚且住世,眼看着师父渐渐老迈,他实在不好做出离开东山寺的打算。一个月前,弘忍终于舍报西归,虽然东山寺一再地挽留他,但他还是坚持离开他修学了近三十年的黄梅东山寺,前往湖北当阳玉泉山。

有人说,神秀离开东山寺,是因为那场衣钵之争。说者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那场世人皆知的衣钵之争,对于神秀确实是一次刻骨铭心的记忆。

早在武德八年(625),神秀即在洛阳天宫寺受具足戒,直到五十岁这一年,他才在偶然间见到五祖弘忍,弘忍的卓而不凡当下就吸引了他,于是,他决定投奔薪州黄梅双峰山东山寺,参谒五祖弘忍求法。在东山寺的那些年里,他做过杂役,从事打柴汲水达六年之久。他不辞劳苦的精神受到弘忍的赞赏,他对禅法的不懈追求也感动了师父,师父公开称他为“悬解圆照第一”,他也被推上“首座”的法位,做了一名“教授师”。弘忍向大家说:“我度过的人很多,至于说到开解悟圆,没有一个人能超过神秀的。”当时东山寺里没有人不说,将来六祖的衣钵必是神秀无疑。

谁也没有想到,慧能的到来,使师父突然改变了要把衣钵传承给他的打算。那一天,师父让寺里的人各做一首偈子,视其开悟的程度来确定衣钵的传承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神秀在那方壁上写下了这样一首偈子: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更没有想到的是,一字不识的农夫慧能竟然在墙上写出了另一首偈子: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显然,慧能的偈子是冲着神秀而来。弘忍当时虽然脱下鞋子抹去了慧能的偈子,说慧能的偈子也没有见性,但却又在半夜里将衣钵秘密地传给了慧能,于是,慧能也就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带着五祖的衣钵离开了黄梅东山。

衣钵虽然传给了慧能,但弘忍后来还是称赞神秀的偈子,让大家好好学习,说一般人如果依照神秀的偈子去做,也能达到“即不堕落”的好处。

凭心而论,慧能的偈子显出了他见性成佛的功夫,从这一点来看,慧能的偈子要比神秀的更直指人心,更直揭心性。自从佛陀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摩诃迦叶发出微笑后,禅就这样产生了。禅,说到底是人心的直悟,是心与心的交流。禅的智慧就在于不落实处,于“空”中求解求悟。空着空着,最后自身都不见,又何来菩提树,又何来明镜台呢?但不管怎么说,似乎是到了手的衣钵还是丢了,神秀自己倒没有什么,对于一个出离尘世的僧侣来说,了脱生死才是根本,衣钵毕竟是身外的东西。一切佛法都自在本性,人如果只一味向外求法,就好比一个守着自家的金树,却一味向世人乞讨的人一样,那是十分可悲的啊。但是,慧能夜半带着衣钵出走的消息还是在寺里掀起轩然大波。神秀的弟子们不服这口邪气,他们瞒着神秀,去追杀慧能,抢夺衣钵。这些愚笨的弟子们啊,即使抢夺到了衣钵又能怎样呢?师父传承给慧能的智慧是能抢夺到手的吗?

慧能毕竟是走了,后来他在广东韶州大弘他简便易行的“顿悟”法门,很快就得到天下的响应。而东山寺里对神秀丢失衣钵这件事在一阵舆论哗然之后也迅速归于平静。

他走进了玉泉山,走过那一眼清澈的泉源,站在桥上朝泉下看去,巍峨的玉泉山倒映于泉,从泉底涌出一串串泉水,就像是一串串晶莹的珍珠。古老的玉泉寺最初由晋王杨广于隋开皇初(581)请诏为智者大师建造,因了这一眼泉水,寺名为玉泉寺。目睹眼前一切,神秀那疲惫的身心忽然像是被这泉水重新荡涤过一样,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清爽。

神秀大师来到玉泉寺弘法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大江南北。人们并没有因为神秀丢失了六祖的衣钵而对他有半点轻慢,相反,正如弘忍所说,对于一般的人来说,依照神秀的禅法,时常地打扫自己的心性,让自己时时沉浸在一种洁净而无染的状态里,的确能够达到“即不堕落处”的好处。毕竟大部分人都是凡夫俗子啊,对于一个凡夫来说,能像一棵菩树一样正直而圣洁,像明镜台一样纯净而无染,那他应该就是一个人中至人了吧。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弘忍的两位弟子慧能和神秀一南一北,他们像一眼泉源中流出来的两股清泉,分别以他们不同的禅法化导着无数芸芸众生。神秀教导他的弟子,“住心净观,常坐不卧”,而慧能却说:“生来坐不卧,死来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必文章做。”

对于南宗慧能这不同的修持方法,神秀的弟子们不以为然,甚至讥笑说:“他一个农夫,懂什么禅法?”神秀当即斥责说:“慧能大师自有天生的智慧,有着深悟佛法的天性,我是自愧不如。更何况弘忍师父传法于他,难道这会有什么错吗?你们不可诋毁大师,如有方便,可前往听慧能大师说法,回来后说给我听。”

时光如白驹过隙,神秀在玉泉寺一晃就过去二十几个年头了。二十几年里,神秀化导的人无数,前来请益的人更是络绎不绝。久视元年(700),武则天在京城听到有关神秀的消息,当即下诏,希望能见见这位不凡的老者。第二年,神秀终于以九十九岁的老迈,北上洛阳,谨见武皇。四位壮夫抬着神秀乘坐的轿子缓缓进殿,当武则天远远看到一位身长八尺,庞眉秀耳的老者健步向她走来时,当即觉得,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佛门领袖。不可一世的武皇往前三步,向神秀执弟子之礼。

武则天问他,大师的禅法源自何处?神秀说,依东山弘忍法门。武则天又问:东山法门又依何典?神秀回答说:依《文殊般若经》。

武则天欲以佛教图治天下,希望神秀能推荐更多的法师进京弘法。神秀当即向武皇说到南方的慧能,并将当初与慧能各做一偈的过程又复述了一遍。武皇听后十分感动,当即希望神秀写信请慧能进京。神秀十分高兴,立即写信转达皇上的意思,希望慧能一同在京弘扬禅法。然而慧能却以身材矮小,相貌丑陋,恐会坏了武皇对南宗的印象为由谢绝了武皇。由此也可见出两位大师不同的性格特点。

神秀逝后,皇帝赐他“大通禅师”的谥号以示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