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的故事
6483400000020

第20章 西行求法第一人——朱士行

说起中国唐代玄奘三藏西去取经的事,中国无论大人小孩应该说是无所不知。一部《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可谓家喻户晓。其实,开创中国第一个西去求法先河的人并不是玄奘,而是一个叫朱士行的人。

迎面刮来的风中带着一丝潮润的气息,朱士行知道,无边的沙漠就将走到尽头了。

他摇了摇随身携带的竹筒,那里面还剩下最后几口水。他现在所处的位置离他要到达的于阗(现新疆和田一带)已经不远了,他揭开竹筒的盖子,用干裂的嘴唇轻轻地抿了一口,牵着他的骆驼,接着向沙漠的尽头走去。

朱士行记得,他是于甘露五年,也即是魏元帝景元元年(公元260)从雍州(现甘肃、陕西地区)出发的,一路上他穿山越水,迎风接浪,在这条布满了死亡阴影的道路上,他一次次巧妙地与不期而遇的强人周旋,一次次躲过狂风和沙尘暴的袭击,然而无论遇到怎样的凶险,朱士行却从来没有停止过他前进的脚步。

很少有人知道他西行的目的,就像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个出家的沙门一样。那是三年前的一个偶然的日子,他从河南禹县老家来到京都洛阳,在一个寺庙里,一部由西竺僧人支谶翻译的《德行般若》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他这才知道,世界是如此辽阔,人生是如此广大。他在认识这部经典的同时也结识了几位西域来的僧人,在随同那几位僧人一同诵读,一同讲经的日子里,西域僧人超凡脱俗的生活深深地感染了年轻的朱士行,他终于作出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于甘露二年(公元257)依法受戒为汉地第一位出家的僧人。

随后的日子里,朱士行在洛阳的一些寺庙里应邀为前来求法的平民和贵族讲授《德行般若》。随着对这部经典渐趋深入的研读,经中的蔽端也随之暴露。这应该是一部十分伟大的著作,但由于翻译者对经典的理解局限,因而显得删略不当,文句艰涩,脉络不清等。他想起当年佛陀的弟子阿难尊者所说的一句偈子:若人生百岁,不解生死法,不如生一日,而得了解之。于是,他决定亲往西域,寻找原本,重新翻译,从而让汉地百姓能够完整地领略大乘佛法所表达的真实意境。

经过11700里的长途跋涉,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朱士行终于于甘露六年(261)来到大乘经典集中地于阗。然而眼前的现实却让朱士行明白,要想得到一部大乘佛典的原本并非易事。狭隘的民族观,使于阗的僧人们对这位汉地的沙门有着本能的敌意。他们不仅不让朱士行阅读一部经文,甚至连任何一所寺庙的大门也不让朱士行迈进。朱士行下定决心:我今不得大乘真经,决不回汉地。于是,他一身于阗人的服装,混迹于于阗的街头巷尾,他长久地等待着,等待着机会降临的一天。

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年头,二十年过去了,朱士行终于等到了他成功的一天。这一年的四月初八,于阗国最庄严的大乘佛寺瞿摩帝寺举行盛大的浴佛典礼。朱士行得到消息,这一年的浴佛节,于阗国王要亲临瞿摩帝寺礼佛诵经。那是一个万众欢腾的日子,无数的彩车聚集在瞿摩帝寺的山门前,等待着国王的到来。朱士行带着他的数十位弟子也来到瞿摩帝寺前,在嘈杂的人群中,朱士行等人几乎未被阻挡,就被放行到寺内。二十四声礼炮响过,当尊贵的国王礼过佛后,早有准备的朱士行突然走上前去,大声地说:“尊敬的国王陛下,我是中国僧人朱士行,目睹今天盛大的浴佛典礼,作为一名中国僧人,我深感悲切,因为东方那一片广大国土亿兆生灵,至今尚未领略大乘佛法的真实意趣,这不能不是慈悲广大的佛陀的一个莫大的悲哀。所以,我今斗胆请求,尊敬的国王陛下,请你能把瞿摩帝寺内的大乘经典梵文本赠给中国。东方文明大国会在自己的历史上刻下国王陛下尊贵的名字的。”

当国王得知朱士行为了大乘佛法而远涉沙漠,在于阗生活了二十余年的情况后,十分感动,当即下令,把存于瞿摩帝寺内的部分大乘经典赠于朱士行带回中国。

得到大乘经典的朱士行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知道,于阗那些狭隘的僧人们决不会让他把这些经典带回中国。果然,朱士行的居所周围突然开始游离着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群,他们一边做着小本生意,一边用密探样的眼睛盯着朱士行和他的弟子们。

这天晚上,朱士行大声地吩咐他的弟子弗如檀说:“给你三天时间的准备,三天过后,你带着十人车队,护送大乘经典启程回国。”

接连三天,朱士行和他的弟子们在居所大张旗鼓地做着准备,三天过后,一支车队浩浩荡荡向边境走去。当车队接近于阗边境的时候,突然冲来一队人马,说接到命令,不准朱士行出境。然而这一行车队中又哪里有朱士行的影子。气急败坏的于阗人连忙掉转马头向朱士行的居所包抄而去,却正看到朱士行和他的于阗朋友在客厅里悠闲地下棋。明知上当的于阗人随即又去追赶那支车队,好不容易追上了朱士行的弟子弗如檀,经过一番强行搜查,车队的行李中除了一些于阗的商品和几本不相干的书籍,又哪里有大乘佛典的影子。于阗人这才知道中了中国人的掉虎离山之计了。原来朱士行在热热闹闹准备的掩护下,早就暗中派一个干练的弟子挑着佛经抄小路离开了于阗国境。

太康三年(282),朱士行在于阗生活了二十多年,经千辛万苦得到的《放光般若经》梵本90章、60余万字(200余颂)终于由他的弟子弗如檀等人送回到洛阳。无康元年(291),《放光般若经》由于阗人无叉罗和竺叔兰等译出,计20卷。这是继安世高、康僧会等人译出的一批小乘经典后,汉地译出的第一部大乘经典。

而朱士行却终身留在了于阗。关于他的行踪有多种版本的传说,一说朱士行散形于于阗市井,后不知所终;一说他在于阗继续佛典的汉译工作,直到80岁时无疾而终。于阗的门徒们按照佛家的仪规,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然而直到火化的柴薪熄灭,朱士行的身体仍然端坐在些烬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