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你的钱呢:点击经济学关键词
6482600000012

第12章 萧条单词指数

9·11之后……

《经济学家》杂志发明了两个有趣的指数,一个是“巨无霸指数”,一个就是萧条单词指数。

萧条单词指数告诉人们,当报纸上的文章开始频繁提到“萧条”这个单词的时候,通常它预示着萧条的开始。

《经济学家》杂志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作为统计的蓝本,计算一个季度之内这两份报纸上“萧条”这个单词出现的数量,从而预测美国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萧条”单词出现的次数越多,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大。《经济学家》杂志称,他们成功地预测了1981年和1990年经济危机的开始,同时也显示了最近经济下滑的趋势。

“萧条”单词指数在2000年的中期开始上升,并且在2001年的第三个季度,这个指数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而这个季度正是9·11恐怖袭击的那个时期。在2001年的第三个季度,“萧条”这个单词出现的频率已经达到了每个季度1000次以上的高频率。虽然它还不是最高,还没有达到1991年最高峰时的一半,但是在美国经济经历了克林顿的高速增长时期之后,这个指数达到1000的水平,已经是令人十分担忧的了。

这个指数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指标,它不能告诉你一些具体的、实际的东西,它只是告诉你一种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人们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一种判断。它是一个领先的指标,是经济萧条开始的指示灯。它可以和其他的具体指标结合起来使用,从而起到互相认证的效果。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和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应用,人们越来越仰仗那些具体的、明晰的、科学的数字指标,而这个指标开始遭到了人们的一些质疑。尤其是对经济危机、经济衰退、经济下滑等的描述,有很多同意的、相似的词汇都可以应用,比如“泡沫”、“衰退”、“紧缩”、“不景气”……等等,等等。这些数字与萧条具有非常接近的含义,我们是否把它们也计算在统计指标之中呢?如果将它们加入统计的话,还是不行,因为与“泡沫”、“衰退”、“紧缩”、“不景气”之类同意的词汇还会出现,这还有尽头吗?

看来,每一个指标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也不应该求全责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