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名村
6482000000091

第91章 古民居“活化石”——党家村

位于陕西韩城市区东北9公里,距黄河仅3公里的党家村,是国内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的明清建筑村寨。被称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

村寨之奇

党家村的俗名叫“党圪”,“圪”是当地方言,指下凹之地。村寨地处韩城东北方向9公里,西距黄河3.5公里,泌水河谷北侧一处葫芦状的沟谷之中。沟谷北岸有三四十米高地,是在陕北黄土高原地形中被称为塬的大面积平地。塬上有平坦的公路通向党家村。只不过没走到塬边那深深的高崖边上,你是看不到村寨的。紧紧地走到塬边缘向下望去,许多人字坡屋顶面与无数条笔直横卧着的屋脊,井然有秩地展现在你眼前。那景象,恰似大地上一块硕大化石上的图案。

你见过一个村的1400多人都住在古老四合院的村寨吗?目前,在全中国仅此一村。它的独特就在于别处的四合院是“树”,党家村的四合院是“林”。

这里每个四合院大多建在一块面积约270平方米的地面上。房要沿着四面端端正正的盖。上首厅房,下首门房,两者间相向盖着厢房,中间狭窄的一块青砖铺地就是内院。各房的背墙山墙连为一体,构成整个院子的界墙。这是定规。即使谁得了上千平方米的地皮,也不得盖成地皮面积那么大的院子,只能两院三院并排而建。总之,你得保持与村中其他院子相仿的格局。在党家村人看来,四合院就是四合院,离开这个模式,那就是什么府、什么宫的了。500多年来,村中无逾此制者。这种四合院便如化石般被镌刻在黄河边的泌水沟谷里边了。

建筑之雅

四合院的外形是清一色的青瓦盖顶,“五脊六兽”。起墙是一砖到顶,各院虽有高低大小之分,却少有形态装饰之异。这种形制是其他地方,尤其是北京的民居所不敢采用的。因有“僭越”之嫌,即超越封建社会对不同等级身份者建房的礼制规定。

更别有情趣的是院门,大多开在门房偏右或偏左的一间,或背墙上,少有开在中间的。开在背墙上的门,窄小朴素,略作装饰。有钱人家则大多占用门房一间的面积专建个“走马门”,高大、气派。门的上下四周都有“三雕”,各家所雕形式内容必有所区别,争奇斗艳之心态必要在此尽情表现一番。我看到有户人家,大概是虽有钱却未能当官的。主人便将门上阁楼建成官轿模样,进出门必从轿下经过,以示坐了官轿,每日里都可做回当了官的白日梦。凡“走马门”,门旁总有上马石、拴马桩或环等设置。门前若设有旗杆斗子,那必定是官宦人家。门前有双斗旗杆者为进士,单杆者便是举人。

门额题字是每户建院时不可或缺之事,这也是韩城地方一传统风俗。走进院门,先抬头观门额上大字。若写着“进士”、“世进士”、“太史第”等内容的,这是宅主人在炫耀自己的政治地位或官爵。“忠恕”、“富德居”、“和为贵”,是宅主人对门第不凡、很有道德修养的显示,且有警醒自己、训诫后人之意。还有祝颂幸福、平安吉祥,抑或标榜自己文化修养和情趣追求等内容的,如“居之安”、“诗礼传家”等等。难能可贵的是,这些题字大多由当时当地有书法根底者所书,书法讲究,制作精细,绝非涂鸦敷衍。

还有一绝为“门庭家训”,其训词之多,内容之丰,保存之全,无处可比。无论你走到哪个院里,在正对大门的照墙,或厅房两侧的山墙上,均可拜读沉思一番。这些训词让所有拜读过的人受益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