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又名凤凰城,位于宁夏北部银川平原,西倚贺兰山,东临黄河,为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公元11世纪初,为西夏国都城。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这里是匈奴等民族的游牧地区。秦时为北地郡辖地。西汉时在今银川东郊建北典农城。南北朝大夏国赫连勃勃改建为“丽子园”。北周建德三年置怀远郡、怀远县。唐仪凤二年怀远县城遭黄河水患冲毁。宋改怀远县为怀远镇,是当时著名的“河外五镇”之一。咸平四年党项族占领怀远镇,先后改置为兴州、兴庆府,后在此建国称帝,作为西夏都城189年。元初置西夏中兴等路行中书省,后改中兴府路、宁夏府路。明设宁夏府,后改立宁夏卫,又置宁夏前卫、后卫、左卫、右卫、中屯卫,为“五卫”治所。明建文年间设宁夏镇,为“九边重镇”之一。清设宁夏府。民国时设宁夏道、朔方道,道署及所属宁夏县、宁朔县均治宁夏城内。
西夏文明
西夏王朝覆灭已770多年了,但银川城内外遗留下来的西夏王朝的一些文化古迹,有些至今仍放射出夺目的光芒。西夏王陵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这里有九座王陵和大量的陪葬墓,占地东西五公里,南北十公里。陵区蓝天明净,群山环抱,视野开阔。用黄土夯筑成的陵台呈菱形,高大似山,挺拔如塔。
传说当年蒙古军队的进攻把覆盖陵台的外衣——琉璃瓦破坏殆尽,地面的殿宇建筑尽毁,碑刻、石像被打碎埋入地下。现残留着的鹊台、角楼、神墙已是面貌全非了。但出土的雕龙石柱、石刻螭首、莲花柱础、琉璃鸱吻以及西夏文字残碑,样样做工精细、工艺水平高超,因此,西夏王陵是座令人神往的历史文化宝库,中外学者视此为中华国宝,誉为“东方金字塔”。
民族文化
回族是中国人口较多、分布较广、信仰伊斯兰教的一个少数民族,是由古代亚细亚人、波斯人、阿拉伯人与中国汉族等民族在历史上融合而成的一个年轻的民族。
宗教信仰:作为宁夏主体民族的回族,在历史上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并把它作为容纳和融合其他民族成员的根本前提。在宁夏回族聚居地区,建有不同建筑形式和不同规模的清真寺3500多座。
传统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
开斋节一般在伊斯兰教历10月。教历9月是伊斯兰教的斋月,穆斯林要在日出之后禁食封斋,日落之后才能进食。斋戒期满,就是开斋节。
古尔邦节在开斋节后70天,即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举行。人们宰杀牛羊,走亲访友欢度佳节。
圣纪节,因为穆罕默德诞生和归真都在同一天——伊斯兰教历3月12日,所以把圣诞和圣忌合称为“圣纪节”。
回族风俗:回族男女都喜欢戴白色的帽子,穿黑色的马甲。回族妇女还喜欢戴盖头,戴金银耳环、戒指、手镯等。回族特别讲究卫生,室内外清洁整洁,灶具洁净。平时洗脸洗手多用汤瓶,沐浴用吊罐。
回族喜欢吃牛、羊、骆驼等反刍类的偶蹄食草动物肉,也吃鸡、鸭、鹅、鱼肉,禁食猪肉,不食动物血液和自死的禽畜。虔诚的教徒食用的禽畜,还必须由阿訇代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