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是内蒙古自治区直辖市,位于内蒙古的东南部,蒙冀辽的接壤处。“赤峰”是因城区的东北角有一座赭红色山峰而得名。“赤峰”系蒙古语“乌兰哈达”的汉译。
历史沿革
赤峰市历史悠久,早在一万年以前,赤峰地区就有人类生存。新石器时代,繁衍生息在这一带的先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红山文化”,是“天下第一龙”——玉龙的故乡,是辽朝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
原始人类文化类型有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等,而早在8千余年前境内的原始先民已经过着原始农耕、渔猎和畜牧的定居生活。证明赤峰地区的古文化和中原地区一样,是远古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流之一。
夏、商、周至春秋时期,活动在这一带的主要是商族和东胡族。战国初期,全境属东胡。秦初,南部属燕国和辽西、右北平郡,北部属东胡,后属乌桓。东汉中期到三国前期,全境悉属鲜卑。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属鲜卑、后属北朝的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北燕和后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时期分别设饶乐都督府和松漠都督府。辽时,契丹族建立了强大的辽王朝,设上京临湟府、中京大定府。金时属北京路。元时属中书省和辽阳行省大宁路、全宁路、应昌路、上都路。明时,初属大宁卫、全宁卫、应昌卫,后属兀良哈三卫。清代,赤峰大部分地区属昭乌达盟,南部一部分属卓索图盟。民国前期属热河特别区;日伪时期南部属伪热河省,北部属伪兴安西省。
1983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盟建市,现实行市管县体制。
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因首次发现于赤峰红山而得名。它以希拉沐沦河、老哈河流域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为纽带的部落集团。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
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形纹陶器并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红山文化是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在西辽河流域相碰撞而产生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优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
到目前为止,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玉猪道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因赤峰境内多有龙表出土,故赤峰被称为龙的故乡,红山文化的先民应为龙的传人。
自然风光
莽莽红山,浩浩沐沦,从远古洪荒横陈而来,绝尘而去,横亘古今,哺育了赤峰优美秀丽的草原风光,滋养了著名的草原——贡格尔草原、乌兰布统草原以及巴林草原。被称为“百鸟乐园”的达里诺尔湖(达理诺尔湖的天鹅湖),是亚洲重要湿地之一。位于贡格尔草原东北的浑善克沙地边缘的云杉林,是世界上仅存的沙地上大面积生长的云杉,故有“沙地奇观”、“生物基因库”的美誉。
乌兰布统草原是著名的清代古战场遗迹,是《康熙王朝》、《还珠格格》等多部影视剧的外景地。而在西拉沐沦河西岸,著名的“八百里瀚海”科尔沁沙地内,则是玉龙沙湖旅游度假区,这里既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浩瀚刚毅风光,也有山林相伴、湖石相依的柔美秀丽景色。
人文 景观
伴随着美丽的草原风光,赤峰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拥有众多的历史人文资源:有“华夏第一村”美誉的兴隆洼原始部落遗址;还有“草原第一都”的辽上京临潢府,囊括了契丹辽国文明;而喀喇沁清代蒙古王府遗址则汇集了古老的蒙古文化。这些不同时期的古迹遗址不仅具有极大的考古价值,也对国人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有着极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