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名村
6482000000103

第103章 青藤书屋不朽藤——徐渭故居

浙江绍兴前观巷有个大乘弄,弄内有一小院。小院占地仅有亩余,四周高墙围环。院内修竹几丛,微风吹起,竹影婆娑。四角遍植芭蕉、石榴、葡萄、梅树、桃树并有兰花、萱草,一棵几百年的女贞,拔地参天,伟岸挺立,整个小院古朴幽静,超然脱俗。这小院就是我国画坛大写意派开山始祖徐渭的故居——青藤书屋。

坎坷徐渭

徐渭,字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明正德十六年就出生在这青藤书屋里。他6岁入学,8岁能文,20岁成名。可惜,良驹失路,长铗空鸣,他一生坎坷穷困,落魄潦倒。他的生母是父亲继室的一个婢女。生下来百日,父亲死去。10岁时,母亲被卖出家门。

娶亲时兄长病故,“月老无常共举觞,一门吊客贺新郎”。结发妻潘氏与他恩爱情长,不料刚满19岁便撒手西去。凭他的才学,竟8次乡试,8次落榜,真是老天无眼。

37岁他被抗倭名将胡宗宪收为幕僚,参战立功,不料5年后却又因胡宗宪下狱而遭牵连。再到后来,他又怀疑继室不贞,亲手杀妻,为此下狱7年。他曾想一了百了,用利斧砸破自己的头,血流满面,头骨皆折,不死;又用三寸长钉刺下左耳;用锤子击碎自己的肾囊……纵观他的一生,7年牢狱,8次落榜,9次自杀。人生落得这般境遇,他仍不肯向命运低头。他鄙视权贵,无论如何潦倒,他都不愿与富贵达官交往。

50岁后,他开始游历名山大川,揽钟山风云,会东岳雄风,走齐鲁燕赵,游朔漠边荒,眼界大为开阔,手下笔墨也大为精进,凡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统统收于笔下,将胸中一股不可磨灭之气,与英雄无路托足无门之悲,尽吐纸上。到得晚年,仅靠卖书鬻画度日,竟落到了“帱莞破弊,不能再易,至藉藁寝”的地步,常常“忍饥月下独徘徊”,最终在73岁盖着稻草凄惨地离开人间。

后来,明末著名文学家、“公安派”首领、吏部郎中袁宏道无意中发现了徐渭的诗文集,一经读诵,便拍案叫绝,扼腕长叹:“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以后,袁宏道逢人便称徐渭,说徐渭的诗文“一扫近代芜秽之习”,应为明代第一。从此,徐渭的才气和他的诗、文、书、画终于走出了地域的囿困,天下瞩目,百世流芳。后世画家无不对他顶礼膜拜,郑板桥有印:“青藤门下走狗”。齐白石“恨不生三百年前”,为徐渭“磨墨理纸”……青藤书屋成了一处圣地,明末清初绍兴另一位重量级画家陈洪绶慕名来到这里,一住就是两年多,见徐渭诗文书画中常有“于青藤书屋”之类款跋,便题此匾悬出。此后,书屋几度易主,所幸几代主人皆为书香人家,对徐渭礼敬如故,书屋自然长期得以保存,名迹不废。

书屋一楹三间平屋青石作柱,粉墙乌瓦青砖铺地,一排花格长窗依于青石窗槛之上,古朴而雅致。平屋中隔一墙,分为前后两室。前室正中悬挂着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匾额和徐渭画像。画像两旁就是徐渭当年自我写照的名联:“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南窗上方挂着一块“一尘不到”木匾,四个大字苍劲奔放,亦是徐渭亲笔。匾下为一排黑漆长桌和椅凳,上列文房四宝,一派明代风格。东西两壁分别嵌有“天池山人自题像赞”和阮元撰写的《陈氏重修青藤书屋记》石碑。书屋后室为徐渭文物陈列室,柜窗内挂有《驴背吟诗图》、《黄甲图》、《白燕诗》、《墨葡萄图》等徐渭书画作品,多为复制品。书屋之南有一月门,门额“天汉分源”亦是徐渭手迹。月门内有天池。池十尺见方,水清见底,据云池水通泉深不可测,水旱不涸,若有神异,故名“天池”。天池正中树立着方形石柱,上刻“砥柱中流”4字,也是徐渭手笔。池旁有一古树,枝干苍虬,仍生机盎然。池西小丘青藤一株,相传为徐渭亲手所植。此藤碗口般粗细,枝干弯曲,大如虬松,煞是可爱。藤下壁间又嵌有“漱藤阿”三个大字,又为这藤这池这屋增添了许多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