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非常梦
6480300000018

第18章 重温旧梦:陶侃不称帝之梦

(陶侃)又梦生八翼,飞而上天,见天门九重,已登其八,唯一门不得入。阍者以杖击之,因坠地,折其左翼。及寤,左腋犹痛。……及都督八州,据上流,握强兵,潜有窥窬之志,每思折翼之祥,自抑而止。

——《晋书·陶侃传》

入选理由:自知之明者的选择,自以为是者的榜样说到陶氏名人,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最先想到陶渊明。你可曾知道,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一个“想当年,气吞万里如虎”的历史名将?

令人奇怪的是,在东晋这种有机可乘的乱世,当陶侃手握强兵、占据重地,威望如日中天的时候,他为什么没有出来逐鹿中原而是安分守己地过着小日子?历史上,因为奇梦的导引而产生非分之想的大人物如恒河沙数不可计算,如公孙述梦见只做了十二年的皇帝,依然以“朝闻道,夕可死也”的“大无畏精神”强行为之。他为什么偏偏不走这一步?

其实,陶侃的安分守己和他的一个奇梦有关。

招人白眼的寒门子弟

陶侃能够在十分讲究门第的东晋能够权倾朝野,实在是一个奇迹,因为他的家境实在是贫寒。

陶侃(公元259-334年),字士行,鄱阳人。父亲陶丹,曾经任孙吴的扬武将军,地位并不高,其先世也无显赫经历。

陶侃少年时因父早亡,家境酷贫,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湛氏是位很善于教育的女性,从小就教导陶侃自强不息,还通过自己纺织所得资助儿子去结交朋友。陶侃青年时曾经做过监察捕鱼的鱼梁小吏,曾“利用职务之便”派人送了一陶罐腌鱼给母亲以敬孝心。但母亲原封不动地退还,还附信责备说:“你做小官,拿公家的东西送给我,不但对我毫无益处,反倒使我担心。”母亲的良好教育教会了陶侃为人处世的好道理。

后来,陶侃在县功曹周访(后来成为亲家)的引荐下当上县主簿,开始仕途起步。一次,鄱阳郡的孝廉范逵途经陶侃家,仓促间陶侃无以待客。湛氏就剪下头发换得一桌酒肴,并让陶侃砍了屋柱为薪柴,这次连范逵的仆从也喝得很高兴。次日,范逵上路,陶侃又追送百余里,他被陶侃的盛情所感动,就向庐江太守张夔称赞。张夔就召陶侃为郡管监察的督邮,并兼枞阳县令。这时陶侃的能力得到一定的发挥,迁郡主簿。

知恩必报的陶侃曾经不顾天寒,在别人都面有难色时,毅然为张夔之妻去数百里之外求医,大家都服其忠义。后来陶侃被张夔举为孝廉,这种身份是当时做官的正途。长沙太守万嗣见陶侃后,心悦诚服地说:“君终当有大名。”

对于陶侃家门的寒微,为士族所轻视之事,《世说新语》“容止”条记载:有一次,王修龄在东山,甚贫乏。陶侃最有名的第十子陶范(字胡奴)为乌程县令,好意送一船米给他,却不肯取,答曰:“王修龄若饥,自当就谢仁祖索食,不须陶胡奴米。”

大约在296年,陶侃来到了繁华的京城洛阳。这时的政坛一片乌烟瘴气,多年的九品中正制已使官员“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自憨痴的惠帝即位后,朝政更是不堪入目。陶侃去求见“性好人物”的司空张华,开始张华“不甚接遇”,陶侃多次前往拜访,“每往,神无忤色”,张华很惊奇,终于推荐他当上郎中。此时早于东吴亡前降晋的宗室伏波将军孙秀府望不显,“中华人士耻为掾属,以侃寒官,召为舍人”。虽然陶侃常常被洛阳的达官贵人所轻视,但他的能力和品格还是受到人们的广泛注意。

脱颖而出的寒门名将

西晋因为“八王之乱”搞得动乱不已,许多士族纷纷到江东避乱。陶侃正好经朋友黄庆推荐,得补任荆州武冈县令,这时的陶侃已经四十多岁。到任后,他与太守吕岳的关系不好,就弃官回家了。

乱世出英雄。“八王之乱”为陶侃施展才干提供了机遇。这时他遇上了又一个贵人——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刘弘。太安二年(公元303年)五月义阳张昌在江夏起义,六月朝廷即派刘弘前去镇压。刘弘一上任,就辟陶侃为南蛮长史,命他为先锋开赴襄阳。陶侃率军刚到襄阳,刘弘就在宛为张昌所败,而初次用兵的陶侃进攻张昌却连战皆捷,前后斩首数万级,终将这次起义镇压下去,以军功封东乡侯。陶侃的第一场战役就使刘弘十分感叹其才干,说他必继后主政荆州。

这时广陵相陈敏见北方大乱,就起兵占据扬州,遣其弟陈恢沿江西上进攻武昌,刘弘命陶侃为江夏太守并加鹰扬将军,率军抵御陈恢。陶侃与陈敏为同郡,又同岁举吏,因此有人劝说刘弘。陶侃为消除疑心,遣子陶洪及兄子陶臻到刘弘处为人质,用人不疑的刘弘立即封二人为参军,给足了路费让他们一起回去。于是得到信任的陶侃大破陈恢。

战事上接连的顺利奠定了陶侃在荆州地区军事上的地位。不久,陶侃因守母丧去职。服丧完后,参东海王司马越的军事。

其间,中国的政治形势又发生了重大变化。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琅玡王司马睿(后来的晋元帝)和王导等大士族南渡。司马睿本是“八王之乱”中最后的东海王司马越的一伙,却利用司马越派他镇守建业之机割据江东。五年(公元311年),司马越因军事失利忧惧而死;而司马睿以王敦为都督征西讨荆州,与同为司马越亲信的江州刺史华轶的势力相遇。两人矛盾尖锐,很有能力的陶侃就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华轶表陶侃为扬武将军,又以陶臻为参军。陶臻夹在华轶与司马睿中间,怕两头不讨好,托疾而归。陶侃大怒,遣陶臻回华轶处,但陶臻却悄悄地东归司马睿,司马睿很高兴,也任命其为参军,又加陶侃奋威将军。陶侃见状也就顺势与华轶告绝。不久华轶兵败被杀,陶侃升龙骧将军、武昌太守。

这时天下饥荒,许多人断江劫掠,陶侃令诸将诈作商船以诱之,生获劫贼数人,一问竟是西阳王司马羕的左右在大发国难财。陶侃即遣兵进逼,司马羕畏于兵锋,只得缚送帐下二十人,陶侃立斩之,于是水陆肃清。后来,陶侃又在武昌郡东设立“夷市”,发展经济。

总督八州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司马睿占据了江州。但上游荆、湘两州的大部分地区为杜弢率领的流民起义军所占据,荆州刺史周顗败走,左将军王敦就派陶侃节制豫章太守周访、广武将军赵诱等进击杜弢。在陶侃的激励下,晋军伏击大破之,杀伤甚众。陶侃遣参军王贡告捷于王敦,王敦说:“若无陶侯,荆州便失了。周顗才入境便为贼所破,不知哪里能得到称职的刺史?”王贡回答:“非陶龙骧将军不可。”王敦同意了,即表拜陶侃为宁远将军、南蛮校尉、荆州刺史。这是陶侃总督八州的开始,刘弘十余年前的预言果然实现。

没想到荆州刺史的职位来得艰难,去却匆匆。此时王冲自称荆州刺史,占据江陵。王贡回至竟陵,为了贪功竟伪造陶侃之命,以杜曾为前锋,进军斩了王冲。此时正好遇上陶侃有事召杜曾不到,王贡恐因矫命获罪,遂与杜曾举兵反叛,接连击破陶侃的部下郑攀和朱伺。陶侃欲退入涢中,部将张奕也准备反叛,诡说:“贼人一来就退,众人必不同意。”陶侃误听而不出退,马上被敌人赶至打败。敌军钩住陶侃所乘的舰,陶侃十分窘急,逃入小船。幸亏朱伺力战,才得幸免于难。张奕也乘机投奔了叛贼,陶侃因此被免官。

王敦知道陶侃的能力,还是表陶侃以布衣身份领职。陶侃率周访等入湘,再与杜弢交战,所战连捷,王敦于是奏复其荆州刺史。此时杜弢等发生内讧,因疑张奕而杀之,部下降晋者日多。王贡再次挑战,陶侃以截发为信劝降,王贡遂降,建兴三年(公元315年)杜弢起义终于被陶侃镇压下去。

这时,长江上游的荆、湘、江等州已在王敦控制之下,司马睿割据江南的形势已成。318年,司马睿在王导、王敦等大士族的拥戴下,在建康称帝,即为东晋之始的晋元帝,因为二王(王导、王敦)的大功,所以被称为“王马共天下”。

永昌元年(公元322年),正欲专制朝权的王敦深忌陶侃大功,准备诛杀他。一次,陶侃将还江陵时,不听部将之劝去向王敦辞别,王敦留下不遣,转他为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并以从弟王廙为荆州刺史。由于陶侃深得人心,部下郑攀等去见王敦请复陶侃为荆州刺史,王敦大怒不许。他们遂西迎叛军杜曾以抗拒王廙入荆州。王敦认为这是受到了陶侃的指使,准备杀他,但犹豫再三,“出而复回者数四”。陶侃见状却镇静自若地说:“使君之雄断,当裁天下,何此不决乎!”就起如厕。王敦的佐吏趁机提醒说陶侃的亲家周访正统兵在豫章,若陶侃被杀,周访决不会善罢干休。王敦才改变主意,设宴欢送。陶侃连夜便走,在豫章见到周访,不禁泪流满面:“非你在外援,我大概不免于死!”

当初,陶侃穷时,父亲去世,将葬,家中有牛不知丢到哪里去了。寻牛时遇一老父,说:“前岗见一牛眠山窝中,其地若葬,位极人臣。”又指另外一山说:“此亦其次,当世出二千石级别的官员。”言讫不见。陶侃就在寻牛的地方葬父,又以所指的别山给周访。后来陶侃果然都督八州,位极人臣;而周访三代都出任益州刺史,共计达四十一年。

这时广州的人背叛刺史郭讷,迎长沙人王机入广。王机派人去求见王敦,乞为交州刺史,王敦同意了。王机还未出发,就遇上杜弢余部杜弘、温劭占据临贺,王机就投降了他们。陶侃将入广州,杜弘企图利用诈降偷袭陶侃。陶侃知其诈降,将计就计一举将杜弘击溃,杜弘往北逃降王敦。诸将皆请乘胜追击温劭,而陶侃却笑曰:“吾威名已著,何事遣兵,但一函纸自足耳。”他的一封信竟真的将温劭吓跑,最后温劭被捕获于始兴。

陶侃的升官梦

陶侃进据广州,自此他在广州一直呆了十年,在这里陶侃做了一个升官的梦:

陶侃为广州,梦有司马与侃铠者。(《太平御览》)长史陈协为他占梦说:“司马者,国姓也;铠者,扞御之器,节下当进位。”不久陶侃果加都督交州军事。永昌元年(公元322年),王敦以诛元帝腹心镇北将军刘隗为名举兵反叛,陶侃被诏以本官领江州刺史,寻转都督、湘州刺史。

时交州刺史王谅为贼梁硕攻陷,陶侃派部将高宝平之,于是又以陶侃领交州刺史,进号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晋明帝司马绍太宁二年(公元324年)王敦之乱被平息。太宁三年(公元325年)二月明帝病死,仅五岁的成帝即位,陶侃虽有大功,却不在托孤之列。五月,陶侃迁都督荆、雍、益、梁州诸军事,再任荆州刺史。陶侃回荆州时,“楚郢士女莫不相庆”。他治理荆州期间,发展农耕,体悯百姓,“自南陵迄于白帝数千里中,路不拾遗”,政绩斐然。

此时外戚庾亮辅政,他对据上游的陶侃颇为顾忌,矛盾很深。咸和三年(公元328年),历阳太守苏峻因不满庾亮明升自己为大司农,实际上是解除兵权,就以讨庾亮为名,与祖约起兵反晋,攻入建康,庾亮逃往江州。苏峻大肆杀掠,专擅朝政。

接着陶侃和温峤首倡勤王之师于武昌,进攻苏峻。因为明帝死时自己没有成为托孤的顾命大臣,陶侃一直怀疑是庾亮作了手脚而耿耿于怀。最初温峤邀请他一起起兵时,陶侃对于现在又让自己来收拾因庾亮处置失当引起的残局,深以为恨,答温峤:“吾疆场外将,不敢越局。”温峤屡说而陶侃始终不应允。后因温峤固请其为盟主,其子陶瞻又被苏峻所杀,这才发兵,但仍愤愤不平地讽刺庾亮说:“当初你修石头以防备我,今日反见求我!”

战中温峤军乏食,向陶侃乞粮,陶侃分米五万石以助。只会玩权术的庾亮率军进攻,为苏峻所败,只好送节传以向陶侃谢罪。这时,陶侃大度地说:“古人三败而胜,君侯才二次失败,当今事急,不宜这样。”因累战无功,陶侃听从监军部将李根的建议,一夜修好石头城附近的白石垒,叛军见垒突成而大惊。叛军转而强攻大业垒,陶侃准备派兵前去救援,长史殷羡建议围魏救赵,陶侃听从其言急攻石头城,苏峻果回救石头城。大战于陵东双方,混战中,陶侃的部下斩下叛首苏峻,平定叛乱。此后,江南保持了较长期的稳定局势。

庾亮是苏峻之乱的祸首,石头城收复后,大家都以为陶侃会诛庾亮以谢天下。此时很惧怕的庾亮听温峤之计,亲自去向陶侃道歉。庾亮是名门望族,他来谢罪,出身低微的陶侃也感到吃惊,止之说:“庾元规乃拜陶士行邪!”庾亮引咎自责,陶侃也不觉而释然。

苏峻之乱后,陶侃因功升为太尉、都督七州军事,享受羽葆鼓吹的待遇。咸和五年(公元330年)在江州的平南将军刘胤被后将军郭默所杀,因郭默骁勇难制,执政的王导想息事宁人以其为江州刺史。陶侃听说,不肯纵容,随即起兵攻江州,还没有到,久闻陶侃大名的郭默部将宗侯就绑缚了郭默父子五人求降,陶侃立斩郭默。这个郭默在中原时,多次与石勒交战,连石勒都畏其勇,现在听说陶侃兵不血刃而擒郭默,石勒就更加畏惧陶侃。所以,后来苏峻旧将冯铁杀了陶侃之子投奔石勒时,陶侃刚一通告石勒,石勒就赶紧召冯铁而杀之。此时陶侃奉诏再领江州刺史,他不忘旧恩,命刘弘的曾孙刘安为掾属。

至此,陶侃已都督八州军事,任荆、江二州刺史,达到了个人政治生涯的最高峰,权倾一时。一个具有如此强大的号召力、军事实力,据有天下重地荆州的人,会不会有不逊之志呢?陶侃未尝没有这样的居心,他曾经想起兵废王导,向郗鉴咨询而郗鉴不从。从实情上讲,没有这种想法才是值得奇怪的,可为什么陶侃就真的按耐得住不去落实呢?这和陶侃的一个梦有关。

陶侃梦生八翼

一天,陶侃梦见自己生了八个翼飞上了天,见天门有九重,已登了八重,唯剩下一门始终不得入。守门人以杖击他,他就落下了地,还折了左翼。等到陶侃醒来,左腋还在痛。梦中的“天门九重”意味着人间的帝位,按照“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解梦说法,陶侃应该有过不逊之志。梦中经历使陶侃深信这是得到了上天的提醒:不可轻举妄动,若动必败。而之前王敦之覆,就成为陶侃的后车之鉴。

《晋书》还记载,陶侃一次如厕,见一个穿着红衣介帻的人对他说:“以君是长者,故来报告。君后当为三公,位至八州都督。”又一次,有善相面者对他说:“君左手中指有竖理,当为公。若贯穿到上面去,贵不可言。”他以针刺破手指见血,血洒壁而现为“公”字,以纸一蒙,“公”字愈明。这些都预示他只能为三公而不能为帝。

因为有此种种暗示,等到陶侃权倾天下之时,他也只是知足常乐。当隐隐约约的非分之想不时冒出时,他就常常重温旧梦,“每思折翼之祥(预兆),自抑而止”。

在攻破石勒所占的新野、襄阳后,朝廷拜陶侃为大将军,给予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高级待遇,他上表推让。咸和七年(公元332年)六月,陶侃重病,他上表逊位,不久七十六岁的陶侃去世,死后被追赠大司马。

陶侃风云一世,却不盲目追求帝王之位,应该说是明智的,也是历史罕见的。他的一生,珍惜时间,重视实干,厉行节约,爱惜民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故事:

陶侃很有忧患意识。他在广州时,天天总是早上把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去。他的目的是以后好为国出力:“我将致力于中原,如果过分优乐安逸,恐怕不堪用啊!”他还常常劝导别人惜珍时间,曾经把因清谈博戏误事的属下的酒具和赌具全部扔进了长江。每次宴会饮酒,他都坚持原则,决不超过已亡双亲所定的限量。

一次陶侃出游,见有人持一把未熟的稻,就问那人用来干什么,那人毫不在乎地说:“顺便取之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粮食,反而偷拿人家辛辛苦苦种出的稻子戏玩!”就提起鞭子将此人打得鬼哭狼嚎。

陶侃曾经主持造船,船造好后,他命人将造船剩下的木屑和竹头全部收集起来。众人不知为何。后逢下大雪,天晴雪融,木屑正好用来消除泥泞,大家才明白他的用意。几十年后,桓温为荆州刺史,造伐蜀大船,又以陶侃所贮的竹头作船钉装船。

正是由于个人的才干、良好的修养和不懈进取的精神,陶侃才能够成就一番不俗的业绩。当他病重将归长沙时,还亲自对军资器仗等封库,把管钥交付接任的王愆期,然后才登舟,朝野以为美谈。将出府门时,和当初刘弘对他的鼓励一样,他回头对深情地王愆期说:“老夫徘徊,正因等你辈。”

尚书梅陶曾经高度评价:“陶公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陆抗诸人不能及也。”在东晋一世,像陶侃这样兢兢业业、廉洁奉公的官吏是极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