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李嘉诚给年轻人的95个建议
6479800000003

第3章 处世之道是做事业的根本

在创业伊始,李嘉诚既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又没有很高的学历,更没有特殊的人际关系,但最终却在商界顺利打开局面,事业步步发达,发展成了世界级的富豪,他所依靠的,从根本上说就是他为人处世的功夫。

建议二十:人品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人品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遵守道德规范是经商的重要前提,也是我为人处世的基础。要知道,德高才能望众,望众才能生财。

人品不能当饭吃,但人品是立身之本,对事业的成败影响颇大。一个人品欠佳的人,谁也不愿与其合作共事。

世间的人,人品各个不同,用单一的道德标准品评人,分出好人、坏人,并不一定公平和正确。人或诚实或虚伪,一时之间,很难分辨。但随着时日的增长,两者分界逐渐明显,一个人是诚实还是虚伪,其日常的言行举止,总会有所表现。

李嘉诚很重视人品的高下,一个人仅仅才华出众是不够的,还要有上等人品,他喜欢诚实的人,对那种做事自私、不够诚实的人,尽管他十分聪明,也会请他走人。

李嘉诚的这种态度来自于童年时代的一件往事。

那是1943年的冬天,这个冬天深深地刻在他的记忆深处,是他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

当时,父亲的去世使李嘉诚对那渗透他、幼弱的身躯,由肉体直至心灵深处的酷寒感到不堪忍受,更使他觉得整个世界像一座巨大且黑暗的冰窖,似乎人世间的最后一丝热气也被父亲带走了。

然而,即便是这样,他还是咬紧牙关、鼓足勇气,希望自己能够带领全家平安地度过这个肃杀凄凉的冬天。

为了安葬父亲,李嘉诚含着眼泪去买坟地。按照当时的交易规矩,买地人必须付钱给卖地人之后才可以跟随卖地人去看地。卖给李嘉诚地的,是两个客家人。李嘉诚将买地钱交给他们之后,便半步都不肯离开,坚持要看地。

那两个卖地人走得很快,李嘉诚一步接着一步地紧跟不舍。然而,不幸的是卖地人见李嘉诚是一个小孩子,以为好欺骗,就将一块埋有他人尸骨的坟地卖给他,并且用客家话商量着如何掘开这块坟地,将他人尸骨弄走……

可是,他们并不知道,李嘉诚听得懂客家话。他震惊地想,世界上居然有如此黑心、如此挣钱的人,甚至连死去的人都不肯放过;想到父亲一生光明磊落,即使现在将他安葬在这里,九泉之下的父亲也是绝对得不到安眠的。而且,李嘉诚也深知这两个人绝不会退钱给他,但他还是告诉他们不要掘地了,自己再另找卖主。

买地葬父的几番周折,深深地留存在李嘉诚的记忆深处,使他不仅受到了一课关于人生、关于社会真实面目的教育,而且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独自创业的他来说,这是第一次付出沉重的代价所吸取的相当痛苦的教训,也是他所面临在道义和金钱面前如何抉择的第一道难题。这促使李嘉诚暗下决心:不管将来创业的道路如何险恶,不管将来生活的情形如何艰难,一定要做到生意上不能坑害人,在生活上乐于帮助人。

李嘉诚觉得,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他获得了多少财富,也不在于他做了多大的官,而最主要的是一个人的品德修炼。品德是心灵之根本。品德构成你的良知,使你明白事理,而非只根据法律或行为守则去判断是非。正直、诚实、勇敢、公正、慷慨等品德,在我们面临重要抉择之时便成为我们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

事实证明,良好的品德风范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人生须以品德为本,才能有真正的成就和满足。

建议二十一:知恩图报,以善从商

一定要有感恩的心。受到别人的恩惠,就应当设法回报。要知恩图报,以善从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积善必有善报,作恶必有恶报。

知恩图报,以善从商,是李嘉诚商业生涯的准则,也是他为人处世的一条准则。即使后来在股市上影响较大时,他也始终属守善意收购的原则,从不强人所难。将刀光剑影化作和风春雨,皆大欢喜,这样他觉得心里会舒服些。曾经有人戏称,要挫败李嘉诚的收购计划很简单,只要说一声“我不愿意”就可以了,他绝对不会强人所难的。

李嘉诚之所以能在为人处世中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与他早期职业生涯的一段经历有关。

14岁时,李嘉诚在港岛西营盘的春茗茶楼找到一份工作。

茶楼是一个浓缩的社会,三教九流,无所不容。他心想,绝不能放过这个了解社会、学习社会的绝佳场所和机会。

在努力干好每一件事的同时,李嘉诚给自己定了两门必修功课。其一是时时处处揣测茶客的籍贯、年龄、职业、财富、性格等等,然后找机会验证。其二是揣摩顾客的消费心理,既真诚待人又投其所好,让顾客在高兴之余掏腰包。

茶楼也是一个生意信息场所,李嘉诚从茶客的谈话中暗自学到了许多做生意的诀窍。

可是,在这间茶楼,出现了一次使他终生难忘的“饭碗危机”。

一天,一位生意人在大谈生意经,李嘉诚听得入迷竟忘了伺候客人茶水。待听到大伙计叫唤,李嘉诚才慌里慌张地持茶壶为客人冲开水,结果不小心洒到茶客的裤脚上。

李嘉诚当初进茶楼是顶一个小伙计的空缺。那个小伙计犯的是他同样的过失。

李嘉诚当时深感事情不妙,吓得一脸煞白,呆若木鸡。

老板立即跑过来,正待斥责他,不料那茶客却为他开脱说:“不怪他,是我不小心碰了他。”

茶客走后,老板对李嘉诚说:“我知道是你把水淋到了客人的裤脚。以后做事千万得小心。万一有什么错失,要赶快向客人赔礼,说不定就能大事化小。这客人心善,若是恶点,不知会闹成什么样子。开茶楼,老板伙计都难做。”

母亲知道后,说:“菩萨保佑,客人和老板都是好人。”她又告诫李嘉诚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积善必有善报,作恶必有恶报”。

后来在五金厂,李嘉诚深受老板器重。但是,不久他看到了镀锌铁桶的穷途末路以及塑胶制品的蒸蒸日上。于是,他决定“跳槽”。

虽然李嘉诚对五金厂的老板深怀感激,但也不能自己埋没在没有多大前途的五金行业,最终他选择了蓬蓬勃勃的塑胶业。

临走时,李嘉诚对五金厂的老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当时告诉老板,办企业重要的是审时度势。五金厂要么转行做前景看好的行业;要么就调整产品门类,占领塑胶制品不能替代的空档。

可是,当时老板并没有听取李嘉诚的建议。果然,五金厂一度奄奄一息,濒临倒闭。得知这个消息后,李嘉诚专程回到五金厂找到老板,建议老板立即停止生产镀锌铁桶,而改为生产系列铁锁。

其实,李嘉诚一直关心着五金厂的前途。一来他要验证自己的眼光,二来五金厂待他不薄,而他却跳槽而去,心中总有歉疚,总惦记着找机会报答。

因此,李嘉诚一直在方便的时候不忘了解着五金制品的市场行情。他当时已掌握了铁锁紧俏的信息,另一方面,还没有哪一家五金厂专事生产铁锁,不存在其他同业的竞争。

一年后,一度愁云惨雾笼罩的五金厂焕发了勃勃生机,盈利丰厚。

同学们都听过这么一句话:爱人者,人恒爱之。要知道,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上再大的灾难,也能熬过去。回报那些对自己有恩的人,友好地对待他人,你的人生必定是成功而快乐的。

建议二十二:做人的前提是诚信

做人的前提是诚信,一是要诚实,二是要守信。糟蹋自己的诚信无异于在拿自己的人格和事业作典当。

诚信,简而言之就是诚实守信,它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我们一味地虚伪,换回来的只会是利益相关之下的交情。要得到别人的信任,首先要靠自己的坦诚,也就是说要以真诚待人,拿出自己的真心,先及其他人的利益,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诚实是做人之本,有些年轻人可能会认为成功人士的成功来自于他经商技巧的精妙,而实际上,诚实更是他成功的主要条件。

人最可宝贵的品格就是诚实,没有诚实的品格,热情就会变成逢迎,谦虚就会变成虚伪。反之,以诚待人则有义,于是朋友如云,机遇迭至,成功自然不在话下。

在学校里上学,真诚地对待自己的老师和同学,跟大家和睦相处,学校生活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习也会理所当然地成为一种享受。而那些不诚实的人,只会陷入困惑之中,无法跟他人和睦相处,最终将自己孤立起来。老师不喜欢他,同学不愿意跟他共事,在学校里不断失去机会,受伤的总是他自己。

没有人喜欢不诚实的人,没有诚实的品性,必将受到所有人的排斥和孤立。

一个年轻人如果希望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他首先要获得周围人对他的信任。一个人如果学会了如何获得他人信任的方法,真要比获得千万财富更足以自豪。

守信是以诚实为基础的。只有诚实的人才有可能恪守承诺。

有些年轻人开始经商时,常常有这样的看法,即认为一个人的信用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一个有钱的人、有雄厚资本的人,就有信用。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与百万财富比起来,高尚的品格、诚实守信的性格要高贵得多。

诚实守信是一种人格名誉。任何人都应该努力培植自己良好的名誉,使人们都愿意与你深交,都愿意竭力来帮助你。一个明智的人一定要把自己训练得十分出色,不仅要有做事的本领,为人也要做到十分的诚实和坦率。

人格是人一生最重要的资本。要知道,糟蹋自己的诚信无异于在拿自己的人格做典当。

所以,欲做一番事业的青年学生必须注意自我修养,建立起良好的声誉;行动要忠实可靠,做到言出必有信,与人交往时必须诚实无欺——这是获得他人信任的最重要条件。

诚信就像是一个无比重要的十字路口,不同的方向选择,决定着你不同的人生境况:成功或失败。

诚信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每一个人或企业都可以宣称自己有多么高的诚信,但惟有行动才足以证明他的所言不虚。

一个人一旦失信于人一次,别人下次再也不愿意和他交往或发生贸易往来了。别人宁愿去找信用可靠的人,也不愿再找他,因为他的不守信用可能会生出许多麻烦来。

很多人能获得成功,靠的就是获得他人的信任。但到今天仍然有许多人对于获得他人的信任一事漫不经心、不以为然,不肯在这方面花些心血和精力。这种人肯定不会长久的发达,可能过不了多久就要失败。李嘉诚十分诚恳地拿一句话奉劝想在商业上有所作为的青年人:你应该随时随地地去加强你的信用。一个人要想加强自己的信用,并非心里想着就能实现,他一定要有坚强的决心,以努力奋斗去实现。只有实际的行动才能实现他的志愿,也只有实际的行动才能使他有所成就。也就是说,要获得人们的信任,除了一个人人格方面的基础外,还需要实际的行动。任何一个大学生在刚跨入社会做事时,绝对不会无缘无故立即得到别人的信任。他必须发挥出所有能量来,在财力上建立坚固的基础,在事业上获得发展的成就。然后,他那优良的品行、美好的人格总会被人们发现,总会使人们对他产生完全的信任,他也必定能走上成功之路。

一个企业的开始意味着一个良好信誉的开始。有了信誉,自然就会有财路,这是必须具备的商业道德。就像做人一样,忠诚,有气节,对自己所说出的每一句话、做出的每一个承诺,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并且一定要能够做得到。

如果要取得别人的信任,你就必须做到恪守承诺。在做出每一个承诺之前,必须经过详细审查和考虑。一经承诺之后,便要负责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难,也要坚守承诺,贯彻到底。

当你建立信誉之后,成功、利润便会随之而至。

在商场上,诸色人等都有。当中一些人,为了个人的利益,即使是说了、承诺了,也因为怕负责任,就随便违背自己的承诺。短期内他们可能是得益者,减少了他们恪守诺言的麻烦。但短期的利益并不重要。我们要眼光远一点,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是要看我们能否建立一个长期的信誉。只要我们能够做到言必有信,一诺千金,建立起令人信任的声誉,我们就可能有长远的成就。

建议二十三:做生意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做生意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可以赚的钱应该赚,不过要合理合法。可以想办法赚到最后一分钱,但是不能伤天害理。

一件合法、有大钱可赚,大家争破头皮的生意送到你面前来,你做不做?绝大多数人恐怕毫不犹豫:拿下。可是,如果李嘉诚认为当这样一桩生意与他的做人原则有冲突时,他的选择只有两个字:放弃。

李嘉诚做生意的原则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可以赚的钱应该赚,不过要合理合法。可以想办法赚到最后一分钱,但是不能伤天害理。

当时李嘉诚在巴拿马国投资,拥有集装箱码头、飞机场、旅馆、高尔夫球场以及大片土地,成为当地最大的海外投资商。巴拿马政府为表示感谢,拿出很多商人求之不得、一定可以赚大钱的赌场牌照,作为酬谢的礼物。面对送上门的钱财,他却婉言谢绝,对他们说:我对自己有个约束,并非所有赚钱的生意都去做。

巴拿马总理找到李嘉诚,说:“你这么大的投资,我一定要给你,你有三家旅馆,随便你放在哪一家都可以。”盛情难却之下,李嘉诚做出妥协,决定不接受赌场牌照,但是在旅馆外面另外建独立的房子,给第三者经营,并且由第三者直接跟政府洽谈条件。他的公司只赚取租金,李嘉诚对他说:“旅馆的客人要去哪儿我不管,但在我的旅馆里绝对不开设赌场。”用大众的生意眼光来看,这件事情当然会有各种不同的解读方法。但这是李嘉诚的原则,原则必须坚持。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发生后,香港经济亦受到很大冲击,地产及股市大跌,人心惶惶,国际对冲基金及大炒家多次利用股市击溃联系汇率及期指市场,以期获取暴利。当时曾有人多次向李嘉诚集团要求借取股票在市场抛售,藉以增强沽售压力,加速股市崩溃,以遂攫利目的。当时如果李嘉诚肯借出股票,随便可获得数以十亿元计的利润,但他认为此举会对香港构成很大损害,故一口拒绝,表示这些钱他是绝对不会赚的。

要赚该赚的钱。钱财谁也不会嫌多,关键是要取之有道。

道理并不是深不可测,但为什么现实中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却不是很多呢?关键是在摆在眼前的现实利益面前,人们又常把“道”放在次要的地位,如果能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你自然也可以脱颖而出。

青年学生由于社会阅历少,加上现在社会上确实有一些不良现象,很容易受其影响而对社会感到失望,甚至追随这种风气。但是国家的底线是法律,人的底限是良心,无论什么事情,也不管别人怎么做,在自己的心里一定要清楚什么事可做,什么事不可做。这样我们才能于人于己问心无愧。

建议二十四:对原则问题从不马虎

我对原则问题从不马虎。是我的钱,一块钱掉在地上我都会去捡;不是我的,一千万块送到我家门口我都不会要。

青年学生纯真善良,一般都乐于助人,对于需要帮助而又值得同情的人和事一般都会大施援手。但另一方面,就像做生意大家要讲规则一样,做事也好,帮助他人也好,都要讲原则,不该帮忙的人和事绝不能帮。

有一次李嘉诚去打高尔夫球,一名替他背球袋的妇女忽向他求情,说自己无力供楼,希望他能网开一面。李嘉诚问她详情,原来那位女士已购入四个嘉湖山庄的单位。听罢这个女士的“苦况”,李嘉诚毫不留情地说:“以你的收入能力,参与四个住宅单位的炒卖是错的。由这一秒开始,你不要同我说话啦,我要打球!”李嘉诚后来表示,对于一些不衡量自己供款能力的炒家,他认为不值得同情。

李嘉诚说到做到,对原则问题从不马虎,从不做有愧于良心的事。

在香港商界,潮籍人以勤奋、精明而著称。也有人说潮州人“孤寒”(吝啬,小器)。1995年12月1日,国际潮团联谊会在港开幕,仪式完毕后,李嘉诚立即被记者包围住,有记者提到“潮州人孤寒与否”的问题。

李嘉诚说:“潮州人只是刻苦,而非孤寒。”李嘉诚强调,“我绝对不孤寒,尤其对公司、社会贡献方面和‘作为中国人应做的事’上,绝不会吝啬金钱。”

李嘉诚出任10余家公司的董事长或董事,他把所有的报酬都归入长实公司账上,自己全年只拿5000港元。这5000港元,还不及公司一名清洁工在80年代初的年薪。

有人指出,以80年代中的水平,像长实集团这样盈利状况甚佳的大公司主席的报酬,一间公司就该有数百万港元,进入90年代,便递增到1000万港元上下。而李嘉诚20多年维持不变,只拿5000港元。

1983年长实以发行新股作价付款方式购买青洲英泥合作发展余下的土地。长实为此发行新股2400多万股,每股作价925港元。附带条件是:李嘉诚私人向青洲英泥保证,在这些新股发行之日起十四个月内,青洲英泥在任何时候都可拿这些股份向他换回等于925港一股的现金。换言之,李嘉诚私人承诺作长实股价倘使下跌的保障。李嘉诚认为私人受点损失没关系,但不能让大伙担风险。

讲规则是为了企业发展,讲原则是对个人品德的修炼。

建议二十五:了解下属的希望

要了解下属的希望。除了生活,应给予员工前途;并且,一切以员工的利益为重,特别在年老的时候,公司应该给予员工绝对的保障,从而使员工对集团有归属感。

李嘉诚自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最能体会人的疾苦。儒家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对他的影响很大。

上世纪70年代后期,香江才女林燕妮为她的广告公司租场地,到长江大厦看楼,发现李嘉诚在生产塑胶花。此时,塑胶花早过了黄金时代,根本无钱可赚。长江地产业当时的盈利已十分可观,就算塑胶花有微薄小利,对长江实业来说,增之不见多,减之不见少,但长实却仍在维持小额的塑胶花生产。林燕妮甚感惊奇,李嘉诚则表示,“我不外是顾念着老员工,给他们一点生计。一间企业就像一个家庭,他们是企业的功臣,理应得到这样的待遇。现在他们老了,作为晚辈,就该负起照顾他们的义务。”

对李嘉诚来说,股东相信他,他能为股东赚钱则是应该的。他一向这样想:虽然老板受到的压力较大,但是做老板所赚的,已经多过员工很多,所以他事事总不忘提醒自己,要多为员工考虑,让他们得到应得的利益。

在公司里,曾经有一个工作了10多年的会计,因为患了青光眼没有办法继续工作,此时公司规定限度的医疗费用都已用完了,这个会计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李嘉诚知道后,表明了态度,“第一,我会支持你去看病;第二,不知道你太太的工作是否稳定,如果她愿意,可以来这里工作,我可以担保她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你太太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你就不用担心收入和生活了。”

我们都痛恨世界上现存的不正义和不公平现象,但我们可带来改变的能力却有局限;然而李嘉诚深信做人忠诚、正直、公正无私及富有同情心是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价值观。对于某些人来说,为了追求商业上的成就,会牺牲以上的价值观。当然,现实中的商业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求变,但李嘉诚深信在获取更多盈利及更多效益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下,也不应牺牲了我们维护公平及减除疾苦的信念。如果我们选择只为追求金钱及权力,而牺牲人类高尚情操的话,则一切进步及财富的创造都变得没有意义。

也许有人会用“冠冕堂皇”一词形容李嘉诚的言论,并认为他这么说不过是在收买人心。但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事实最能说明问题。

建议二十六:保持低调

金钱就像流水一样,由高处流到低处。愈到下游,覆盖的面积愈大,土地也愈肥沃。赚钱的情形也是这样,保持低调、采取低姿态、谦虚和善的人,金钱一定向他顺流而去。

如何才能做好生意,这是许多人包括一些大学生多次向李嘉诚提出的一个问题。对此,李嘉诚的回答是“保持低调”,也就是要以一种谦虚和合作的态度与人打交道。最简单地讲,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

保持低调,在很大程度需要谦虚和气。做人如此,做生意也要这样。

愈谦虚的人,也越能赚到钱。拥有客气态度对于生意人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和气生财也是指这个道理。生意人的目的当然是赚钱,为了赚钱低姿态又何妨。

人们大都会有这么一种法:愈是谦逊的人,你愈是喜欢找出他的优点来推崇。

保持低调,才能避免树大招风,才能避免成为别人进攻的靶子。能够不露锋芒,则减少了被其他人攻击的机会。人生在世,有人追求多姿多彩,但如果处处树敌,经常都为他人所攻击,则不可以说是多姿多彩,只可以说是烦恼多多。是非是构成烦恼的原因。能够低调一点,减少了不必要的是是非非,人活得就快活得多。

除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是非和烦恼之外,保持低调还有其他好处。如果你不过分显示自己,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敌意,别人也就无法了解你的虚实。在社会上,我们虽然对人要真诚,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却不可无。处世之道就是这样。我们如果在为人处世中保持低调,别人就不会轻易知道我们的虚实,使我们更加容易保护自己。

我们要默默耕耘,凭实力去争取其他人的信任和社会各界的认同,而不能单靠哗众取宠赢得知名度。

真正谦逊的人,不仅不大造声势,而且不把精力和时间用在门面和硬件建设上,而集全力首先强化软件。在此基础上,如果再隐蔽地开通购销渠道,你才会成为强者。

所以,在做任何事时都要以谦抑为上,不可自作聪明地显示、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实力。只有这样,才能不被人妒忌,才能真正达到自己的目的。

当自己的力量还未达到那一层,就不要去逞强,更不能总是跃跃欲试地想去超过别人。应当努力地去长自己的个头,去练自己的腿劲。

建议二十七:拥有最多朋友、最少敌人

我多年的经验告诉我,无论哪个领域最强者都是那些拥有最多朋友、最少敌人的人。

人活于世,是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欢的。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人,有人会讨厌你的不足;就算你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有人会嫉妒你的优秀。所以,不管怎样,你都可能存在敌人。 但并不是说因此就不去取悦他人了。李嘉诚多年的经验告诉他,无论是哪一个领域,最强者都是那些拥有最多朋友、最少敌人的人。这样的人,很少遭人嫉妒与憎恨,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很少有人给他设置障碍,反倒多是向他伸出援手。即使有时他落入困境,他也会得到同情和帮助。由此,我们应该把拥有更多的朋友、绝少的敌人作为努力的一个大目标!

一个人所享有的声望,是无法合理而准确地加以计量的。而众人的爱戴又应该如何去赢取呢?首先,便是要经过不断的努力。在这个世上是绝没有什么人能不劳而获的。所谓的人们的好意及爱戴,并不是情人间的卿卿我我,也不是指三五结伙的朋友间的友情,这些领域的情感仍然只局限于以亲情为主的少数人之间的小圈子。这里所指的是要同各种人保持关系。通过与这些人的交往,既让对方感到欢欣,也使自己获取更广泛的好感、情爱及善意。此种情感,并不仅限于没有利害冲突的人之间,而是应该范围非常广泛且持久。

处身于众人温暖的怀抱之中,获取许多人的好感,要远远胜过一个人独自彷徨茫然。这乃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最坚强后盾。如果有德高望重的人作为后盾,成功的可能性便较高,而且成功的几率也较大。

建议二十八:犯了错一定要勇于承认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不犯错,关键是犯了错一定要勇于承认。你真诚地去请罪,别人常常比较容易原谅你。

人再聪明,考虑事情也会有不周的时候,有时是由于情绪及生理状况的影响,于是就会无可避免地犯错——估计错误、判断错误、决策错误!特别是刚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一些年轻人,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就更容易犯错了。

李嘉诚当年在生产塑胶花时,由于急功冒进,忽视了产品质量,从而导致产品堆积如山,根本没人买。他深为自己的盲目冒进而痛心疾首,经过一番痛苦的思索之后,他决心以坦诚面对现实,力挽狂澜。

李嘉诚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负荆请罪”。

那天清晨,他回到厂里时,工厂仍然处于愁云惨雾之中,他立即召集员工开会,坦诚地承认了自己的经营错误,承认是自己的失误拖垮了工厂,损害了工厂的信誉,还连累了员工。

李嘉诚向这些天被他无端训斥的员工赔礼道歉,并真诚地表示,待经营状况一有转机,被辞退的员工如果愿意,都可以回来上班,从今以后,他保证与员工同舟共济,绝不以损害员工的利益来保全自己,并希望大家原谅自己,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李嘉诚的话收到了一定效果。大家不再忧心忡忡,忐忑不安,士气也不那么低落了。

紧接着,他一一拜访银行、原料商、客户,向他们认错道歉,祈求原谅,并保证在放宽的限期内一定偿还欠款,对该赔偿的罚款,一定如数付账。

李嘉诚诚实的道歉得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谅解,大家都是业务伙伴,长江塑胶厂倒闭,对他们同样不利。

后来长江塑胶厂出现转机,产销渐入佳境。

那次风波过后,李嘉诚一直感到后怕。他想,如果当初他凭着年轻气盛死不认错的话,也许就从此没有再站起来的机会了。从那以后,李嘉诚也对认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实不仅是年轻人,所有的人犯了错,一般都会有两种可能的反应:一种是死不认错,而且还极力辩白,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是人求生存的本能,怕认了饭碗就会保不住;另一种反应是坦白认错。

第一种反应的好处是不用承担错误的直接后果,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证据明明摆在眼前,还死不认错的原因。此外,如果躲得过,也可避免别人对你的形象及能力的怀疑。可是,李嘉诚并不认为死不认错是上策,因为死不认错的坏处比好处多得多。

如果你犯的是大错,那么此错必人尽皆知,你的狡辩只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让人对你心生嫌恶罢了。如果所犯之错证据确凿,你虽然狡辩功夫一流,但责任还是逃不掉,那又何苦去狡辩呢?如果你犯的只是小错,用狡辩去换取别人对你的嫌恶,那更划不来呀!

姑且不论犯错所需承担的责任,不认错和狡辩对自己的形象有很大的破坏性,因为不管你口才如何好,又多么狡猾,你的逃避错误换得的必是“敢做不敢当”之类的评语!这以后,人们不敢信任你,别的企业也会拒绝和你合作。而最重要的是,不敢承认错误会成为一种习惯,使自己丧失、解决问题的机会。所以,不认错的弊大于利。有的人可能会说,诚实认错,那不是要立即付出代价、独吞苦果吗?有时候碰到没有肚量的人,的确会如此,但绝大多数的人都会“高抬贵手”,人家都认错了,还要怎么样?而且在心理上,你认错,对方受到尊重,再怎么说,都会理解你三分。所以,在现实的考虑下,认错的后果并不如想像中那么严重。

诚实认错还有间接的好处,诸如:

(1)为自己塑造了“勇于承担责任”的形象。人们会欣赏、接受你的作为,因为你把责任扛了下来,不会委过于他人,他们感到放心,自然尊敬你,也乐于跟你合作,更乐于替你传播你的形象。

(2)可借此磨练自己面对错误的勇气和解决错误的能力。因为你不可能一辈子做事零缺点,趁早培养这种能力,对你的未来大有好处。

(3)你的认错如果真的招来对方的责骂,那么正可塑造你的弱者形象,弱者往往引人同情,也能引来助力,你会因此而获得不少人心。而且大部分的人在骂过之后,都会不忍心,就算要处罚你,也不会下手太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所以,犯了错,就诚实地认错吧!然后,你要做几件事:

——赶快想办法补救,以免事态扩大。

——等事情过去了,要检讨犯错的原因,并加以改进,以免下次犯错。

——如果你的犯错影响到别的人,那么要向他人表示诚恳的歉意;如果他们帮你善后,感谢当然是不能免的。

建议二十九:给人面子就是给人一份厚礼

人都爱面子。你给人面子,就是给人一份厚礼。有朝一日你求他办事,他自然要给回你面子,即使他感到为难或极不情愿。这便是操作人情账户的精义所在。

感情是否沟通,面子是否给足,氛围和感觉是否良好,往往是一笔生意成交与否、一桩买卖成功与否的主要条件。

“面子”是一个人在同行中的“尊严”,是一个人立足的“根本”。换句话说,是代表一种“地位”,所以你如果当面羞辱某人,他就会觉得被大家看笑话,自己很没“面子”。他有可能会为此而与你拼命!

所以你必须了解到这一点,这也就是很多老于世故的人不轻易在公开场所说一句批评别人的话的原因,宁可“高帽子”一顶顶地送,保住别人的面子,别人也会如法炮制,给你面子,彼此心照不宣,尽兴而散。这种情形适用的范围很广,在社交圈尤其常见,因为在那种场合最出效果。

当知道人们是如何注重面子之后,就必须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使别人难堪,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有损他人颜面的事。

年轻人常犯的毛病是,自以为有见解,自以为有口才,逮到机会就大发宏论,把别人批评得脸一阵红一阵白的,他自己很是痛快。其实这种举动正是在为自己的祸端铺路,总有一天会吃到苦头。

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指出别人的错误,例如一个蔑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有可能带来难堪的后果。你以为他会同意你所指出的吗?绝对不会!因为你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断力,打击了他的荣耀和自尊心,同时伤害了他的感情。他非但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还要进行反击。在你还没有开始证明对方的错误之前,他已经准备迎战了。由于你的“不给面子”,他的反击也会毫不留情。

保住自己的面子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保护对方的面子。因此,如何给对方面子便成为为人处世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但不管怎么样,有一点必须要记住:千万不要有任何让别人下不了台的举动!然后,才能考虑如何给对方面子。

每个人都需要尊严,别人就是一面反映自尊心的镜子。当别人意识到我们的价值时,我们自己也能较容易地看到它。而他们没有意识到时,就会出现麻烦。

不管你多么生气或者你的主张多么正确,伤害他人都是危险的。

还有三点是保护别人面子所需要做到的。

(1)不要故意与人为难

故意为难别人的人,处处想表达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意见。听了对方陈述后,发现其中有一点与自己的意见不同,立刻就提出异议,对方一听立刻以为自己的意见被全盘否定,从而心里大为发火。

在这种场合,我们一定要预先说明哪一点、或者哪几个方面自己完全同意了,哪几点自己不太同意,这样既保住了对方的面子,又使他容易接受你的意见。

(2)不要揭人短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有短处是一点也不值得奇怪的。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别人的短处,所产生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避免谈及他人的短处,容易与他们建立起感情,形成融洽的交谈气氛;好谈他人短处的人,最易刺伤他人的自尊心,打击他人的积极性。

(3)不要用质问的口气

当对方为你的质问所窘迫时,他虽然形式上已趋失败,但他心怀恨意,也不会让你舒服服地取得胜利。

给人面子实际上就是要宽厚待人,而宽厚待人就是为自己留有余地,以防向前猛冲时,收不住而摔倒。不侵害别人就是在保卫自己。

建议三十:必须保持某种程度的礼节

礼仪带给人的是喜爱和尊重,不顾礼仪的人会遭到人们的唾弃,想取得成功是决不可能的。无论彼此的关系如何,都必须保持某种程度的礼节。

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不能独处、孤立。企业业务往来,公司内部日常运转,四海之内的朋友之间,都有交往。要交往就必须依靠“礼”来维持。礼亏就会使人感到怠慢,礼过就会使人感到谄谀。

不论对待任何人,以礼待他,恭礼有加,恰到好处,就没有怨恨。如果你对人无礼,他就会以耻于人的无礼施加于你。凡是你强加于人的东西,人们自然会反加于你。

礼的本质,是自内心而生发的,然后表现在外部,最终从外制、外炼而又归向内正的东西。这样内外双制,使所有的道德行为,通过日常生活而逐渐变成一种习惯与行为。这种习惯与行为,通过很长的时间,逐步成为一种自然的本能行为,不必去勉强做作。

人在社会,多礼是一件必要的工具,礼是人为的,是后天的,必须用心去学习而使之成为习惯,多礼便十分自然了。

对初入社会的年轻人而言,怎样来待人接物呢?

最重要的是不要忽视礼仪。疏忽,是注意力不足所造成的,但一般说来,无礼的行为往往是刻意忽视礼仪,以傲慢的态度,视身分低下的人为愚者。这种行为最后必然会招致无数的敌意。

不能和悦地对待身分地位低下的人,且一味地将注意力倾注于名人,或是特别出色的人——地位高、特别美丽、人格高超的人身上,如此的态度,连最基本的礼貌也谈不上。

有句古老的格言是这么说的:只有能赢得民心的国王,才会拥有最安泰的国家,才是持续保有权力的国王。我辈凡人的情形亦同。能赢得人心便可说是掌握有了无与伦比的力量。

对待至亲好友、熟人也应以礼为先。亲密的友谊,可以不拘礼节,此乃理所当然。此种关系事实上亦能带来私生活的安定。但是,话虽如此,并非就此容许随意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或是净说些自己喜欢的事物,不理会他人的反应,那么即使是好朋友之间的快乐话题,也会很快的褪色。

李嘉诚认为无论彼此的关系如何,都必须保持某种程度的礼节。万一自己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一直在想其他事,而且在别人面前大打呵欠,甚至发出鼾声,露出粗鄙不堪的模样,除了自己会觉得此种野蛮行为可耻外,定然也会觉悟到那个人将离自己远去。就因如此,所以无论多亲昵的友谊,如果不想加以破坏,持续长久,就必须保有某种程度的礼节。夫妻之间(男女朋友亦是),如果一天到晚生活在一起时,完全舍弃所有的顾忌、藩篱,将会演变成何种局面呢?

谁都有不好的一面。将此毫无顾忌地暴露出,并不只是单纯的无礼,更是不明事理。

建议三十一:专心致志听人讲话最重要

处世成功的秘密在哪里?要我说,一点秘密也没有,专心致志听人讲话最重要。什么都比不上注意听人谈话更恭维他了。

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注意听他讲话的人,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用心听别人讲话。

如果每天上学或上班都能带着愉快的表情,无疑会给人以乐观豁达的好印象。但是,假如说话太多,而且都是涉及到别人的事情,就会令同学和同事对你筑起围墙,敬而远之,因为任何人都惟恐被他人抓住自己的话柄,四处宣扬不利于己的言语。因此,在待人处世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就是一定要集中精力听对方讲话,少说多听,有些人在待人处世中,根本不管对方是不是爱听,只管自己滔滔不绝地神侃胡吹,以为这样就能博取对方的好感,殊不知恰恰相反,反而成了谁都不愿意打交道的“讨厌鬼”。因此,在待人处世中,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竖起你的耳朵。记住,当你在认真聆听别人讲话的时候,你的认真、你的全心全意、你的鼓励和赞美都会使对方感到你在尊重他,当然你也会得到善意的回报。

在与人交谈时,尽量地使对方谈他所感兴趣的事,并用鼓励性的话语或手势让对方说下去,并不时地在不紧要处插一两句赞同的话,对方会认为你在尊重他。切记,轻敲手指或频频用脚打拍子,这些动作是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的。

在与人交谈时,眼睛一定要看着对方的脸,但不要长时间地盯住对方的眼睛,因为这样会使对方产生厌恶的情绪。只要你全神贯注,轻轻松松地坐着,不用对方将音量加大你也可以一字不差地听进耳朵里。同时还要善于协助对方把话说下去。别人说了一大通以后,如果得不到你的回应,尽管你在认真地听,对方也会认为你心不在焉。在对方话语的不紧要处,不妨用一些很短的评语以表示你在认真地倾听,诸如“真的吗?”“太好了!”“告诉我是怎么回事?”这些话语会使对方兴趣倍增。同时,要学会听出对方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通常除说话以外,一个眼色、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能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明确的意思。把握好此两点,就不难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了。

另外,在待人处世中,除了要学会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听众之外,还应该特别注意,千万不要不分场合乱说话,因为很多时间不说话比说话不知要好多少倍。

建议三十二:忍耐是一种以屈求伸的深谋远虑

人与人交往必须先过一道关,什么关呢?“忍耐”关。忍什么?一是忍气,二是忍辱。气指气愤,辱指屈辱。气愤来自于生活中的不公,屈辱产生于人格的褒贬。忍耐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成熟的涵养,更是一种以屈求伸的深谋远虑。

吃亏人常在,能忍者自安,忍耐是人类适应自然选择和社会竞争的一种方式。大凡世上的无谓争端多起于芥茉小事,一时不能忍,铸成大祸,不仅伤人,而且害己,此乃匹夫之勇。

凡事能忍者,不是英雄,至少也是达士。而凡事不能忍者,纵然有点愚勇,终归城府太浅。人有时大愚,小气不愿咽,大祸接踵来。人应该为自己的快乐而活着,切莫因别人的失礼而生气。谁都不愿被别人所左右,如动辄生怒,恰恰自陷于受别人左右的陷坑,不仅左右你面部表情,而且左右了你的心理情绪。这样你最易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激将法”正是如此。忍耐并非懦弱,而是于从容之中冷嘲或蔑视对方。

忍耐作为处世艺术,具体运用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其一,压抑;其二,遗忘。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比较自如地调节内在的心理防御机制,将生活中不快的负面事件及其引起的不良情绪或压抑到意识之下,或遗忘于意识之外。压抑与遗忘比论,遗忘更洒脱彻底。人世间确有许多事情忍无可忍,是否可忍的关键并非在事情的本身,而在于你自己视它为多少分量。如果对生活中的睚眦怨气时时铭心刻骨、耿耿于怀,那么忍耐这一关是难以跨过去了。反之,对芥茉小事皆能视而不见、过后即忘,则能“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当一个人实力微弱、处境困难的时候,也就是最容易受到打击和欺侮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抗争力最差,此时面对他人过分的“待遇”,最好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先忍下一时之气,立足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用“卧薪尝胆,伺机而动”作为忍耐与发奋的动力。

当然,这里所说的“卧薪尝胆,伺机而动”,应把握好以下行为界限:其一,目的应该是为了渡过难关,克服别人给你制造的麻烦,以免影响你的正事;其二,这种信念所针对的麻烦应是对抗性的矛盾和冲突,而不是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其三,着眼于远大目标,致力于成就大事,而不能采取卑鄙的报复行为;第四,这种信念的价值就在于以暂时之忍耐换取长久的利益。

建议三十三:编织一张尽量大的关系网

编织一张尽量大的关系网,也就是说,在你的关系网中,应该有各式各样的朋友,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你提供不同的帮助;当然,你也要根据他们不同的需要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帮助。

成功的人大多是有关系网的人。这种网络由各种不同的朋友组成,有过去的知己,有近交的新朋,有男的,有女的,有前辈,有同辈或晚辈,有地位高的,有地位低的,有不同行业的,有不同特长的,也有不同地方的……这样的关系网,才是一个比较全面的网络。

关系网既然称作是“网”,就应当具有网的特点。也就是说,在这个网上朋友的构成有点有面,分布均匀。有的人交友却不是这样,他们结交的范围十分狭窄,分布十分不均。他们只在自己熟悉的范围内认识一些人,而这些人的行业和特长比较单一。这样就构不成一面标准的关系网了。

当然,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爱好会对交友形成较大的影响。如果你是商人,你周围的许多朋友大多也是商人;其他各行各业都可以依此类推。这就是我们在编织关系网的时候,常常遇到的局限,这种局限关系影响到关系网的“使用价值”和其他质量。

这就要求我们交朋友不能太单一,不能完全局限于和自己具有共同爱好和兴趣的人之间。正是因为你在某一方面有特长、有爱好、有优势,才要有意地结识与你的特长、爱好、优势有差别的人。

广泛的交往是机遇的源泉。交往越广泛,遇到机遇的概率就越高。有许多机遇就是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出现的,有时甚至是在漫不经心的时候,朋友的一句话、一个举动等等都可能化作难得的机遇。在很多情况下,就是靠朋友的推荐、朋友提供的信息和其他多方面的帮助,人们才获得了难得的机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交往广泛,机遇就多。但不可急功近利,有许多机遇是在交往中出现的,而在初步交往中,人们很可能没有看到这种机遇,在这个时候,不要因为没有看到交往的价值,就冷淡这种交往。谁知道你与谁的交往会给你带来更大的机遇呢?

实际上,你的“关系网”远比你意识到的要广大得多。你实际拥有的网络延伸到了你每天都有联系的人之外,更多的联系包括你与之共同工作和曾经一同工作过的人们,你的同学和校友,你整个大家庭的成员,你在参加研讨会或其他会议时遇到的人……这些人都会是你的网络成员。你的网络成员还包括那些你在网络中认识的人,以及与他们有联系的人。

每一个人都愿意跟他喜欢的人做生意,而且愿意帮助他喜欢的人。

这种关系不是变魔术般建立起来的,它需要多年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发展起来。要与同事和生意伙伴一起打高尔夫球,参加社区的筹资活动,加入乡村俱乐部和一些商业组织……所有这些投入都是为建立自己的网络在做准备。

确定一下你想在哪个领域多学些知识和经验。也许你计划开始做咨询业务,或者是成为艺术家,或在国际互联网上销售一种新产品。谁能够向你提供你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呢?尽量列出潜在的可以利用的资源。如果他是你公司的某个人,那就接近那个人。不断地与你小圈子里的人进行交流,问问他们是否认识一些这个领域的人。通常你得到的名字往往又引出其他的提名,这样延伸下去直到你找到你想要见的人。找一些最近写过那个领域的文章的人,给他们每个人写封信告诉他们,你的问题是什么,或是发封电子邮件,这种方法现在可以便捷地与某个大学的教授、或者某个公司总裁等各种各样的人建立起直接的联系。请求他们向你推荐可能帮助你的人,或给你提供其他的资料。即使是比尔·盖茨,你也能通过电子邮件找到他。充分利用现代的通讯技术,而且最重要的是,现在就开始行动!

建议三十四:进行感情投资

若想在自己与他人之间建立起正常的人际关系模式,并将这种关系不断向深入发展,就必须进行感情投资,以便增进彼此的亲密度,从而进一步发挥正常人际关系的巨大效能与功用。

正常人际交往是以情感投资为基础的交往,如果缺乏或没有感情投资的行为,那么,正常的人际交往就不会存在。不仅如此,正常人际交往的“正常”程度如何、能否不断深化,同样取决于感情投资。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彼此发生交往行为的人中间,如果加入了感情的成分,那么,二者就能建立一种较亲密的关系。加入的感情成分越多、越强烈,则其亲密的程度就越深厚。反之亦然。

这就是说,感情投资决定了人际交往的亲密度。而人际交往的亲密度又决定着人际关系的好坏——越亲密的人,其关系就越融洽、越和谐,反之则会不合、疏远,甚至彼此对立和仇视。

对正常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具有影响力的因素,除了亲密度外,还有信任度。

所谓信任度,简而言之,就是彼此信任的程度。越是相互信任的人,其关系就越好,关系的维护就会越长久。反之,关系则会变坏、变短暂。

信任度高的人之间,关系是不容易破裂的,即使偶尔产生误会,哪怕是较大的误会,也不会对相互关系产生影响。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亲身体会。

可是,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去信任另外一个人,更不会对其深信不疑。不同的人毕竟是不同的个体,彼此之间有怀疑和戒心是在所难免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人去相信另外的、与自己不同的个体呢?

最主要的原因乃是在于感情投资。只有在感情联系、感情交流的基础上,人们才会产生信任。而且,感情联系越多,感情交流的频率和深度越增加,信任度便越高。

我们一定都有这样的感觉:对于初次见面的人都有不信任感,但对于自己熟悉的人尤其是“知心”人,则会很信任。

同样地,对于那些我们熟悉但却没有多少来往尤其是没有多少感情交流的人,会缺少信任感。

这就是说,我们的信任感完全来自于那些彼此熟悉且有过感情交流的人,我们的信任只会给予他们。

可见只有进行感情投资,才能够决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而这种信任程度,则与亲密度一样,关系到人们之间能否建立和发展正常的人际关系。

所以,要想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并将这种关系发展下去,也必须通过进行感情投资来增加信任度。

国外有一句俗语:“你若想获得一年的收成,就去种地吧;你若想获得十年的成就,就去培育感情和朋友吧!”

这句话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不仅在于两种投资方式所带来的产出在数量上有着巨大的差别,而且还在于它们所带来的产出在质的方面也有差别。

种地固然能够得到回报,但是,这种回报却是不太可靠的,因为它常常会受到天灾人祸的影响。

相比之下,进行感情投资所获得的回报则要可靠得多。一份真正深厚、牢固的感情,即使经过风吹雨打、桑海苍田的巨大变迁,也永不会褪色,反而会变得愈加深厚。

当然,也许有人会举出相反的事例,来说明“感情投资”也是靠不住的,并哀叹朋友不可信,会背叛自己。

但是,李嘉诚指出一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并不在于感情投资本身存在问题而是在于你自己。或许你缺乏投资能力,不太懂得进行感情投资的方法和技巧,以致误入歧途,导致投资失败。

以企业生产和商业活动为例,这些可算得上是最没有“人情味”、最重视利益关系的领域了,然而在这些领域中,一样离不开感情投资,而且若想得到最可靠的回报,也必须依靠感情投资。

建议三十五:感情投资应该是经常性的

感情投资应该是经常性的,也不可似有似无,从生意场到日常交往,都应该处处留心,善待每一个关系伙伴,而且要从小处细处着眼,时时落在实处。

生意场上的“感情投资”,说简单点,就是在生意之外多了一层相知和沟通,能够在人情世故上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相助,即使遇到不顺利的情况,也能够相互体谅,“生意不成人情在”。

这种情况往往有多种表现。一种是自然形成的。你在生意场上遇到了相互比较投缘的人,有了成功的合作,感情也自然融洽起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缘”的人。有缘自然有情,关系好的时候,互相付出自然不在话下。问题在于如何保护和持续这种关系,继续爱护它、增进它,使其天长地久。

其实,就是有“缘”,彼此能够一拍即合,要保持长期的相互信任、互相关照的关系也不那么容易,仍然需要不断进行“感情投资”。

在商场上,各自都为各自的利益奔忙,所以很容易互相起疑心。结果“缘”就会由合作转为对立,人情变成了敌意,相互最仇视的对手,往往原先是最亲密的伙伴。反目为仇的原因,恐怕谁也说不清,留下的都是互相指责和怨恨。

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往往是忽略了“感情投资”的结果。

很多同学都有这种毛病,一旦和自己的朋友关系好了,就不再觉得自己有责任去保护它,往往会忽略双方关系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例如该说的话不说,该解释的情况不解释,总认为“反正我们关系好,解释不解释无所谓”,结果日积月累,形成难以化解的矛盾。

而更不好的是人们关系亲密之后,总是对另一方要求越来越高,总以为别人对自己好是应该的;稍有不周或照顾不到,就有怨言。由此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损害双方的关系。

“感情投资”也可以看作是在感情的账户上储蓄。当你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这种信任,你即便犯有什么过错,也容易得到别人的谅解;你即便没把话说清楚,有点小脾气,对方也能理解。

所以,我们强调给予别人支持和帮助,应该自信主动。坦诚大方地提出,尽管有许多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可以采用,然而最重要的是自己要乐于助人、关心他人,不断增加感情账户上的储蓄。

反之,不肯增加储蓄而只想大笔支取的人是无人理会的,这样的银行账户是根本不存在的。你毫无储蓄,到需要用钱时,也就必然无钱可用,只有欠债了。但欠债总是要还的,到头来还是要储蓄。这就是社会与人生的大海上平等互利、收支平衡的灯塔。

互助互利不仅指物质利益,而且还有精神利益。作为被求助的一方不一定非要你给他什么帮助和好处不可,而且人际交往的互利互惠也不同于做买卖那样必须是等价交换,立刻兑现。但作为求助者最好能让对方了解,助人也会助己。

自己乐于助人,多主动帮助别人,会不断增加感情账户上的储蓄。如上所述,求人与被人求,是一笔人情账。尽管是人情账,无法精确地计算,但是也应当心中有数。

在求对方办事时,对方并不情愿为你白忙乎,他希望你也能帮他做些事情,有的甚至希望在他办事之前,你得先为他办成。如果你了解对方这种心理,主动满足他的欲望,他就会很痛快地帮助你。

有时对方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情,此时你要让对方精神上得到满足,表现出对对方的崇拜和尊敬,不断地夸奖对方的能力。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有恩于人,于是有一种优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这种态度是很危险的,常常会引发反面的后果,也就是:帮了别人的忙,却没有增加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这是因为这种骄傲的态度,把这笔账抵销了。

建议三十六:用关爱使自己变成吸引朋友的磁石

一个人如果只顾自己,只为自己打算,那么就没有吸引他人的磁力,就没有一个人喜欢与他结交往来。要用关爱使自己变成吸引朋友的磁石,才能处处得到他人的扶助。

有不少大学生,胸中有着这样的热望:“我真希望能吸引一些朋友,我真希望能成为一个受人欢迎、为人所乐于亲近的人。”只是因为他们自己生性孤僻,缺少吸引朋友的磁力,故没有多少人愿意和这样的人交友往来,使这些人失掉了生活上的很多乐趣,这样,他们的热望也最终无从实现。

对任何人,如果能在言谈举止中表现出关爱与和善,他自身的吸引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大增。

有些商人虽然没有雄厚的资本,却能吸引很多顾客,他们的事业与那些资本雄厚但缺少吸引力的人相比,进展必定更为显著。

在为人处世时,如果你能处处表现出与人为善的精神,乐于助人,那么就能使自己犹如磁石一般,吸引众多的朋友。而一个只肯为自己打算的人,到处会受人鄙弃。

慷慨与宽宏大度,也是获得朋友的要素。一个宽宏大度的慷慨者,常能赢得人心。

在谈话和做事过程中,要发扬他人的长处,而不去暴露他人的短处。那种习惯于轻视他人、喜欢寻找他人缺点的人,是不可信赖的人,也不值得结交。

轻视与嫉妒他人往往是一个人心胸狭窄、表现,也是一个人思想浅薄与狭隘的表现,这种人非但不能认识他人的长处,更不能发现自己的短处。而有着健全的思想、对人宽宏大度的人,非但能够认识他人的长处,更能发现自己的短处。

吸引他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要使自己对他的事情很关心、很感兴趣。但你不能做作,你必须真诚地对别人关心、对别人感兴趣。

好多人所以不能吸引他人,是因为他们的心灵与外界是隔绝的,他们专注于自己。与外界隔绝,久而久之,便足以使自己陷于孤独的境地。

李嘉诚认识一个人,几乎人人都不欢迎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即使他参加一个公众集会,人人见了也他都退避三舍。所以,当别人互相寒喧谈笑、其乐融融之时,他一个人独处在屋中的一个角落。

这个人之所以不受欢迎,在他自己看来乃是一个谜,他具有很大的才能,又是个勤勉努力的人,他在每天工作完毕后,也喜欢混在同伴中寻快乐。但他往往只顾及到自己的乐趣,而常常给人以难堪,所以很多人一看到他,就避而远之。

如果一个人真正对他人感兴趣,便有吸引他人的力量。而且对他人吸引力的大小,与他对他人所感兴趣的程度成正比。怎样才能对他人感兴趣呢?主要是要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够推己及人,给他人以深切的同情。

其实,人生最大的目标,并不应该在于谋生挣钱,更要把我们内在的力量、我们的美德发扬出来。这样,我们就自然会具有吸引他人的力量。

年轻人刚刚跨入社会的时候,往往容易羡慕那些家资万贯、无须为生计发愁的富家子弟。其实,那些富家子弟没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只要你在自己身上培养磁石般的吸引力,便必定能够立身于社会,这种卓越品性所具有的力量,远远超过金钱的力量!

建议三十七:说场面话是一种应酬的技巧和生存的智慧

说场面话是一种应酬的技巧和生存的智慧,主意场上的人都懂得去说,也习惯于说。这并不是罪恶,也不是欺骗,而一种必要的应酬。

什么是“场面话”?简言之,就是让主人高兴的话。既然说是“场面话”,可想而知就是在某个“场面”才讲的话,这种话不一定代表你内心的真实想法,也不一定合乎事实,但讲出来之后,就算主人明知你“言不由衷”,也会感到高兴。

从大的方面来说,场面话有两种,一是当面称赞他人的话,如称赞他人的孩子聪明可爱,称赞他人的衣服大方漂亮,称赞他人教子有方等等。这种场面话所说的有的是实情,有的则与事实存在相当的差距,有时正好相反,而且这种话说起来只要不太离谱,听的人十有八九都感到高兴,而且旁人越多他越高兴。

二是当面答应他人的话,如“我会全力帮忙的”、“这事包在我身上”、“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等。说这种话有时是不说不行,因为对方运用人情压力,当面拒绝,场面会很难堪,而且当场会得罪人;对方缠着不肯走,那更是麻烦,所以用场面话先打发一下,能帮忙就帮忙,帮不上忙或不愿意帮忙再找理由,总之,有缓兵之计的作用。

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场面话我们不说还不行,因为不说,会对你的人际关系造成影响。

那么,如何说好场面话呢?

去人家做客,要谢谢主人的邀请,并盛赞菜肴的精美、丰盛、可口,并看实际情况,称赞主人的室内布置典雅,有品味,夸奖小孩子乖巧聪明……

赴宴时,要称赞主人选择的餐厅和菜色,当然感谢主人的邀请这一点决不能免。

参加酒会,要称赞酒会的成功,以及你如何有“宾至如归”的感受。

参加会议,如有机会发言,要称赞会议准备得周详……

参加婚礼,除了菜色之外,一定要记得称赞新郎新娘的“郎才女貌”……

说“场面话”的“场面”当然不只以上几种,不过一般大概离不了这些场面。至于“场面话”的说法,也没有一定的标准,要看当时的情况而定。不过切忌讲太多,点到为止最好,太多了就真的虚伪而且令人肉麻。而且说场面话时,最好靠事实来发挥,不要无中生有,否则会弄巧成拙。

总而言之,“场面话”就是感谢加称赞,如果你能学会讲“场面话”,对你的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帮助,你也会成为受欢迎的人。

其实,说“场面话”的重要性很容易理解,你只要换个角色,把自己想像成主人就会深有体会。

建议三十八:超越固执

一个人只有超越固执,才能获得成熟,一次超越便是一次新生,一次超越便是一次创造。人生,就在无数次超越中臻于充实和完美的。

有一些人,他们倔强固执,认准一条道走到黑,即使到了黄河也不死心。他们大多性格孤僻,对别人的意见不屑一顾。他们常常在心里告诫自己:“如果我屈服了,我就永远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了。”他们把接受别人的劝告看成是服输,觉得这样就暴露了自己的无能,为了避免这一点,他们越发固执己见,不惜将自己的主意坚持到底。他们都普遍存在“先入为主,自以为是”的缺陷,一旦一种想法或决定在他们的脑子里形成,就等于扎下了坚实有力的根基,不管外力作用如何巨大,都无法改变他们头脑中原有的看法。

实际上人生如棋。有时,不妨先理智地后退一步,结果却能化险为夷,出奇制胜。

固执,等于自我封闭在狭小的空间里,形同井底之蛙,即使出了井口也不能在外界环境中怡然自得地生存,只好再逃回井底。固执之人通常不会接受别人的意见,头脑容易发热,心中充满不切实际的梦想,非常自负,盲目相信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这种类型的人一般都有优秀之处,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比较精通,或者因为特殊的原因,手中掌握了一定的权力,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这是他们固执的资本,他们从不认为自己会有犯错的时候,他们对自己的眼光和能力深信不疑。

刚愎之人,多是无礼之人;无礼之人,多是孤立之人;孤立之人,多是最终失败的人。大凡具有大将风度的人,多具有谦逊的品德,而刚愎之人,骨子里总是透着一股小家子气。糟糕的是既刚愎而又无能之人,刚愎使他什么都敢干,无能使他把所有的事情都搞得一团糟。固执是刚愎者的一个表现,他想获得想要的东西,别人越反对,他就越是非要不可。这种固执让人讨厌,长此以往,就会发现别人都离他远去。因此,从近处来说,固执会限制一个人的发展;从远处来说,固执会断送一个人的前程。

本来执著于某个信念的人,应该是一个坚定的人,一个值得尊重的人。在一般情况下,“执著”是褒义词,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但是如果执著走了极端,那就是固执了。所谓执著走到极端,也就是说一个人对某件事、某个人、某种理念过于专注,以至于误入歧途也在所不悔。

固执之人,即使目标错了,仍要奋力向前,而且自以为意志坚定、态度坚决,因此,导致的恶劣后果比没有目标或犹豫不前更可怕。这种盲目心理会让人付出惨重的代价。为了事业的成功,或者人生的成功,无所顾虑,勇往直前,这本来是件好事,然而一旦走错了路,又不听别人的劝告,不肯悔改,结果就会与自己的奋斗目标南辕北辙。

有时候,面对失败,面对不如意,我们不必抱残守缺,我们应该学会放弃,放弃眼前的残局,去寻找另一条路,我们有希望把人生的风景翻到更美好的一页。舍弃,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既然固执的危害如此巨大,我们就应该彻底摈弃它,要经常告诫自己:一时的看法,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时候。不要完全地、无条件地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第一感觉,毕竟是不全面的,要学会变得灵活一点。只有这样,在时间、地点、人物发生变化的时候,才不会死抱着原有的想法不变。在生活中,如果都能摒除盲目刚愎心理,善于倾听、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就能避免失败和挫折,实现我们的目标,获得事业的成功。

一个人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不会固执,因为越是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人,越容易自以为是。结果,适得其反。要增加自己的耐性,以开阔的心胸包容所有事物,多与不同性格、爱好的人接触,学习接受他人的长处,不要一味地坚持自己固有的观念。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取长补短,方能完善自己的人生。不要总是要求别人按照你的意见去做,对于善意的批评,要有接受的勇气,利用别人的批评反省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对于有益的建议,更要虚心接受。

控制和摒除了固执的人,是一个会接受别人的意见的人,一个充满活力的人,一个有着生命激情的人,一个有广阔事业前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