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微生物工程原理
6476700000028

第28章 间接参数的检测与计算

在发酵过程中,有些参数可以通过测量仪器直接测得,而有些参数是不能直接得到的,然而这些参数在发酵调节中又是非常重要的控制参数,只能借助可以测得的直接参数通过计算获得。

一、体积溶氧速率与溶氧系数

通常情况下,氧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为6~10g/m3,在发酵液中为6~8g/m3,在发酵过程中需氧量为0.5~5.0g/(L?h)。溶氧量是需氧发酵中非常重要的控制指标,在发酵过程中体积溶氧系数和溶氧速率是设计和放大的主要依据。

溶氧速率(Na)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液体溶解氧的量,单位g/(L?h)或mol//(L?h)。体积溶氧系数(kLa)是以c-c为推动力的体积溶氧系数,单位1/h。可以用Na推算测出,二者的关系为:

测定生物反应器中体积溶解氧系数的方法有许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有亚硫酸盐氧化法、稳态氧平衡法和动态法。

(一)亚硫酸盐氧化法

亚硫酸盐氧化法简单易行,此法实际上测定的是亚硫酸盐的水溶液,而不能测定发酵醪,只具有相对意义。但在研究生物反应器的性能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1.测定原理

以Cu2+作为催化剂,溶解在水中的氧能立即氧化溶液中的亚硫酸根离子,使之成为硫酸根离子:

若反应器中装入亚硫酸盐和少量催化剂铜离子(0.5mol/L Na2SO3水溶液,加1×10-3mol/L的CuSO4),同时进行通风搅拌,则反应器中氧的传递和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在常温下,亚硫酸根离子的氧化反应是很快的,其反应速度远大于氧的溶解速度,所以氧一经溶于液相就立即被反应(反应液中的氧浓度c→0)。这样溶氧速度就成了控制氧化反应的决定因素,通过测定反应液中亚硫酸根离子浓度的变化即可测定出溶氧速度。进一步计算即可得出溶氧系数。

2.溶氧速率的计算

反应液中亚硫酸根离子的浓度可用碘量法测定,反应液中的Na2SO3与过量的碘作用生成Na2SO4:

3.体积溶氧系数的计算

在亚硫酸盐氧化法条件下,由于反应速度很快,而氧的溶解速度较慢,所以氧一经进入液相即被反应,实际上液相氧浓度c=0.于是:

4.各溶氧系数之间的换算

溶氧系数的表示方法有多种,其单位各不相同,取决于传质推动力的表示方法。

亚硫酸盐氧化法的特点是简单易行,多用于反应器性能的研究;不能测定实际的发酵醪,只具有相对意义;在发酵醪中的实际溶氧系数大约为亚硫酸盐氧化值的50%左右。

(二)稳态氧平衡法

在微生物通风培养过程中,一方面以一定的溶氧速率(Na)向培养液供氧,另一方面微生物以一定的耗氧速率消耗溶解氧。由此可知,培养液中溶氧浓度的变化取决于氧供需速率大小的变化。在稳态情况下,氧的供需速率相等,液相中的溶氧浓度和出口空气中的氧分压都保持不变。

在稳定条件下,利用气体氧分析仪,通过进出口气体的氧平衡计算,可测定发酵过程中的溶氧速率Na值。与氧电极配合,可测定体积溶氧系数kLa值。

(三)动态法

动态法是在非稳态条件下,通过连续测定醪液中溶解氧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来确定kLa值。测定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发酵过程中暂时停止通风,短时间后继续通风,从而使发酵液中的溶氧处于不平衡状态;另一种是在没有微生物细胞的醪液中,首先用惰性气体(氮气)将其中的氧替换,然后通空气,醪液中的溶氧浓度将逐渐上升。

动态法由于可用来测定各种实际的发酵液,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

1.发酵过程中动态法测定kLa值(Na>;r,dc/dt>;0)

2.模拟发酵醪中动态法测定kLa值(r=0,dc/dt>;0)

上述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反应器的供氧能力必须大于微生物的耗氧能力,否则r下降,式(8-11)不能成立;发酵过程频繁停止供气可影响发酵生产及耗氧速率,从而影响测定结果。可以模拟发酵液进行动态法测定。

实验开始前,通入惰性气体N2,将醪液中的溶解氧置换,使氧浓度c0=0.然后正式通空气,则氧浓度c逐渐上升,用氧电极连续测定并记录醪液中氧浓度的变化。对式(8-13)积分,并将t0=0、c0=0代入,可得:

3.电极响应时间Tr对kLa值测定的影响

当用仪表来测量某一变化的参数时,仪表的指示值总是落后于参数的实际值。从测量开始至仪表指示值达实际值的95%(或99%)时所需的时间叫做响应时间Tr。通常,氧电极的Tr=10~60s。因此直接用上述方法求得的kLa值有较大的误差,不同性能的氧电极测量同一实验系统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因为kLa值趋近c的变化值,而实际的c变化值大于仪表c的变化值,所以实际的kLa的值大于仪表测定的kLa值。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生物工程学者提出了各种电极模型来修正实验结果,大大提高了测定kLa值的准确性。不过这些模型在进行数据处理时比较复杂,下面介绍一种比较简单的电极模型。

采用动态法测定kLa值时,反应器本身的混合时间必须很短。如果反应器在开始通风时不能使空气在反应器中均匀分布,溶氧浓度在反应器中的分布就会不均,这样就会直接影响测定结果。一般地讲,只有当TM1.1,表示糖走EMP途径,生成乙醇;RQ=0.93,生成柠檬酸;RQ<;0.7,表示生成的乙醇被当做基质再利用。

3.检测菌体生长与耗糖情况

通过检测出口气体中CO2的浓度,便可以计算出CO2的释放率,进而根据碳平衡计算出细胞的生长速率,得出发酵液中的细胞浓度。同时可以计算出耗糖速率,得到发酵液中的残糖浓度。这些数据都可以作为指导生产的依据。

RQ值还可以反映发酵过程的溶氧情况,当供氧不足时,易形成还原性强的代谢产物,排气中CO2浓度上升,造成RQ值上升。也可以通过控制RQ值来控制补糖工艺中糖的流加,如青霉素发酵中,如果糖流加过快,发酵液中糖浓度过高,就会生成大量有机酸,CO2释放率增大,RQ值上升,表明应适当减少糖液流加。

三、比生长速率和比生产速率

在发酵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检测器测量细胞浓度(x)、底物浓度(S)、产物浓度(P),比生长速率、比生产速率根据其与这些直接参数的函数关系,可以通过计算获得。

比生长速率和比生产速率的计算方法参见第六章第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