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婴幼儿健康红绿灯
6476600000003

第3章 婴幼儿饮食健康的26盏绿灯

1.宜提高母乳喂养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和争取平等权利的愿望及新的代乳品的不断出现,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母乳喂养率急剧下降。为了促进母乳喂养,应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从产前检查起,孕妇就要做好母乳喂养的心理和生理准备。医疗单位应推行一系列有利于母乳喂养的产科制度,如产后实行母婴同室,尽可能提早产后抱奶的时间(一般不迟于分娩后2小时),以使新生儿尽早获得母乳。满月前要实行按需哺乳等。

(2)哺乳期间应采取宫内避孕器等措施,尽量不用激素类避孕药,因激素类避孕药不仅可明显地抑制催乳素的作用,使泌乳量急剧减少,而且药物还可通过乳汁,影响乳儿。

(3)保证孕妇和乳母的合理营养,保持身心愉快和充足的睡眠,避免精神紧张。

(4)有关的政策制定,如产后哺乳假期,落实哺乳时间,制定婴儿食品生产的道德准则,对奶粉、代乳品的广告宣传和销售,以及奶瓶等的零售都要制定合适的法规,以防止群众对代乳品的盲目信赖和医务人员在保健咨询中对鼓励母乳喂养的消极态度。

2.母乳喂养宜喂水

不少母亲片面地认为,奶中已有足够的水分,再给婴幼儿喂水是多此一举,自添麻烦。其实,这是十分错误而有害的。

母乳中的确含有大量水分,然而这远远不能满足婴幼儿迅速生长发育的需要。因为婴儿新陈代谢旺盛,对水分的需求量比成人要多。且肾脏的浓缩功能较弱,更需要较多水分帮助排泄废物。有的新生儿在出生后3~4天可因水分摄入不足而发热,称“脱水热”,这时只要适当补充水分,体温多可以迅速降至正常。另外,有些婴儿长期出现腹胀、便秘、胃口差、烦躁不安等现象,这都可能与长期饮水量不足有关。

喂奶的婴儿还需要喂多少水呢?据专家的经验,1周岁内的婴儿,每千克体重需喂水150毫升左右。例如,孩子体重已有5千克,每天宜喂水750毫升左右。水可用白开水(千万不要放糖),亦可适量喂些米汤、菜汤、稀粥等。

3.宜选好宝宝断奶食品

(1)4~6个月的断奶食品:在婴儿不太饿也不太困倦的情况下,给宝宝尝试断奶食品。该阶段食物应细腻、滑润、易消化、不含果蔬中的子或长纤维等,口味应清淡适中,不添加食盐、蔗糖。

(2)6~10个月的断奶食品:经过前一阶段的喂食,婴儿已逐渐适应了断奶食品,而且本阶段婴儿的活动能力增强,生长发育极快,已开始出牙,因而本阶段的食品也应与此相适宜:口味增多,以使婴儿适应更多的新口味;品种增加,提供更多的营养素;食物中所含直径2~4毫米软颗粒,可被婴儿的牙床轻易磨碎,并提高进食兴趣。

(3)10~36个月的断奶食品:应给予该阶段婴幼儿更多口味和品种的食物,并逐渐接近成人食品。肉、菜、谷物混合型的正餐食品(含有小块的肉类、整粒米饭、小块面条)将是极好的选择。另外,为满足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及不同口味,果汁、水果类食品都是十分必要的。

4.宜安排好宝宝辅食

随着婴儿日渐成长,单靠喂奶已不能满足宝宝营养上的需要,这时候就应该为婴儿添加辅食。对于婴儿来说,断奶过渡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因为这代表宝宝从婴儿时期的单一饮食向成人膳食踏出了第一步。

在婴儿4~6个月时开始添加辅食最理想,因为此阶段的婴儿无论胃肠道、神经系统及肌肉控制等发育已较为成熟,而且舌头的排外反应消失,有正常的吞咽动作。4个月以前添加固体食物,对婴儿的生理功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为婴儿的消化器官还没完全成熟,消化能力有限,过早添加辅食,会对幼嫩的胃肠道和肾脏造成不必要的负荷,影响婴儿的健康,也影响对奶的吸收。

6个月婴儿已由一个只有3 000~4 000克重的小不点,长成了7 000~8 000克重而且会笑会动的小人儿,这时的宝宝已经可以吃一些米糊、蔬菜、果泥甚至稀饭等食物。在这个时候,很多家长都松了一口气,给孩子选择食物就没有以前那么细致、认真了。殊不知,这个时期仍然是婴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所需的营养也就应该更多。如果没有足够恰当的营养支持,不但会影响宝宝的身体发育,而且会影响智力和心理发育。另外,在这个时候,婴儿从妈妈身上获得的免疫物质逐渐减少,如果不注意营养很容易长得不好,甚至患上感染性疾病。

在消化方面,婴儿已具有咀嚼运动,并开始出牙,胃肠适应能力已逐渐增强,加之已适应了前面阶段的食物,此期可以添加的食物种类扩大了,而且食物的质地也应逐渐由液状变为糊状和小块状。随着孩子消化吸收的能力日渐提高,可试喂合适的婴儿辅助食品,由少量到多量,从一种增加到多种,从细到粗,从稀到稠。可以喂孩子混合谷类的食物,如营养奶糊等,为婴儿提供较多的蛋白质和铁等营养素,同时让婴儿尝试不同质地、不同口味的新食物。另外,在这一阶段还需添加肉泥、肝泥、蛋黄或全蛋、蔬菜泥、水果泥等,以保证孩子摄入平衡的膳食。在添加上述食品时,可将其搅拌在稀饭中一起喂,或者直接选用未添加防腐剂、香料及色素等的市售谷类食品喂养,这样一方面满足小儿所需,另一方面可减轻家庭制作食品的辛劳。

在为婴儿添加辅助食物时,不要喂那些无益或危险的食品。有些食品不能提供婴儿适宜的营养,并且有可能养成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煎炸的食品、加香料的饮料等。另外,有些可能引起哽噎的食物,即使在有人看管的情况下,也不应给孩子吃。这些食物包括生而硬的葡萄、樱桃、花生仁、黑桃仁、油炸土豆片及小块硬糖等。

断奶过渡期首先给婴儿喂米糊,可以用小茶匙来喂哺这类食物。米在谷类中较少引起婴儿的过敏反应,妈妈可以从每日1~2匙开始,如果没有呕吐、腹泻及食欲缺乏等不良反应,可逐渐增量到每餐小半杯左右。在婴儿习惯吃米糊1周后才可添加其他食物,如可尝试喂果泥和菜泥等,待孩子习惯一种食物后再试喂另一种。

断奶过渡期是婴儿快速成长的一个阶段,均衡的营养依然对婴儿的健康发育非常重要。虽然已能吃固体食物,但是奶仍然是婴儿的主要营养来源。因此,妈妈们应该尽量选择优质的奶类食品给婴儿作为补充。这些奶类食品应该含有优质蛋白质,容易被消化和吸收,以利于婴儿成长发育。亦应含有丰富的钙质及维生素D,这样可以保证婴儿的骨骼及牙齿更健康地发育,含有充足的铁质,以预防缺铁性贫血。研究结果表明,胡萝卜素有助于视力发育,帮助婴儿增强身体抵抗力,对于婴儿的健康非常重要。

5.不同月龄的宝宝宜添加不同的辅食

(1)1~2个月:母乳喂养的宝宝喝母乳就够了,不用喂水或果汁;而人工喂养的宝宝,这时期须经常补充水分,并添喂一些果汁和菜汤。

(2)2~3个月:这段时期需添加含有维生素C的食品。维生素C对宝宝的生长发育,血液的生成及骨骼健康都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宝宝的生长,乳汁中的营养素不能满足其生长的需要,尤其人工喂养的宝宝,一定要另外补充维生素C。在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特别是带有酸味的食品,如橘子、红果、西红柿等含量最高。蔬菜可以做成菜水喂食。为保存维生素C,先将水煮沸,然后再把洗净切碎的菜放在沸水里,盖锅再煮,煮沸后将锅移开火,不要开盖,待凉后将水倒入奶瓶。水果也可以用同样方法煮水喝,或用鲜果(橘子、西红柿)挤出果汁,稀释后喂食。

(3)3~4个月:宝宝出生前,母亲就在宝宝体内“储备”了一定数量的铁,而这些储备铁一般只够应用4~5个月,此后如果摄入不足,宝宝就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各种乳类里含铁量都很低,人乳和牛乳中每100毫升只含有0.1毫克。儿童每天需要6~10毫克,吃1 000毫升牛奶才能得到1毫克铁,所以必须添加辅食,以补充摄入铁之不足。含铁量较高的食品有动物肝脏、瘦肉、蛋黄、绿叶菜、黑木耳、海带等,最适合这个月龄宝宝消化的是蛋黄。把鸡蛋煮熟后取出蛋黄,用水或奶调成粥状,用小勺喂,也可加入奶中。先从3个月开始试加1/4个蛋黄,逐渐加多,满4个月后,每天加到1个蛋黄,可补充宝宝摄入铁之不足。

(4)5~6个月:可逐渐供给蛋羹、烂粥、面片、菜泥、肝泥、肉松、碎菜和肉糜等,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此时宝宝已能用牙龈磨碎细而软的食物,消化液的分泌有所增强,味觉亦渐趋发达。到6个月时可开始喂肝脏,食物颗粒也可逐渐加粗。

(5)7~9个月:宝宝开始长牙了,可以咀嚼食物,但食物的硬度应以宝宝能用舌头碾碎为标准。另外,食物的形态也可开始改变,可在糊状食物内添加柔软的半固态颗粒,其大小可逐渐增大。8个月以上的宝宝还可选用市售的高蛋白营养米粉等食品。

(6)9~12个月:此时宝宝的咀嚼能力已大为增强,对固体食物的消化能力也逐渐增强,故糊状食物内的颗粒可以加得更大。例如,可以加完整的米粒、碎面条和大豆碎粒等。12个月以后,已经进入幼儿期,消化能力更趋完善,慢慢可以开始吃成年人的饭食了。

6.宝宝宜吃的辅食

(1)香蕉:成熟的香蕉滑而软且是新鲜的,是婴儿所喜欢的有营养之最初食物。它的营养也比壳类食物高,也较不引起过敏反应,开始可以试着拿点香蕉泥放在汤匙或指头上喂宝宝,母亲会发现宝宝很快就会把它吃掉的。如果刚开始几次,婴儿都没有兴趣的话,可以停下来等过了一段时间,再试着给他,因为有时婴儿在8~9个月以前,不会对食物有兴趣。如果婴儿是健康的,也不要着急,因为母乳足够维持营养直到宝宝接受食物的喂食。继续喂食物并保持愉快的态度,不可因有时宝宝拒绝接受食物而生气或有受挫感。要知道,婴儿也是具有社会性的,有时他可能喜欢与家人共进餐而不是用另外的时间,然后模仿大人吃些东西。

(2)肉类及其他蛋白质食物:肉类富含铁质和蛋白质,在开始给宝宝食物之后便可以给,不过若是素食者,可能以其他豆腐类来替代。像炖肉、碎牛肉,或容易撕成丝,也可用肉汁或热开水拌成泥的鸡、鸭、鹅肉等都比较容易咀嚼,在给婴儿肉类食物时可考虑用搅碎机、食物处理机或婴儿的食物研磨器。如果婴儿最初不喜欢肉,可先掺一点在宝宝熟悉的食物或是香蕉泥、薯泥或梨泥里让他尝试。许多婴儿喜欢的是原味豆腐,可切成小方粒让婴儿以既有趣又有营养的方式自己吃。

(3)鱼类:鱼是另一种极佳的蛋白质。它丰富的营养绝对适合婴儿。如果家里的菜谱里经常有鱼,也可以添加在婴儿食物中。要小心鱼刺,喂婴儿之前应反复检查。

(4)马铃薯:如果尚未给宝宝尝试马铃薯,现在可以开始了。地瓜和马铃薯很有营养,而且味道和松软的质地都是婴儿所喜爱的,把它整个的煮过或烤可保留维生素,然后弄成泥掺在热开水里或母乳里都很理想。尽量不加奶油,直到婴儿开始添加奶制品。如果婴儿较爱用手抓食物,可把马铃薯切成小块。

(5)新鲜水果:生的削皮的苹果,可用汤匙刮成细块磨碎给婴儿吃,或煮成不加糖的苹果酱,这样他很快就可以自己吃去心、削皮、切成小块的梨或水蜜桃、香瓜等水果。如婴儿已8个月以上了,可吃其他的水果,但须小心。较大婴儿喜欢葡萄,但是要切半去子。也有些莓类的子会有危险,有的水果太早吃会引起皮肤过敏,柑、橘、柠檬之类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所以婴儿不到1周岁最好不吃。水果罐头经过加工,没有新鲜水果营养。若是水果取得不易,可以让他吃水果制成的果汁,至于葡萄干、枣子干、酸梅干、柿子干等晒晾的水果必须限制量,因为这些食物虽营养丰富但糖分高,且容易粘牙,小孩吃了会蛀牙。

(6)蔬菜:磨成末的红萝卜对于婴儿来讲是很好的食物,因为它们富含维生素和钙质。但是,不能剁成块或切成条给3岁以下的婴儿吃,因为那会噎住或有细块吸入肺里。比较适合做成长条状的食物是梨,可以拿起来直接放入嘴里。让婴儿尝试煮熟的蔬菜也应一次一种,等吃了几天再给另一种,蔬菜是应该煮熟的,虽然生吃更有营养,但对婴儿来说生菜有丝,不容易咬断,也不容易消化,不过熟的蔬菜有时婴儿也难以消化,所以如果母亲发现尿片上有未消化的蔬菜,不要惊慌,有时是难免的。

(7)蛋类:蛋类是一种很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所以很多医师要妈妈们等婴儿过了1周岁才给他吃。那么,应该怎样吃蛋类呢?先把蛋煮熟,然后把蛋黄捣成泥后再吃。

(8)鲜奶及奶制品:如果有遗传性的对牛奶过敏之婴儿,或婴儿已对牛奶过敏时,不要喝牛奶,甚至这两种情形都没有的母乳喂养的婴儿也得至1周岁才让他开始喝牛奶,因为婴儿是可以从其他的食物得到营养的,何况他也一直都在吃母乳。

(9)其他饮料:当婴儿8~10个月大有兴趣用杯子喝水时可以给予一些饮料。当然,宝宝无法完全靠自己拿住杯子,很多婴儿在此时开始学习用杯子,因此用杯子装温开水最好。偶尔可以给孩子一点天然的果汁喝,刚开始要稀释过,而且不可以喝过量。未稀释过的果汁含有与鲜奶一样多的热能,但营养价值没有水果高,喝大量的果汁是引起儿童期肥胖的原因之一。如果能以纯果汁加以稀释给婴儿是较好的。

婴儿刚开始吃的时候,什么都喜欢,所以不要以为大人不喜欢的,孩子也不喜欢,很多婴儿很喜欢吃动物肝脏或肾脏或豆制品。通常,婴儿喜欢吃的食物一生都喜欢。

7.幼儿饮食宜做加减乘除

幼儿正处在快速生长发育阶段,是中枢神经系统及各种组织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科学喂养、均衡膳食至关重要。

(1)膳食中的“加法”:此类食物应予充分保障。蛋白质类是宝宝生长发育的基本要素,要满足他们的需要。奶或配方奶、奶制品、鱼虾等海产品,豆类及豆制品,瘦肉、蛋类及肝脏等食品均属优质蛋白,每天都应保证供给。无机盐、微量元素也是宝宝快速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如钙、铁、锌等。它们的补充有利于宝宝骨骼、牙齿发育,预防生理性贫血的发生,帮助改善食欲、增强体质等。在补充这些物质时,应坚持“贵在适量”,而不是盲目食用或多多益善。

(2)膳食中的“减法”:有些食物婴幼儿不宜过多食用,如各种甜品、冷饮、果汁、可乐、膨化食品、油炸食品、炸薯条、炸薯片、果冻、蜂蜜、酸奶(1岁之内不建议大量饮用,或代替鲜奶或配方奶),高脂肪、高热能、高糖的洋快餐也应少吃。另外,某些香肠及腌制食品(咸肉、腊肉、咸鱼、咸菜等)最好少吃或不吃,这些含盐量高的食品,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亚硝酸盐、黄曲霉素等,长期食用有致癌作用,对宝宝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3)膳食中的“乘法”:目前,婴幼儿膳食中普遍存在蔬菜类食品摄入过少的现象,应特别强调的是,各种绿叶菜、红色菜、黄色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微量元素、无机盐等,如维生素C、B族维生素、β-胡萝卜、铁、钙及粗纤维等。主食中需安排一定量的粗粮、杂豆,做到粗粮细粮搭配,粗粮中的维生素B1高于精米精面,且含有膳食纤维,有利于调理宝宝胃肠功能,防止便秘。各种杂豆、小米、玉米渣、麦片、荞麦、薯类等可以做成小食品,鼓励孩子们吃。

(4)膳食中的“除法”:下列食品原则上不适宜宝宝食用,如含铅量较高的皮蛋、爆米花等,可能含有激素的蜂王浆、蜂胶、花粉制品、蚕蛹、人参类补品等。含激素食品可引起正处在快速生长发育期的宝宝骨骺提前闭合,缩短了骨骺的生长期,影响孩子的身高,甚至导致宝宝性早熟,并由此带来一些心理问题,同时可能引起血压增高等不良反应。

8.宜注意婴儿的营养

婴儿的营养补充除了促使体格生长外,对智力的影响也同样重要。婴儿期阶段,一方面因生长发育特别迅速,需要比较多的营养素;另一方面消化功能薄弱,不能摄入及消化固体类的食品,而流体及半固体类食物容积大,对胃容量小的婴儿只能少量多次摄入,如处理不当就可出现腹泻、营养不良等疾病。

婴儿营养物的摄入要注意质与量,蛋白质、糖类及脂肪3种产热能营养素之间以1:4:2比例比较适宜。蛋白质摄入过少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速度,使组织的修复缓慢,抵抗力降低,而蛋白质摄入过多可以使大便干燥、体温升高,增加肾脏的负担;糖类过多,如牛奶中加了较多的糖,外表看来很胖,但是肌肉松弛,抵抗力差,容易生病;若长期脂肪供给量不足(如吃脱脂或半脱脂奶,腹泻后长期进素食),不但婴儿体重不增,还会出现各种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而脂肪摄入过多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等。三大营养素摄入过多可造成肥胖症。

一般来说生后4个月内,如果母乳充足,应该用母乳喂养(但需补充维生素D),5个月起应逐步增加辅助食品;如果母乳不足,需补充牛奶。以后的饮食应荤素搭配、米面搭配,提倡平衡饮食,这样婴儿才能茁壮地成长。

宝宝一出世,求生的本能驱使他迫不及待地寻觅适于自己的食物,这是极其合情合理的。因为他要在短短的4~5个月内,让自己的体重变为出生时的2倍,1年以内增至3倍。大脑的发育也很快,出生5个月后,脑重量将要由初生时的350克增长至600克左右,到1周岁时,则要达900~1 000克,当2周岁时,就必须基本完成脑细胞数量的增殖任务,否则智力的发育就要造成终身难以弥补的缺损。由此可见,襁褓时期的饮食营养实在是太重要了。

儿童时期所吃的东西,能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整个的一生。在两个主要的生长加速期——婴儿期和青春期,食物显得极为重要。骨骼的发育就是一个例子。婴儿期不用母乳喂养而用配制的婴儿奶喂养的儿童,8岁时他的骨质的钙化作用发育较差。8岁儿童的骨质密度受到出生日最初1个月喂养食物的影响。母乳喂养的另一项长期好处是:在智力效应、体格发育、运动技能、免疫功能等方面,不同喂养食物存在差异。原因就在于,形形色色的奶粉均配不齐在母乳中所发现的生长必需物质。例如,胎儿的脑体积在妊娠的最后1个月增大50%以上,离开母体的循环后,早产婴儿只能从所吃的食物中获取那些营养,而这应该在母乳中能轻易得到的。母乳中一定的脂肪酸和维生素刺激特殊的神经外膜发育,这对于生理功能方面的发育相当重要。

父母的喂养习惯是孩子开始正确饮食习惯的关键因素,应引导蹒跚学步的婴幼儿吃各种各样的食物。6个月的婴儿开始把任何可得到的东西放在嘴里,实际上是孩子要吃不同食物的本能表达。关注这种本能,让孩子尽可能地熟悉各种有益于健康的食物。

9.1~2岁宝宝的饮食宜仔细安排

1~2岁的宝宝将陆续长出十几颗牙齿,主要食物也逐渐从以奶类为主转向以混合食物为主,而此时孩子的消化系统尚未成熟,因此还不能给孩子吃大人的食物,要根据孩子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制作可口的食物,保证获得均衡营养。应该注意的是如下内容。

(1)宜少吃多餐:孩子的胃容量有限,1岁半以前可以给孩子三餐以外加两次点心,点心时间可在下午和夜间;1岁半以后减为三餐一次点心,点心时间可在下午。但是加点心时要注意,一是点心要适量,不能过多;二是时间不能距正餐太近,以免影响正餐食欲,更不能随意给孩子零食,否则时间长了会造成营养失衡。

(2)多吃蔬菜、水果:孩子每天营养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蔬菜,特别是橙绿色蔬菜,如西红柿、胡萝卜、油菜、柿子椒等。可以把这些蔬菜加工成细碎软烂的菜末炒熟调味,给孩子拌在饭里喂食。要注意水果也应该给孩子吃,但是水果不能代替蔬菜,1~2岁的孩子每天应吃蔬菜、水果共150~250克。

(3)适量摄入动植物蛋白:在肉类、鱼类、豆类和蛋类中含有大量优质蛋白,可以用这些食物炖汤,或用肉末、鱼丸、豆腐、鸡蛋羹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喂孩子。1~2岁的宝宝每天应吃肉类40~50克,豆制品25~50克,鸡蛋1个。

(4)牛奶:牛奶的营养丰富,特别是富含钙质,利于宝宝吸收,因此这一时期牛奶仍是宝宝不可缺少的食物,每天应保证摄入250~500毫升。

(5)粗粮细粮都要吃:可以避免维生素B1缺乏症。主食可以吃软米饭、粥、小馒头、小馄饨、小饺子、小包子等,吃得不太多也没有关系,每天的摄入量在150克左右即可。

10.2~3岁宝宝的饮食宜仔细安排

2岁以后的宝宝走路已经十分自如,活动范围也不断扩大,智力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所以这一阶段要补充足够的热能和营养来满足孩子的需要。

(1)要注意食品的多样化,粮食、豆类、肉、鱼、蛋、奶、蔬菜、水果、油、糖各类食品都要吃。各类食品之间调配得当,即荤素食、粗细粮食品摄入比例适当,不能偏食,保证营养均衡。每天应吃主食100~150克,肉、蛋、鱼类食品约75克,蔬菜100~150克,外加250毫升左右的牛奶。

(2)2岁以后孩子已长出20颗左右的乳牙,有了一定的咀嚼能力,将蔬菜、肉类等食品切成细丝、小片或小丁即可。既能满足孩子营养需要,又能适应孩子的咀嚼能力。米饭、饺子、包子等各类面食对孩子来说都是适宜的。

(3)孩子的饮食要考虑到色、香、味、形及品种变换,以增进孩子的食欲,但是不要给孩子吃刺激性的食品,如辣椒、咖喱、酒类、咖啡等,也不宜给孩子吃油饼、油条、炸糕等油炸类食品。

(4)根据孩子食量大小,每天安排三餐一次点心,以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食物和营养。可以选用牛奶、酸奶、水果、营养饼干等作为点心,但应控制孩子吃点心的时间和数量,避免影响正餐。

11.宜多吃纤维性食物

纤维性食物是饮食平衡的重要因素,它有助于消化食物和维持消化道的正常功能,因此对学步儿童非常重要。

粗纤维的作用很多,主要有:①能锻炼咀嚼肌,增进胃肠道的消化功能。②能促进肠蠕动,从而防止小儿便秘。③减少奶糖、点心类细腻食品对牙齿及牙周的黏着,从而防止龋齿的发生。④增加粪便量,稀释粪便中的致癌物质,减少致癌物质与肠黏膜的接触,有预防大肠癌的作用。因此,小儿应经常吃一些含纤维素的食物。

纤维素虽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很重要,但也无须专门寻找,只要孩子平素经常吃面包、馒头、大米及其他谷类和水果、蔬菜,可获得足够量的纤维,含纤维量多的食物可能会给小儿娇嫩的消化道带来不必要的刺激,故没有必要在常规饮食的基础上再补加这些食物。对于习惯性便秘的小儿,可适当多吃些水果、蔬菜等。

一般来说,含粗纤维的粮食有玉米、豆类等。含粗纤维数量较多的蔬菜有油菜、韭菜、芹菜、荠菜等。

12.宜多吃排铅食物

由于铅在体内的吸收途径与钙、铁、锌可发生竞争,所以幼儿膳食中含钙、铁、锌丰富,就可以减少铅的吸收。特别是牛奶,其所含蛋白质能与体内铅结合成一种不溶性化合物,从而使机体对铅的吸收量大大减少。另外,维生素C与铅结合成难溶于水而无毒的盐类,随粪便排出体外。所以,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水果也是有助于体内铅的排出。含铁丰富的食物有海带、动物肝脏、动物血、肉类、蛋类等。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有油菜、卷心菜、苦瓜、猕猴桃、大枣、广柑等。

13.宜科学对待小儿保健食品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名目繁多的保健食品,如果这些保健食品都是货真价实的话,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具有强壮体魄的作用。

处在正常生长发育中的小儿是否需要吃这些营养品呢?对这个问题尚有一些争论。许多专家们认为,正常发育的儿童只要不挑食、不偏食,平衡地摄入各种食物,就可以均衡地获得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而无需再补充什么保健食品。某些保健食品确实对机体某些方面有积极作用,但人体只有处在一个各类物质均衡的状态中才能保持健康,单方面地强化某一方面的功能,势必打破机体的平衡,反而对健康不利。如现代生化研究证实,赖氨酸可以增加人体对蛋白质的利用率,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为此,导致近几年来世界上赖氨酸产量直线上升。但人体大量摄入赖氨酸后,会引起食欲减退,体重不增,生长停滞,生殖能力降低,抗病力差,体内还会出现负氮平衡。因此,不能一味地依赖保健食品。从广义上讲,平衡摄取的各类食品就是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保健食品。当然,如果一个孩子因长期患病而食欲低下,那么在他病后可以考虑给予一些相应的保健食品,但时间也不宜过长。至于含激素类的保健品,对儿童来说绝非保健品,不可滥用,否则可致不良后果。

14.宜给幼儿养成淡食习惯

人类从何时开始在膳食中加食盐已经无从查考。但是有一点是清楚的,即尽管钠和氯是人体的必需营养素,人类食用食盐绝不单纯是生理上的需要。因为一个人每天对钠的生理需要量是很小的,婴幼儿钠的需要估计仅为58毫克,健康成人摄取钠量比婴幼儿稍高就可维持钠的平衡。在平常情况下,这个数量在不加食盐的天然食物中完全可以得到满足,根本不必格外加食盐。有证据表明,人类食用食盐更多的原因是把食盐当作调味品。食物中稍加一点食盐确能味道大增,人们普遍喜欢略带咸味的食物。就像人们广泛使用的调味品如胡椒粉、咖喱粉、辣椒粉一样。也许正是这个原因造成人们钠的实际摄入比需要量高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地发现食盐的摄入量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多方面的观察证实,用额外加食盐的饲料喂养有高血压倾向的刚断乳的幼鼠,比不加食盐的对照组更容易发生高血压。在遗传上有高血压倾向的人食用过量食盐之后血压明显升高,而不食用过量的食盐时他们的血压处于正常的状态。有人估计,在美国有高血压倾向的儿童可达上百万。显然,膳食中过量的食盐是引起这些儿童高血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危险因素。

应该提倡淡食,特别应该强调从儿童时期就养成淡食习惯。那么一天食用多少食盐既能满足口味的要求,又不至于对健康造成危害呢?美国国家科学院、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食品营养局对食盐摄入量做出推荐,规定每摄入1 000毫升水,包括食物中的水含有的食盐量不应超过1克。按这个规定儿童每天的食盐量应为0.5~1.0克,成人为6克。遗憾的是,人们日常膳食中食盐的用量往往达到10~20克。

父母对幼儿淡食习惯的养成是有责任的,尤其是母亲的作用更为重要。如果母亲喜欢咸食,当她们给儿童制作食品时也常常会把盐加到自己所喜欢的咸味。母亲“口重”,孩子也“轻”不了。为使儿童养成淡食习惯,母亲在给孩子做食品时,口味应比成人食品淡一些再淡一些。

15.防偏食宜从乳婴期开始

儿童断乳以后已开始形成比较完备的味觉,因此婴幼儿期的儿童,应注意进食各种味道的食品,使其味蕾感之各种味道,并逐渐适应各种味道的刺激。这样,可使婴幼儿的味觉发育相对完善,也是避免其偏食和挑食的有效措施。

一般来说,孩子们都喜欢味道较甜和较香的食品,因为这些食品在精神上和情绪上都能使他们产生良好的感受,也是热能和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而婴儿期较多的添加糖类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婴幼儿期极少或根本没有接触过苦味和酸味食物,成长至幼儿期对此类味感极不适应。所以,在他们味觉全部完善以前,即母乳期便有意识地让他们接触酸、苦、香、辣和咸味,既可预防今后出现偏食,又可增加各类营养物质。例如,添加放有葱和食盐的鱼汤,放有少量胡椒和辣椒的菜汤,放有米醋的汤面,淡茶和淡咖啡等,都可少量给予。随着其适应和年龄的增长,可逐渐加量。在此期间还应注意,添加这种有味食品时,应以某一味道为主,随时更换,切不可两种或两种以上味道并重,更不可较长时期添加某一种有味食物。否则,达不到调整其味觉的效果,反而造成其偏食其味。

医学专家认为,偏食糖类可使儿童发胖,出现龋齿,甚至产生嗜糖性精神烦躁症;偏食盐可导致青年期以后的高血压,而各种偏食均有可能造成儿童营养不良,并对其视觉、听觉及嗅觉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所以,劝告年轻的父母,对婴儿的摄糖量要适当,并适当给予各味食物,使之有良好的味感,能在幼儿期摄取人体生长发育必要的各类营养物质,健康成长。

16.宜纠正贪食

贪食就是嘴馋。例如,贪食的幼儿自己手里拿着一个苹果,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当他看到别人吃橘子,他就不想再吃苹果,而十分贪吃橘子了。当他拿到橘子时,他只吃一点就不再吃了。如果又发现别人在吃生萝卜,他又流涎不止,又想吃生萝卜了。

贪食与食欲好或食量大毫无关系。贪食的幼儿多数口味不好,也不一定吃得多。多数贪食的儿童长得很瘦,营养状况较差。贪食者并不一定选择营养丰富或者味道好的东西吃,而是贪食一些少有的稀奇古怪的哪怕是质量低劣的食物。

贪食对健康不利,因为贪食多数吃的是零食,并非营养充分的主食;加上经常嘴馋,零食不离口,必然影响口味,对贪吃的食物津津有味,而这些食物以不能满足机体对营养成分的需要;相反,让这些儿童吃正餐主食时,则往往乏味,甚至吃不下去,这样就使身体得不到应该供给的营养成分,导致全面缺乏营养素,因而妨碍了身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

纠正贪食的方法有:①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进餐不定时是贪食习惯形成的原因之一。如果能定时进餐,而且当餐吃饱吃好,这样在非进餐时间便不会想吃其他东西,于是贪吃的习惯可能会减少或被克服。②少吃零食,即使是吃零食也应有一定的时间规律。一般把零食放在两顿正餐之间,或者放在饭后,如果能严格地按一定的时间给予零食,这对防止儿童贪食的习惯也会起一定的作用。③要教育幼儿正确对待吃东西的问题。吃东西是为了长好身体,而不是为了满足进食的“快乐”和“享受”。肚子饿了应适当进食,并且要吃好吃饱,肚子不饿时就不要去进食,这样就能防止贪食习惯的养成。

17.宜纠正挑食

有的幼儿对食物十分挑剔,即使一碗菜也要从中挑选喜欢吃的部分,而剔除不喜欢吃的部分,这就是挑食。

挑食是不符合饮食卫生要求的。吃饭时,对小菜挑挑拣拣容易把菜搅凉和弄脏,十分令人厌恶;同时,在挑选食物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种抑制食欲和消化液分泌的条件反射。凡是有挑食习惯的儿童,一般都不可能保持良好的食欲和最佳进食状态。因为挑食会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有时还会抑制消化器官的正常蠕动,所以有挑食习惯的儿童,其消化和吸收能力都会受到影响。

挑食是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是不利于幼儿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的,务必及早加以纠正。纠正的方法是:①要教育孩子在进食时不要挑剔,吃小菜要按顺序吃,不要东挑西拣,上下翻动。②在制作饭菜之前,对备用的米、面和菜料应认真收拾整理,将谷壳、砂粒、杂质、腐败部分和虫体等剔除干净,以免幼儿进食时再进行挑剔。③食欲差的幼儿往往会有挑食现象,对此,要用一些增进食欲的药物进行治疗。在饮食方面,应尽量注意食品的色、香、味,以此刺激儿童的口味。另外,在制作饭菜时要尽量将菜切得均匀,做到菜肴大小一致,色调和谐,味道一样,使幼儿没有什么挑选的余地。

18.宜纠正幼儿异食

有些幼儿除了正常的进食外,还有一些奇异的进食行为,如吃生米、棉花、石灰、泥土、鸡粪、蚯蚓和其他虫类等东西,这就是异食。异食是十分古怪的行为,因为他吃的东西无奇不有,有的对身体有害,如泥土、石灰之类,对胃肠道刺激很大,有时会造成腹泻或者便秘,甚至导致肠梗阻等严重后果。因此,异食是对机体十分有害的不良习惯,必须予以纠正。

纠正方法是:①对于有异食习惯的幼儿,首先要检查有无肠道寄生虫。有肠道寄生虫者,要进行驱虫治疗。据临床资料显示,绝大多数异食习惯经过驱除肠道寄生虫之后会自行消失。②对于经过彻底驱虫治疗仍不能改掉异食习惯的幼儿,则要配合行为训练,使他认识到异食对机体十分有害,然后有意识地避开所嗜食的物品,如石灰、棉花之类。家长要尽量避免患儿看到所嗜食的物品,隔绝他所嗜好的东西。时间一长,异食习惯便会自行消失。

19.宜从小就吃点“苦”

人通过食物摄取的酸、苦、甘、辛、咸5种味道,大致是平衡的。但是,现在的孩子往往摄取咸、甜味过多,过食辛辣味亦较常见,这样可能引发疾病,造成体质不佳,抵抗力下降。为了改变五味失衡状况,应该引导孩子们从小就要吃“苦”。

苦味食品可增进食欲、清心健脑、促进造血功能并具有泄热、通便、排毒等作用。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苦味食物多含有生物碱类物质,有消炎退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效果。例如,夏天用苦瓜泡茶饮用,能除烦止渴,清暑逸神;苦瓜的苦瓜素,对癌细胞有强大的杀伤力;苦瓜中尚有类胰岛素物质,能有效地降低血糖,使糖尿病病情缓解,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苦味食品列入日常饮食,关键是注意选择,合理食用。苦味食品以蔬菜和野菜居多,如莴笋、生菜、芹菜、香菜、苦瓜、苔菜等。在干鲜果品中,有苹果、杏、荸荠、杏仁、黑枣等。此外,还有荞麦、莜麦等,以及食药兼用的五味子、莲子芯等。

20.宜安排好幼儿的夏季饮食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幼儿出汗多。出汗不仅丢失水分,而且丢失电解质,影响水和电解质平衡;出汗多,体液减少,消化液分泌也减少,消化道功能降低,容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

夏季白天长、夜间短,幼儿活动时间多,睡眠时间少,体力消耗大,消耗热能多,如果饮食安排不好,幼儿容易消瘦。夏季气候条件适合细菌繁殖,如果饮食卫生没做好,幼儿容易患消化道传染病。婴幼儿消化道还没发育成熟,加上夏季气候特点,消化能力更低,所以为孩子安排夏季饮食就特别重要。

(1)夏季饮食应该营养丰富,容易消化,清洁可口,少食油腻。饮食应以平性或凉润食物为主,最好吃猪瘦肉、鸭肉、鲤鱼、海参、鸡蛋、鸭蛋、动物肝脏等。牛奶、酸奶、豆奶、豆制品,不仅蛋白含量高,而且钙和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也适合夏季食用。另外,幼儿可多吃冬瓜、丝瓜、黄瓜、苦瓜、番茄、芹菜、豆芽等蔬菜,也可吃西瓜、葡萄、桃、草莓、白兰瓜等水果。

(2)夏季饮水应该充足,菜里面多加点食盐,多吃些紫菜、虾皮、芝麻、芝麻酱、杂粮,以补充钙、锌元素。

(3)各种饮料和冰淇淋含糖太多,影响食欲,应当节制。身体虚弱的孩子最好不吃冷饮。

(4)夏季吃东西,应多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道传染病。

21.宜为患病幼儿做好夏日饮食保健

由于体质较弱的关系,夏天幼儿更易患消化道疾病,因此宜做好夏天患病幼儿的饮食保健。

在骄阳似火、暑气蒸发的炎夏,人们的食欲普遍欠佳,2~3岁幼儿的表现就更为突出。他们常常因为不好好吃饭而缺乏营养,有些孩子更是只吃冷饮或瓜果,而做家长的,也觉得孩子不闹就是饱了,省得追在后面喂饭,孩子大人都心烦。岂不知冷食过多,可致寒凉,损伤脾胃的阳气,久而久之,则造成脾胃功能低下,出现脾胃虚弱、消化困难,长期厌食就会造成体质减弱,极易患缺铁性贫血。因此,家长要为孩子精心编制食谱,要充分利用大自然恩赐的五颜六色的瓜果蔬菜和肉蛋鱼鸡,烹制出色彩鲜明、变化多样的美味菜肴,不致因“苦夏”而影响孩子的健康发育。

在夏季,一定要保持合理的饮食搭配,限制脂肪、胆固醇、蔗糖、食盐的摄入,多吃水果和蔬菜。如家庭有条件,每天煮些绿豆汤全家人服食,就是夏季解热毒、祛暑燥的最佳良方。

还有一种很简便的操作方法:将西瓜皮外边一层绿皮薄薄切下,洗净后切成碎块,放水煎煮30分钟后去渣取汁,再加入少量白糖搅匀后代茶饮,称西瓜翠衣汤,可用于解热、祛暑、消炎、降压、消烦、解渴。

22.宜合理增加幼儿膳食中的铁含量

(1)选择优质的膳食铁来源:优质的膳食铁来源首先应选择动物血和肝脏,其次选择牡蛎和有壳的水生动物,动物的心、肾,以及瘦肉、家禽和鱼。植物中铁来源可选择干豆、绿色蔬菜、黑木耳、芝麻酱等。

(2)增加蛋白质摄入量:供给高蛋白饮食可以促进铁的吸收,还可以提供机体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原料。蛋白质摄入量应保证每日1.5~2.0克/千克体重,蛋白质应占40%以上。

(3)摄入足够的糖类:食物中供给足够的糖类,以保证蛋白质的充分利用和储备。每日摄入250~500克为宜。

(4)增加维生素C摄入:维生素C能促进蔬菜中非血红蛋白铁的吸收。若同时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机体对蔬菜中铁的吸收率可增加2~3倍。

(5)避免食物干扰因素:食物中的草酸盐和植酸盐影响铁的吸收,茶叶中的鞣酸及咖啡、可可中的多酚类物质也会影响铁的吸收,故应避免上述食物与含铁丰富的食物同食。

(6)注意其他元素的影响:在进行食物搭配时,要首选铁、铜、锌、钴等微量元素含量高的食物。铜能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补铁的同时应补铜;钙可影响铁的吸收,补铁时应避免与钙同时食用。

(7)进行食物的烹制时最好用铁锅:铁锅不仅是良好的炊具,还是一种重要的补铁来源。

(8)调理脾胃功能:对伴有脾胃功能减弱,如食欲缺乏、食后腹胀、纳呆食少的患儿,可选择一些健脾开胃、消食化积的食物,如话梅及酸甜可口的果汁等作为辅食,以醒脾开胃。

(9)烹饪方法的选择:应选择适宜贫血患儿的烹饪方法,如蒸、煮、炖、煲、熬、烩等,尽量少用煎炸、熏烤等制作方法,注意营养成分的保存。

在选择膳食来源时,食物铁的利用率是最重要的。例如,全谷物食品和一些绿叶蔬菜在可利用的形式下仅一半,甚至更少可被利用。谷物、面粉和面包的铁强化,可使总铁摄入量明显增加。强化谷类食品对12个月以内的婴儿是一个丰富的铁来源。

23.幼儿宜吃的补锌食物

影响锌吸收的因素很多,食物中的膳食纤维是影响微量元素吸收的原因之一。大家知道,膳食纤维的来源主要是植物性食物,如大米、面粉、蔬菜、水果等,而植物性食物中的纤维还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树胶、黏液质、藻聚肽、木质素等。当今人们的生活中,膳食纤维还是一种必需的营养素,缺它不可,关键在于怎么搭配食物的问题。

由于饮食中含有大量的纤维,影响了锌、铁、铜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导致了部分儿童的锌缺乏和贫血等许多疾病的发生。膳食纤维影响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主要原因是通过阳离子的交换作用,促进了肠蠕动,减少了纤维食物在肠道的停留时间,增加微量元素的内源性分泌作用所致。

除上述因素外,食物中影响锌等微量元素吸收的其他物质还很多,有酚类、咖啡因、鞣酸、植酸盐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含有大量的植酸盐,特别是坚果食品,食用后能在肠道pH值合适条件下,与绝大多数必需无机盐和微量元素产生较强的螯合作用,形成不溶性化合物,难以被人体吸收。在伊朗乡村的居民,由于大量食用由极粗麦面做的非发酵面包,导致了缺锌和缺铁,就是因为该面粉中含有大量的植酸盐和膳食纤维。

适度摄入膳食纤维,对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并不产生阻碍作用。正确的方法是在食用高纤维高植酸盐饮食时,同时摄入动物蛋白,这样有利于提高锌的生物利用度。因为大量地供给蛋白质,可以与无机盐形成复合物,避免了与膳食纤维的结合。科学的膳食结构是食物中既有足量的膳食纤维,又保证摄入一定量的动物蛋白,这样有利于锌的吸收利用和蛋白质的供给。所以,目前在提倡多食用含膳食纤维、无机盐、维生素类食品的同时,要求辅以适量含锌量较高的动物肉食,以保证锌等微量元素及其他各种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利用。

24.宜注意营养不良信号

人们通常把消瘦、发育迟缓乃至贫血、缺钙等营养缺乏性疾病作为判断婴幼儿营养不良的指标。这一方法虽然可靠,但病情发展到这一步,孩子的健康已经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只能“亡羊补牢”,这显然不是上策。

其实,婴幼儿营养状况滑坡,往往在疾病出现之前就已有种种信号出现了。父母若能及时发现这些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就可将营养不良扼制在“萌芽”状态。专家的最新研究表明,以下信号特别值得父母们留心:

美国儿科医师的大量调查研究资料显示,当幼儿情绪不佳或发生异常变化时,应考虑体内某些营养素缺乏。①幼儿郁郁寡欢、反应迟钝、表情麻木,提示体内缺乏蛋白质与铁质,应多给幼儿吃一点水产品、肉类、奶制品、畜禽血、蛋黄等高铁、高蛋白质的食品。②幼儿忧心忡忡、惊恐不安、失眠健忘,表明体内B族维生素不足,此时补充一些豆类、动物肝脏、核桃仁、土豆等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大有益处。③幼儿情绪多变,爱发脾气则与吃甜食过多有关,医学上称为“嗜糖性精神烦躁症”。除了减少甜食外,多安排点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也是必要的。孩子固执、胆小怕事,多因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钙质摄取不足所致,所以应多吃一些动物肝脏、鱼类、虾、奶类、蔬菜、水果等食物。

营养不良也可引起幼儿行为反常,大体上可归纳为不爱交往、行为孤僻、动作笨拙,多为体内维生素C缺乏的结果。在食物中添加富含此类维生素的食物,如番茄、橘子、苹果、白菜与莴苣等为最佳食疗食物。这些食物所含丰富的酸类和维生素,可增强神经的信息传递功能,缓解或消除上述症状。

营养过剩仅是部分“胖墩儿”发福的原因。另外,一部分胖孩子则是起因于营养不良。具体来说就是因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造成某些“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所致。“微量营养素”不足导致体内的脂肪不能正常代谢为热能散失,只得积存于腹部和皮下,幼儿自然就会体重超标。因此,对于肥胖儿来说,除了减少高脂肪食物(如肉类)的摄取及多运动外,还应增加食物品种,做到粗粮、细粮、荤素之间地合理搭配。

25.宜预防牛奶贫血症

所谓“牛奶贫血症”是指婴幼儿因过量饮用牛奶,忽视添加辅食而引起的小儿缺铁性贫血。该症于1985年10月由日本松本隆五医师提出。

新生儿出生时从母体获得一定的铁,但满6个月后,就需要从食物中补充铁质,然而市场上出售的牛奶,1 000毫升中含0.5~2毫克铁,而1岁的孩子每天需要从食物中摄取约6毫克铁。不仅牛奶里含铁量太少而且铁的吸收率很低。铁是造血的基础元素,铁不足则会发生缺铁性贫血。

据分析,牛奶的铁含量只有人奶的33%,同时,人奶中铁的吸收率可达50%,而牛奶中铁的吸收率仅有10%。能提高铁的吸收利用率的促进剂之一,是牛奶中含量最少的维生素C。而目前多数人都用金属器皿煮牛奶,此时维生素C很容易氧化。加上婴幼儿时期缺乏胃酸,不利于维生素C的吸收,若不注意补充维生素C,铁的吸收利用率自然就会降低。同时,牛奶中钙、磷、钾含量较多,而这些无机盐可使胃内容物呈碱性;磷还可与铁结合成难溶解的物质。这些都会影响铁的吸收,从而妨碍缺铁性贫血的纠正,甚至可能加重病情。

铜也是人体中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大部分的铜以血浆酮蓝蛋白氧化酶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这种多功能的氧化酶能将人体不能直接吸收的二价铁离子,催化成可吸收利用的三价铁,以促进铁在肠道的吸收率,为制造血红蛋白贮存原料。而牛奶中的铜含量也极低,1 000毫升仅含铜0.01毫克左右,很难满足婴儿的生理需要。这也是造成“牛奶贫血症”的原因之一。

牛奶中的叶酸、维生素B12等抗贫血因子易遭损失。目前,婴幼儿饮用的牛奶几乎都经过高温煮沸,而叶酸和维生素B12经煮沸后,损失量可达50%以上。维生素B12只有在胃内黏蛋白作用下,才能被顺利吸收。由于婴儿胃内缺少黏蛋白,故单纯用牛奶喂养,势必造成叶酸和维生素B12的缺乏,致细胞的核酸代谢障碍,从而发生婴幼儿巨幼细胞性贫血。因此,婴幼儿在没有母乳喂养的情况下及断奶以后,应当适当添加辅食,饮食多样化。只要按科学的喂养方法行事,小儿贫血是可以预防和得到纠正的。

26.婴幼儿宜防范食物过敏

婴幼儿食物过敏在出生后几个月时容易发生。轻度的过敏仅仅表现为皮疹,而重度则会引起呕吐、腹泻及腹痛。

牛乳是引起过敏的常见原因。牛乳中较多的乳球蛋白是造成婴幼儿过敏的主要原因。虽然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则表现为咳嗽、哮喘、易感冒、腹痛、便秘、腹泻、湿疹、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出现过敏性休克。

引起婴幼儿过敏的其他食物有:鸡蛋清、小麦、玉米、巧克力、柠檬类水果、西红柿、草莓及鱼。因为这些食物可以导致婴幼儿过敏,因此一般在婴幼儿出生后最初的几个月避免食用。

容易引起婴幼儿过敏的食物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异性蛋白食物,如螃蟹、大虾,尤其是冷冻的袋装加工虾、鳝鱼及各种鱼类、动物内脏。家长平时对婴幼儿初次品尝的此类食物应慎重,第一次应少吃一些,如果没有不良反应,下次才可以让孩子多吃一些。有的婴幼儿对鸡蛋,尤其是蛋清也会过敏。

有些蔬菜也会引起过敏,如扁豆、毛豆、黄豆等豆类,蘑菇、木耳、竹笋等菌藻类,香菜、韭菜、芹菜等香味菜,还有一些水果如菠萝等。在给婴幼儿食用这些蔬菜时应该多加注意。特别是患湿疹、荨麻疹和哮喘的孩子一般都是过敏体质,在给这些婴幼儿安排饮食时要更为慎重,避免摄入致敏食物,导致疾病复发和加重。

如果发现婴幼儿对某种食物过敏,就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避免再给孩子吃这种食物。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身体逐渐强健起来,有些婴幼儿可能会自然脱敏,即对某种食物不再有过敏反应。不过如果再次接触该食物时,还是应该慎重,从少量开始,无不良反应后再逐渐增加,以免旧病复发。

现在许多婴幼儿被皮炎、湿疹等过敏性疾病所困扰。这类特应性的皮肤炎症病程比较长,并且常常反复发作,发作起来瘙痒难耐,搔抓不慎极易发生细菌感染,加上现有的治疗方法难如人意,颇令家长们苦恼。

据调查,过敏性体质除了遗传因素外,食物也能诱发病情发作。肉类、牛奶、禽蛋等动物性食品是罪魁祸首。以肉食为例,肉食可使人体内的红细胞质量降低、形体变大。这样的红细胞缺乏生命活力,容易破裂。由这种低质量红细胞组成的人体,对自然的适应能力与同化功能大大削弱,加上牛奶、蛋类的蛋白质分子容易从肠壁渗入到血液中,形成组胺、5-羟色胺等过敏毒素,刺激人体发生过敏反应,使末梢血管扩张而导致皮肤发炎。

那么,是不是只有从食谱中摒弃动物性食品,才能使过敏体质的婴幼儿从困境中解脱呢?当然不是,因为动物性食品是保障儿童发育的诸多重要养分的主要来源,完全限制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对策是减少一些动物性食品摄入,多吃糙米、蔬菜,就能使孩子的过性体质得到改善。这里的奥妙在于糙米、蔬菜供养的红细胞生命力强,又无异性蛋白进入血流,所以能防止特应性皮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