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不是教你诈:左右你一生的120个心理策略
6474400000006

第6章 巨人思想与矮子行动

如果你遇事不顺的时候,有时需要全力以赴、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有时则需要耐心等待、保持沉默,最重要的是,走好心理的平衡木。

假如你对自己有极高且积极的期望,每天早上对自己说:“我相信今天一定会有一些很棒的事情发生”。这个练习就会改变你的整个态度,使你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都充满了自信与期望。然而,我们也需要警惕走向极端,刚从信心低谷中走出,却又即刻等上自我膨胀的顶峰——自我圣化。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不可避免地对自身有着不满意的地方,因而也就或多或少地力图掩饰这些自己认为不足的地方,美化这些自己认为不理想的形象。一个人把自己构思成理想的形象,是因为他不能容忍自己的真实形象。人们在追求预期目标失败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就千方百计地美化、提高那些已经实现的目标的价值和作用,从而达到心理平衡,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解决内心的冲突、带来自我满足的阿Q精神,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不失为一种帮助人们接受现实的好方法。

一位心理学家讲了五只狐狸的故事。如果对号入座,你属于哪种狐狸的情况呢?

一只狐狸看见了葡萄架,上面的葡萄颗颗饱满。它馋涎欲滴,又蹿又跳,却始终没有摘到。狐狸怒火中烧,破大骂:“谁这么缺德?种这么高!”农民闻声赶来,将狐狸打死了。

第二只狐狸登场了,他想:这么好的葡萄非我莫属,便制订了宏伟的计划。他跳啊,跳啊,跳个没完没了,最后跳死了。

第三只狐狸也够不着那葡萄,他陷入了沉思,我堂堂狐狸连个葡萄都吃不上,生命的意义何在?越想越沉重,最后竟然选择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第四只狐狸有艺术气质,葡萄唤醒了他心中的爱情。他凝望着葡萄架,日复一日,秋叶黄了,他也疯了。从此,人们常看见一只狐狸,蓬头垢面,走街串巷,边走边念念有词: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第五只狐狸看到自己确实无法改变现状后,停了下来,斜眼望了望葡萄:“那葡萄是生的,又酸又涩,吃到嘴里难受死了,不呕吐才怪呢!哼,这种酸葡萄,送给我,我也不吃!”于是,狐狸饿肚皮,高高兴兴地走了。

这是一种“酸葡萄”心理。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甜柠檬”心理,是说一个狐狸应邀去赴宴,结果去晚了,只拿到一个小柠檬,明明知道这样的柠檬酸不可耐,但当它仍然违心地告诉别人,我的柠檬味道甜得很。具有“甜柠檬”心理的人,认为凡是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

这种知足常乐的“酸葡萄”、“甜柠檬”效应是比较典型的合理化现象,其实质是一样的,首先是淡化强烈预期的作用。人们在追求某一目标时,有时忽略了可行性,只是被诱人的目标所诱惑,因此,到了头破血流时还在苦苦追索,这种坚韧之意志是极其必要的。但时常也会使一些人心灰意冷。因此,通过调整“甜柠檬”心理,就会淡化原先预期的目标,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使自己不会为达不到预期目标而痛心苦恼。

其次,它具有提高作用。一般来说,人们对现状总是不满足的,要追求更高的目标,但在一时实现不了时,人们为了自尊心的满足,不得不回到自我的现实中来,从而珍惜已拥有的,认为这已是最好的,从而提高自己从已有现状而产生的自我安慰感,维持稳定的心态。

第三,它还具有去痛作用。一个人在历经艰难困苦后不幸失败,其内心是极其痛苦的,如果不能及时从这种痛苦中走出,就可能患上心理疾病。而甜柠檬效应就有这种去痛作用,通过放弃了原已追求的目标,把自己的注意力和情感转移到已经拥有的东西上,实现心理的安全软着陆。

自我美化固然可以用来抵消其不美的真实形象。但是,一旦把自己拾得过高以后,便不能容忍真实的自我,甚至还会引起恼怒和自我鄙视,并且因为自己达不到那种要求而会烦躁不安。于是,他们动摇于自我欣赏和自我歧视之间。想象中的自我与真实的自我使他们左右为难。并且这种矛盾和冲突削弱了他的能力,使之成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只会幻想,不会行动。因为害怕遭到失败,自我圣化的人往往表现出了对成功的恐惧。也许他们本能地觉得,自命不凡只是他们的一种强迫性的自我满足的需要,而真正的成功却非一厢情愿就能得到。

因为自尊,所以美化,却因为过度美化、圣化,将自己放置到“高处不胜寒”的顶峰上,这难道不该引起警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