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变态心理学
6472000000055

第55章 儿童与青少年期心理障碍的诊断

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生物、心理及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发育障碍、心理及行为障碍。由于儿童期年龄因素的影响,各类心理障碍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因而极易被人们忽视,如果观察不细致,极易误诊而影响治疗及预后。因此,需要提高对儿童与青少年期心理障碍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患有心理障碍的儿童能否得到专家的帮助,通常取决于身边的成人,即他们的父母、老师和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

儿童与青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问题非常普遍,也得到了父母与学校的普遍关注,但就整个社会层面而言,还缺乏对该问题全面、深入的认识。究其原因,有专业人士偏见的影响,如医生往往高估药物的作用,心理治疗师却经常痴迷于具体实践,从而使临床工作偏离有效轨道;还存在诊断与评估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致使分类与诊断出现偏差。因此,有必要首先对心理病理学的鉴定与诊断问题加以探讨,因为这是辅导与治疗的必要前提。

一、儿童与青少年期心理障碍的诊断

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障碍不同于成人的心理障碍,因此,对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评估也不同于对成人的评估。其区别在于:①判定标准不同。儿童与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发育期,心理障碍的发生很多与发展的不成熟相关,因此在诊断上必须考虑这种因素以确定其程度与类型。②就诊条件不同。儿童与青少年就诊时对症状的主诉大多由其父母代为陈述,因而其父母对障碍的主观态度也会影响对障碍客观程度的判断。③背景原因不同。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发生常常与家庭背景有关,家庭的心理氛围、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家庭成员的身教榜样等对其心理的发展都有明显的影响。确定评估标准的意义在于,找出障碍生成的原因及相关因素,确定障碍的性质并制订治疗和干预计划。根据Goodemen在《儿童精神医学》中的意见,对儿童与青少年心理障碍的诊断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①症状。即有何表现?属于什么类型的问题?②影响。该问题给个体带来什么样的影响?③危险因素。什么因素诱发了症状?什么因素维持了症状?④强度。症状对个体的影响程度与范围如何?⑤解释模式。家庭对症状如何理解?有什么样的期望?上述模式简称为“SIRSE”诊断。

二、儿童与青少年期心理障碍的诊断手段

儿童与青少年心理障碍的诊断与评估首先要进行临床资料搜集,临床资料的搜集是对儿童与青少年进行障碍诊断的重要手段,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疾病演变过程。主要看起病形式是急性、亚急性,还是慢性;起病有无具体时间、规律;有无诱发因素;疾病主要症状的发生和发展趋势;是否接受过诊断和治疗;用过什么治疗方法等。

(2)生活背景。包括从个体出生开始所接受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学因素,如外伤、疾病、各种感染等;家庭因素,如家庭气氛、父母关系、同胞出生、父母再婚等;社会因素,如住所搬迁、入托入幼入学、升学转学、学习成绩、伙伴关系等。

(3)临床会谈。即根据儿童发展特征与症状诊断标准进行的精神检查:第一步,以和蔼、认真、仔细的态度体贴和接纳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第二步,倾听家长与患者的叙述,并给予支持性鼓励;第三步,用儿童听得懂、感兴趣的语言进行灵活、开放式的询问,并可以采用游戏、绘画、讲故事等方法。诊断的方式包括结构式问卷、半结构式问卷和非结构式问卷等。

三、儿童与青少年期心理障碍的发生机制及长期后果

(一)儿童与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发生机制

1.生理机制

儿童青少年由于正处在生长发育中,因此,更容易受到生物学因素(如遗传因素、脑损伤等)的影响,从而产生发育、情绪、行为等心理障碍。其生理机制主要包括:①遗传因素。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障碍特别是严重的心理疾病常常与遗传有关,通过家系研究、双生子研究、分子遗传学研究可得到验证。②脑神经变异。包括脑器质性发育不全或损伤,脑神经递质分泌异常等。

2.环境诱导

即家庭、学校及社会文化等因素对儿童与青少年的诱导。正是由于儿童与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在心理表现特征上具有很强的模仿性、从众性,因此,环境因素的变异容易对其产生影响,如家庭氛围不良、伙伴关系紧张、社会变异带来的压力等都会造成其心理发育问题,甚至形成障碍。具体因素包括以下方面:①家庭因素。包括家庭心理氛围、家庭文化氛围、家长教养模式、家长自身榜样等。②学校因素。包括学校校风、学校中的伙伴关系、师生关系、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等。③社会文化因素。包括因社会变迁带来的精神理念(如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撞击和物质文化(如各种流行文化)的冲击。

(二)儿童与青少年期心理障碍的长期后果

1.儿童与青少年期心理障碍的特点

(1)成因复杂。由于儿童与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因此,其受到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心理障碍的成因与成人相比就显得更为复杂,既有生物因素也有环境因素,既有个体因素也有群体因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2)临床表现不明显。由于受年龄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其心理障碍的表现往往隐藏在年龄特征的外衣之下;另一方面其障碍表现程度不够剧烈,表现形式不够典型,因此很容易被忽视。

2.儿童与青少年期心理障碍的长期后果

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障碍虽然发生在童年或少年期,但其影响却是长期的。由于这种心理障碍常常延续到成年,对患儿的社会功能及成年后的文化水平、职业状况、社会功能、生活质量都会产生消极影响。例如,发育障碍不仅使患儿在儿童期学习困难,严重者还会导致其成年后无法独立生活,需要终生监护与照顾。情绪与人格障碍,不仅在儿童期会造成儿童与青少年反复、持续出现与其年龄特征相悖的情绪反应和攻击性、反社会性行为,影响儿童与青少年当前的学习与社会交往,还会发展成为终生的人格障碍。因此,加强正确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使公众了解儿童与青少年期的心理障碍是医学界与教育界迫在眉睫的任务,它不仅有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而且在目前的独生子女政策下也有利于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预防某些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并对可能发生的心理障碍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从而保障和提高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儿童与青少年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