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找对人办对事:有效提高办事能力的62条黄金法则
6470700000009

第9章 找人办事重手段

用三只手办事

当今社会人口的流动性很大,许多人离开家乡到异地去求职谋生。身在陌生的环境里,拓展人际关系有一定的难度,那就不妨从同乡关系入手,打开局面。

在外地的某一区域,能与众多同乡取得联系的最佳方式是“同乡会”。在同乡会中站稳了脚跟,跟其他老乡关系处得不错,那就等于交结了一个关系网络。也许,有一天,你就会发现这个关系网络的作用是多么巨大,不容你有半点忽视。

中国的老乡关系是很特殊的朋友关系,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人际关系。既然是同乡,那涉及某种实际利益的时候,“肥水不流外人田”,只能让老乡“近水楼台先得月”。也就是说,必须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给予适当的“照顾”。

既然中国人对老乡有特殊的感情,学会利用同乡关系便可以多几个朋友,更重要的是可以拓宽路子,万一自己在外面有了什么麻烦,也可以有“征讨”别人的资本。那么,该怎样利用老乡关系呢?

(1)利用乡音作为拉关系的契机

既然是老乡,就必然有共同的特点存在于双方之间,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乡音”。

清朝末代的大太监李莲英的发迹可以说是运用了此种技巧。

李莲英出身贫苦,个子瘦小,若以当时清朝宫廷太监的标准来衡量,他是根本不够资格的。可一次偶然的机会,李莲英听说在宫廷中有一个太监是他老乡,且是同一村的。于是李莲英大胆地去找了这个老乡。

李莲英当时很穷,没有钱买东西去送礼。他虽然知道这位老乡很重乡情,但怎样才能引起老乡的注意呢?

一天,他瞅准了这位老乡出来当值时才去报名,然后用一口地道的家乡话说出了自己的姓名与籍贯。李莲英的这位老乡听了这声音,身体不由得抖了一下,遂抬头看了看眼前的这位小老乡,心里暗暗记了下来。

后来,在这位老乡的帮助下,李莲英做了慈禧太后梳头屋里的太监,以梳得一头好发型深得慈禧宠爱,最后成了慈禧太后面前的大红人。

李莲英只说了几句话,就博取了对方的注意与好感,但要注意的是,这几句话是家乡话、是乡音,而对方也恰巧是同乡人,且又同处异乡,在这种情况下,李莲英轻而易举地争到了一个机会就不足为奇了。

用家乡话作见面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它不需要物质上的东西。在这里,有一点相当重要:那就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场合,最好是在异乡,因为在异乡才会有恋乡情绪,才会“爱乡及人”,这时再来个“他乡遇老乡”,哪有不欣喜之理。对方离乡愈久、离乡愈远,心中的那种情就愈沉、愈深。因此,这种情况下运用“乡音”这种技巧,你就会得到老乡所带给你的种种好处。

(2)利用乡产作为拉关系的契机

在与老乡打交道时,一般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想法:既为同乡,理应帮忙,如还用礼物送之,这不太俗了吗?这种想法在某种特定意义上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就广义来说,则是谬论。

老乡与其他关系不同之处在于,老乡之间的关系是以地域为纽带的,有一份“圈子”内的情感存在心上。

“乡产”也许是很普通的东西,本身并不贵重,但在“乡产”上所包含的情意却非“外乡人”能看出来、体会出来的。它会起到勾起老乡思乡之情的作用,然后会在这种感情的支配下,对你这位老乡“另眼相待”,照顾有加。你再适时加上句“老家的东西,尝个鲜儿”之类的人情话,效果更佳。

(3)利用乡情作为拉关系的契机

一个人,无论是出自什么原因,离开家乡,离开生他的土地,也许开始并不感到有什么难过,但时间一久,或不习惯当地的生活习俗、或遇到挫折,他就会感到家乡的亲切、家乡的美好。也许,这个时候,一个人才会深深地感到,自己与家乡有割不断、丢不掉的感情寄托,那是支持着游子出外去闯世界的精神依靠。

因此,在游子的记忆深处,有一块属于家乡的领地,也许,现实的生活会暂时把这块领地掩盖起来,而一旦触及了这块领地,那一股思乡潮就会源源不断地涌出来,充满游子的大脑,触及记忆的神经。

老乡见老乡,有事好商量。老乡关系是一笔巨大的人际关系财富,只要你运用得当,你就会广结人缘,需要老乡帮忙的时候,你就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涉及某种实际利益时,老乡当然不会让“肥水流入外人田”。如此看来,搞好老乡关系,不但可以多结交朋友,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很重要的东西,也许可以让你一辈子受益无穷。

请将不如激将

毫无疑问,共同的兴趣可以拉近两人的距离。当你有求于人的时候,总得聊点儿别的东西,进而达到与他套近乎的目的。由于闲聊的时间较短,为此,在闲聊之前选好话题是必要的。这不仅有助于融洽彼此间的关系,而且对促进求人成功,都有着奇异的功效。因为,谈论他所深感兴趣的事,比谈论一些毫无兴趣的事,更能显出亲切感。

每一个人都有某个方面的兴趣。兴趣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有关系的事物的兴趣;一种是对无关系的事物的兴趣。所谓有关系的事物,是指你和别人共同发生兴趣的事物。利用这种兴趣,常常可以在彼此之间建立起超常的关系。

可是有许多人对他的业务以外的某种事情,比对他们的本业更有兴趣。常常是一个人所做的工作,不是出于自愿,而是为了谋生。但在业余时间,他所关心的事情,则是他自己所选择的。换句话说,他最深感兴趣的事情是在他的办公室之外。因此,从业务之外与某人接近,比在业务上与他联系更容易,更有效果。

一般人都希望和他相处的人,有许多不同的特殊兴趣。有的他特别喜欢,有的比较淡薄。如果可能的话,你应该尽量找出他最感兴趣的事,然后再从这方面去接近他。倘若没有机会或者这种机会不容易得到,那么也该尽可能地去选择他最大的兴趣以与他拉近关系。主要的目的是要使他对你产生兴趣。

欲与别人的特殊兴趣建立一种特殊关系,你就必须记住,把你的真实的兴趣表现出来,单单说一句很感兴趣的话是不够的。特别是你对对方的爱好不感兴趣时,故意说自己也对此有兴趣,如果对方深究,往往变成弄巧成拙。

问题在于你怎么能使他人了解你在某件事情上真的和他有同样的兴趣。因此,你必须在这方面具备一定的知识,足以证明你对此是有过相当研究的。

越是值得你与他接近的人,你就越应该努力对他所感兴趣的事情作进一步的加深了解,使他对你感兴趣,使他乐意提供你所想得到的帮助。

在建立良好关系的过程中,实现双方兴趣上的趋同性是很重要的。只要双方喜欢同样的事情,彼此间的感情就很容易融洽,这是很合乎逻辑的。推而广之,对其他许多事情,彼此都愿意合作了。

用这种方法去接近别人时,必须懂得诚恳的价值。如果你硬说你的嗜好和别人相同,不过是一句假话,那么不久便会被人看穿。对于别人所感兴趣的事情,你自己也应该培养,并要千方百计设法让它表现出来,这样别人自然而然地会发现,并且会以他的发现而深感喜悦。

总之,接近别人并与人友好相处,有三个步骤:(1)找出别人感兴趣的事物;(2)对于那些对方所感兴趣的东西要积攒若干知识;(3)对他表示出你对那件事物真的感兴趣。

在任何情况下,你若能够依照这三个步骤进行,就很容易和他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博得他人的好感。这样一来,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吗?

要懂得退让之策

很多人最大的兴趣是一些小嗜好,自己一般都不会去宣扬,所以鲜为人知。我们要成功办事就应该下一番苦功夫,特别留心他人不为人知的兴趣。

我们不妨看一个真实的例子:著名的英国外交家弗里德里克·汉密尔顿爵士在外交界的最初工作,要求他想方设法与里斯本的意大利主教帕普利·农西奥建立起一定的交情。于是,他事先打听好了关于主教的一些事情,发现有件事情是一般人很少去注意的。

原来,这位意大利主教是一名美食家,喜欢精美的菜肴与上好的烹调。于是汉密尔顿就特意收集了许多与意大利烹饪有关的知识。这样,在与主教谈话的时候,他表现出的完全就是一个在这方面有着浓厚兴趣和渊博知识的人。从此以后,他这样回忆道:“我就成为农西奥主教最欢迎的客人了。”

后来,他们在一起时常常会谈论起烹饪,一直谈到这位主教的“眼睛里闪着光,嘴唇边流着涎”为止。“我的上司——英国大使告诉我,农西奥说在他所认识的年轻人中间,我是最有学识的一个。因为我的谈话使他感到高兴,对我的拜访,他总是很欢迎。自然,有了这个前提,我碰到的许多麻烦都迎刃而解了。”

在现实生活中,具体运用这一策略时,许多人都能想出各种各样独特的方法来。美国一家知名的销售企业中有一位非常有成就的推销员,他收集了许多小卡片,上面详细地记载着客户们的许多不同嗜好。此外,也就是这家企业的一位部门经理,他总是喜欢细心地在记事本上记录下职员们的生日,以便能在这一天给他们增加薪水。所以员工们都非常尽心尽力地为他工作。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能够明白:无论是对普通人还是对那些最重要的人物,这种方法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罗斯福喜欢棒球,所以,一般人去拜见罗斯福的时候,他们总会谈到棒球这一话题。此时的罗斯福总是显得格外高兴,常常饶有兴趣地问来访者:“你的棒球水平现在怎么样了?”以访问世界名人而著称的新闻记者马科森也总结出一条经验:“采访名人时,当你提起在你们上一次谈话时他曾说过的话时,他们都会显得非常高兴。”

其实,运用这个方法并不困难,然而正因为如此,它也很容易被我们所忽略。我们不是常常有着只记得与自己有关的事情,而把别人的事情抛掷脑后的情形吗?所以,那些伟大的人物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愿意尽心尽力地去关心别人。他们对那些与别人有密切关系的事情总是非常关注,这往往为自己赢得了很好的人缘,也成了自己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总之,想成就一番事业,做一个富有才干和有策略的人,你就必须要会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表达对别人所喜欢和所在意的事情的尊重,进而获得他人的好感。

软磨硬泡不怕脸皮厚

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办事离不开“人情定律”,必须要懂得人情投资,以此来控制他人。

俗话说的“通晓人情”,其实就是要有一种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情感体验的态度。从正面讲,就是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好像肚子饿了要吃饭,应该想到别人肚子也饿了,也要吃饭;身上冷了要穿衣,应该想到别人也与你一样。懂得这些,你就要“推食食人”、“解衣衣人”。其实早在古代一些有着一定功绩的人们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如汉高祖刘邦,就因为他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在韩信眼中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并且还使韩信欠下自己的人情债不忍背叛。

汉王四年,韩信平定了齐国,他向汉王刘邦上书:“我愿暂代理齐王。”刘邦为此大怒。可是事后仔细一想,自己现在身处于困境,需要韩信,所以最后也就答应了。随后,韩信力量更加壮大。齐国人蒯通知道天下的胜负取决于韩信,就对他说:“相你的‘面’,不过是个诸侯,相你的‘背’,却是个大福大贵之人。当前,刘、项二王的命运都悬在你手上,你不如两方都不帮,与他们三分天下。以你的贤才,加上众多的兵力,还有强大的齐国,将来天下必定是你的。”

韩信却说道:“汉王待我恩泽深厚,他的车让我坐,他的衣服让我穿,他的饭给我吃。我听说,坐人家的车要分担人家的灾难,穿人家的衣服要思虑人家的忧患,吃人家的饭要誓死为人家效力。我与汉王感情深厚,怎能为个人利益而背信弃义。”

过了几天,蒯通又去见韩信,告诉他时机失去了便不再来,韩信还是犹豫不决,只因汉王对他情深意重。

我们姑且不论刘邦以后如何处死韩信,但就人情事故而言,刘邦做得很成功。他能令韩信在想到背叛时心中产生愧疚,不忍去做。

通晓人情从反面讲,就是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爱面子,就不要伤别人面子;你要尊重,就不能不尊重别人。

再看看项羽的做法。虽然他有“霸王”的美称,却只有霸者的习气,没有王者的风范。他自己想称王,却想不到手下的弟兄也想做官。该赐爵的时候,爵印就在他手中,棱角都磨损了,他还是舍不得颁发下去。

因此,与其说项羽败给刘邦,还不如说他输掉了人情。我们平时也常说:“人情债最难还。”那我们就应该巧妙地利用人情债将事情办成。

“红脸”“白脸”都会唱

现实生活中,很多朋友都觉得,求人是一种短、平、快的交易,不必花那么多的冤枉心思去搞马拉松式的感情投资,这样做简直就是没事找事。其实这都是一些目光短浅的人的看法。俗话说得好:“平时多烧香,急时有人帮。”“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真正会办事的人都是目光长远的聪明人。“路是自己一路走出来的”,早作准备才能在紧急之时得到帮助。

好的人际关系是求人办事的基础。但好关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必须从一点一滴入手,靠平日情感的积累。古人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只有通过不断的构建和巩固,人际关系才能牢固。情感投资,聚少成多。有了“铁”关系垫底,还愁办不成事吗?

如一位刚出国留学的朋友来信说:“我们在那儿,没有什么社交生活,我们难得去看看朋友,这当然是因为我们初到异境,认识的朋友不多,但后来我听说,其他的人也一样……”

“我们每星期工作5天,星期六和礼拜天都去了郊外,这是一种家庭式的生活。就是说,要去郊外,就跟自己的家人去。”

“我们不能利用假期去探望朋友,因为一到假期,谁都不在家,除非朋友患病在床……”

“这样,平时我们也不可能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去看朋友,因为交通太挤。”

“但我们常常和朋友通电话,这是我们唯一可以列入应酬朋友的方法。我们无事也打电话,哪怕是寒暄几句,或者是讲些无关紧要的事。”

“但有起事情来,我们会立刻聚在一起的,比方上星期鲍比(他的儿子)总肚子痛,我急忙起来打电话给友人江医生让他想办法,他马上驾汽车从70里外赶到,初步诊断鲍比是患了盲肠炎,江医生就驾驶他的车子送鲍比到医院施行手术……”

看了这封信,给我们最大的感想就是,他懂得无事之时打电话找朋友,所以一有事时,朋友都会义不容辞地来帮忙。

有事之时找朋友,那没事的时候,你该不该找一下朋友来聊一聊呢?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当你遇到了困难,你认为某人可以帮你解决,你本想马上找他,但你后来想一想,过去有许多时候,本来应该是去看他的,结果你都没有去,连个电话也没打过,现在有求于人就去找他,会不会太唐突了?甚至因为太唐突而遭到他的拒绝?是不是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呢?

在这种情形之下,你是不是有些后悔“闲时不烧香”了?

又如美国有一本名叫《小政治家必备》的书。书中主要写的是那些有心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人,必须起码搜集20个将来最有可能做总理的人的资料,并把它背得烂熟,然后有规律地按时去拜访这些人,和他们保持较好的关系,这样,当这些人之中的任何一个当了总理,自然就容易记起你来,大有可能请你担任一个部长的职位了。

这种手法看起来不大高明,但非常合乎现实。有一本政治家的回忆录中曾提到过这样一件事:说有一位被委任组阁的人受命伊始,心情很是焦虑。因为一个政府的内阁起码有七八名阁员(部长级),如何去物色这么多的人去适合自己这的确是一件难事,因为被选的人除了有适当的才能、经验之外,最要紧的一点,就是“和自己有些交情”。的确,要和别人有交情才容易得人赏识,不然的话,任你有登天本事,别人也不知道呢!

综上所述,现代人生活忙忙碌碌,没有时间进行过多的应酬,日子一长,许多原本牢靠的关系就会变得松懈,朋友之间逐渐互相淡漠,是令人惋惜的事情。希望大家珍惜人与人之间宝贵的缘分,即使再忙,千万别忘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有了真正的感情,关键时刻才会挺身而出。

敢于打破常规

许多人同陌生人说话都会感到拘谨。建议你先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你跟老朋友谈话不会感到困难?很简单,因为你们相当熟悉。相互了解的人在一起,就会感到自然协调。而对陌生人却一无所知,特别是进入了充满陌生人的群体,有些人甚至怀有不自在和恐惧的心理。你要设法把陌生人变成老朋友,首先要在心目中建立一种乐于与人交朋友的愿望,心里有这种要求,才能有行动。

这里,以到一个陌生人家去拜会为例。如果有条件,首先应当对拜会的客人作些了解,探知对方一些情况,关于他的职业、兴趣、性格之类。

当你走进陌生人住所时,你可凭借你的观察力,看看墙上挂的是什么?国画、摄影作品、乐器……都可以推断主人的兴趣所在,甚至室内某些物品会牵引起一段故事。如果你把它当做一个线索,不就可以由浅人深地了解主人心灵的某个侧面吗?当你抓到一些线索后,就不难找到开场白。

如果你不是要见一个陌生人,而是参加一个充满陌生人的聚会,观察也是必不可少的。你不妨先坐在一旁,耳听眼看,根据了解的情况,决定你可以接近的对象,一旦选定,不妨走上前去向他作自我介绍,特别对那些同你一样,在聚会中没有熟人的陌生者,你的主动行为是会受到欢迎的。

应当注意的是,有些人你虽然不喜欢,但必须学会与他们谈话。当然,人都有以自我兴趣为中心的习惯,如果你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人不瞥一眼,一句话都不说,恐怕也不是件好事。你可能被人认作是骄傲,甚至有些人会把这种冷落当做侮辱,从而产生隔阂。和自己不喜欢的人谈话时,第一要有礼貌;第二不要接触有关双方私人的事,这是为了使双方自然地保持适当的距离,一旦你愿意和他结交,就要一步一步设法缩小这种距离,使双方容易接近。

在你决定和某个陌生人谈话时,不妨先介绍自己,给对方一个接近的线索,你不一定先介绍自己的姓名,因为这样人家可能会感到唐突。不妨先说说自己的工作单位,也可问问对方的工作单位。一般情况,你先说说自己的情况,人家也会相应告诉你他的有关情况。

接着,你可以问一些有关他本人的而又不属于秘密的问题。对方有一定年纪的,你可以向他问子女在哪里读书,也可以问问对方单位一般的业务情况。对方谈了之后,你也应该顺便谈谈自己的相应情况,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

和陌生人谈话,要比对老相识更加留心对方的谈话,因为你对他所知有限,更应当重视已经得到的任何线索。此外,他的声调、眼神和回答问题的方式,都可以揣摩一下,以决定下一步是否能纵深发展。

有人认为见面谈谈天气是无聊的事。其实,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一个人说:“这几天的雨下得真好,否则田里的稻苗旱死了。”而另一个则说:“这几天的雨下得真糟,我们的旅行计划全给泡汤了。”

你不是也可以从这两句话中分析两人的兴趣、性格吗?退一步说,光是敷衍性的话,在熟人中意义不大,但对与陌生人的交际还是有作用的。

如遇到那种比你更羞怯的人,你更应该跟他先谈些无关紧要的事,让他心情放松,以激起他谈话的兴趣。和陌生人谈话的开场白结束之后,特别要注意话题的选择。那些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要尽量避免,为此当你选择某种话题时,要特别留心对方的眼神和小动作,一发现对方厌倦、冷淡的情绪时,应立即转换话题。

在与人聚会时,常常会碰到请教姓名的事,“请问你尊姓大名。”你要牢牢记住对方的姓名,对方说出姓名之后,你应立即用这个名字来称呼,当你碰到一个可能已经忘记了的人,你可以表示抱歉,“对不起,不知怎么称呼您?’’也可以说半句“您是——”,“我们好像——”,意思是想请对方主动补充回答,如果对方老练他会自然地接下去。

切中要害对症下药

胡雪岩是晚清混乱的局势中红极一时的红顶商人。纵观胡雪岩的一生,其成功之处归结在为人处世的高超策略上。他能在乱世之中,方圆皆用,刚柔并济,懂得如何积累人脉资源,并利用它为自己的商业经营铺路。

胡雪岩自幼家境贫穷,从小就被迫外出谋生。在商贾云集的杭州信和钱庄当学徒。做学徒的日子非常清苦,但胡雪岩干活从不吝惜体力,而且从不跟师兄弟们计较,从扫地、擦桌到沏茶、倒水,甚至连洗刷便壶一类一般人都不愿意干的差事他也争着干。再加上他生得眉清目秀,又绝顶聪明,能言会道,人缘也好,所以在钱庄内,从柜上师傅到普通伙计都十分喜欢他。

一次,胡雪岩在一个酒馆,看见掌柜正在驱赶一个落魄书生,便上前探问原因,原来那书生身无分文却又想喝酒,因此掌柜不允。他当即替那书生付清所欠的酒钱,并要了几个小菜与那位书生一同小酌,席间才知道,落魄书生叫王有龄,福州人氏,王有龄的父亲是个候补道,分发浙江,在杭州住了许多年,一直没有担任过什么实职,最后在杭州郁郁而终。王有龄的父亲在临死前,见儿子科考无望,于是变卖了一些值钱的东西,为儿子捐了一个“盐大使”的官衔。可是为了安葬老父,王有龄已倾其所有,没钱再去打点官府,只落得整日饮酒消愁,流落街头。胡雪岩听后,隐隐觉得王有龄确有做官的机缘,只是目前缺乏别人帮助。他心中一动,便问:“公子有何打算?”

王有龄仰天叹道:“胡贤弟有所不知,捐官只是捐一个虚衔,凭一张吏部发给的‘执照’取得某一类官员的资格。如果想补缺,必须进京打点吏部,称为‘投供’,然后才能抽签分发到某一省去候补。眼下自己无钱进京投供,哪来机会补缺?只是这进京打点一趟,少说得要四五百两银子,愚兄哪来那么多钱?”

胡雪岩不动声色地问:“倘若王公子有了500两银子,一定能做这个实职吗?”

王有龄道:“不瞒胡贤弟,家父生前学生何桂清正由户部员外郎放江苏学政,最近因公路过杭州,有他相助,我想做这个官不成问题。”

胡雪岩听后也不再隐瞒心中想法,当即掏出一张500两的银票放在了王有龄的手中。又端起一杯酒道:

“听公子一席话,对公子英雄落难之遭遇深表同情,今日萍水相逢,算是前生有缘,来,干了这一杯。”

王有龄与胡雪岩举杯一饮而尽,这一饮正是胡雪岩日后事业的转机。胡雪岩回到钱庄,把自己将500两银票资助了他人的事禀告了钱庄老板,同时表示自己会努力偿还这笔挪用的“公款”。钱庄老板虽然心里不满,但念胡雪岩助人心切,且颇有办事能力,也就作罢。后来,王有龄果然成为朝廷要员,在他的一路关照之下,胡雪岩不但还了欠钱庄老板的500两银子,还很快地独立开店经营生意并不断地将生意做大。

晚晴时期,衣食丰裕的五口之家一年的花费也不过百十两银子。若按今天的物价计算,500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10万元。对于一个店铺伙计而言,这些挪用的银子也许要用其半生的心血来偿还。然而,别人觉得是不可思议的事,胡雪岩却果敢地做了。目光远大的他用惊世骇俗的投资,为自己修筑了一条平步青云的商路。

人生在事,谁都希望结识一些能够呼风唤雨的贵人。但因大多数贵人身居要位,炙手可热,凡人要想结识他们简直难于上青天。这时,我们不妨学学胡雪岩:识贵人于落难之时。识贵人于落难之时,的确需要一定的眼力。如果你认为对方是个落难贵人,就应及时结识,多多交往。或者乘机进以忠告,指出其所有的缺失,勉励其改过行善。如果自己有能力,更应给予适当的协助,甚至施予物质上的救济。而物质上的救济,不要等他开口,应随时取得主动。有时对方虽很急着要,却又不肯对你直言,或故意表示无此急需。你如得知情形,更应尽力帮忙,并且不能有丝毫得意的样子,一面使他感觉受之有愧,一面又使他有知己之感。寸金之遇,一饭之恩,都可以使他终生铭记。日后如有所需,他必奋身图报。即使你无所需,他一朝否极泰来,也绝不会忘了你这个知己。

其实贵人落难,壮士潦倒,都是常见的事。但黄土掩不住金子的光辉,能人志士终会如落难的凤凰般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

从现在起,多注意一下你周围的人,若有落难的贵人,千万要主动伸出你的援助之手。

激发同情心,难事不难办

当两个人交换一块钱时,每个人都只有一块钱;但当两个人交换人脉资源时,他们就可以都拥有更加丰富、完善的人脉关系网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脉关系网。这种人脉关系网是通过自己在社交中的沟通而获得的。没有人可以限制你的人脉关系网的发展空间,唯有你自己可以决定,它可以无限大,也可以无限小,这要看你的努力程度了。

每个人的人脉关系网是不一样的,你的人脉关系网中的每一个节点,都能为你带来一条人脉的线。这就如同数学的乘方,以这条主线来建立你的人脉关系网,速度是十分惊人的!

假如你认识一个人,但你却不一定认识他的朋友,但那个人说:“下星期我们有个聚会,你来参加我们的聚会吧。”你到了那个聚会,你就会认识一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本不相交的人。带了圈内朋友来的人和没有带来的人的附加价值是不一样的。我们知道在人脉关系网中,朋友的介绍相当于信用担保,朋友要把你介绍给其他人时,就意味着朋友是为你做了担保。基于这一点,你可以请你的朋友多介绍一些他的朋友给你认识。就像我们做客户服务一样,如果你的新客户是一个很熟识的老客户介绍的,这位新客户一下子就会接受你或你的服务。

你会发现这样积累人脉资源的成本是最低的,你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做自我介绍,也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请客吃饭,这一切都可以省下来了。

李维汉有一家自己的公司,在商界打混了很多年,也算是交友广泛。但是由于自己公司经营项目的限制,自己结交的都是一些和公司开发项目有关的人士。最近李维汉正为打通科技方面的人脉而发愁。因为公司新研发了一个项目,但有一环节却苦于没有人脉而不得不搁浅。正当发愁之际,王总给他打来电话,让他请广告界的一位老总来参加自己举办的宴会,原来王总公司要推出一个新的品牌,需要广告界的支持。在宴会中王总也给他介绍了几位科技方面的人士,对他的帮助简直是太大了。

要靠别人壮大自己的人脉关系网,首先必须有一个前提,我们与别人交换人脉资源如同做生意,也是一种平等交换。我们跟朋友之间之所以可以维持互动关系,是因为我们各自有可以提供给对方的东西,而且这种交换是不同价值的交换,是通过交换来弥补各自的需要的,而且这对双方都有意义的。

你有一个橘子,我也有一个橘子,如果彼此交换,还是各有一个橘子;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而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就各有两种思想;你有一个非常好的人脉关系网,我也有一个非常好的人脉关系网,如果我们互相交换,那么你就有两个人脉关系网,我也拥有两个人脉关系网。所以,多与别人交换人脉资源是扩展人脉资源最有效的方法。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需要付出

深圳有个叫许铭的人,他应聘去了一家合资公司。许铭的妻子分娩那天,他向洋老板请假半天,老板得知其请假的缘由后,再三表示,不必担心目前工作多人手少的问题,可以多放几天假,回家陪陪太太和儿子。一次,许铭的妻子和儿子均生病住院,过度的劳累致使许铭在工作时间内睡着了。洋老板为此十分生气,叫其卷铺盖回家。可当他知道许铭睡觉的原因后,则自责不已:“我脾气不好,请你原谅我。”并“命令”许铭立刻放下所有的工作回家料理家务,照顾妻儿。三天后,许铭回公司上班时,洋老板送给他一辆漂亮的童车,惟恐不接受,撒谎说:“这车是朋友送给我的,现转送给你,希望你偕妻子一道,用这辆车带孩子出去玩玩,并请接受我这个英国老头子对你全家的良好祝愿。”许铭闻之早已泪水盈眶。自此,他与洋老板的关系越处越好,工作中则更是“死心塌地”地干。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是经济学家高希均先生写的一本书的书名,很多人把它拿来比喻“天下没有不用付出代价的好事”。

人际交往也一样,需要得到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就需要什么方面的付出。

当然这个付出不单单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感情上的,你给对方多少感情,对方也会给你多少感情,要想在社会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与很多人建立感情,必须学会“收买人心”。

战国时期,孟尝君派他的门客冯谖去薛地替他收债。临走时门客问孟尝君:“收完债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说:“看我家少什么就买什么吧!”冯谖到了薛地,召集所有向孟尝君借债的人来。核对借据以后,冯谖就假传孟尝君的命令,将所应收债钱统统赐给了借债的人,然后将借据全部烧掉。薛地的百姓都呼“孟尝君万岁”。冯谖很快返回了齐国,孟尝君奇怪他怎么回来得这么快,问道:“债都收完了吗?”冯谖说:“收完了。”孟尝君又问:“买了什么回来?”冯谖说:“您说看您家缺少的买,我看你房中藏有大量珍宝,外面犬马很多,美女也无数。只有一件缺乏,那就是义,所以我就私自决定为您买了义回来。”孟尝君不以为然:“买义有什么用?”冯谖说:“目前您只有薛这一小小的封地,但却不爱护薛地的百姓,只知从那里取利。因此,我假托您的命令把借债都赐给了百姓,烧掉了借据,百姓们都非常感激您,这就是我为你买的‘义’。”孟尝君此时才明白怎么回事,心中不大高兴。

一年以后,齐王疑忌孟尝君,就免了他的宰相,让他到薛地去。结果薛城的百姓扶老携幼,远远的都来迎接他,这时孟尝君才明白了冯谖买‘义’的深意。

本文中的洋老板深知与下属的关系也是需要先付出的道理,因此他不但在言行上给下属以父亲式的关心,而且在自己误解下属的时候主动向对方道歉,并买了一辆童车作为对下属无意中伤害的补救,这时的下属,能不感恩戴德吗?不难想像,他肯定会得到一份丰厚的“午餐”的回报。

要想有所得,就必须要付出。

诱之以情趣、利益

交朋友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是从开始做加法,然后逐渐做减法的过程。

人的一生假如交上好朋友,出自真情实意,又是志同道合,不仅可以得到情感的慰藉、心灵的安抚,还可以互相砥砺,相互激发,成为事业的基石。

然而,交朋友是一个交心的过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个人对初次见面的人都有一种防范心理,这是人们很自然的自我保护反应。假如操之过急,对方必然会对你采取一种关上大门的自卫姿态,甚至认为你居心不良,或认为你太幼稚,有些荒唐,因而拒绝你的接近。

李冰参加了一个大型的社交聚会。在聚会上,他与人们交换了一大堆名片,握了无数次手,忙得都搞不清楚谁是谁了。

几天后,李冰接到一个电话,原来是几天前在聚会中见过面,也交换过名片的朋友张楠,由于张楠的名片设计特殊,让他印象深刻,因此记住了他。

这位朋友也没什么特别目的,只是与他东聊西聊,好像二人已经很熟的样子。

李冰不太高兴,由于张楠与自己没有业务关系,并且也只见了一次面,他就这样打电话来聊天,让他有被侵犯的感觉。同时,也不知和他聊什么好。

在当今社会,这种情形经常会出现,以张楠来看,他有可能对李冰印象颇佳,有心和他交朋友,因此主动出击;另外也有可能是为了业务利益而先行铺路。但不管基于什么样的动机,张楠采取的方式犯了人性丛林的忌讳——操之过急。

人际交往中,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必然作为。但在人际交往时,还必须注意遵循渐进原则,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不致弄巧成拙。

交朋友是一门艺术,应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以真诚的态度,用诚挚的、虚心的、友好的方式对待朋友,善于发现、尊重、学习他人的优点。

在结交朋友时,你若要尽快地与对方熟识起来,必定会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以求尽快接近对方。有时对方会很快感受到你的热情,也给你热情的回应,但大部分人在你的猛烈攻势下都会有一种受到压迫的感觉。在他没准备好与你“熟”之前,他只是痛苦地应付你,很可能第三次就拒绝和你碰面了。

交友不可强求,友谊应该随缘。假如他愿意把你当作自己的好朋友,你通过自己适当的努力让他明白你的诚意就够了;假如他本来就不打算交你这个朋友,那是任何手段也改变不了的。当然,有一点你要注意:每个人有自己对待好朋友的方式,不一定要形影不离或者心心相印。许你没有发现,但事实上他内心已把你当作好朋友了。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应该主动适应对方的方式,由于好朋友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相互尊重、相互谅解。

所以,交朋友一定要用自己的真心去面对对方。同时,又要把握一个度,既要积极主动,又要相机而动。要保留彼此的独立空间,更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深入对方的心灵。最终,成为生活和事业上无话不说、心有灵犀的知心朋友!

找人办事要因人制宜

“七分努力,三分机运”。我们一直相信“爱拼才会赢”,但往往有些人即使拼了也不见得赢,关键就在于缺少贵人相助。在攀向事业高峰的过程中,贵人相助往往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有了贵人,不仅能替你加分,还增加你的筹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和的内涵就是“贵人相助”。有贵人相助,成功就会变得简单得多。所以,找到自己的贵人,并博得他们的信任和赏识,是成功的重要步骤。“贵人”可能是指某位居高位的人,也可能是指令你心仪急欲模仿的对象,无论在经验、专长、知识、技能等各方面都比你略胜一筹。因此,他们也许是师傅,也许是教练,或者是引荐人。因此,出门遇“贵人”,就可吉星高照,前途一帆风顺,甚至将来会飞黄腾达。

据调查表明,凡是做到中、高级以上的主管,有百分之九十都受过栽培,至于做到总经理的,有80%遇过贵人,自己创业当老板的,竟然百分之百全部都曾被人提拔过。不论在何种行业,“老马带路”向来是传统。作用不外乎是栽培后进,储备接力人才。

清政府的官场中历来靠后台,求人写推荐信。军机大臣左宗棠从来不给人写推荐信,他说:“一个人只要有本事,自会有人用他。”左宗棠有个知己好友的儿子,名叫黄兰阶,在福建候补知县多年也没候到实缺。他见别人都有大官写推荐信,想到父亲生前与左宗棠很要好,就跑到北京来找左宗棠。左宗棠见了故人之子,十分客气,但当黄兰阶一提出想让他写推荐信给福建总督时,顿时就变了脸,几句话就将黄兰阶打发走了。

黄兰阶又气又恨,离开左相府,就闲踱到琉璃厂看书画散心。忽然,他见到一个小店老板学写左宗棠字体,十分逼真,心中一动,想出一条妙计。他让店主写柄扇子,落了款,得意洋洋地回到了福州。

这天,是参见总督的日子,黄兰阶手摇纸扇,径直走到总督堂上,总督见了很奇怪,问:“外面很热吗?都立秋了,老兄还拿扇子摇个不停。”

黄兰阶把扇子一晃:“不瞒大帅说,外边天气并不太热,只是我这柄扇是我此次进京,左宗棠大人亲送的,所以舍不得放手。”总督吃了一惊,心想:我以为这姓黄的没有后台,所以候补几年也没任命他实缺,不想他却有这么个大后台。左宗棠天天跟皇上见面,他若恨我,只消在皇上面前说个一句半句,我可就吃不住了。总督要过黄兰阶扇子仔细察看,确系左宗棠笔迹,一点不差。第二天就给黄兰阶挂牌任了知县。黄兰阶不几年就升到四品道台。

可见,为自己寻求一些贵人作为背景可以借力使力,从而使自己尽快得到提拔,英雄有用武之地,也是很值得研究的。因为这对于我们修正自己的做人方法,是很有帮助的。

贵人不会主动来到你的面前,需要你自身的努力才能遇到。贵人是指在层级组织中职位比你高且对你的晋升有所帮助的人。首先你得费心地去分辨谁是贵人。你或许以为,你的晋升几率取决于顶头上司对你的评语好坏,这观念或许是正确的。但是更高的管理阶层可能觉得你的顶头上司并不胜任,因而可能不在乎他的推荐和好恶。所以,仔细深入观察,你才能找到能帮助你晋升的贵人。

寻求贵人不可急功近利。在工作上的层级组织中,如果你的上一层职位被某一个不胜任者占住,那么不管你花再多力气或你的贵人再有心提拔你,也都将徒劳无功。为了到达跳水板顶端,你必须爬下那座被堵塞了的阶梯,横越到另一侧没有障碍的阶梯,然后再顺利地爬上顶端。同样地,在层级组织中,你必须离开挡路人那条升迁道路,然后从另一个没有阻碍的道路往上晋升。如果那人仍有资格获得晋升,他便不算是挡路人,而你也不必躲开他。只要稍加忍耐多等一些时日,等他获得晋升后出现空缺时,你的贵人便能立即提拔你。

不能一条道跑到黑。争取多位贵人的提拔。多位贵人的共同提拔,可产生乘数的提拔效果。乘数效果的产生,是由于这些贵人在他们的谈话里,不断地互相强化你的优点,因而使他们决心提拔你。假使你只有一个贵人,你便得不到这种强化的效果。

孤掌难鸣,没有贵人比较难成气候,但若要被贵人“相中”,首要条件还是在于自己是不是这块料。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你一无所长,却侥幸得到一个不错的位置,保证后面一堆人等着想看你的笑话。毕竟,千里马的表现好坏与否,代表伯乐的识人之力。假如提拔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对贵人的荐人能力,也是一大讽刺。

与贵人之间的关系应当有所明确,最好是建立在双方各取所需、各得其利的基础上。这绝不是鼓励唯利是图,而是强调双方以诚相待的态度,既然你有恩于我,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这才是正确的做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