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
——《贞观政要·求谏第四》
唐太宗能够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使朝野上下一片太平,这与他广开言路的政策紧密相关。贞观伊始,唐太宗即意识到了广开言路、积极听取臣子意见的重要性。太宗曾对公卿说:“一个人想要认清自己,需要借助一块明镜;而一国之君,若要端正其身、治其国,则须靠国之忠臣。臣子何谓忠?直言进谏是也。知主之过而不言明,是以为隋亡之罪臣也。”因此,太宗鼓励大臣说:“必须极言规谏。”这为敢言的忠臣们的涌现开辟了道路,开启了盛世的大门。事实证明,唐太宗的这a一举措是十分重要的,贞观年间,的确涌现出了一批敢言、直言的臣子,如魏徵等,他们为整个国家的安定、人民的休养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讲的是广开言路的重要性。从个人的角度而言,君主不仅仅是统治国家的工具,更是作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统治者”而存在。既然君主为“人”而非“物”,对事物的判断就不可避免地会带上“自我”的主观情绪。因此,言路闭塞、以自己的是非为是非的后果即是:于个人而言,则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于国家而言,小则导致朝野纷争,大则致使人民生活于水生火热之中,甚至招致亡国之害。误己事小,误国事大。唐太宗身为一国之主,能够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这是他的“明”之所在:“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帝王既然也无法摆脱常人的喜怒哀乐,那唯有依靠臣子的直言进谏以端正帝心,以避免仅凭自己的喜恶来断是非的现象,也唯有如此,国之根本才得以巩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与臣的关系,好比舟与水的关系。唐太宗深谙此道,为此,他赋予了他的臣子话语权——“尽情极谏”。这其实是一种“双赢”的智慧,臣子因为太宗的广开言路而得到一个施展自己才华、抱负的舞台;而朝野之内,则更是人才毕现,国家的根基则更是因正确的决断而得到稳固,从而达到一种“其乐融融”的局面。这样一种宽松的氛围,不由得让人想起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现象。正是因为出于“乱世”,思想不受束缚,各家学说可以尽展其长,得到发展,开出一朵朵思想界的奇葩,最终流芳百世。唐太宗“尽情极谏”的政策,鼓励臣子们积极进言,正是为臣子的各展所长营造了一种轻松的思想氛围,因而,各种人才才得以浮出水面。
管理一个组织机构,恰如治理一个小型的国家,而管理者就好比这个国家的君主。机构的发展,需要管理者的正确决断。如果将唐太宗放入现代机构当中,他无疑是一个出色的管理者。因为他置身为人,却能够摆脱一般人的主观情绪,从一个宏观的角度,较一般人更为客观地对整个机构的发展运筹帷幄。这点很值得后人学习。
那么,管理者如何将自身摆在一个客观的立场,对机构的发展做出客观的决断呢?唐太宗“广开言路”的政策无疑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好的例子。
在现代组织机构管理中,也不乏向唐太宗学习“广开言路”的例子。比如,美国的伊斯曼公司就认为,企业的成败与员工的进言有很大程度上的关系。因此,他们设立了一项“民主激励”的政策,创立了建议奖励制度。建议被采纳后,公司会给予相应的奖励。而公司员工因建议获得的相应的奖金,每年会超过150万美金。而员工的这些建议,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制造方法和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组织机构管理中,这一项政策是十分得力的,至少,伊斯曼公司因此而获得了极大的效益。首先,鼓励员工进言,是增强员工主人翁态度的一种手段。让现有的员工以组织机构为家、对机构负责,这比费尽心思寻觅人才却又不留住人才来得可靠得多。许多员工奋斗在产品的最前线,他们比任何一个管理者更了解市场的定位、产品的走向、生产的工艺、流程等,例如,历史上先进机器的出现所引发的工业革命都是自最普通的工人开始的。鼓励员工进言,就好比掌握了一种至关重要的信息手段,重视这些员工的意见,无疑是对自己机构生产质量、效率和销量的一种保证。第二,机构的管理者不可逃脱“人”的范畴,因此,对事物的发展、把握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客观、公正、正确。所以,就管理者而言,他需要员工的言论以辅佐自己做出正确的决断。第三,鼓励员工进言,其实是给员工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是员工为组织机构所做贡献的一种认可,是对员工价值的一种肯定。而员工的某些积极行为得到肯定和激励,自然也会更为积极地将自己对机构的用心反馈给所在机构,从而营造一种向上的组织机构文化,使机构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第四,组织机构也可以从这样一种宽松的氛围当中发现人才、制造人才。而更为重要的是,机构也会因为这种人性化的制度而吸引和留住不少对机构有用的人才,这对机构的发展无疑是有利的。
经营一个机构,就好比经营一个小型的社会。组成这个社会最重要的部分不是管理者,而是位于基层的员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唐太宗的领导艺术无时无刻地在告诉我们重视基层、广泛听取意见的重要性。一个聪明的管理者,除了要有自己的决断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谦卑的心,能够容纳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并且能够从各种意见当中分清主次、去粗取精,吸取有利的东西,从而达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