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徐正静,其被节无不肉。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有主位。
——《鬼谷子·符言第十二》
“谦虚”作为一种最宝贵的美德,自古以来都受到人们的推崇。有人说,谦虚是一切道德之母,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曾经舜谦恭地对禹说:“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鬼谷子认为君王的修养要做到安详、从容、正直、平和,度量宽容;善于交结而与世无争,内心谦虚、心平气和地处理天下的事变;这是君主谨守的职位,也是君主能够保有职位的基础。历史上,唐太宗也是个很谦虚的皇帝。他曾对侍臣说过:“人们说做了皇帝就能够自认为尊贵显耀,没有什么可畏惧的,我却认为正应该自己保持谦逊恭谨,经常感到畏惧。《周易》说,‘君子的准则是厌恶骄傲自满而崇尚谦逊恭谨。’太凡做皇帝的,如果自认为尊贵显耀,不保持谦逊恭谨。自身若有不对的事,谁肯冒犯威严上奏劝谏?我每说一句话,办一件事,必定上畏苍天,下惧群臣。”
可见,谦虚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智慧。身居高位的皇帝,如果不懂得谦虚,而是炫耀自己,盛气凌人,掩饰过错,拒绝纳谏,那么国家就很快会灭亡的。作为组织的管理者,亦是如此。所以,越是高位的人越要谦虚谨慎,否则,都很难得到慎终 。
历史上很多人死于骄傲自大的。汉景帝的重臣周亚夫,为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却居功自傲。一天汉景帝宴请周亚夫,给他准备了一块大肉。但是没有切开,也没有准备筷子。以考察他有没有以太子为核心的谦虚意识。但周亚夫一看,就很不高兴,向内侍官员要了双筷子吃肉。汉景帝看在眼里,对周亚夫的行为很不满。按照汉景帝的逻辑,我给你肉吃,你还不满,还要筷子,你既然连我都敢得罪,那得罪其他一些人也是很正常的事。于是最后就找理由把他给杀了。无独有偶,春秋战国的伍子胥和清朝大将年羹尧,都死于居功自傲。伍子胥被吴王杀,固然有其他原因,但跟他的性格不无关系,尤其是老年时,他的自傲就表现出来了。被雍正推崇到极点的年大将军最后被杀,也是因为居功,不懂得谦虚谨慎所致。
作为君王或组织机构的头领,出于种种原因,都喜欢身边的人能够谦虚、有风度,总不大喜欢周围有人逞能叙功。“如果这又是你干的,那又是你干的,那我的呢?这不明显削弱我的地位和威信吗?”
由此,我们可以翻看《红楼梦》里焦大的酒后谩骂。焦大因为他从儿时起就跟着太爷出生入死,救了大爷的命。于是便“仗着这些功劳情分”,肆意装大撒泼,他说:“焦大爷跷跷脚,比你的头还高呢?”“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就做官儿享荣华受富贵?”焦大倚老卖老,认为自己是贾家的恩人。然而,贾家后人却不买他的账,他胡闹的结果就是,“把他捆起来,用土和马粪满满的填了他一嘴”。焦大一个打杂的,却仗着救过贾家的大爷,便敢目中无人,口出狂言。这都是不知谦虚自保惹的祸。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这是伟人的风度,更是为人修养的一种高度。毛泽东曾向全党严厉警告,“因为胜利,党内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可能生长”,他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唐太宗作为一个皇帝,尚且知道如此谦虚,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古语说:“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管理者更该拥有谦虚的美德。因为管理者的个性是影响管理工作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可低估和轻视。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谦虚、诚实、心胸开阔和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谦虚是首要的,因为人无完人,我们任何人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有限的,即使你在某一方面的造诣很深,也不能够说明你已经彻底掌握了。“生命有限,而知识无穷”,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无穷的海洋,都是无际的天空。所以作为管理者要虚心向管理对象学习,虚心接受下属的建议,尊重别人的想法,每做一件事要认真总结经验,扩大自己的视野,不墨守成规,在洞察自身及企业的实际能力后再力求发展,从而加强组织机构的管理和发展。
可见,谦虚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最基本的的条件。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真正谦虚好学的人。在某单位的一次公开招聘中,左某战胜了其他几位竞争对手登上了经理宝座。许多同事对他表示祝贺和赞赏,有人甚至当众夸奖他是几位候选人中实力最强的。左某却坦诚说道:“其实几位候选人各有千秋。论管理我不如老陈,论经营我不如老周,论公关我不如小王。”后来,左某不但以诚意挽留了这几位竞争者,而且在组阁时根据各自特长作出了相应的安排。他谦虚的气度使他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也使他在工作中取得了显着成效。他上任后没多久单位就扭亏为赢了,而且蒸蒸日上。
《论语》云:“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就是希望尊者谦虚以显示他的美德的。就是你有才能,亦不能骄傲自大,仍然要向不如你的人请教,学习他知道的事。所以作为一名管理者,对下属保持平易近人的态度,虚心向员工求谏,通过平和的管理方式来提高团队的凝聚力,这是一个高明的管理手段。其实,谦虚平和的态度也是一种力量,有时候,温和可能比强硬更能收服人心。谦虚地对待下属,并且想办法把功劳归于下属,这样做的好处有哪些呢?
1. 激励下属的士气。对于自己的下属做出的成绩予以充分的肯定和恰如其分的表扬,这将对鼓舞下属士气十分有效,特别是当众表扬的话,效果更佳。
2. 注重对自己下属的对外宣传,赢得下属的尊敬和人心。同是一件事,完成之后,管理者采用不同的说法,其产生的效果会迥然不同。如果用10分制来打分,说“我完成了这件事”,只能打到3分,说“我们完成了这件事”则可打到6分,但是如果说“是某人带领部门全体人员完成了这件事”就可以打到10分了。因为他把功劳有意地都归于下属,从而赢得了下属的尊敬和人心,这种投资长此下来,会使管理者本身受益匪浅,这样做不是比一时的自我吹嘘、文过饰非的效果更好吗?
3.会为你的形象增光添彩。分享成果并不是一件劳而不获的赔本买卖,相反你会得到更多,因为对一位只会把功劳占为已有的管理者来说,旁人或下属对其自我表现总会感到厌烦的,时间长了,也就会更加令人讨厌,从而影响到自身形象。如果在成果面前,管理者每次把“我”换成“我们”或“你们大家”,那么这位管理者将会获得员工更多的支持和尊重。
综上所述,管理者一定要知道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虚心,敝帚自珍。真正的智者,因为看得透,所以不躁;因为想得远,所以不妄;因为站得高,所以不傲;因为行得正,所以不惧。这样的管理者,才称得上是个真诚谦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