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品鬼谷子,学管理
6469900000001

第1章 掌握规律,方能进退自如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鬼谷子· 捭阖第一》

自然界的春华秋实、季节更替、草木生长,与人的生老病死、事业运程一样,各有其产生发展的过程,都有着自己固有的规律性。掌握规律,顺应自然,做事,方能进退自如那些超越众人的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关键在于他们善于掌握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鬼谷子认为:“圣人通过观察阴阳两类现象的变化来判断事物,因而能通晓人们思想变化的规律,揭示事物变化的征兆,从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并预测未来。”即圣人始终都能从阴阳变化的角度分析事物的发展变化。这也是告诫统治者要像圣人一样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使事情顺利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呢?鬼谷子告诫道,“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象之宜,因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也就是说,遇事要权衡轻重,把握事物的“会”、“宜”,最后才能达到成功。

可以说鬼谷子的思想充满了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存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如“事物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然而都各有自己的归宿:属阴,或归阳;柔弱,或刚强;开放,或封闭;松驰,或紧张。”凡事都能认识本质、掌握规律,是哲人之道,是成事之道。关于这点老子也有同样的看法,如《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老子认为,只要认识了事物的本质规律,就能“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不外出考察也能知道天下发展趋势,不观察斗转星移也能知道运行规律。相反,对事物基本规律一点都不懂,甚至连认识方法也不知,盲目地收集情况,掌握得越多,反而越糊涂。明哲之人就在于掌握了事物基本规律,也就不用亲自调查、观察就能知晓事理,不用亲自作为也能成功。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规律,经营管理也不例外。一个组织机构,既有自身运行发展的规律,又往往要受整个社会经济规律所制约。组织机构因其本身条件的不同,管理者如何发现并驾驭具体规律,需要用心探求。真正了解并遵循这些规律、懂得经营管理之道的人,往往很轻松就能把组织机构管理好,他明白管理是统筹规划,至于其他事情可放权给属下去管,而不是事必亲躬,凡事亲力亲为才放心,结果是自己受累不说,机构也没有发展可言。举个例子,懂得经营的人知道经营的规律是以钱生钱,而不懂经营的人即使你给他万贯家产他也会坐吃山空或者把钱藏起来不用。如《圣经·新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后,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们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 于是国王例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一并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道:“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财富增长的原理,增长型个人或组织机构的财富需求关系到个人的成功和生活幸福,是影响组织机构发展和个人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则。生活中常常有人抱怨自己不如意,感叹世道不公,自己工作努力,挣钱却极少,生活拮据,而有些人工作轻轻松松拿的工资反而多。其实如果懂得生存规律后他就不会这样认为了,就像《圣经》故事说的“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凡是少的,如果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思考自己为什么“少”,那么就会发现一个普遍的规律:凡是“少”的人往往都是做事消极,不善于发挥自己优势,更不懂得变通。而那些“多”的人往往都是善于利用已有的资源努力去再生资源。于是越生越多,日子也越过越好。罗伯特?莫顿说过: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所以说,大丈夫立世,不应怨天尤人,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态度积极主动执著,那么你就赢得了物质或者精神财富,获得财富后,你的态度会更加强化你的积极主动性,这可以说是个人或者组织机构成功的必然规律。

鬼谷子谈到圣人掌握规律时还说“筹策万类之始终,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了解人的思想变化规律的圣人,就能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和主宰自己的命运,知道何时出道,何时归隐。

纵观历史可见,那些伟人都是能把握住社会发展规律和自己命运的人。他们在走上社会,施展抱负之际,就已经对历史的发展规律了然于胸,既能预测未来的趋势,又能洞悉兴亡成败、治乱去留的玄机。仿佛天下的兴亡仿佛就掌握在他的手中一般。

西汉张良,在帮助刘邦灭秦除楚后就功成身退,不贪名利,既躲过了刘邦、吕后对功臣的诛戮之祸,又免去了像萧何那样的屈身之辱,只是洁身远引,研究兵法,恰如清溪湍湍,避世而流。汉高祖登基称帝的第二年,分封功臣二十多人,因张良的盖世功勋,汉高祖让他随意在齐地任选三万户封邑。然而张良委婉地谢绝了刘邦的厚赐,只选了一个万户左右的留县,受封为“留侯”,因为他深知任何历史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阶层都充满了风云莫测的倾轧和残杀,稍有不慎,就会被权力斗争的漩涡所吞没,因此,天下一定,他就闭门谢客,以病不朝,练气功,学辟谷,要一步步刻意地退出凡尘世界。

从政治家的为人处世的态度中,我们不难受到一些管理方法的启示,在管理中首先要看清行业的发展形势,了解同行或者他行的发展情况,对组织机构有利的,我们就大胆实践,否则就深隐待时,积蓄力量,先求平稳,再待机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