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曾有过伟大的抱负和梦想。可是,那些遥远的未来,往往只能给他们带来短暂的精神上的快慰与欢娱。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总觉得那个目标太远、太大,难以实现。所以,他们最后都放弃了目标和信仰,放弃了努力和方向,浑浑噩噩,碌碌一生。
设立目标虽然重要,可对于我们要实现的终极目标来说,不过是万里长征,刚迈出第一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我们能将远大的目标进行分解,那么目标的达成就举重若轻。
山田本一是1984年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的冠军获得者,同时也是1986年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的冠军。在此之前,他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我们知道,马拉松赛是一项考验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有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的人才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是次要因素,而山田本一在体力和耐力上都不能算是最佳选手。那山田本一又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呢?
在接受采访中,他这样说:“每次比赛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二个标志是银行;第三个标志是一所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比赛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冲向第一个目标,等到达第一目标之后,又以同样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多个小目标轻松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得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之外终点线上的那面小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的时候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山田本一成功的奥秘就在于将最终目标分解为几个小目标,在每一个小目标中都以最饱满的激情和动力来完成,从而取得最后的胜利。
将远大的人生目标分解成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目标,为每个阶段性目标做好周密的计划并按计划落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迈上成功的阶梯。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在一次著名的演讲中提出了一个振奋整个美国的理想:“美国要在1970年以前将宇航员送上月球,然后再把他安全地带回地球。”但是,当时很少有人知道该如何实现这个理想。为此,科学家们把登月的长期目标分解为若干个阶段目标。例如,为了将一个人送上月球,我们必须先达到载人绕月的阶段目标;而在那之前,我们必须知道如何让宇航员环绕地球飞行;当然,我们必须拥有大推力的运载火箭,以便将人员和设备送离大气层……
按照这样的思路,美国太空总署制订了周密的登月计划,该计划的主要阶段目标包括:(1)发射火箭到大气层;(2)环绕地球;(3)发射火箭,环绕月球;(4)月球着陆器从火箭中分离,在月球表面降落;(5)月球着陆器离开月球,与轨道舱会合;(6)返回地球;(7)进入大气层;(8)返回舱安全坠入大海。
接下来,太空总署将每一个阶段目标更进一步地分解为更小的目标。例如,为了在月球着陆,必须先对月球表面进行勘察,并从拍摄的照片中找到最佳着陆点;然后,还需要做无人着陆登月实验;最后,才由宇航员驾驶登陆器在月球表面着陆。
就这样,在所有参与者的不懈努力下,上述周密而完善的计划一步一步变成了现实,美国果然在1970年之前实现了肯尼迪总统提出的伟大理想:
1961年,宇航员进入外太空;
1962—1963年,宇航员环绕地球三圈;
1964年,拍摄了近距离的月球表面照片;
1965年,美国宇航员在太空漫步;
1966年,无人登陆器在月球表面降落;
1967年,两艘飞船成功实现外太空会和;
1968年,成功绕月球飞行一周;
1969年,人类首次登陆月球。由此可见,远大的梦想必须进一步分解为一个个细小的目标,然后再分解为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并不断检验核查计划实施后的结果。
很多时候,人们都会被那过于远大的梦想吓倒,从而丧失为之拼搏的勇气。但实际上,梦想是可以实现的。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把目标分解为一个个阶段性的小目标,将自己的梦想看成一棵载满小目标的目录树,然后一个个去攻克,这要比一个横亘在那里的庞然大物容易解决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