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6467400000097

第97章 虚美必髡

“原文”

春,二月,车驾东巡。群臣上言:“即位三十年,宜封禅泰山[1]。”诏曰:“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吾谁欺,欺天乎[2]!’‘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3]!’何事污七十二代之编录[4]!若郡县远遣吏上寿,盛称虚美,必髡[5],令屯田。”于是群臣不敢复言。

“注释”

[1]封禅:皇帝在泰山祭拜天地的典礼。[2]语出《论语·子罕》。[3]语出《论语·八佾》。原意谓神不享非礼。林放尚知问礼,难道泰山之神反不如林放吗?鲁国的大夫季孙氏在泰山举行一种祭礼,孔子认为非礼,所以有这样的讽刺。[4]汉人严遵《道德指归论》有云:“夫易姓而王,封于泰山,禅于梁父者,七十有二君。”[5]髡(kūn):一种剃发的刑罚。

“译文”

春季,二月,光武帝乘车去东方巡视。群臣向皇帝建议:“陛下即位三十年,应当到泰山祭祀天地。”光武帝下诏答复道:“朕即位三十年来,百姓怨恨满腹,《论语》说:‘我欺骗谁?难道欺骗上天吗?’‘泰山的神灵不如林放吗?’为什么要玷污记载七十二位封禅贤君的史册!若是各郡县远道派官吏前来上寿,用虚浮溢美之词歌功颂德,朕一定剃去他们的头发,并命他们去边疆屯垦。”于是群臣不敢再建议皇帝去封禅。

“点评”

阿谀奉承,要处以髡刑,这是试图以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来消灭阿谀奉承,这当然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权力的集中、利益的驱动,正是阿谀奉承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