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6467400000028

第28章 君命不受

“原文”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1]。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尝居代、雁门备匈奴[2],以便宜置吏[3],市租皆输入莫府[4],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5];习骑射,谨烽火[6],多间谍[7],为约曰:“匈奴即入盗[8],急入收保[9]。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匈奴皆以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之,李牧如故。王怒,使他人代之。岁馀,屡出战,不利,多失亡,边不得田畜。王复请李牧,李牧杜门称病不出。王强起之,李牧曰:“必用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注释”

[1]武遂:燕邑名。在今河北徐水西北。方城:燕邑名。在今河北固安县。[2]代:今河北蔚县一带。雁门:山西北部。[3]便宜:因利乘便,见机行事。[4]莫府:即幕府。[5]击:杀。飨:以酒食款待人。[6]谨:小心。[7]间谍:侦察敌情。[8]即:刚刚,刚一。[9]入:退入营垒。收保:收拾人马物资自保。

“译文”

赵王任命李牧为大将,进攻燕国,占领了武遂、方城。李牧是赵国防守北部边疆的优秀将领,曾经领兵驻扎在代、雁门防御匈奴。他可以根据需要,自行任用军吏,而城市的税收送到李牧的幕府,充作养兵的经费。李牧令人每天宰杀好几头牛,供给将士们食用,并指挥部队练习骑马射箭,小心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多派出侦察人员打探敌情,同时申明约束:“一旦匈奴入境掠夺,应立即收拾起人马、牛羊、物资等退入堡垒中固守,有胆敢逞强捕捉俘虏的,一律处斩!”如此,匈奴每次入侵,军队都认真地点燃烽火报警,然后人马、物资退入堡垒中,坚守不战。这样过了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损失。匈奴都以为李牧胆怯,赵国守边的官兵也认为自己的将帅胆小。赵王责备李牧,但李牧依旧如故。赵王发怒,派他人取代李牧。以后一年多,新任将领屡次出击,作战失利,损失惨重,边境百姓无法正常地耕作和放牧。赵王又派人请李牧复出,李牧以生病为由闭门不出。赵王强迫李牧出山,李牧说:“如果一定要用我,必须允许我仍照从前的办法行事,我才敢接受您的任命。”赵王答应了。

“点评”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李牧的故事是一个正面的例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建立起来以后,敢于拒绝君命的将军越来越少了。君王自以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岂不知,坐在深宫之内,又如何能掌握实际情况!更何况战场的情况瞬息万变,没有机动处置权的将军,又如何能够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