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6467400000023

第23章 纸上谈兵

“原文”

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1]。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2],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3]!廉颇易与[4],且降矣[5]!”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6],若胶柱鼓瑟耳[7]。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8]。”王不听。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9]。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10]?”对曰:“始妾事其父[11],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12],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13]。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14],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15],妾请无随坐[16]!”赵王许之。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陰使武安君为上将军[17],而王龁为裨将[18],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19],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20]。赵括乘胜追造秦壁[21],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22]。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武安君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23],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焦釜然[24]。且救赵,高义也[25];却秦师,显名也[26];义救亡国,威却强秦。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齐王弗听。九月,赵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陰相杀食。急来攻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27],不能出。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武安君曰:“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注释”

[1]数:屡次。让:责备,指责,斥责。[2]应侯:秦相范雎。反间:离间。[3]马服君:即已故的赵国大将赵奢。[4]易:好对付。[5]且:将要,快要。[6]名:这里指虚名。[7]胶柱鼓瑟:调弦的柱被粘住,就无法调音了。比喻固执拘泥,不能变通。[8]合:交战。[9]易言之:说得很容易。[10]何以:为什么这么说。[11]妾:妇人自谦之词。[12]乡:向。[13]便利:方便、顺利。这里指合适。[14]异心:心思不同。[15]不称:不能胜任。[16]随坐:连坐。[17]阴:偷偷地。武安君:即秦国大将白起。[18]裨将:偏将,副将。[19]易置:调换。[20]劫:截击。[21]造:到,至。壁:营垒。[22]绝:切断。[23]扞(hàn)蔽:屏障。[24]沃:浇。焦釜:烧焦的锅。此句比喻事情危急,救援唯恐不及。[25]高义:高尚的道义。[26]显名:显示名声。[27]四,五复之:四队逐次进攻,五队继续再攻。

“译文”

秦军屡次打败赵军,廉颇坚守营垒,不出。赵王以为廉颇损兵许多而更加胆怯,不敢出战,非常气愤,多次斥责他。应侯范雎派人用千金去赵国施行反间计,散布说:“秦国就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大将。廉颇好对付,他快投降了!”赵王便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蔺相如说:“大王因为赵括有些虚名就用他,这是粘住调弦的琴柱再弹琴呀!赵括只知道死读他父亲的兵书,不知道交战中的应变。”赵王不听。当初,赵括从小学习兵法,自以为天下无人可比。他曾与父亲讨论兵法,赵奢难不倒他,但不说他有才干。赵括的母亲询问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出生入死的事情,而赵括却说得很容易。赵国不用他为大将也就罢了,如果一定要用他,葬送赵军的必定是赵括。”待到赵括将要出发,他母亲上书,说赵括不能用。赵王问:“为什么?”回答说:“当年我侍奉赵括的父亲,他做大将时,亲自捧着饭碗去招待的有几十位,他的朋友有几百人。大王及宗室王族给他的赏赐,他全部分发给将士属员。他自接受命令之日起,就不问家事。而赵括刚刚做了大将,就向东高坐,接受拜见,军官吏员没人敢抬头正眼看他。大王赏给他的金银绸缎,收藏在家里,每天打听有什么合适的田宅就买下。大王您以为他像父亲,其实他们父子的心思不同。请大王不要派他去。”赵王说:“老太太你别管,我已经决定了。”赵括母亲说:“若是赵括不能胜任,我请求不要连累治我的罪。”赵王同意。秦王听说赵括被任命为大将,便暗中派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改王龁为副将,下令军中:“谁敢泄露白起为上将军的消息,格杀勿论!”赵括到了赵军中,全部推翻原来的规矩,调换军官,下令出兵攻击秦军。白起佯装战败撤退,布置两支奇兵准备截击赵军。赵括乘胜追击,直达秦军营垒,秦军坚守,无法攻克。这时,一支二万五千人的秦军奇兵堵住赵军的后路,一支五千人的骑兵插进赵军的营垒,赵军被一分为二,粮道也被切断。武安君白起便下令精锐轻装前去袭击,赵军迎战失利,只好坚筑营垒以等待救兵。秦王听说赵军运粮通道已经切断,亲自到河内征发十五岁以上的百姓全部调往长平,阻断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通道。齐国、楚国援救赵国。赵军缺乏粮食,向齐国请求接济,齐王不给。周子说:“赵国对于齐国、楚国来说,是一道屏障,就像牙齿外面的嘴唇,唇亡则齿寒。今天赵国灭亡了,明天灾祸就会降临齐国、楚国。援救赵国这件事,应该像捧着漏瓦罐去浇烧焦了的铁锅那样,刻不容缓。何况援救赵国是高尚的道义;抵抗秦军,是显示威名的好事。必须主持正义援救亡国,显示兵威击退强秦。不致力于此事反而爱惜粮食,这样为国家决策就大错了!”齐王不听。九月,赵军已断粮四十六天,士兵们都在内部暗中残杀,互相吞吃。赵括穷急,便下令进攻秦军营垒,想派出四支队伍,轮番进攻,到第五次,仍无法突围。赵括亲自率领精兵上前搏战,被秦兵射死。赵军崩溃,四十万士兵全部投降。白起说:“当初秦军攻克上党,上党百姓却不愿归秦而去投奔赵国。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不全部杀掉,恐怕会有后乱。”于是使用奸计把赵国降兵全部活埋,只放出二百四十个年岁小的回到赵国,前后共杀死四十五万人,赵国大为震惊。

“点评”

赵括的纸上谈兵,葬送了赵国。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无用的害人的理论。赵王的用人不当,不听赵括之母的忠告,要负主要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