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5分钟家庭滋补方
6466900000017

第17章 不同季节滋补方

(一)春季滋补方

古代养生名著《摄生消息论》指出:“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饮酒不可过多,米面团饼不可过食,致伤脾胃,难以消化。”所谓减酸益甘,是说人们在春天宜少食酸味食物,要多食甜味的食物。原因是春季为肝旺之时,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而酸味入肝,多食酸味会加强肝气的偏亢,故要少吃。但多吃点甜的,则能加强脾的功能,以助抗御肝气侵犯的能力。一般说来,春季的饮食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这是因为辛甘之品可发散为阳以助春阳,温食利于护阳,如葱、芫荽,枣、花生等皆宜,但不宜食大热、大辛之品,如参、茸、附子等。现代营养学认为,缺少维生素B且饮食过量是引起“春困”的原因之一,故要常吃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菜花,大白菜,柿子等。

春天饮食养生除了要做到以上各方面外,重要的一条是常吃些滋补方,如下所述:

1.菊花往鱼

原料:桂鱼750克(1条),冬笋25克,胡萝卜25克,香菇25克,青豆25克,鸡汤100克,葱5克,姜5克,精盐2克,酱油5克,料酒15克,米醋50克,味精1克,白糖100克,淀粉50克,番茄沙司15克,花生油1000克(实耗100克)。

制作:

(1)将桂鱼剔骨切成段,再切成菊花刀,用料酒、盐、味精拌好,粘上淀粉。

(2)将油烧至五成热,放入鱼肉炸成金黄色或菊花状后捞出放盘中。

(3)锅内放少许油烧热,将切好的笋丁、香菇丁、胡萝卜、青豆、番茄沙司、葱、姜放入锅内,炒香后再加入料酒,酱油、米醋、白糖、精盐、鸡汤烧开,再用淀粉勾芡,炒至黏稠,浇鱼上即成。

用以上原料制成的菊花桂鱼含蛋白质143克,脂肪132克,糖类172克,总热能10242焦。钙771毫克,磷1412毫克,铁15毫克,维生素B。0.2毫克,维生素B。1.4毫克。

功效:桂鱼开胃健脾、滋补健身,养血行瘀。

桂鱼骨刺少,肉细嫩鲜美,容易消化,所含蛋白质为优质蛋白,各种必需氨基酸齐全,钙、磷含量丰富。菊花桂鱼以香菇,胡萝卜、冬笋、青豆为配料,充分利用了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营养价值很高,菜形美观,色味俱佳。

2.鸽子羹

原料:鸽子1只,鸡肉200克,青菜25克,鸡汤750克,精盐3克,胡椒粉2克,葱花10克。

制作:将鸽子宰杀,去毛及内脏、脚爪,洗净,放人锅中氽一下,捞出剔骨,肉切成丁。鸡肉洗净,下沸水锅氽一下,切成丁;青菜焯一下,切成节。锅中放入鸽肉、鸡肉丁、精盐、胡椒粉、葱花,加鸡汤,煮至肉熟烂,加入青菜,盛入碗内即成。

功效:有补肝肾、益精血、壮阳疗痿、祛风解毒之功效。

此菜色泽美观,汁美味鲜。用鸽子肉与鸡肉相配,相得益彰,为家庭保健汤菜之一。

3.春韭炒豆腐

原料:豆腐300克,春天韭菜100克,盐5克,味精2克,猪油40克,葱1克,姜1克。

制作:将豆腐切成长4厘米、厚1厘米、宽1厘米的条,放在开水中焯一下,使豆腐受热后质地更紧密。葱、姜切成丝。韭菜择好,洗净,切成长约2.5厘米的段。炒锅上火,放油,下葱、姜丝略炒,加入滤干水分的豆腐条,不停地翻炒,加入盐和味精。豆腐受热均匀后,加入韭菜翻炒几下,即可装盘。

此菜为北京风味,清香咸鲜,口感滑嫩,豆腐白嫩,韭菜青绿,色泽极佳。烹制此菜也可用青蒜或蒜黄。加入猪油的目的是为增加香味,用植物油烹制也可。

功效:壮阳。

4.肉片烧茄子

原料:茄子300克,猪肉100克,豆油750克(约耗油100克),湿淀粉30克,酱油、精盐、味精、葱片、蒜片、香油、高汤各适量。

制作:

(1)把茄子剖成两半,在圆面上打成斜刀纹,再切成3寸宽、1.2寸长的斜条。

(2)把肉切成5分宽、1寸长的薄片。

(3)勺内加油,烧至七成热时,下入茄条,炸至茄子变色后捞出。

(4)勺内留油50克,用葱、蒜炝锅,加入肉片煸炒,随即把酱油、精盐、高汤一起放入。烧开后下人炸过的茄子,在小火上炖3分钟,用湿淀粉勾芡,撒入味精,淋入香油,即可出勺。

功效:营养丰富。

5.炒鳐鱼丝

原料:活鳝鱼500克,玉兰片、葱头、芹菜各25克,香菜50克,酱油30克,精盐、白糖各2克,味精2克,料酒15克,大蒜5克,湿淀粉30克,花生油500克(约耗50克),高汤适量。

制作:

(1)将鳝鱼头用钉子钉在菜板上,用尖刀划开,剔骨、去内脏、去头尾,取肉200克,切成0.3厘米宽、3厘米长的斜丝,放入碗内。玉兰片、葱头、芹菜均切成丝。香菜切末。蒜拍碎。

(2)将酱油、精盐、味精、料酒、白糖、高汤、湿淀粉放入碗内,兑成芡汁。

(3)炒锅上火,放入花生油,烧至五六成热,下鳝鱼丝,用筷子拨散,随即放入葱头、玉兰片、芹菜丝,迅速用漏勺捞出沥油。

(4)原炒锅留油10克置旺火上,下蒜末炝锅,倒入鳝鱼丝,再将兑好的芡汁调匀倒入,急速翻炒后,出锅装盘,把香菜末放在盘子的一边即成。

此菜味浓鲜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是春季的佳肴。

功效:壮阳。

6.糖醋排骨

原料:猪排骨400克,糖75克,醋50克,酱油、盐、花椒水、葱、姜、蒜、香菜、湿淀粉、高汤、香油各少许。

制作:

(1)将猪排骨剁成8分长的段,加湿淀粉、酱油抓匀。

(2)用酱油、糖、醋、花椒水、高汤、湿淀粉兑成汁。葱切成小丁,香菜、姜切成末,蒜拍成泥。

(3)勺内放油烧到六七成热时,将排骨一块一块地放入油内炸成金黄色捞出。

(4)勺内放底油烧热,用姜、葱、蒜炝锅,倒入炸好的排骨,加兑好的汁、香菜,翻炒几下,淋香油出勺。

功效:补中气。

7.蛋羹虾米(蒸)

原料:鸡蛋150克,虾米10克,精盐5克,温水350克,葱末2克,食油10克。’

制作:

(1)先将鸡蛋磕人碗内,放入精盐。食油和泡透的虾米。用筷子将鸡蛋打散,加入温水打匀。

(2)锅置旺火上,将鸡蛋放入蒸屉蒸。待水开后再蒸16分钟即熟。待快热时撒上葱末稍蒸。

蛋黄葱绿,虾米味鲜,蛋羹软滑,易于消化,老少皆宜。

若不放虾米,可增加1克盐、1克味精。

功效:补肾。

(二)夏季滋补方

元代著名养生家邱处机说:“温暖,不令大饱,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这是夏季在饮食方面保护人体阳气的一条重要措施。意思是,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人们不要吃太凉的饮食,如吃温热一些的食物,因为寒凉饮食能伤害脾的阳气,造成腹胀、大便泄泻等脾气虚的症状。并且夏季最好少吃一些油腻的食物,多吃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中老年人在夏季应经常做些粥食如绿豆粥、红小豆粥、荷叶粥等,这些粥有的能清热解暑,有的能降低血脂。

夏季是瓜果蔬菜的旺季,多吃营养丰富的西瓜、西红柿、黄瓜、莴苣、扁豆等,对增强体质有一定作用。此外,夏季湿热的气候环境适宜细菌的生长及繁殖。食物极易腐烂变质,因此夏季要注意饮食卫生,把好“病从口人”这一关,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净。

此外,在夏季饮食养生方面,亦应常吃一些有滋补作用的营养方,如下所述:

1.绦豆粥

原料:绿豆150克,大米100克。

制作:绿豆择沙洗净,人锅加水旺火烧开,加入5次冷水后放人洗好的大米,烧开后再点一次冷水至适量,烧开后改文火煮烂即可。

功效:此粥可消肿利尿,清热祛暑。

2.麻酱马齿苋

原料:马齿苋250克,豆腐干3块。芝麻酱25克,酱油、麻油、盐、白糖、味精适量。

制作:豆腐干用沸水煮5分钟,马齿苋用沸水焯熟,分别切碎,二者都放入容器,加上各味调料及用水湃开的芝麻酱、麻油拌匀即可。

功效:马齿苋味微酸、性寒,有泄热解毒、消暑作用,可治痈疮肿毒、湿疹等皮肤病,也是暑天佐食佳品。

3.珠落玉盘

原料:嫩玉米粒300克,红绿柿子椒50克(喜食辣者可用红绿小辣椒代替),糖、盐、味精、素油适量。

制作:玉米粒洗净,柿子椒切小丁;油烧热,放入玉米粒、盐煸炒3分钟,加少许水再炒3分钟,放入柿椒丁翻炒片刻,放糖、盐、味精拌匀即可。

功效:此菜补中健胃、祛湿利尿,且富含粗纤维、维生素C等,是夏秋季中老年人理想的食疗佳品。

4.巧制暑茶

(1)冷红茶:将红茶50克放锅内,加开水上火沸煮5分钟,改微火煮30分钟,滤去茶叶,放少许食盐制成茶卤,饮时用凉开水冲淡,或加糖、柠檬片,或加适量牛奶制成奶茶。

(2)薄荷茶:绿茶适量、方糖1块、薄荷汁1~2滴(鲜叶1~2片)共放茶杯中,沸水冲泡后饮用。

(3)猕猴桃茶:猕猴桃洗净掰开,把果肉挤入容器中,加白糖、温开水搅匀晾凉,置冰箱保存,随时饮用。

(4)竹叶芦根茶:鲜竹叶12克,鲜芦根一段,皆剪成小块置锅中,加水煮10分钟,去渣加少许盐,晾凉后饮用。

5.互升欢(《温病条辨》)

原料:梨1000克,鲜藕500克,鲜芦根100克,鲜麦冬50克,荸荠500克。

制作:洗净的鲜芦根、梨去皮核、荸荠去皮,鲜藕去节和鲜麦冬切碎或剪碎,以洁净的纱布绞挤取汁。

功效:不拘量,冷饮或温饮,每日数次。适合用治外感热病,口渴、咽干、烦躁等症。

按语:本品出自《温病条辨》,原用于治“太阳温病,口渴甚者,吐白沫黏滞不快者”。为肺胃津伤,热盛所设。并可治疗瘅疟。方中鲜果皆为甘寒养阴之品,着重清肺经之火热,鲜芦根除清肺热外尚清胃热,鲜麦冬兼清肺胃经之火热,诸味相配,共成外感温热病饮服清热佳品,亦是夏季防暑佳品。

又方,《重订广温热论》新定五汁饮,用鲜生地黄、鲜石斛、鲜芦根、梨、甘蔗绞汁,饮服。本方增加清胃经火热之力,除适合治肺热证以外,尚可用治内伤消渴和呕吐等症。

脾胃虚寒者不宜多服。

6.百舍互昧汤

原料:百合50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桔梗12克,百部10克,红糖适量。

制作:将上药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浸泡30分钟后用武火煎取药汁加红糖调味饮服,每日3~4次。

功效:此方具有滋阴润肺、生津止咳之功效,适用于治疗夏秋季热病之后口干舌燥、胃口不开、肺热咳喘、心胸烦闷、失眠心悸、精神恍惚以及阴虚燥咳、痰中带血、肺气肿、咽喉炎、更年期综合征等。

7.蕙米粥寡锦

薏米性味甘淡,具有清热祛暑、健脾和胃、祛风除湿等医疗保健功效。炎夏时节,用薏米配以适当的中药或食物煮成稠粥食之,不仅香甜可E1,助消化、易吸收,而且能增强食欲,祛病健身。

绿豆薏米粥:绿豆50克,薏米75克,大米100克,共煮成粥,加食盐少许调味。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预防中暑,辅助治疗痈肿疮毒等症。

怀山药薏米粥:怀山药、薏米各50克,大米100克,共煮成粥,加白糖适量调食。能健脾利湿,辅助治疗暑热,小便淋浊等症。

党参薏米粥:党参50克,薏米60克,茯苓25克,糯米65克,煮粥食。能补中益气,适用于慢性腹泻、病后虚弱、头晕目眩等症。

山楂薏米粥:山楂25克,薏米50克,大米100克,煮成稠粥,加食盐少许调食。能促进消化,适用于暑湿感冒、消化不良、腹胀泄泻等症。

扁豆薏米粥:去皮扁豆25克,薏米50克,大米100克,食盐少许,共煮成粥,有解暑渗湿的功效,可辅助治疗暑湿泄泻,小儿疳积、妇女白带等症。

百合薏米粥:百合、薏米各50克,橘饼50克,糯米100克,共煮成粥,加冰糖适量调食。能补肺畅气,可辅助治疗日久咳喘、肺炎、百咳等症。此外还有抗结核作用,尤其适于肺结核患者食用。

黄精薏米粥:黄精、薏米各50克,枸杞子25克,红枣10枚,大米100克,同煮成粥,加冰糖适量调服。能益脾补。肾,适用于治疗高血压、脾虚久泻、慢性肝炎、肺虚咳喘等症。

黄芪薏米粥:黄芪25克煎汤取汁,加莲子50克,薏米100克,煮成粥。能益气利尿,适用于慢性肾炎水肿、病后虚弱、气虚自汗等症。

石膏薏米粥:生石膏60克,加水煎汁去渣,加蕙米45克,砂仁5克,粳米100克,煮成粥,调入糖少许食用。能清气化湿,适用于暑湿困阻中焦、汗多溺短、胃脘痞满等症。

冬瓜薏米粥:冬瓜250克切小块,薏米30克,绿豆60克,同煮粥,粥熟加入荷叶适量;另将藿香叶少许煎汁,取汁入粥稍煮即成。

能清暑辟秽化浊,适用于防治闷乱烦躁、头痛发胀、肤热有汗等症。

桃仁薏米粥:桃仁15克,薏米30克,煎取汤汁,加入大米100克,煮成粥。能清热利湿,适用于肺痈(心烦胸闷、咯血)症。

杏陈薏米粥:陈皮6克,杏仁15克,煎取汤汁,加薏米30克,粳米100克,煮成粥。有除湿祛痰、健脾和胃之效,适用于高血压、痰湿中阻、恶心呕吐、眩晕头重等症。

半夏薏米粥:薏米30克,大米60克,煮成粥,加姜半夏(研末)

3克,白糖少许,能利湿、健脾、止呕,适用于食管癌、呕吐不止等症。

8.扁豆粥(《延年秘旨》)

原料:白扁豆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干的白扁豆用温水浸泡一夜,取出,与粳米同煮为粥,以白糖调味。每日2次,早晚服食。

功效:健脾和胃,清暑化湿。

扁豆为豆科植物扁豆的嫩荚壳及种子,种子有白色、黑色、红褐色数种。白色者为白扁豆,可食可药,每100克白扁豆含蛋白质22.7克,脂肪1.8克,糖类57克,钙46毫克,磷52毫克,铁1毫克,锌2.44毫克,泛酸1232微克。

按语:《药品化义》谓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窜,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为和中益气佳品”;又善清暑化湿。

但白扁豆味轻气薄,单用恐力弱,故将健脾益胃,补中益气的粳米与之相配,两相合用,而起健脾和胃,清暑化湿之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暑湿内蕴所致的不思饮食、反胃呕吐,或泻下不止、食积痞块者食用。

9.炒三片

原料:苦瓜300克,西瓜皮300克,瘦猪肉100克,素油50克,葱2根,姜丝5克,香醋2克,麻油10克,精盐5克,味精少许,四川豆瓣酱20克,白糖10克。

制作:将苦瓜剖开,去内核、洗净、切成薄片,将西瓜皮最外层翠绿色皮和靠近瓤的白色软层削去,只取紧靠外皮的浅绿色的一层,切成薄片。将瘦猪肉洗净,切成薄片。将苦瓜片炒熟后,取出装入盘内;再将西瓜皮薄片放人锅内炒2分钟后,取出倒入盘内;

将肉片倒入锅内炒2分钟后,放入四川1豆瓣酱、姜丝,炒匀后,将苦瓜片、西瓜片倒人锅炒匀后,放入白糖、精盐、味精、香醋,炒2~4分钟后,放入麻油,炒匀后,取出倒入盘中即成。此菜香脆爽口。

功效:清热解暑。

10.面瓜鸡肉汤。

原料:西瓜1个(1500克左右),鸡脯肉400克,熟火腿50克,冬笋50克,干口蘑25克,海米15克,料酒、精盐、味精、葱、姜、鸡清汤。

制作:

(1)先将鸡脯肉、熟火腿和冬笋用刀分别切成豌豆般大的丁。

再将干口蘑、海米用温水泡软,洗净泥沙,也切成同样大小的丁。

然后将上述5种丁用开水烫一下,放在碗内,加料酒、精盐、味精、葱、姜,上笼蒸烂,取出。

(2)用小刀在西瓜的1/5处,沿周围刻成锯齿形,掀开盖,挖出瓜瓤,瓜皮上刻上各种花纹图案,用开水将瓜内层烫一遍,把已蒸好的五丁放人瓜内,加入鸡汤盖好瓜皮盖,放在一个盘子内放笼上蒸至瓜烂。蒸西瓜的原汤倒在锅内上火烧开,加鸡清汤、精盐、料酒再烧开,撇净浮沫,倒入汤即成。

特点:本汤菜以西瓜和鸡肉、火腿为主料。西瓜能清解暑热、除烦止渴、利水下气,并能解酒毒。鸡肉益气补精添髓。火腿健脾开胃、生精益血。

功效:解暑除烦,止渴下气,利水消肿,补益虚损。适于夏季酷热之日脾虚、精亏之人食用。健康人食之能健身。

素体阳虚、脾胃虚寒者忌用。

11.肉烧刀豆

原料:鲜刀豆500克,熟肉条100克,茭白25克,素油750克(耗25克),酱油2克,肉汤200克,淀粉,味精、姜末、葱花、黄酒适量。

制作:鲜刀豆撕去两边硬筋切成1.5寸长,茭白切粗丝,开油锅油温七成热,投入刀豆,旺火旺油炸半分钟,见刀豆发软即捞出沥油;锅留底油倒进酱油、肉条、茭白丝、炸过的刀豆、姜末、黄酒,炒几下加肉汤烧2分钟,加味精,水淀粉勾薄芡即可。

功效:此菜可健脾和中,消暑化湿,安神养心。

12.苦瓜酿肉

原料:鲜苦瓜1个,瘦猪肉末150克,海米、香菇各25克,鸡蛋清1个,面粉25克,大蒜、淀粉各50克,胡椒粉、味精、盐、酱油、香油、素油适量。

制作:苦瓜去两头,切4厘米长段,挖去瓤入沸水中焯熟,沥干水;香菇、海米切碎加猪肉末、蛋清、面粉、淀粉、胡椒粉、盐调成馅,用馅把苦瓜段填满,淀粉糊封口;油烧热,下苦瓜炸至淡黄色捞出,放入碗中加蒜末、酱油上屉蒸熟;将蒸好的苦瓜码入盘中,余汁入锅调味勾芡后倒入苦瓜上即可。

功效:此菜可清热、祛暑、明目。

13.海米炝三样

原料:黄瓜、莴笋、水发木耳、精盐、味精、香油、海米适量。

制作:黄瓜洗净消毒,用刀削去莴笋外皮,均切成薄片,水发木耳用开水烫后待用。将黄瓜片、莴笋片和木耳放碗内,加精盐稍腌,再放入水发海米、味精,淋入香油拌匀后即可食。

功效:此菜颜色清新,凉爽不腻,初夏食用最为适宜。

14.芝麻油菜

原料:油菜、芝麻、精盐、味精、香油各适量。

制作:油菜洗净去根蒂,放入开水中焯一下捞出,控干后,切成1厘米长的块。炒锅上火,倒入芝麻,微火将芝麻炒熟,倒入油菜内,加入精盐、味精、香油等拌匀即可食用。此菜碧中点金,入口清香新鲜,制法简单,风味独特。

功效:益气生津。

15.蒜泥自肉

原料:猪肉或羊肉、精盐、味精、八角、花椒、葱、姜片、蒜泥、香油各适量。

制作:猪肉洗净后用清水煮熟,加放姜片、葱、八角、花椒、精盐,浸2小时。将蒜泥、味精、盐、香油放入碗内兑成汁。将肉捞出,晾1小时后切成薄片,码在盘内,浇上味汁即可食用。此菜肉色精白,不腻,清嫩爽口,微有蒜香,是夏季肉食佳品。

功效:补血。

16.麻婺豆腐

原料:豆腐500克,牛肉150克,青蒜75克,豆瓣酱50克,辣椒粉10克,花椒粉2克,精盐2克,酱油5克,清汤200克,味精3克,姜3克,淀粉10克,料酒10克,花生油50克。

制作:

(1)牛肉切成绿豆大小的颗粒,青蒜切成3分长的段。

(2)油烧至六成热时,下牛肉煸干水分至牛肉酥脆,烹入料酒,下豆瓣酱,煸出香味,颜色变红后,加辣椒粉和姜末,炒匀后,加汤、入豆腐、盐、酱油,烧开后用文火烧透入味,待汤略干,再下水淀粉,收汁,下青蒜,味精,待汁浓亮时盛入碗内,撒上花椒粉即成。

特点:麻婆豆腐麻辣芳香,食之开胃,是四川1著名的风味菜,此菜宜于夏季湿气盛时食用。

功效:豆腐益中气,和脾胃,清肺、胃热,生津液。豆腐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牛肉补脾胃,益气血,壮筋骨。以豆腐为主料,配以牛肉制成麻婆豆腐,充分发挥了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使之对人体健康更为有益。

用以上原料制成的麻婆豆腐含蛋白质75克,脂肪82克,糖类39克,总热量4995焦。钙1438毫克,磷754毫克,铁22毫克,维生素C 58毫克。

17.蜜饯黄瓜

原料:黄瓜5条,蜂蜜。

制作:黄瓜5条洗净,去瓤,切成条,放在铝锅内,加水少许,煮沸后即去掉多余的水,趁热加入蜂蜜100克,调匀至沸即可。

用法:随量食用,每日数次。

功效:本品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可用治疗小儿夏季发热泄泻症。

18.葱油黄瓜卷

原料:黄瓜400克,精盐、味精、胡椒粉,香油、白糖、葱。

制作:

(1)黄瓜横片切成寸段,用少许精盐腌一会,去除水分,再用旋刀法将每段黄瓜旋成整片,去除瓜瓤,成黄瓜卷,再用白糖、精盐腌制1小时左右。

(2)葱切末、再用香油煸炒,使葱味进入香油。滤出葱留油。

(3)在腌好的黄瓜上淋葱油即可食用。

特点:碧绿光亮,鲜嫩香脆。

功效:清热解渴,通利水道。

(三)秋季滋补方、

秋季,由热转寒,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之相应改变。因此,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就是说,秋季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秋季如何养阴呢?

秋季,一定要多吃些能滋阴润燥的食物,以防止燥邪伤害人体的阴液。可供选择的食物主要有:银耳、甘蔗、梨、芝麻、鳖肉、藕、菠菜、乌骨鸡、猪肺、豆浆、饴糖、鸭蛋、蜂蜜、橄榄等。常食这些食物,秋燥就不易伤人。一些药膳亦可选择,如:

蜂蜜蒸百合:百合120克,蜂蜜30克,拌匀蒸熟,时含数片,咽津嚼食。可补肺、润燥、清热,适用于肺热烦闷、燥热、咳嗽、咽喉干痛等症。

橄榄酸梅汤:鲜橄榄(连核)60克,酸梅10克,洗净,稍捣烂,加清水3碗煎成1碗,去渣加白砂糖调味饮。饭后喝碗橄榄酸梅汤,可清咽、润燥、生津,防燥邪伤肺。

此外,秋季饮食还要“少辛增酸”:少辛是指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蒜、韭、薤、椒等;增酸是指适当多吃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杨桃、柚子、柠檬、山楂等。中医学认为,秋天人之肺脏与秋气相应,即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可防肺气太盛(辛味养肺)。而肺气太盛可克肝木,即损害肝脏功能,中医所说的金(肺属金)克木(肝属木)即为此理。

下面介绍一些秋季常用的且已证明行之有效的滋补方:

1.海参粥

原料:海参25克(可用炒海参余下的碎料),白米50克。

制作:海参、白米洗净同入锅,加水烧开后改文火煮烂即可。

功效:此粥补。肾益精,养血润燥,秋季食用最宜。

2.杏梨

原料:杏仁10克,梨1只,冰糖少许。

制作:将杏仁去皮、尖,除去杂质,洗净。梨去皮、核,洗净,切片,冰糖捶成屑。将梨、杏仁、冰糖屑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30分钟即成。

功效:常饮用,可起到清热止咳、生津生渴的作用。

3.甘蔗粥

原料:甘蔗汁100~150克,粳米50~100克。

制作:用新鲜甘蔗汁兑入适量的水,同粳米煮粥。粥以稀薄为好,随意饮服,可空腹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有清热生津、养阴润燥的作用。

4.落花生粥

原料:落花生45克(不去红衣),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先将花生洗净后捣碎,加入粳米入锅同煮,待粥将成时,放入冰糖稍煮即可。

功效:具有润肺止咳、健脾开胃、养血通乳的作用。

5.秋梨自藕汁

原料:秋梨30克,白藕30克。

制作:将二味切碎以洁净纱布包裹挤汁。不拘量,代茶频饮。

功效:有利咽生津、润肺止咳的作用。

6.窭汁山药

原料:山药500克,瓜仁10克,鸭梨1个,葡萄干10克,苹果1个,桂花酱15克,白糖150克。

制作:将山药刮去外皮,清水洗净。将鸭梨、苹果削去皮,切开,除核,切成小丁。将瓜仁、葡萄干洗净。锅中注入清水,上火烧开,放入山药,焯一下捞出,切成长1厘米的段。沙锅中放入白糖,注入300克清水,上火烧开,放入山药段、鸭梨丁、苹果丁,移至微火上煨约20分钟。当山药糯烂时,捞出山药段,整齐地码入圆盘中,上面撒上果料丁。将煨山药的糖汁过细箩,注入另一锅中,加入桂花酱。将汁熬浓,浇在山药上即成。

功效:滋阴。

7.蛋黄鸭卷(粤家傲酒楼菜谱)

原料:鸭肉、咸蛋黄,椒盐、料酒、胡椒粉适量。

制作:去骨鸭肉加椒盐、料酒、胡椒粉腌2小时,把蛋黄放入鸭肉用沙布卷紧蒸50分钟,晾凉切片即可。

功效:滋阴养血,补虚健体。

鸭蛋黄中富含蛋白质、卵磷脂及胆固醇;鸭肉富含蛋白质、钙、瞵、铁等营养素。

8.氽海参片

原料:水发海参200克,黄瓜50克,高汤1000克,味精2克,酱油8克,细盐2克,姜汁3克。

制作:

(1)将海参一剖两开,再用顶刀切成大片。黄瓜洗净,切成3厘米厚的薄片。

(2)汤锅置火上,放人开水将海参焯一下,捞出控净水。原汤锅再置火上,放入高汤、海参、黄瓜、味精、姜汁、细盐、酱油,等汤开后撇去浮沫,起锅盛入汤碗内即成。

功效:滋阴养血,尤适用于秋季气候干燥时食用。

9.豆腐干拌芹菜

原料:豆腐干200克,芹菜300克,海米25克,花椒油、酱油、醋、味精、白糖、精盐、鲜姜末各适量。

制作:

(1)把豆腐干切丝,用开水烫一下,捞出,控净水分。

(2)把芹菜摘去叶,切去根,用清水洗净,切一寸长的段,放入开水中焯一下,急速捞出,用冷水投凉,控净水分。

(3)海米用开水泡一下,用冷水投凉。

(4)把芹菜放在小盆中,加入少许精盐、味精、白糖拌匀,码在盘中。把豆腐丝放在芹菜上,海米放在最上边。

(5)把酱油、醋、味精、花椒油、姜末放在小碗里。调好汁,浇在豆腐丝上,拌匀即可。

功效:鲜嫩清脆,益气血、生津液。

10.醋熘自菜

原料:嫩白菜帮300克,红辣椒1个,水发海米25克,醋50克,花椒、葱和姜丝、精盐、猪油、湿淀粉适量。

制作:

(1)嫩白菜帮切成5分宽、1.5寸长的块,红辣椒切成丝。

(2)勺内放猪油烧热,放入花椒粒炸一下捞出扔掉,放白菜块、姜、葱丝、海米、精盐、红辣椒丝翻炒,加醋和少许清汤后,盖上盖,约1分钟去掉盖,翻炒几下,用湿淀粉勾芡,淋香油出勺。

功效:生津。

11.鸳鸯萝卜

原料:胡萝卜250克,白萝卜250克,葱白50克,精盐7克,白糖5克,味精1克,香菜50克,植物油40克。

制作:

(1)将胡萝卜、白萝卜洗净,切成薄片码齐,再切成丝,撒盐、白糖拌匀,腌渍1小时,滗去汤汁。葱白切成4厘米长的段,再切片码齐切成丝,撒在萝卜丝上。

(2)锅置旺火上,加入植物油烧热,立即均匀地浇淋在葱丝上,随即加入味精和香菜段拌匀即可。

功效:色泽鲜艳,三色相间,食后爽E1,佐酒助餐。

胡萝卜较易腌透,故胡萝卜丝切得要比白萝卜丝略粗一些。

此菜如撒淋少许胡椒粉和芝麻油,其味则格外滋润可口。

12.艇仔粥

原料:粳米500克,肉骨头汤5千克,水发腐竹250克,精盐10克,胡椒面5克,葱姜末50克,香油10克,淡色酱油30克,海蜇皮100克,油条二条,油炸虾片100克,油发鱼肚100克,青鱼肉250克,水发鱿鱼100克,油炸排粉50克,油炸花生仁100克,味精,香油适量。

制作:

(1)粳米用清水淘洗干净。

(2)水发腐竹横切成细丝。

(3)海蜇皮漂洗干净,切成粗丝。

(4)油炸虾片、油炸排粉用手掰碎。

(5)油条切成碎丝。

(6)油发鱼肚去油腻、挤净水,切成粗丝。

(7)水发鱿鱼、青鱼肉用刀切成薄片。

(8)粳米、腐竹、肉骨头汤,放人大锅里烧开后,用小火煮成粥,加入精盐、味清、胡椒面搅匀,并以微火保温。

(9)将青鱼片、鱿鱼片、鱼肚丝、海蜇丝,一同放在漏勺里,人大锅粥内泡熟,然后分别放入10个碗内,加上葱姜末、淡色酱油拌匀。大锅粥也分盛在10个碗内,再撒上油炸花生仁、排粉、虾片、油条,淋上香油即成。

功效:开胃消食,营养滋补。

13.过桥米线

原料:肥母鸡半只750克左右,老鸭半只750克左右,猪筒子骨3根,猪里脊肉50克,嫩鸡肉50克,乌鱼(墨鱼)片50克或水发鱿鱼50克,豆腐皮1张,韭菜25克,葱头10克,芫荽少许,味精1克,芝麻油5克,猪油或鸡鸭油50克,芝麻辣椒油25克,精盐1.5克,米线250克,胡椒粉少许。优质稻米400克。

制作:

(1)将鸡鸭去内脏洗净,同洗净的肉骨一起入开水锅中略焯,去除血污,然后人锅加水2000克,焖烧3小时左右,至汤呈乳白色时,取出鸡鸭(鸡鸭不宜煮得过烂,可另作别用),即成汤。

(2)将生鸡脯肉、猪里脊肉分别切成薄至透明的薄片放在盘中;乌鱼肉切成薄片(或鱿鱼),用沸水稍煮后取出装盘。将豆腐皮用冷水浸软切成丝,在沸水中烫2分钟后,泡在冷水中待用。韭菜洗净,用沸水烫熟,取出改刀待用。葱头、芫荽用水洗净,切成0.6厘米的小段,分别盛在小盘中备用。

(3)选用优质稻米,磨成细粉,经蒸熟,压制成粉丝状。再经沸水烫3分钟盛起,最后用冷水漂洗即成米线,每碗取用150克。

(4)食用时,有高深的大碗放20克鸡鸭肉,并将锅中的滚汤舀入碗内,加上盐、味精、胡椒粉、猪油或鸡鸭油、芝麻辣椒油。汤菜上桌后,吃时先将鸡、猪肉、鱼片依次放人碗,用筷子轻轻搅动至烫熟,再将韭菜放入汤中,加上葱花、芫荽,接着把米线逐步放入汤中,也可边烫边吃。各种肉片和韭菜可用作料蘸着吃。

汤烫味鲜,肉片鲜嫩,口味幽香,别具一格。制作时,可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各料,除了鸡肉、猪肉、鱼肉外,还可以选择猪肝、猪腰、火腿片等,秋季食用。

功效:可调和人体阴阳。

14.皮蛋粥

原料:松花蛋2个,粳米100克,淡菜50克,精盐5克,清水1000克,麻油15克。

制作:

(1)将淡菜用热水浸泡发软,剪洗干净,放入碗内,加料酒,上笼蒸至烂熟为度。

(2)松花蛋去壳,切成碎米粒状。

(3)粳米淘洗干净,入锅加清水上火烧开,再人淡菜、松花蛋、精盐,熬煮成粥后,加入麻油即成。

功效:清肺,平肝,明目,醒酒,止泻,降压。

15.水晶肘子

原料:猪肘子1个,肉皮50克,香菜、精盐、味精、花椒水、大料、葱段、姜块、香油、高汤。

制作:

(1)把猪肘子用温水泡30分钟,用刀刮净皮上的毛和油泥,洗净,剔去骨头,放入开水内煮六七成熟取出。猪肉皮用刀刮净皮面,洗净,在开水内略烫一下捞出,洗净,切成长条。

(2)将肘子皮朝下码在大碗内,添汤,加肉皮、葱、姜、花椒水、精盐、味精、大料、香菜,放屉内蒸烂。下屉时将肘子捞到另一大碗内,把汤内的葱、姜、肉皮、大料去掉,用纱布滤去杂质,倒在肘子碗内,放在凉爽的地方晾凉凝成冻。

(3)吃时把肘子带冻切成二分厚的片,码在盘内即成。

功效:养血生津。

16.贝母秋梨(民间验方)

原料:大鸭梨,川1贝母10克,冰糖。

制作:大鸭梨或雪花梨1个洗净,靠柄部横断切开,挖去核,内装川贝母10克,把梨上部拼对好,用牙签插紧,放大碗中,加冰糖30克,水少许。再把碗放蒸锅中蒸40分钟即可,吃梨喝汤。

功效:本品有润肺止咳功效。久咳,燥咳少痰,尤其小儿咳嗽食用更为适宜。

17.喇嘛酒方(《随息居饮食谱》)

原料:核桃仁200克。龙眼肉200克,稀莶草25克,枸杞子50克,何首乌50克,熟地黄50克,白术25克,白芍25克,茯苓25克,牡丹皮25克,砂仁15克,乌药15克,醇酒2500克,烧酒3750克。

制作:

(1)将中药用绢袋装好,扎紧袋口备用。

(2)将醇酒2500克装入瓷瓶内,然后放入药袋,隔水煮2小时,待冷,再加入烧酒3750克,密封浸泡7天后即成。

(3)服用时,根据本人的酒量酌饮,早、晚各服1次,每次不超过30毫克。

功效:养肝。肾,补气血,强筋骨。适用于中风后半身不遂,身体虚弱之风湿筋骨痛,肢体麻木等症。

18.猪肉淡菜埂萝卜

原料:猪腿肉500克,淡菜100克,白萝卜1000克,植物油、细盐、黄酒适量。

制作:

(1)淡菜干品洗净,先用温水1碗,浸泡半小时。发胀后,洗去毛杂质,仍泡在原浸液中,备用。

(2)猪腿肉洗净,切成块。

(3)白萝卜洗净、刮皮,切成转刀块。

(4)起油锅,放植物油1匙。用大火烧热油后,先将猪肉倒入,翻炒3分钟,加黄酒1匙,炒出香味,盛入沙锅内。

(5)将淡菜连同浸液,一起倒入沙锅内。再加水3大碗,与猪腿肉先用小火煨1小时,然后,倒人白萝卜。如水不足,可适量增加,再煨半小时,白萝卜已熟,即可离火。

佐膳食。猪腿肉、淡菜煨萝卜,是一味滋补性食菜,味道鲜美,香甜可口。

功效:此方具有补肾虚,添精血,利水肿,养血脉,降血压等功能。秋、冬两季,萝卜、见霜后,煨食最佳。

19.荷叶徘骨

家常菜。

原料:肉多的猪肋条排骨600克,荷叶3张,蒸肉粉1包,料酒、酱油、盐、糖、味精各适量。

制作:先将排骨洗净,割去肥肉,顺肋条骨一条一条切成3.3厘米长的段,用盐、料酒、酱油拌腌2小时;荷叶剪除硬梗,分成数小张,用沸水烫软;蒸肉粉以半杯水与腌排骨剩余的作料混合拌匀再将蒸肉粉沾满排骨全片;1张荷叶包2段排骨,全部包好置盘中。锅中水烧开后将排骨入笼大火蒸约1小时,即可取出,拆开荷叶,趁热食用。

功效:养血生津。

20.拆骨肉自菜粉汤

原料:猪棒子骨1000克,干细粉丝100克,白菜叶250克,猪油25克,料酒5克,细盐4克,味精3克,骨头汤750克,姜5克,葱末3克。

制作:

(1)将猪棒子骨洗净,砸折放入汤锅中,加清水置火上,煮2小时捞出,并将骨头上的肉拆下来备用。白菜叶切块洗净,将干细粉丝用温水发好备用。

(2)汤锅置火上,放入猪油,烧热后,下入葱末炝锅,烹入料酒,加骨头汤,放入拆骨肉、白菜叶、粉丝、味精、细盐、葱末、姜,盖上锅盖稍煮。待汤成白色,撇去浮沫,起锅盛入大碗内即成。

功效:填精生津。

21.鱼香海参

原料:水发海参500克,葱末15克,姜末10克,蒜末5克,酱油25克,精盐3克,味精2克,料酒10克,白糖5克,醋20克,红辣椒丝5克,油50克。

制作:

(1)先将海参洗净,顺长切开,再切成菱形块或长条块,入沸水锅略焯捞出,控干水分。

(2)锅置旺火上烧热,加入油、姜末、葱末、蒜末、红辣椒丝,煸炒出香味,下海参翻炒,加入精盐、酱油、料酒、醋、白糖继续翻炒至汁浓时,下味精炒匀即可出锅装盘。

特点:色泽美观,海参滑鲜,鱼香味浓,配料价廉。此菜炒成后,可勾芡及淋些芝麻油。

功效:生津养血。

22.海米烧菜心

原料:油菜心500克,水发海米50克,熟花生油15克,精盐4克,味精2克,白糖3克,水淀粉75克,鸡汤适量,花生油500克(约耗50克)。

制作:油菜心择洗干净,用开水烫熟捞出,再用清水投凉,沥净水分。炒锅上火,放入花生油,烧至四成热,下油菜心炸约半分钟,捞出沥油。原锅留底油置火上,放入油菜心、海米,倒入鸡汤(或水),加精盐、白糖,在旺火上烧开,用水淀粉勾芡,放味精,淋人熟花生油即成。

功效:此菜清鲜味美,开胃去腻,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锌、胡萝卜素、烟酸、维生素C、维生素E等营养素。

(四)冬季滋补方

中医养生学认为,“秋冬养阴”,因此,冬季饮食的其本原则是“保阴”,如团鱼、木耳、藕、芝麻等物皆是有益的食品,亦可有一定量的脂类。要多吃点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及绿豆芽,避免发生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缺乏症。养生家多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

此外,冬季宜常吃一些有滋补作用的食物和营养品,如下所述:

1.冬令食补——烧革肉

原料:羊后腿肉,鲜冬笋,胡萝卜,青蒜,葱、姜、盐、酱油、白糖、料酒、食油、味精、水淀粉、香油、豆瓣酱。’

制作:把羊肉切成4厘米方块,胡萝卜洗净切块,冬笋煮熟切成滚刀块。把水烧开后放入羊肉块氽透,捞入凉水中洗净、控干。

放油50克烧热,下入羊肉块、葱姜煸片刻。另用锅烧热50克油,放豆瓣酱炸透,再下料酒、酱油、白糖、清水,烧开后捞出豆瓣酱渣,将羊肉、胡萝卜同葱、姜放入,用大火烧开后再用小火烧。羊肉烧烂后,将姜、葱挑出,撇浮油,加冬笋、味精烧片刻,用水淀粉勾芡,淋香油,放青蒜即可。

功效:补肾壮阳。

2.冬令进补佳肴——当归火锅

原料:鱼肉400克,冻豆腐500克,香菇5个,当归40克,白菜、盐、味精适量。

制作:将鱼肉切成薄片,冻豆腐切成小块,适量白菜切成小斜片,香菇泡软,洗净切丝。将5小碗鸡汤放入火锅内,并将切好的当归片也全部放入火锅内。然后先用大火煮开,再用文火煮20分钟,加适量盐、味精等调料,最后将鱼片、豆腐、白菜、香菇等下锅,煮开即能食用。

功效:当归能补血活血,有促进血液循环之功,故本药膳能活血御寒、温暖身体;鱼、豆腐和香菇皆为长寿食品,常食之能抗衰老,增进皮肤容颜的健美。

3.炖银耳

原料:银耳,冰糖或白糖。

制作:银耳泡发洗净入容器内,加冰糖或白糖、清水用文火炖至胶状。每天早、晚各服1~2匙。

功效:具有强心、补肾、润肺、补气等功效。是老幼皆宜的冬季补品。

4.黑芝麻核桃酪

原料:黑芝麻,核桃仁,淀粉,蜂蜜。

制作:将黑芝麻、核桃仁捣烂掺在一起,放在锅内加淀粉、蜂蜜、清水打匀后煮开3分钟即可。

功效:冬季食用可补肾、益脑、乌发、润肠。

5.当归羊脊骨胡萝卜汤

原料:羊脊骨适量,当归10克,姜、花椒、葱,胡萝卜。

制作:将羊脊骨剁成小块,洗净,胡萝卜洗净去皮切成滚刀块,与当归同炖,煮沸撇去浮沫加姜、花椒、葱,改文火,炖至肉烂为止。

功效:此汤可益肾补虚,当归养血和血,生姜散寒止痛,羊肉温中暖肾,胡萝卜健脾养胃。用于产后虚寒的腹痛,也可用于正常人冬令滋补药膳。

6.籴杜仰腰片

原料:生杜仲30克,羊(猪)腰子一对,西红柿、香菜、调料适量。

制作:将生杜仲炒致微黄,放入沙锅内,加水煎2次取汁约500克,将羊(猪)腰洗净去腥及中间的白筋,切成薄片把杜仲汁烧开,再把切好的腰片焯一下,加盐、味精、葱末、醋,也可配以西红柿、香菜等,杜仲味甘苦,可补。肾强筋骨,用于腰膝酸软、疼痛。猪腰可补肾气益精髓。

功效:此汤有补肾壮腰之力,冬季服用可增强肾气。

7.山药枸杞母鸡汤

原料:山药适量,母鸡1只,枸杞子30克,调料适量。

制作:新鲜山药,去皮洗净切成滚刀块,母鸡去膛,洗净放在沙锅内炖,快烂时放山药块,再放入枸杞子、盐、味精即可食用。

功效:此汤中之山药为冬令滋补佳品,性味甘平可补脾补。肾,枸杞子甘平补肾养肝,滋阴补血,母鸡为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可养五脏,补精髓,若用乌鸡则治疗效果更佳。用于产后或崩漏妇女最好,正常人冬季食用也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8.柴把鸽蛋汤

原料:鸽蛋12只,熟鸡脯肉125克,火腿片60克,扁尖60克,冬笋60克,葱段15克,冬菇35克,黄酒10克,香菜3棵,味精5克,盐7克,鸡汤750克,猪油适量。

制作:

(1)鸽蛋分别磕在12只小酒盅里(不要打散,盅里先抹些熟猪油),鸽蛋上用香菜叶,火腿片摆成图案,上笼蒸2分钟取出。

(2)冬笋。火腿,冬菇,鸡脯切成0.5厘米长的条12根,扁尖撕成12条,与冬笋、火腿,冬菇,鸡脯扎成柴把状(12把),放入汤碗里,加盐、味精、汤、黄酒、葱段、猪油,上笼蒸约1小时后将柴把取出,放入另一只汤碗内,鸽蛋放在四周。再将鸡汤烧沸,倒入汤碗内即成。

功效:补阴壮阳,增强人体抵抗力。

9.水煮自莱

原料:白菜心500克,猪瘦肉100克,干辣椒15克,花椒2.5克,盐2.5克,味精5克,胡椒面0.5克,香油、猪油50克,葱25克,姜15克,豆瓣酱50克,酱油50克,料酒15克,鸡蛋半个,汤230克,淀粉2克。

制作:

(1)将嫩白菜撕成块。猪瘦肉切成片,放入料酒0.5克,酱油0.5克,盐0.2克,味精0.2克,鸡蛋半个、淀粉2克,把猪肉抓匀。

葱切成长约5厘米的段,姜切成片,干辣椒切成节。

(2)锅内放猪油,烧热后把花椒放入略炸,随即放入干辣椒炸至黑色一同取出,用刀剁碎备用。在热油中放入豆瓣辣酱和姜片炸出香味,把汤放入,开锅后去掉杂物,加入葱、酱油,料酒、盐,胡椒面、味精,调好口味。将肉片撒入锅中,加入白菜,待肉片煮熟后倒人大碗中,放进花椒、辣椒末,将烧热后的香油淋在碗中即可。

此菜为四川风味,汤浓味香,麻辣适口,汤色金红。制作中如无汤,使用开水也可,不过要相应加大一些肉片的量,以提高菜的香味,烹制时注意不可将花椒、辣椒炸过火。此菜营养成分含量丰富,是家庭冬季的美味佳肴。

功效:生津益气。

10.鲤鱼补血羹

原料:鲤鱼1条(约500克)、龙眼肉15克,怀山药15克,枸杞子15克,大枣4枚(去核),黄酒100克。

制作:将鲤鱼去鳞,取出内脏,去鱼胆,洗净后切成3段,置盅内待用,然后将洗净的怀山药、枸杞子、大枣、龙眼肉放入盅内,加沸水、黄酒各1杯,加盖蒸3~4小时即可。喝汤吃肉。

功效:补益气血。

11.鸡糕清汤

原料:熟鸡脯肉200克,肥膘肉100克,熟鸡皮100克,清汤100克,鸡蛋清5个,干淀粉25克,肉茸100克,水淀粉25克,荸荠3个,豌豆苗尖50克,精盐10克,味精2克,胡椒面2克。

制作:

(1)将鸡脯肉、肥膘肉分别用刀背捶茸,用清水解散,依次加入鸡蛋清,少许清水、精盐3克,水淀粉,在碗内搅成鸡糁,再加荸荠(去皮切成细颗粒)搅匀。蛋清与干淀粉调成蛋清粉备用。

(2)把熟鸡皮的皮面向下,铺在小方盘内,搌干油水,抹上蛋清粉,将鸡糁置于鸡皮上,平铺至1.5厘米厚,入笼蒸熟,取出晾凉,切成1厘米厚、6.5厘米长的片,在蒸碗内码放成“一”字形,加汤入笼熘热,翻扣于汤碗中,滗出汤汁待用。

(3)炒锅置旺火上,将清汤烧沸,加盐、胡椒面,用肉茸兑水2次,加味精起锅注入鸡糕碗中,撒上焯熟的豌豆苗尖即成。

此菜汤清味美,形态美观,鸡糕鲜嫩,营养丰富,家庭宴席汤中上品,川南风味。

功效:补气血。

12.营养暖胃粉

原料:黄豆500克,糯米1000克,干橘皮30克,生姜10克,红糖适量。

制作:

(1)黄豆除去杂质,洗净。用淘米水浸泡4小时后(至泡胀),再用清水洗净,滤干。

(2)用粗沙500~1000克。先将粗沙倒入铁锅中炒热,再倒入黄豆,不断拌炒,让水气散发。至水气尽,黄豆香,炒至黄豆发出炸声、迅速离火。此时黄豆皮呈老黄色,继续翻炒散热,防止炒焦,乘热筛出黄豆,盛起粗沙,以备下次再用。

(3)糯米洗净,滤干,倒入干净铁锅内。中火炒至微黄色,糯米基本已熟,立即盛起(防止炒焦)。

(4)橘皮、生姜,先切成丝,再切成碎粒,烘干,备用。

(5)先将黄豆磨成粗粉,再将黄豆粗粉拌入橘皮、生姜粒,一同磨成细粉。

(6)将炒好的糯米磨成细粉,与黄豆粉和匀后再磨一次,使之极细,装瓶,盖紧,防潮湿。

每日1~2次,每次2~3匙。当点心吃。食时,用1个小锅,将粉倒入,加红糖一匙。如甜度不够,再加白糖少许,冷开水适量调稀。旺火烧沸,用匙不停搅拌,不使焦底,待米粉起气泡、成厚糊状时,即熟,离火。3个月为一疗程。

功效:这是南方各省民间治慢性胃炎的有效食疗方,此方富有营养,具有补中益气,健脾暖胃,宽中下气,开胃行滞,化痰燥湿等功能。常服此方,能使胃功能逐渐得到加强,症状逐渐消失。冬、春两季食之最宜。

13.猪肘心汤

原料:猪肘子25克,鸡腿250克,猪心250克,鲜菜150克,葱、姜各15克,精盐15克,料酒5克,胡椒面1克,味精1克,牛奶1000克,鸡油5克,鲜汤适量。

制作:

(1)将猪肘、鸡腿(均去净骨)拈净残毛,刮洗干净,连同猪心下锅焯一下。将肘子边沿修齐,肘子、鸡腿,猪心分别用刀切成大一字条,皮朝下装入碗底,摆成“田”字形。接着放人姜,葱、料酒、精盐、胡椒面,灌入鲜汤,上笼蒸约3小时至软烂。

(2)取出蒸好的菜,拣去姜、葱。鲜菜用开水氽过,放在汤碗内垫底,然后将肘子连汤带菜翻于汤碗中,灌入牛奶,加味精,滴上鸡油即成。

此菜美观大方,富有营养,为佐餐佳肴,宴席桌汤菜之一,四季均宜。

功效:补心健脾。

14.首乌煮鸡蛋

原料:首乌100克,鸡蛋2个。

制作:将首乌、鸡蛋洗净,加水适量同煮,蛋熟后剥去壳,再煮片刻即成。吃蛋饮汤,每日1次。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

15.黄焖鲜鱼

原料:活鲜鱼1条重约750克,油、姜片、葱、醋,精盐、味精、酱油。

制作:

(1)活鱼去鳞、去鳃,从腹部剖开去掉内脏,撕去粘在腹腔上的黑膜,在鱼背两侧肉厚的地方每隔一寸划一刀,深度至鱼骨。

(2)炒勺置火上,放油75克,烧到五成热,把鱼的两面煎至微黄色,加精盐、姜片、葱和冷水750克,用中火煮15分钟左右,再加醋、酱油,味精,烧开盛人大碗里即成。

功效:补益气血。

16.炒肉蒜苗

原料:瘦猪肉75克,蒜苗200克,油、酱油、花椒水、香油适量。

制作:把瘦猪肉切成丝,蒜苗切成9分长的段。勺内放少量油,油烧热把肉丝放人勺内翻炒几下,接着加酱油、花椒水,蒜苗在旺火上煸炒,炒熟淋香油出勺即成。

功效:补阳。

17.二毋元鱼(《妇人良方》)

原料:500克重元鱼(鳖)1只,贝母、知母、前胡、柴胡、杏仁各5克。黄酒适量。食盐少许。

制作:将元鱼去头、内脏,切块,放大碗中,加入诸料,加水没过肉块,放入蒸锅中蒸1小时,趁热分顿食。

功效:滋阳养血。

18.海米醋溜自菜

原料:白菜心500克,水发海米25克,花生油50克,花椒油5克。酱油10克,白糖30克,醋15克,精盐2克。味精1克,水淀粉15克,料酒少许。

制作:将白菜心切成约2.4厘米长、1.5厘米宽的片,放入沸水锅内焯一下,捞出沥干水分。炒锅上火,放油烧热,下海米和酱油、精盐、醋、料酒、白糖,加入白菜片翻炒,加水少许,待汤沸时,用水淀粉勾芡,放味精,淋花椒油,盛入盘内即成。

此菜酸甜鲜香,味美适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钙、磷、铁、锌、蛋白质,脂肪等多种营养素。

功效:生津、益气。

19.蜂蜜桑葚膏

原料:鲜红熟桑葚200克,蜂蜜50克。

制作:

(1)将鲜红熟桑葚洗净,放入大瓷碗中,用擀面棍捣烂,倒入白纱布滤取汁液,然后将汁液放瓦锅内熬至稍浓,加入蜂蜜,不停搅匀,煮成膏状,冷却后贮瓶备用。

(2)食用时,1~2汤匙,温开水送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滋养肝肾,补益气血。适用于须发早白,病后血虚,未老先衰等证。

20.三升玖(《圣惠方》)

原料:生黄精1500克,白茯苓300克,生地黄1500克,白蜂蜜2000克,鲜天冬1500克。

制作:

(1)将黄精、生地黄、天冬榨取药汁,混合备用。

(2)将茯苓研细末。先以文火煎煮药汁,待药汁减半时,入白蜂蜜搅匀;再下茯苓末拌和,再煎成羹状即成,亦可作成丸药,如弹子大。

(3)服时,用温酒调服,每服1匙,1日3次。弹子大丸剂者,每空腹服1丸,1日3次,连服百日可使面如桃花,连服200日者,可使老者貌如十五六(岁)时。

功效:滋胃阴,悦面色。适用于胃阴虚,咽干V1燥、食少便结、面色无华,形体消瘦者。

舌苔厚腻,脘腹发胀、胃中冷痛者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