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现代企业管理学
6466300000054

第54章 2 设备投资分析

(3)做好对现有设备的改造更新工作。这是为了不断提高企业现代化水平,使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竞争能力。

(4)保证引进设备的正常运转,尽快掌握引进设备的使用和维修技术,及时解决产品配件的供应问题,根据引进设备的具体情况,分别承担引进设备的部分或全部测绘、仿造、翻版和改进等工作。这些工作做好了不仅能很好地发挥引进设备的作用,而且有利于“洋为中用”,吸取国外的先进技术,以提高我国设备生产的设计制造能力。

设备投资是企业的重要决策内容,必须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投资的目的是否明确,受哪些因素影响,投资后的新增利润能否抵偿投资费用等;而且要考虑企业长远稳定的发展,如能否充分有效地利用资金等。

11.2.1 设备投资的目的

设备投资的目的一般分为以下六种:

(1)扩大生产能力。这是指为制造新产品或增加产量而需要增添新设备。

(2)维持和提高质量水平。如增加精度更高和更先进的设备等。

(3)降低成本。这是指为了降低消耗,提高原材料利用率而增加一些精度更高和效率较高的新设备。

(4)提高效率。这是指为了降低劳动强度,增加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备。

(5)维持生产能力。这是指为了保证原有生产能力而对设备进行的更新改造等。

(6)其他。这是指涉及企业各个方面的设备投资,如科研设备、防治公害、保护环境等。

11.2.2 设备的选择

企业进行设备投资都会面临选择,选择的总原则应该是按照企业生产技术上目前与将来发展的要求,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在一般情况下,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是统一的。但是,由于设备的设计、制造以及使用条件等原因,两者也常会出现一些矛盾。因此在选择设备时要全面考虑技术和经济的要求,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一般来说,应考虑以下八方面的因素:

(1)设备的生产效率。这是指设备在单位时间内能生产产品的数量,是衡量机器设备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设备的生产效率除直接以单位时间产量表示以外,还往往表现在设备的功率、容量、速度、压力等一系列的技术参数上。设备的工作时间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设备利用的有效工作时间,如果设备利用不充分或被闲置,即使单位时间生产效率很高也是一种浪费。所以在选择设备时还要考虑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否则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设备对产品(或工程)质量的保证程度。这要求设备能够完成生产高质量产品或高质量工程的任务。如设备所加工产品的性能、精度、可靠性等技术参数,应与产品的工艺要求相适应。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以工序(或工程)能力指数来表示设备对产品(或工程)质量的保证程度。

(3)设备对能源和原材料消耗的情况。设备的能源消耗,通常用单位功率小时的消耗指标来表示,如马力小时耗油量等。设备对原材料的消耗是指使用某种设备进行加工时,对原材料的利用程度。在选择设备时,应尽可能选择那些能源消耗低、原材料加工利用率高的设备。

(4)设备使用和维修的方便性。在选择设备时,要充分考虑操作者使用的方便灵活,以适应不同工作条件和环境的需要,并能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维修的方便性,一般是指设备的结构简单,零件组合标准合理,容易检修,拆卸迅速,互换性好。这样不仅能缩短修理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还可以大大降低修理费用。

(5)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投资费用。设备的使用寿命,一般是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自然寿命。设备的使用寿命越长,分摊在每一个单位产品上的折旧费用就越少。但是,这并不是说设备的使用寿命越长越好,还要考虑到设备的经济寿命和技术寿命;如果进行经济评价,主要是以经济寿命为依据。设备的投资费,更应成为企业选择设备时必须充分考虑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外一般采用每一工作小时的设备投资费为选择设备的重要依据。其计算公式如下:

每一工作小时的设备投资费=设备投资费÷设备使用寿命(小时)

(6)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在选择设备时,还应考虑设备操作时的安全性、可靠程度、对操作者人身安全的保证程度,以避免发生人身或设备事故,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7)设备的环保性。设备的环保性即设备对环境的影响。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设备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污染的程度,以及设备的噪音情况。要尽量选择噪音小,排放有害物质控制在保护人体健康的卫生标准范围内的设备。

(8)设备的成套性。在选择设备时,要按生产的工艺技术要求,使设备在生产能力、性能等方面配套,以便充分发挥设备的生产能力。

以上谈到的选择设备的因素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在评价时应根据生产技术上的要求具体地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然后从几种设备中选择最优的设备。

11.2.3 设备投资的经济评价

进行设备投资经济评价,首先要测算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它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设备的初始投资,指一次支出或集中在短期内支出的费用。自制设备费用包括研究、设计、制造、安装费用。外购设备费用包括设备的价格、运输费、安装调试费等。二是生产使用费(运行费、维持费),是指设备在寿命周期内,为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而定期支付的费用。其包括能源消耗费、维修费、固定资产税、保险费、折旧费、操作该设备的人员工资等。

为了进行设备的经济评价,首先要了解不同投资方案中在购置设备时支付的投资费各是多少,然后估算不同投资方案中在设备投产使用后,平均每年必须支付的使用费。

设备投资决策的经济评价分析方法有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两类:一类是静态分析方法,包括投资回收期法、投资收益率法和追加投资回收期法等;另一类是费用换算法(动态分析方法),包括年费用法和现值法等。

1.静态分析方法

(1)投资回收期法。投资回收期是指某个投资项目(设备)所支付的总投资额,用该项目(设备)建成投产后带来的收益回收全部投资所需年限。其计算公式如下:

投资回收期(年)=投资总额÷年平均收益额

上式中的年平均收益额,既可采用企业纯(年)利润加折旧费,亦可采用包括税金在内的年盈利额加折旧费。具体采用哪一种要看分析问题的需要。年平均收益额可用该项目投产后每年能增加的收入总额减去年使用费求得。利用投资回收期法计算出投资回收期后,应与标准投资回收期进行比较,小于标准投资回收期者可取。投资回收期越短的方案,其经济效益越好。

(2)投资收益率法。投资收益率是指单位投资所获得的年收益。它是投资回收期的倒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投资收益率=年平均收益额÷投资总额

投资收益率越高的方案,其经济效益越好。

(3)追加投资回收期法。若有甲、乙两个方案,甲方案投资少而经营费用高,乙方案投资多而经营费用低,乙方案比甲方案多投的资金称为追加投资,乙方案比甲方案少支出的经营费用称为经营费用节约额。在此情况下,要比较两方案经济效益的优劣,需采用追加投资回收期法。

追加投资回收期是指乙方案的追加投资,用它的经营费用节约额来全部偿还所需的时间。其计算公式如下:

T追=K2-K1

C1-C2

式中,T追为追加投资回收期(年),K1为甲方案投资额,K2为乙方案投资额,C1为甲方案经营费用,C2为乙方案经营费用。

分析评价两方案时,一般来说,当追加投资回收期小于标准投资回收期时,投资多的方案好;反之,则投资少的方案好。但是,在追加投资回收期大于标准投资回收期的情况下,仍需具体分析投资回收以后,在设备寿命周期内,哪个方案的收益多。若两个方案的生产能力不同,则需要用单位产品的投资额与单位产品的经营费用来计算。

上述三种方法计算简便,易于理解,但其缺点有:一是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对方案经济效益的影响,因而不能确切地反映各方案的经济效益;二是忽视了投资回收期后各方案的收益情况。

2.费用换算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设备第一次投资额和设备每年支出的使用费,按照设备的寿命周期和利率,换算为设备年费用或寿命周期总费用,然后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选择最优方案。

(1)货币的时间价值。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即使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货币在不同时间的价值也是不一样的。这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资金价值就是货币的时间价值。

设备的投资决策涉及长期决策问题。这就要考虑资金利用的时间因素和利息。评价时间要统一在同一基础上进行比较。一般时间价值可采用现值、几年后的终值、每一年的年值等,在对这些时间价值进行评价时,要进行等值换算。在同一时间值的基础上加以比较,才能选出满意的方案。

①单利的本利和计算。我国目前银行接受存款计算利息是用单利计算。单利就是只有本金计息,而利息不计息。其计算公式如下:

S=P(1 ni)

式中,S为本利和,P为本金,n 为期数,i为年利率。

②复利终值计算。单利不能充分体现货币的时间价值,一般应用复利计算。复利就是本金及其利息都同样计息。资金从投入到一定期末按既定的利率计算的本利和叫复利终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S=P(1 i)n

式中,S为期末复利终值,P为期初值,i为利率,n为期数。

③复利现值计算。现值是指若干年后准备支付或取得的一笔资金,折算为现在的货币额。这个计算过程叫贴现。其计算公式如下:

P=S÷(1 i)n

④年金终值计算。年金是指逐年等额支付或收入的金额。年金终值是指定期等额支付或收入的期末本利和总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S=A[(1 i)n-1]÷i

式中,A为年金额。

⑤年金现值计算。年金现值是指将未来各期的等额收入或支出折算为现值的总和。其计算公式如下:

P=A[(1 i)n-1]÷[i(1 i)n]

式中,[(1 i)n-1]÷[i(1 i)n]为年金现值系数。

⑥投资回收额计算。投资回收额计算是指一次性投资(或贷款)总额,按既定利率,在一定时间内,逐年等额回收(或偿还)每年应回收(或偿还)多少金额的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A=P[i(1 i)n]÷[(1 i)n-1]

式中,[i(1 i)n]÷[(1 i)n-1]为投资回收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