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现代企业管理学
6466300000019

第19章 6 经营计划

A3的期望值=(400+250+90)÷3=246.67

通过对各方案期望值的比较,A2的期望值最大,则A2方案(即新建一条生产线)是最优方案。

经营计划是确定企业经济活动整体的经营目标、战略和布局的计划,是统率企业全部经济活动的总纲,是综合性的计划。

4.6.1 经营计划的原则

制订科学的经营计划,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其中包括:

(1)关键性原则。它是指在总体经营目标中,必须突出具有全面性的主要问题,否则主次不分,企业的资源就不能被有效地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2)强制性和弹性原则。它是指一方面所制定出的经营计划必须严格执行,不允许轻易改变或废除,但当发现计划与现实发生偏差而影响效益时,就必须及时调整和修订;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的内外环境是经常变化的,因此,就要求经营计划要有适应市场因素、经营环境变化的应变灵活性。

(3)完整性和系统性原则。经营计划由多种不同形式的计划所组成,而各部分计划的编制所依据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又是不同的,因而多种计划之间就可能产生矛盾和不协调,这就要求对企业整体目标进行分解,使各项计划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发挥统一计划的优越性。

(4)现实性和鼓励性原则。它是指所制定出的经营计划必须能够保证按期完成,经过主观努力是可以达到的。另外,经营计划要有动员职工、激发职工积极性的强大力量。也就是说,经营计划必须与职工的物质利益紧密结合,从而使人人关心经营计划的实现,把实现企业经营成果、创造最佳经济效益变成激发职工创造性劳动的强大动力。

(5)连续性原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连续不断地进行的,前期计划的执行情况及其分析是编制当期或后期计划的依据。因此,近期计划的编制要考虑到为后期计划提供条件,短期计划的编制要成为实现长期计划目标的组成部分。任何割断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联系,不切实际的指标、高速度,或者是急功近利而不顾长远利益的经营计划,都是不可取的。

4.6.2 经营计划的分类

经营计划是指导企业经营活动的综合性计划,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分类。

(1)按计划的期限,可以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是企业5年甚至10年的远景规划。短期计划也称年度计划,它是企业职工在计划年度内的行动纲领,是以长期计划为依据编制的。中期计划介于长、短期计划之间,它使长期任务计划与短期具体任务计划更好地结合起来。

(2)按计划的作用,可以分为战略性计划和实施性计划。一般来说,长期计划属于战略性计划,短期计划属于实施性计划。

(3)按计划的内容,可以分为生产技术经济计划和作业计划。前者主要包括生产技术财务计划和经营结构计划;后者又称为日程计划,是生产技术经济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

(4)按计划的对象,可以分为综合经营计划和单项计划。综合经营计划是以整个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为对象的计划,而单项计划是为了解决某一特定问题而制订的计划。

除此之外,还可以按计划的性质,把经营计划分为物量计划和价值计划,等等。

4.6.3 长期经营计划

在经营计划中,长期经营计划具有明确方向、统率全局的重要地位。一方面,长期经营计划涉及的时间较长,内容广泛且复杂。长期经营计划是指5年以上的长远规划,它涉及市场、销售、生产、技术改造、资金筹集和使用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平衡等;另一方面,长期经营计划主要着眼于未来对企业具有重大影响而又难以预测的问题,如技术、经济、社会与市场等发展趋势。因此,如果长期经营计划出现错误,对企业的发展及命运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总之,编制企业长期经营计划,就是从企业的长远规划和战略发展规模来计划企业的未来,从而使企业的奋斗目标明确,士气大振,最终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使企业的经营能连续、稳定地发展。

1.长期经营计划的内容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立足于长远而兼顾当前。对于企业来说,由于长期经营计划的时期长,涉及面广,有些因素事先难以预测,通常是根据企业的生产技术特点和国家赋予企业的权限、责任来制定的,所以,长期经营计划主要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主要环节的发展方针、目标和战略。具体地说,长期经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1)产品的发展方向。如品种的增加、质量的提高、产品结构的调整等。

(2)生产技术的发展规划。如确定科学研究项目,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采用,对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技术引进,重大技措项目及更新改造资金的筹集等。

(3)企业规模的发展规划。主要是规划设备、产品及人员的集中程度,如设备生产能力的增长及其利用率,依靠技术改造、工艺改进和劳动方法改进而增长生产能力的规划,产量、产值的增长速度,职工人数和机构的调整等。

(4)主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的提高。如生产成本逐年降低的幅度及速度,利润和利润率增长目标,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流动资金节约指标及周转速度,合理利用物资、人力的措施。

(5)物质资源的供应规划。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物质条件,如原材料、燃料、动力、水源、外协件的数量和来源及交通运输条件等的供应计划。

(6)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其中包括职工的文化、技术培训,操作熟练程度的提高,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等。

(7)环境卫生的治理规划。如“三废”污染的治理和综合利用、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治理计划。

(8)生活福利规划。如劳动条件、居住条件的改善,生活福利设施的建设、工资增长等。

2.长期经营计划的制订过程

制订企业长期经营计划,通常可分为3个阶段11个步骤。

第一阶段,经营分析阶段。它是指在明确经营观念的基础上,调查与分析企业经营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

(1)树立正确的经营观念,即企业的决策者必须首先明确企业的经营目的、经营思想,为制订企业经营计划奠定基础。

(2)对企业的经营环境进行分析,即调查分析影响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各种原因,探索今后可能出现的制约企业发展的条件和制约企业发展的威胁因素,如需求、竞争、供应、销路、国家政策、法令以及自然、技术、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通过分析其变化,来预测企业的发展。

(3)对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即寻找企业本身的长处和薄弱环节,分析这些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如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等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等。

第二阶段,设定目标期望水平,明确差距问题阶段。通过比较期望目标与预测目标,发现问题,为下一步编制计划提供依据。

(1)假设期望目标。企业的长期经营目标是关于企业发展方面的目标,如企业的发展速度、规模、效益等方面的目标,而期望目标是企业希望达到的目标,它取决于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发展、效益的期望。

(2)在企业现有的经营状况下,预测企业在计划期内可能达到的目标,目的在于发现差距。

(3)寻找差距,即把目标期望水平与预测水平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两者的差距。

第三阶段,计划编制阶段。对于长期经营计划,可以把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开发新的事业,另一类是进行合理化改进。

(1)编制新开发战略,包括新产品、新工艺、企业组织的发展模式、企业的发展方向等计划。

(2)编制合理化战略,包括对现有产品结构的调整、现有产品设计的改进、现有生产设备的更新等计划。

(3)形成战略规划草案,即把新开发战略和合理化战略的方案进行综合平衡,从而制定出长期经营计划草案。

(4)对计划草案实施效果进行预测,从中发现差距,再进行修订,为正式确定长期经营计划奠定基础。

(5)确定长期战略规划,即由决策层经过反复预测、平衡、协调、论证,取得满意结果后,才正式把这一长期发展计划确定下来。

3.滚动式计划方法在企业长期经营计划编制中的应用

由于长期经营计划的计划期较长,很难准确地预测影响经济发展的所有因素,这样,在计划执行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采用滚动式编制长期经营计划,可以根据经营环境的发展和变化情况,定期地对计划进行调整和修订,使企业始终有一个较为切合实际的长期经营计划,并与短期计划紧密衔接起来,充分发挥长期计划对短期计划的指导作用。所以,滚动式计划方法是一种把长短计划结合起来,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将计划向前延伸的计划方式。它的特点是:

(1)逐步延伸。它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不断向前延伸。用这种方法制订长期经营计划,要求每年对长期经营计划修订1次,每执行完1年,就必须根据执行结果和新一年内的可能变化,重新修订计划,并将计划期向前顺移1年。

(2)远近结合。由于计划期逐步推移,因此,任何时间企业都有远近结合的计划。例如企业编制的5年长期计划,执行1年后再把计划期向前滚动1年,一直保持5年,而每一个年度所编制的年度计划又都直接成为5年计划的组成部分,可见,远期计划中包含着近期计划。

(3)近细远粗。应用滚动式计划方法来编制长期计划,一般前一两年稍细一些,后三四年稍粗一些。因为前一两年计划属于近期计划,通常着重于活动过程、实施细节,则计划必须安排得详尽具体,而后三四年计划属于远期计划,着重于目标、战略,因此计划可定得概略些。这样,有利于在实施计划时适时地对计划进行调整。

(4)灵活性强。随着客观形势变化、企业经营方针的转换和计划执行的结果,应用滚动式计划方法能使计划得到及时的调整和修正,保持计划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因此,滚动式计划方法具有适应市场的灵活性。

应用滚动式计划方法编制长期经营计划,包括:①确定滚动期,即确定长期经营计划的时间长短。通常企业的长期经营计划滚动期为5年。②确定滚动间隔期,即确定前后两次编制和调整计划的时间间隔。一般企业每年都要编制和调整计划,所以间隔期为1年。③确定计划量。前期的计划量通常根据订货合同来编制,后期的计划量根据预测数来编制。既可每年对长期经营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又可把每年发生变化的因素考虑进新的长期经营计划中。另外,它使企业始终有一个长远的总体规划,保证各种计划的相互衔接,从而使企业的经营目标能顺利实现。

4.6.4 年度经营计划

年度经营计划又称为年度综合计划,它是在长期计划的指导下,对年度内生产经营各环节、各方面的活动作出的计划安排,是企业组织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行动纲领。

1.年度经营计划的内容

年度经营计划由以下几种计划组成:

(1)销售计划。它是企业年度经营计划的主体,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订货合同来编制的,对产品的销售额、销售渠道、销售收入及销售方针等作出明确规定。它必须与生产计划、财务计划等相关计划进行平衡。

(2)利润计划。它是一切计划的开始,没有利润,企业就不可能发展。所以,利润计划应体现年度经营目标的要求,根据销售计划和成本计划编制。

(3)生产计划。它是工业企业的一项重要计划,主要依据销售计划而制订,又是制订其他计划的主要依据。它主要规定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质量、数量及生产进度等。

(4)物资和能源供应计划。它是确定计划期内完成生产计划以及其他计划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和能源的计划,是根据生产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设备维修计划、基本建设计划和技术改造计划等的需要而编制的,是企业计算产品成本和流动资金需要量的依据之一。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资供应目录、材料消耗定额、全年需用量、库存量、采购量等。

(5)成本计划。它主要规定企业计划年度内有关生产和销售产品所花费的各种成本费用、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单位产品成本等方面的计划,是编制财务计划的重要依据。

(6)财务计划。它主要规定企业流动资金的来源和使用、销售收入、利润、税金以及银行和国家财政往来关系。

(7)劳动工资计划。它确定计划期内劳动生产率应达到的水平、所需各类人员的数量、工资额以及平均工资水平等。

企业年度经营计划除编制上述主要计划外,还可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固定资产大修理计划、企业改造年度实施计划、品种发展和新产品试制计划、职工培训和职工福利计划等。通过编制年度经营计划,使各种计划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综合平衡地形成一个完整的计划体系,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2.年度经营计划的编制

年度经营计划的编制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通过调查研究,广泛搜集企业内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技术、经济信息,了解社会和市场的需要,扩大销路和开发潜在市场的可能性,并查定生产能力,了解用户和职工对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合理化建议。这是编制年度经营计划的基础工作和前提条件。

第二阶段,确定经营目标阶段。根据第一阶段所提供的资料,企业应提出几个不同水平的经营目标,这些目标既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又要有实现的可能性;然后通过充分发动职工,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采取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几经讨论研究,最后确定初步经营目标。企业的经营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生产技术经济指标来反映的,包括目标利润指标,目标销售量指标,产品品种、数量、质量、产值、出产期限、成本等指标。

第三阶段,综合平衡,确定计划阶段。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种比例关系的要求,对各项生产要素和各环节的活动进行统筹安排,使它们相互衔接、相互协调,从而确定最佳的计划方案。综合平衡的主要内容有:销售额和利润之间的平衡;产供销的平衡;生产任务与劳动力、资金、经济效果之间的平衡;发展生产与提高职工工资福利之间的平衡;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的平衡,等等。

3.年度经营计划的执行与控制

年度经营计划的执行与控制,关键要抓两个环节:一是要预先确定各项工作标准,包括各种定额、技术质量标准、主要计划指标、费用标准等;二是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及时调整和消除计划在执行中所出现的偏差。具体应做好以下工作:

(1)分解指标,落实责任。通过科学的目标管理方法,把目标计划分解为企业总的经营目标、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层层展开,形成纵向落实到个人,横向落实到各车间、各部门、各班组的结构完整的目标分解体系,使人人都明确各自的责任和努力方向,从而有利于计划的执行。

(2)加强检查,及时控制。计划的控制,就是对计划执行结果进行检查,发现偏差,迅速反馈,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可以说,计划、执行、控制是计划管理系统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计划执行中,由于情况的变化,随机因素的影响,发生偏差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发现偏差的迟早。如果发现得太晚,采取的措施不及时,就会失去控制,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协调发展。因此,对于生产过程中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可以通过自我检查、互相检查、班组检查、职能人员检查和企业检查等办法,及时对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控制。在现代化企业中,应推广采用电子计算机来进行管理。因为这种先进的管理手段,不仅发现问题快,反馈快,而且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也快。

(3)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修改计划。当计划执行完成后,一定要进行事后总结,即根据反映计划执行情况的各种原始资料,如统计、会计报表,原始记录等,及时进行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和主要矛盾,重新核定各项指标,调整计划,使计划能够更加符合企业的生产经营要求,达到预期目标。

本章小结

企业进行决策前,必须对市场进行调查和预测,掌握决策所需要的信息,避免决策的盲目性。因此,本章首先阐述了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的内容、步骤、方法等,为作出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决策是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决断过程。而企业的经营决策是企业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在市场调查和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对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能力进行分析确定目标,制订多种方案,从中选择满意方案并付诸实施的全部活动过程。它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种类。而企业进行决策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在决策中,计量方法的广泛应用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显著特点。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分别有各自不同的计量方法。同时,企业决策方法还有定性预测方法(又称经验判断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对熟悉情况的有关人员作调查,主要靠个人的主观判断来预测今后发展的趋势和状态的方法。常用的定性预测方法有专家意见法、主观概率法、用户意见法和企业人员意见法。

复习思考题

1.市场调查的内容有哪些?如何认识市场调查方法的运用?

2.市场预测的内容有哪些?如何运用市场预测方法?

3.谈谈决策有什么重要作用?

4.量本利分析的原理是什么?如何运用其进行经营决策?

5.不确定型决策有几种原则?同一事件采用不同的决策原则会有不同的结果吗?

6.风险型决策如何进行?

7.什么是长期经营计划,它包括哪些内容?

8.某企业从资料中得知上期销售额年均增长12%,2001年的销售额为6 000万元,按此增长速度,求2002年的销售额预测值。

9.某企业某年1~6月份的实际销售额为120万元、125万元、115万元、130万元、125万元、135万元。设该企业的平滑系数为0.3(1月份的实际销售额与预测销售额相同)。试用指数平滑法预测该年7月份的销售额。

10.试根据下列资料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预测2002年的销售额:1997年实际销售额为58万元,1998年为63万元,1999年为67万元,2000年为65万元,2001年为68万元。

11.据有关统计资料,已知某住宅小区1996-2001年用电量与住宅面积的关系,预测2002年住宅面积达到48万平方米时的用电量。

12.某工厂生产甲产品,计划年度固定成本总额为20万元,单位产品可变成本为3 000元,单位产品售价为5 000元,目标利润为10万元,根据上述资料计算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和保证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13.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销售单价为12万元,单位变动成本为9万元,年固定总成本为500万元,预定目标利润为600万元,求目标成本应是多少?

14.某企业生产甲产品,通过市场调查和预测,预计采用建新车间、改建原车间、增添一些新设备生产三个方案,各方案有效期均为5年,其产品销路好、一般、差的概率、投资额(万元)和可获得的收益(万元),试用决策树法选择最优方案。

15.设某企业准备生产某种市场上从未出现过的新产品,但由于缺乏资料,工厂对这种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只能大致估计为较高、一般、较低三种情况,面对每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无法预测。为生产这种产品工厂考虑了三个方案:一是建一条生产线生产,二是改建原有生产线生产,三是把一部分零件包给外加工。这种产品工厂计划生产5年,各方案5年内损益值(万元),试用不确定型决策的三种方法分别作出决策。

§§5 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