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家庭教育心理学
6466000000002

第2章 什么是家庭

家庭,对于每个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家庭仍然是人们生活的重心所在。但是人们似乎对家庭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因此,本章主要从各方面阐释家庭的概念,探讨个人成长与家庭的关系,以及介绍家庭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天都为生活奔波、为事业拼搏,每天忙忙碌碌,奔走在家庭与工作之间。“早出晚归”似乎成了大家约定俗成的制度,大家待在家里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有的人不惜以放弃家庭来成就事业,家庭与事业能否兼顾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在现代社会中,家庭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只是为人们提供吃住的场所吗?

一、家庭的起源及其演变

家庭不是从来就有的,很久很久以前,当我们的祖先还过着狩猎和采集的生活时,家庭的模式就形成了——一对男女共同承担保护和养育子女直至成年的责任。许多动物也是群居的,但我们很少看到它们组成家庭。

人类学家认为,直立行走的能力是人类家庭单元形成过程中重要的进化阶段。因为双手从“爬”解放到“运用物体”以后,先人们就可以更容易地进行分工了,特别在抚养孩子方面。男人们一般去狩猎,而为了防止狩猎失败时没有可以供给的食物,女人们就负责采集水果、蔬菜等,于是,男女分担不同责任的家庭模式初步形成。这种模式保证了男人和女人之间相对平衡的关系,同时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在缺乏猎物时可能出现的饥荒。(Lancaster&Whitten,1980)但由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现代男女在家庭中负责的工作已趋于相同。

这种家庭关系扩展开来就包括了与其他成员的关系,如祖父母、叔婶、堂兄弟姊妹。而这种家庭网络结构对于早期的人类与其他部落和种族的竞争起到了有力的保护作用,那些长者可以帮助他人的子女和其他晚辈选择伴侣,并抚养他们的子女,这样就可以保证他们能够更好地繁衍后代。这种方式影响至今,现在有很多家庭,父母为自己适龄的儿女准备婚事,并承担了照顾孙辈的工作。

19世纪60年代以前,人类很少对自己的婚姻、家庭的起源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还没有人对婚姻、家庭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科学的研究。直至1861年瑞士法学家巴霍芬(J。J。Bachofen)出版了《母权论》一书,提出了人类最初是没有家庭的,当出现了毫无限制的性关系后,人类才开始广泛开展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与研究。从此,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开始重点关注和研究关于婚姻、家庭的起源与发展的问题。

二、家庭的内涵

案例一:

有一个富翁,他为了金钱可以出卖朋友,甚至亲人。他曾自豪地说:“我最不缺的就是钱!”可是他快乐的时间并不长,在朋友、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时,他突然感到孤独。一天,他醉倒在他的别墅外面,保安扶起他说:“我扶你回家吧。”富翁却反问:“家?我的家在哪里?”保安感到困惑,指了指不远处的那个豪华别墅,说:“那里不就是你的家吗?”富翁拍了拍自己的心窝,又指了指那间别墅说:“那里不是我的家,是我的房子而已。”

案例二:

在日本侵华战时期中,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房屋被摧毁,亲人被屠杀,有一个大家庭原来有几十口人,最后只剩下一个老祖父和一个小孙子了,这个老祖父年事已高,病入膏肓,一只脚已踏进棺材就等着另一只脚也踏进棺材了。他觉得再活下去没什么意思了。但当他得知小孙子还在人间,便决心要找到他的孙子,否则他死不瞑目。为了找到孙子,他历尽千辛万苦,辗转数万里,找遍了大半个中国,最后一刻,他终于找到了他的孙子,他激动地和孙子紧紧拥抱在一起,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到家了!”

在这两则小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家的意义,其实故事一中那个“富翁”很穷,他穷得只剩下了冷冰冰的金钱。而故事二中的老祖父不缺金钱,在他的心中,他需要爱他的亲人,需要一份真感情,两个相互牵挂的人就是家!家在这里上升为一种信仰、一种支撑老人活下去的精神力量。其实,家,不是一张张百元大钞,不是一栋栋豪华别墅,不是一台台高级的等离子电视……它是不能用物质去衡量的,它承载着我们精神上的需求。

每个人对家都不陌生,它是让每个人都有满足感和归属感的地方。里耶也曾说过:“家庭不但是身体的住所,也是心灵的寄托处。”有的人说,家就是我们的避风港,累了,我们可以躲在里面;有的人说,家是我们展翅的地方,给了我们成长和记忆……但也有人也认为家是束缚人的牢笼。其实,和睦、争吵、快乐……都是构成“家”的碎片,而这些碎片,是由我们每个人自己去一片一片地堆起来的,充满着我们的记忆和心血。

那么,家,到底是怎样的呢?

1999年4月,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家庭教育手册》,内容通俗易懂,却极有深度和针对性。这里分篇介绍它的主要内容:

第一篇:孩子最大的愿望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孩子的期望是理所当然的,作为父母必须认真面对这样的现实。并不是你提供给孩子必要的东西,孩子就能自然地成长。安宁、愉快的家庭环境需要全家人有意识地共同努力。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需要对家庭进行一次再认识。

第二篇:养育孩子并不是母亲一个人的事,即使父亲和母亲的教育方针基本一致,父亲和母亲也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教育孩子,这能纠正过于密切的母子关系。父亲应自然地参与养育孩子的过程,其中,与母亲的积极配合尤其重要。母亲应注意在孩子面前不要贬低父亲,父亲也不应该在孩子面前大声斥责母亲。

第三篇:不会珍惜自己的人也不会珍惜孩子,养育孩子很辛苦,你需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因为你的烦躁不安会传染给孩子。你需要拥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调整自己的身心。父母应相互配合,共同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如遇烦恼,别一个人闷在心里。鼓起勇气去家庭教育咨询中心、保健中心,和专家谈谈。因为,你脸上幸福的笑容会使孩子感受到幸福。

第四篇:在现代社会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都需要交流,如果什么都不说,要相互理解是很难的。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是建立幸福家庭的基础。

第五篇:全家人一起吃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饮食生活不仅对儿童身体的健康,而且对儿童心理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全家人一起吃饭的愉悦、父母费心做出的饭菜等,都会自然地将父母的爱传达给孩子。由此得到的满足感、信赖感能使孩子开朗、坚强地成长。

第六篇:父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孩子一定会领会到,虽然由于工作的原因,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可能不多。但疼爱孩子、为更美好的未来努力奋斗的父母形象,一定会深深地铭记在孩子心中。无论何时,父母都要充满信心地养育孩子,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家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加法算式,如“家庭=爸爸 妈妈 孩子 ……”一样,而是一个复杂的方程式,需要许多纽带去联结成一个复杂的家庭网络。家庭,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努力去维持的。它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家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指一夫一妻制构成组合;广义则泛指人类进化的不同阶段上的各种家庭利益集团,即家族。家庭以社会为舞台,以社会环境为背景,如果把社会看做一个巨大的有机结合的整体,那么,家庭则是组成有机体的细胞。

家庭是社会上所有社会群体中最普遍的团体,每个人都与家庭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即使是孤儿或者“单身者”,也是从家庭中产生,从家庭中派生出来的。家庭可以说是一种社会群体,但是和其他社会群体不同,它不是社会中的人们任意的结合,不是出于单纯的政治、经济、学术研究或文化娱乐目的的结合,而是婚姻关系、血缘关系的结合。

三、家庭的功能

家庭是小社会,社会是大家庭。社会发展中的一切现象在家庭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有所反映。例如,在金融海啸的影响下,大多数家庭都会减少消费开支;在楼价不断高升的情况下,有些家庭放弃了买房的念头。而家庭具有一些亘古不变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家庭的早期学习功能

孩子在呱呱坠地以后,最先接触的是生育自己的母亲,其次就是家庭了。可以说,孩子最初的学习源泉,就是母亲和家庭。学习一般是指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即特定条件或变数,采取适合于学习目标的行动和态度从而取得的相对持久的改变。也就是说,家庭就是孩子出生后学习新事物的最初场所。

在我国,由于现在有许多家庭属于双职工家庭型,因此,把不满周岁的幼儿寄托在托儿所的家庭逐渐增多。从某种意义上讲,负责照料幼儿的保育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让保育员与幼儿的母亲保持密切的联系是积极有效的做法。有人曾做过比较,不足周岁的幼儿早晨被送到托儿所保育员手上的表情,与傍晚孩子被送回母亲怀里的表情迥然不同:孩子会笑容满面地扑向妈妈的怀抱,但是送到保育员手上时却完全不同。实际上,孩子在托儿所的时间和与母亲交往的时间是差不多的。这样看来,似乎不光是接触时间量的问题,母亲的行为和态度可能是关键。其实不仅是受到母亲的刺激作用,其他的家庭成员也对孩子产生刺激作用。一些托儿所保育员表示,想跟孩子的母亲一样抚育幼儿,但由于其存在着局限性,所以很难实现。而现在有许多家庭都设有婴儿房间或儿童房间,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交往的场所减少了,就等于儿童学习的场所相对地减少了,这对于孩子的初期学习是不利的。由此可见,家庭对孩子的学习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家庭的根据地功能

纵观历史长河,家庭生活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在家庭发展史的这个时间纵轴上,我们可以了解到,每个时间段家庭生活的内容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在远古时代,家族成员都是住在同一个地方的,早晨他们一起出去狩猎,到傍晚,他们就会回到居住的洞穴。而从中世纪到近代,虽然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变化,但是,家庭还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那么,现在家庭又变成什么样了呢?当然,家庭仍然是人们生活的基础,但是,似乎已经不是人们的主要活动场所了。由于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人们形成了“早出晚归”的习惯。人们早晨就离开了家,学生去学校,工作的人去上班,晚上回家,这样日复一日地生活着。因此,现在大多数家庭成员的情况是“白天不在、晚上回家”型。但是,不管是远古,还是今天,家庭都发挥着根据地的作用。

(三)家庭的紧张缓和功能

在一天紧张的学习和工作后,我们需要休息和放松,为自己充电,从而使自己更容易投入第二天的工作,而家庭无疑是舒适、宽松的场所。现代社会中家庭的功能之一,就是缓和紧张。现代家庭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这本身是好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很容易使家庭充满紧张气氛,如果忽视了家庭能够缓和紧张的作用,则很容易造成孩子问题行为的发生。

兰尼曾说过:“一个美满的家庭,犹如沙漠中的甘泉,涌出宁谧和安慰,使人洗心涤虑,怡情悦性。”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说,这句话形容的是家庭缓和紧张气氛的功能。就如一条绳子,在长时间的紧绷下,总会有断了的一天,其实人也一样。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家长都认识到,要不断地为孩子充电,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这个苦心,是任何人都不会质疑的。但是家长要懂得把握一个度,如果“过度”,只会适得其反。很多时候,我们把孩子逼得很紧,特别是有的家长,把孩子所有的空余时间都安排在补习班里度过,以至于有的学生宁愿在学校住宿也不想回家,甚至会做出叛逆的事情,这无疑是让他感觉不到“家”缓解紧张的作用了。很多时候,家长总是抱怨孩子不理解自己的苦心,但是家长有真正地花心思去了解孩子吗?其实,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当我们在工作岗位辛苦了一天回到家,又有人督促你做这做那,你会感觉怎样呢?如果你能理解了,那么你应该能理解“家”的紧张缓解功能的重要性了。

(四)家庭的教育功能

一般来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随时随地都在向家庭成员学习经验、思想和行为模式,并获得各方面非正规的培养教育,因此,家庭教育是家庭内在的、固有的功能之一。家庭不仅要为社会提供“生物人”,更重要的是为社会提供“社会人”。所以,家庭是实现由“生物人”向“社会人”过渡的第一个场所,也是向新生一代实施终身教育的地方。这个重要功能的存在也决定了家庭并不仅仅是为孩子提供维持生存、健康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为了孩子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家庭还必须为之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传授社会生活经验、道德规范以及社会生产的知识、技能,使之掌握独立生活和进行劳动的本领。

当前,我国《宪法》及新《婚姻法》都明确规定:“父母有抚养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父母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指出教育子女是每个有子女的公民所必须认真履行的义务,不允许任何人借故推却,解释了家庭的教育功能与家庭的不可剥离性。在此,也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家庭的教育功能处于自发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它日益呈现出自觉加强的趋势。这一方面说明了教育的进步,人类以自我完善为目的的建构已经渗入每个家庭;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家庭的进步,从维持生存的需要产生了发展的需要,这是家庭功能演变中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