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好自己的人脉网络。编织一个牢固庞大的人脉网络,当你需要帮助时,就会有人向你伸出热诚的双手,给你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
血浓于水
“血浓于水”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它说明了动用关系、求人办事时亲戚的重要作用。
亲戚关系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笔宝贵资源,在生活中不懂得善加利用,可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亲戚之间的血缘或亲缘关系决定了彼此之间特殊的亲密性。遇到困难,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亲戚帮助。作为亲戚,对方也大都会很热情地向你伸出援助之手。
亲戚,之所以亲,就是由于彼此有血缘关系或姻亲关系。由此,也就有了“一人飞升,仙及鸡犬”,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促织》里的这句话道出了“亲”的性质、精髓。
在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相互联姻,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寻找联合,寻找一种亲戚关系。公元前287年,楚国陷入了秦、赵、韩等国的围攻,眼看楚国都城郢就要被攻陷了,楚王焦急万分,这时一个叫钟和的大臣建议道:“大王何不派人去求助百越族呢?想当初大王不是嫁了一位女儿过去吗?”
楚王认真想了想,因嫁的女儿太多了,倒想不起来具体是哪一位女儿给嫁过去了。但是,目前有一支力量算一支,于是,他派钟和带礼到百越族去求助。
百越在当时是居住在今广东、福建沿海的少数民族,虽人数不多,但个个骁勇善战,是一个战斗力极强的民族。
百越族首领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欣然允诺相助,立即下令调遣各个部落的士兵组成一支两万人的军队前去楚国。
最后,在楚国与秦国的交界处,秦、赵、韩三国军队与楚、百越的军队进行了生死决战,结果,在百越族的大力支援下,楚国不仅保住了都城郢,还一举击溃了秦、赵、韩三国联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假如没有钟和的提醒,没有百越族的这么一层亲戚关系,楚国就有可能要提前灭亡了。由此,在关键时刻,求助于亲戚是很明智的选择,亲情在很大程度上不会受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影响,求助的成功率是极高的。
为了有效地维护好亲戚之间的亲密关系,我们应该认识到亲戚关系的复杂性,其主要表现在亲戚之间存在着多种的差异,比如,地域、性格、经济、地位的差异等。这些差异既可能成为彼此交往的原因,也可能成为产生矛盾的原因。
所以,亲戚之间在互相交往、互相求助中应注意以下问题,才能使彼此关系更融洽、更牢固。
一厢情愿,为所欲为是大忌,亲戚之间关系的远近决定了其密切程度上的差别,由此,在相处中要注意把握适当的分寸。
一般情况下,亲戚越走越亲。但是,亲戚交往也应讲究适当的方式,否则也会制造矛盾。
以前,人们走亲戚可以在亲戚家住上一年半载,但是现在这样做就不合时宜了。大家都有工作,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住的时间过长,就会产生摩擦,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有些人到亲戚家做客,毫不客气,任自己的性子来,这就给主人带来许多麻烦,也容易造成矛盾。
有些人每天要睡到很晚才起床,到亲戚家也不改自己的毛病。主人要照顾他,又要上班,时间长了必然会影响主人工作和生活的正常秩序,进而影响彼此的关系。
有些人没有讲卫生的习惯,到了亲戚家里,烟头到处扔,让人家收拾不及。时间短,还可能忍耐克制,日子长了,矛盾就会产生。
亲戚之间交往,也应该注意优化自己的行为方式,尊重亲戚的生活习惯,如果方式不当同样会得罪人,给亲戚关系蒙上阴影。
经济往来糊涂不得,生活中,往往会有一些为了经济利益问题而得罪亲戚的事情。比如,亲戚之间的借钱、借物等财物往来是常有的事。有时是为了救急,有时是为帮助,有时就是赠送。
虽然情况不同,但都体现了亲戚之间的特殊关系,把这种财物往来当成表达自己心意和特殊感情的方式。
你作为受益者,在道义上对亲戚的慷慨行为给予由衷地感谢和赞扬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你把这种支持和帮助看得理所当然,不作一点表示,对方就会感到不满,而影响彼此的关系。
同时,对于属于你需要归还的钱物,也不可含糊。亲戚之间也有各自的利益,必须把感情与财物分清楚,不能混为一谈。假如对方没有明言赠送给你,所借的钱物该还的就要按时归还。有的人不注意这个问题,以为亲戚的钱物用了就用了,对方是不会计较的;一旦等到亲戚提出来时,自己将十分尴尬。
对于亲戚的帮助要注意给予回报,这既是加深双方情感的需要,也是报答对方帮助的必要表示。如果忽视了这种回报,同样会得罪人。
总之,亲戚之间的钱物往来,如果处理得当则可以成为密切的感情因素,否则,则有可能成为造成矛盾的祸根。
切忌居高临下或强人所难,虽然双方有着亲戚关系,但是,也应当相互尊重,平等对待。尤其是在彼此之间有地位、职务上差异的情况下,更应如此。
“穷在街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富足的、地位高的人相较于贫困的、地位低的人对于亲戚是更具有吸引力的。因为地位低的人总是希望从地位高的一方得到一些帮助,同时在他们提出自己的请求时,又怀有极强的自尊心。假如地位高的对比自己地位低的亲戚的来往表示出不欢迎的态度,那就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
有时,地位低的人对被小看是很敏感的,只要对方有哪怕一点冷淡的表示,都会觉得很尴尬。
另外,亲戚之间彼此的帮助是不能违反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的。比如,有些人求亲戚办事,尤其是办一些有违原则的事,人家不办就心怀不满,说人家不讲情谊之类的话,这也是很使人为难的。
同学情,是一世的情
同学之间有着共同的记忆、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成长环境,这便是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的情感基础。同学之间办事最实在,也最得力。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年的学习经历。仔细地回想一下,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与我们同班、同校的,可称为同窗情义的人何止几百人。
少年时代建立的同学关系是十分纯洁的,有可能发展为长久、牢固的友谊。由于在学生时代的我们,年轻、单纯、热情奔放,对未来的人生充满崇高的理想,而这样的理想往往是同学们所共同追求的目标,曾几何时,彼此在一起热烈地争论和探讨,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都袒露在他人面前。加之同学之间的朝夕相处,彼此之间对对方的脾气、兴趣、性格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
即使你在学生时代不太引人注目,交往的范围也很有限,你也大可不必受限于往日的经验,而使你的想法变得消极。这是由于,任何人踏入社会以后,所接受的磨炼都是百般不同的,绝大多数人会受到洗礼,而变得相当注意人脉的重要性。所以,即使与完全陌生的人交往,一般也能相处得很好。由于这样的缘由,再加上曾经拥有的同学关系,你可以完全重新进行人脉的营造。换句话说,不要拘泥于学生时代的自己,而要以目前的身份来进行交往。
谁没有几个往日的同窗校友?说不定你的一个微笑、一句笑话还存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千万不要把这种宝贵的人脉资源白白地浪费掉,从现在开始,你就要努力去开发、建设和使用这种关系。
以友谊为基础的人脉很重要,这就需要与同学保持一定的联系,与同学保持联系的方式和机会有很多。
时常与同学聚会,以求关键时候帮把手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你与他(她)成为同学,可谓缘分不浅。虽相处时间不长,但这中间的关系值得珍惜,值得持续下去。在与同学分开后,还能与对方保持一种相互联系、历久弥坚的关系,那对你的一生,或者说对你将来要达到的目的与理想是很有好处的。这其中的有利方面,也许是你从未想到的。
有时同学关系在关键的时刻可以发挥出巨大作用。但是,平时一定要注意和同学培养、联络感情。只有平时经常联络,同学之情才不致疏远,当遇到困难时,同学才会心甘情愿地帮助你。长时间地与同学失去联系,彼此就会变得生疏,甚至形同路人。你去托他办事时,一些比较重要的关乎他的个人利益的事情,就不会帮你了。
常参加同学间的活动,才会得到照顾
这个社会,有些人越来越现实。他们目光短浅,与老同学往来、聚会时不甚热情,分开后不相往来。这种人遇到事情时再来找老同学,谁会给他帮助呢?
因此,许多同学在分开后常常会借这样、那样的活动联系彼此。你只有参加这样的活动,加深同学之间的感情,在托同学办事时,才会说得自然,同学也会答应得爽快,积极努力地去办。
在同学面前袒露困境,让同学主动帮忙办事
同学之间的交往贵在真诚。遇到自己有难处,同学又能帮得上忙的时候,不要自己一个人硬撑着。谁都有落难的时候,向同学求助并不丢面子。何况同学关系非同一般,不要担心欠下人情债。同学帮助了自己,当同学需要你的时候,你只需毫不犹豫伸手相助就行了。
请某位同学帮忙时,最好邀上其他同学掩护
或许,你会认为你与自己所求助的那些同学关系不够“铁”,怕说出求助的话,对方拒绝自己,丢了面子无法下台。此时,你不妨了解一下你所求助的这位同学平常与哪位同学来往最密切,然后,邀上第三方去求同学帮忙。“不看僧面看佛面。”同学也许不会给你面子,但他应考虑给自己最亲近的那位同学面子。
同学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中人们最为亲近的一种人脉。只要你用心去与同学交往,同学就会成为你成就事业的最为重要的人脉资源之一。
寻找属于你的“Fans。”
风度是人的言谈、举止、态度的综合体现,树立你的良好形象,让你的魅力起作用。
风度是一个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问题。伊莎贝拉曾经说过,美丽的相貌和优雅的风度是一封长期有效的推荐信。人们关心自己的风度,也议论他人的风度。人们赞扬和羡慕那些风度翩翩的人,并且也期望自己和周围的亲友都具有良好的气派。因此,我们就必须更加讲究自己的风度,树立良好的形象,让你的魅力吸引你的Fans。
风度是人的言谈、举止、态度的综合体现,更进一步说,是人的精神气质的外在扩散所形成的魅力。这种魅力给人一种美的慑服力。这种美的慑服力,能使人产生心理的倾慕和震颤。风度虽然是通过一种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它却与一个人的知识水平、精神面貌、道德修养、审美观念等密切相关。比如,服饰的打扮与人的审美水平有关,精神的状态与人的个性、修养有关。一位哲人说得好,“风度是我们天性的微小冲动”。从一个人的外貌可窥见其内在素质之一斑。罗曼·罗兰说:“多读一些书,让自己多一点自信,加上你因了解人情世故而产生的一种对人对物的爱与宽恕的涵养,那时你自然就会有一种从容不迫、雍容高贵的风度。”
由此,从完整的意义上说,风度是一个人内在美与外在美相结合的产物。“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内在美,外在美就无所依托。一个内在精神世界不美的人,长相可能很美,但却无论如何不会长期保持美的风度。没有坚定的信念,就难有刚毅、乐观的神情;没有高尚的情操和执著的追求,就难有从容潇洒、神采飞扬的姿态;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就难有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的举止,也难有典雅脱俗的打扮。
有句谚语“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相反,有的人看起来其貌不扬,但言谈举止却表现出一股难以抗拒的魅力。因此,风度不是打扮出来的,它需要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地进行内在培养。
古往今来,任何一位杰出的人士,其风度美无不植根于内在美。美国作家文森特·希思曾如此描写宋庆龄:“她雍容高贵,却又朴实无华,堪称稳重端庄……她的风度发自内心,而不是装出来的。她的胆略见识之高,人所罕见,从而使她能够在紧急关头镇定自如。端庄、忠诚和胆识——使她具有一种根本的力量,这种力量有时能消除人们由于她外表而产生的那种柔弱羞怯的印象,使她具有最坚毅的英雄主义的形象。”宋庆龄的这种风度美显然是她内在美的自然流露。这种“成于中而形于外的内在美,是一个人不可虚饰的灵魂”。那些内心肮脏的人,虽竭力想装出一副领导者的风度,却总是“见了当官的前襟长后襟短,见了老百姓前襟短后襟长”。这自然也是由其内在的思想、学识和素质所决定的。
因此,一个杰出的人物,应当时刻注意自己的风度。不管自己长得怎样,不管在什么场合下,也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波折,都要显得豁达、坚定,显得刚毅果敢、气宇轩昂,这样,就自然会有一股英雄气概,有一种外在魅力。如果妄自菲薄、自惭形秽,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打倒自己,即使五官相貌长得再好,又有何风度可言?试想一个没有风度的人怎么能够广交朋友,开拓人脉呢?
乡里乡亲
在错综复杂的人脉里,以乡情为基础的人脉也是很重要的,这样不仅可以多交一些朋友,最重要的是可以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或许它可以让你一辈子都会受益无穷。最起码,可以为你在有求于人的时候提供一条“跑关系”的线索。
现代社会的人口流动性十分大,很多人都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异地去求职谋生。身在陌生的环境里,要想拓展人脉是有一定难度的,那就不妨从同乡的关系入手,打开人脉的局面。
在异地的某一区域,能与众多老乡取得联系的最佳方式是“同乡会”。在同乡会中站稳了脚跟,跟其他老乡关系处得不错,那就等于建立起了一个关系网络。或许,有一天,你会发现这个关系网络的作用是那样的巨大,不容你有半点的忽视。
在民国年间,因军阀割据,各个集团为维护自己的势力,纷纷重用老乡。
阎锡山是山西五台人,当时山西就流传出一句话:“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挂。”阎锡山重用五台的同乡,山西省政府的重要位置,大多数被五台人所占据。陈炯明是广东海丰人,他做了广东的都督后,大用海丰人,省政府从里到外都能听到海丰话。孔祥熙是山西人,他在他的金融系统中重用山西人,原因则是“只有山西人会理财”……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也不可忽视老乡的作用。
李某是个早年离开家乡出外闯荡的游子,现如今在异乡成家立业,家庭生活十分美满,但美中不足的是,李某一直为未能回家乡而感到很遗憾,心中常想哪怕在这里能碰上几个老乡也好。
恰在这个时候,同在这个城市的另几个老乡,准备筹划成立一个同乡会,定期聚会、加深感情,有什么事大家以后也可多多照应。
李某一接到邀请,就毫不犹豫地加入到其中,并积极筹划、联络老乡,把这个同乡会当成了自己的一个“家”,并成为这个“家”中的领导之一。
经过两年的时间,同乡会终于发展到了具有近500人的规模,李某也等于多认识了近500个老乡,在这些老乡当中,各行各业,贫穷富贵,兼容并包,用李某自己的话来说:“我现在办什么事都十分的方便,只需一个电话,或打声招呼,我的老乡都会为我帮忙,而我也随时帮老乡的忙……”
正是由于李某充分认识到同乡会的重要性,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结交各式各样的老乡,才会有了这么大的一个关系网,这对于自己和他人又何止是很小的方便呢?
在中国老乡关系是十分特殊的,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人脉。既然是同乡,在涉及到某种实际利益的时候,“肥水不流外人田”,只能让“圈子”内的人“近水楼台先得月”。换言之,也就是说,必须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给予适当的“照顾”。
既然中国人对老乡有着特殊的感情,就要学会利用好同乡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多交几个朋友,同时,办事的时候也能得到一定的关照,万一自己在外面有了什么困难,也可以有“征讨”他人的资本。那么,该怎样利用好老乡关系呢?人情话在这时就派上了用场。
利用乡音做人情话的契机
既然是老乡,就必须有共同的特点存在于两者之间,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乡音”。
清末的太监李莲英就是运用了这样的技巧。
李莲英出身贫苦,个子瘦小,假若以当时宫廷太监的标准来衡量,他是根本不够资格的。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李莲英听说在宫廷中有一个太监是他的老乡,并且还是同一个村的。于是,李莲英就大胆地去找这个老乡。
李莲英当时十分贫穷,没有钱买东西去送礼。他知道这位老乡十分重乡情,但如何才能引起老乡的注意却一直是困扰着他的问题。
终于,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有一天,他看准了时机,正当这位老乡出来当值时他才去报名,然后,用一口地道的家乡话说出了自己的姓名与籍贯。李莲英的这位老乡听了这声音,身体不由得抖了一下,便抬头看了看眼前的这位小老乡,心里暗暗记了下来。
之后,在这位老乡的帮助下,李莲英做了慈禧太后梳头屋里的太监,以梳得一头好发型深得慈禧的宠爱,最后,成了慈禧太后面前的大红人。
李莲英仅仅说了几句话,就博取了对方的注意与好感,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几句话是家乡话、是乡音,而对方也恰巧是同乡人,并且又同处异乡,在这样的情况下,李莲英轻而易举地争到了一个名额也就不足为奇了。
用家乡话作见面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它不需要物质上的东西。在这里,有一点是相当重要的,那就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场合,最好是在异乡,因为只有在异乡才会产生恋乡的情结,才会“爱乡及人”,这时,再来一个“他乡遇老乡”,哪有不欣喜之理。对方离乡的时间愈久、离乡愈远,心中的那份情就愈沉、愈深。所以,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越要运用“乡音”这种技巧,你就会得到老乡所给你的各种各样的照顾。
利用乡情作为人情话的契机
一个人,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离开家乡、离开生他的土地,或许开头并不感到有什么困难,但时间一久,或在他乡碰到不习惯的生活习俗,或遇到什么挫折,他就会感到家乡的亲切、家乡的美好。或许,在这个时候,一个人才会深深地感到,自己对家乡有割不断、丢不掉的感情寄托,那是支持着游子出外去闯世界的精神依靠。
因此,在游子的记忆深处,始终有一块属于家乡的领地,或许,现实的生活会暂时把这块领地掩盖起来,而一旦触及到了这块领地,那一股思乡潮就会源源不断地涌泄出来,如闪电一般,充满游子的大脑,触及记忆的神经。
如此看来,要与一个久离家乡的老乡处好关系,一种有效的技巧就是:运用你的语言技巧,与老乡谈起家乡的话题,以此来触动他的思乡情绪,达到共鸣,从而使老乡之间的关系更进一层。
利用“乡产”作为人情话的契机
当你在与老乡打交道的时候,一般人都会产生这样的一种想法:既为同乡,理应帮忙,如还用礼物予之,这不太俗了吗?这种想法从某种特定的意义上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就广义上来说,则是不一定的。
老乡与其他关系的不同之处在于,老乡之间的关系是以地域为纽带的,有一份“圈子”内的情存在心上。
“乡产”或许是很极为普通的东西,本身并不贵重,但在“乡产”上所包含的情意却非“乡外人”能看得出、体会得来,它会起到勾起老乡思乡之情的作用,接着,会在这种感情的支配下,对你这位老乡另眼相待、照顾有加。你再适时加上句“老家的东西,尝个鲜儿”之类的人情话,效果一定会更佳。
以人心为基础
一个人的人脉好坏与否,其实也就是赢得人心的成功与否,众人的力量是巨大的,想做什么事只要依靠众人的力量,都可以轻松实现。
你善待众人,懂得去做关系,也就会有许多人愿意帮助你,不断地给你提供各种各样的资源,使你能够开足马力向前进。只要能得到众人之心,就能筑起无数的“钢铁长城”。楚汉相争就是说明这个问题的明显事例。
在楚汉战争初期,项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反观刘邦,则要弱小很多,论实力,没有项羽的雄厚;论装备,也不如项羽的精良;论粮草也不如项羽的充足;论个人的能力,刘邦只是一亭长,项羽则是盖世的英雄。刘邦一方几乎没有一样能拿出手的,但也就是这唯一一样东西,可以拿得出手的,却造成了楚汉形势的大逆转,那就是人和。与项羽相比,刘邦更懂得笼络人心,由于他深深地懂得关系的重要性,虽然刘邦智谋不及张良、陈平;统兵不及韩信、彭越;处事不及萧何。但由于他会做关系,使这些能人心甘情愿为他效命。因为有这些文臣武将的鼎立相助,所以,即使在楚汉战争初期,刘邦几次性命危险关头,都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随着刘邦周围的“关系之水”越聚越多,刘邦这条大船,在楚汉战争的后期也越来越驶得安稳,即使项羽在刘邦的对面吹胡子瞪眼,也是难奈刘邦任何。
比起刘邦的用人,项羽就相形见绌。由于项羽的刚愎自用,胡乱猜疑的性格始然,使他始终不能处理好与手下众人的关系,就是一个好端端的范增,也被他气得告老还乡,项羽空怀一身勇武之力,最后却得个众叛亲离。
因此,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曾经为此慨叹曰:“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话一点也不错!关系之水运用得好就可以一帆风顺;关系之水不擅处理,就可能进退维艰、甚至船毁人亡。
有家生意兴隆的水果店,每逢各种水果的盛产期一到,他就会给他的老客户纷纷寄上一斤精挑细选出来的水果,而这一小事使得他的水果店,一年四季的生意红火得不得了,同时也获得了一大批老顾客、老朋友。
就说水果店老板的这个小事,实际花费的并不多,只是当每位客人收到这份特殊的礼物时,内心都十分地感动,由于富有人情味的水果,使得客户们深刻记住了这家水果店,只要水果的盛产期一到,客户们便会想起:“该是订购水果的时候了。”
水果店老板很清楚,他的店要想生意兴隆,就必须依赖“关系之水”,也就是客户的大力支持,他很懂得投客户之所好,对客户进行情感投资。因此,他独辟蹊径,制造出水果关系炸弹,里面藏着浓浓的感情,当这种特殊身份的水果源源不断地送到客户那里,自然也就炸通了客户渠道,使客户源源不断找上门来。
古人说,得人心而后得天下。得人心,才能有坚实的依靠,才能创造“人和”的良好态势,才有利于平定天下。
《孟子·公孙丑下》有这么一段论人心的话值得后来者深思:“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善于以最能赢得人心的方法去处理人脉,把各种难以调节的事情处理得圆满融洽,这是一种成大事的做人之道,天下之难,必须要加以解决。
得人心者,得天下,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掌握的,而是机智者最擅长的成功方略。古往今来,有多少大胜者都是靠众人取胜的,开拓了人生的成功之路。反过来讲,假如离开众人的帮助,这些大胜者就可能不会取得胜利。
众人的力量对于一个善于赢得人心的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至少可以看到以下两点:一是众人的智慧能让人避开冲突、缓和人脉,二是众人的智慧可以使人强化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假如你明白了这两点,那么就会在各种场合,把奇妙的做人之道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成就自己的人脉网络。
要想赢得众人心,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人脉。关系就像水,人就像船,只要你重视它,并且懂得经营关系,它就可以推动你走得更远。如果你不重视它,或者不善于经营关系,那么,它同样可以把你淹没。
伯乐扶助走上红地毯
古今中外,在很多人的成功历程中,总有一些至关重要的人物在其中发挥着作用。在接受他人帮助的同时施展出自己不负栽培的好手段、真本事,这才是他们把握历史性机遇的关键一步,也是他们最终成功的要素之一。
其中的道理是不难理解的。一个人要想取得某种成就,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而这些条件的客观方面却往往掌握在他人的手中。接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就像一颗优良的种子不拒绝一块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势必会加速一个人的成功,有时甚至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可见,以外力为基础的人脉也是很重要的。
没有外力的介入,有时是很难成功的;要想成功,就必须善于借用他人的力量。然而,他人之力不是很容易借到,即使借到也不一定对你的成功目标有用。因此,借用他人之力,关键是要找对人,一旦得到贵人的相助,大事就成为小事,难事就成为易事。
所谓贵人,就是指有权有势,或有名有钱的人。他们既然不同于常人,自然也拥有常人所不可及的力量,可帮人办成不一般的事。但要想借贵人为自己帮忙,当然需动一番脑筋、费一番工夫。
对于一般人来说,贵人很难遇上,然而一旦遇上,就要牢牢地抓住,直至帮你达到成功的目标为止,这才是高明之所在。
除非你的运气很糟,不然在你的一生中,总会碰到几个贵人。比如,你在工作中一直不是很顺利、表现不佳、心灰意冷之余,你开始想打退堂鼓。你的一位上司却在这时候推了你一把,设法帮助你跨过了门槛,重燃你的斗志。
有句话说“七分努力,三分机遇”。我们一直相信“爱拼才会赢”,但偏偏有些人是拼了也不见得赢,关键就是缺少贵人的相助。在攀向事业高峰的过程中,贵人相助往往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有了贵人,不仅能替你加分,还能加大你的筹码。
有贵人相助,的确对事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有一份调查表明,凡是做到中、高级以上的主管,有90%的都受过栽培,至于做到总经理的,有80%遇到过贵人。
在当今社会里,这种靠贵人之力而使自己的事业步步高升的现象同样值得我们借鉴。贵人的引荐和提拔往往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敲门砖,能够为自己赢得机会与广阔的舞台,充分地释放自己的才华,做到“怀才有遇”,从而为自己进一步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
不论在何种单位、何种行业,“老马带路”向来是传统。目的不外乎是想栽培后进,储备“接棒”人才。这些例子在运动界、艺术表演界、政治界颇多。
单从借力的角度,为自己寻求一些贵人作为背景,从而使自己尽快得到提拔。英雄有用武之地,是很值得研究的。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给诸位提供几项具体可行的建议。
找寻贵人
比如,在公司工作,在层级组织中有很多职位比你高且能帮助你的人。有时你得费心地去分辨谁具有这种能力。你也许以为,你的晋升机率取决于顶头上司对你的评语好坏,这观念也许是正确的。但是更高的管理阶层可能觉得你的顶头上司已到达不胜任阶层,因而可能不在乎他的推荐和好恶。因此,不要太肤浅,仔细深入地观察,你就能找到能帮助你的贵人。
激励贵人
不懂得激励贵人等于没有贵人。要让贵人明白,他在帮助你之后他有什么样的好处,假如他不帮助你,他有什么损失。
以退为进
试想你正置身于游泳池内,你努力地往高处的跳水板爬,可是当你爬到半途时,前面一名也想跳水的人挡住了你的去路。那人爬到一半便已失去了勇气,双眼紧闭,死命地抓住栏杆,既不会掉下来,也不再向上爬,而你就无法超越他,这时,站在跳水板上的贵人虽然拼命为你呐喊加油,结果还是无济于事。
同样地,在工作上的层级组织中,如果你的上一层职位被某一个不胜任者占据,那么你花再多力气或你的贵人再有心提拔你,也都将徒劳无功。
为了到达跳水板顶端,你必须爬下那座被堵塞了的阶梯,横越到另一侧没有障碍的阶梯,然后再顺利爬上顶端。同样地,在层级组织中,你必须离开挡路人那条升迁管道,然后从另一个没有阻碍的管道往上晋升。如果那人仍有资格获得晋升,他便不算是挡路人,而你也不必躲开他。只要稍加忍耐,多等一些时日,他将获得晋升,届时出现空缺,你的贵人便能立即提拔你。
争取多位贵人的提拔
多位贵人的共同提拔,可产生乘数的提拔效果(指贵人人数乘以个别提拔的效果)。乘数效果的产生,由于这些贵人在他们的谈话里,不断地互相强化你的优势而使他们决心帮助你。假若你只有一位贵人,你便得不到这种强化的效果。因此,拥有多位贵人便能获得更多晋升的机会。
良好的“伯乐与千里马”关系,最好是建立在各取所需、各得其利的基础上。这绝不是鼓励唯利是图,而是强调以诚相待的态度,既然你有恩于我,他日我必投桃报李。
因此,假如你是一匹良驹,一定要找到可以相助自己驰骋千里的伯乐与“贵人”。有了“贵人”的提携,加之个人的能力与努力,你一定会比他人更早获得成功。
善驭小人
但凡小人,见利忘义者居多,而有很多小人由于舍得“投资”,他们的关系网还是比较广的。利用这样一个特点,你也可以在自己困难的时候,以利诱之,解决自己的困难,以小利换大利。
1917年7月,孙中山举起了“护法”旗帜,8月召开了“非常国会”,成立军政府,出兵北伐。可是,广东省长朱庆澜赖在任上,做段祺瑞的间谍。孙中山想免去他,又苦于没有很好的理由。后来,他惊奇地发现,朱某十分好色,颇有点天生之癖好。于是,孙中山派人密令妓女小金铃接近朱某。
当时,朱庆澜经常去女子学校作讲演,见姿色稍佳者便多方挑逗、小金铃被安排进这个学校。朱某来校仅一个小时,两人就开始眉来眼去。数日后,这对艳侣便在珠江长堤西濠酒店被新闻记者当场指破。朱庆澜为保全名誉,不惜重金堵人口,又怕省议会弹劾,便主动提出辞职。孙中山欣然同意。
当然,利用小人办事,一定要稳妥行事,一旦有所损失,可以及时撤身,避免更大的损失。
利用小人办事,第一要了解小人的背景来历,看他的关系到底如何,还要看所托的关系性格和行事特点。原则性强的人就不容易办事。
第二,要循序渐进,不要一股脑儿的将利益全部拿出,这样反而会激起他更大的胃口。
第三,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不要完全寄托于小人,要多寻几条道路,防止错过时机。
第四,与小人接触时间长了,有时就会不经意间得到小人的辫子或者把柄,切不可声张,更不要将辫子还给对方。也许小人会倒打一耙,来个卸磨杀驴、斩草除根。
把老板变成贵人
与老板的关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能拉近与老板的关系,把老板变成你的贵人,那么你就能得到老板更多的帮助和眷顾,这对你的个人发展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王熙在一家集团公司的公共部门担任经理助理,他工作的经验和专业知识都非常丰富。在公司的一次人事变动中,公司调来了一位新老板。新老板在人事部门干了三年,成绩斐然,公司准备重用他。
王熙发现调来的新老板在专业知识上非常欠缺,在与外商进行谈判时缺乏应有的知识,在上任的头几天,便出了很多洋相。
一天,公司需要接待一位来访的外商,新老板为了表现出足够的重视,决定亲自布置接待场所。王熙发现老板并不知道应该怎样布置鲜花和装饰品,于是,他对新老板说:“老板,这些小事,你根本无须亲自来做,由我代劳吧。”新老板同意了王熙的意见。结果,这次接待活动搞得非常成功。
事后,王熙在与新老板的闲聊中,有意无意地让老板明白各国人的禁忌和偏好,其中还穿插着一些笑话,使这位老板学到了不少专业知识。
一年后,他的老板被提升为集团的副总裁,而指定王熙接替了他的经理职务。
王熙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智慧型的下属,他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主动出谋划策,向老板提供帮助,成功地把老板变成了提拔他的贵人。
那么怎样做才能把老板变成贵人呢?
充分领会老板意图。为了充分领会老板的意图,当接受老板的指示或者嘱咐的时候,应该问得尽可能清楚一些。不要畏惧,应该以探讨式、带有商量的口吻,把老板的意图真正领悟透彻。不要老板简单地说了几句,就以为自己完全理解了。写一份报告、出席一次会议、完成一项任务,老板总会有一定的意图和目的。首先,应该明白这项工作在整个工作中处于什么地位;其次,应该了解老板处于怎样的需求和心理状态;最后,应该根据老板的一贯作风和思想来加以完整的理解。
要向老板表明你的忠心。每个老板都喜欢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员工,所以,你要抓住机会,随时随地向他表明自己的忠心。
比如,听到公司有小道消息流传,不妨悄悄地告诉老板,以表示自己的忠心。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措辞和表达方式,言语要简明、直接,比如,可以这样说:“不知你有没有听过这个消息,不过,我想应该跟您说一下……”
所有的言行都为了向老板表明:我是你的朋友,我会极力地支持你。老板会把这份忠心记在心中,对你产生好感。
避免与老板发生正面冲突。若与老板发生了正面冲突,最终吃亏的肯定是自己。更不要当众与老板争得面红耳赤,因为那样会使矛盾升级。毕竟对方是老板,当面顶撞会让他因丢失面子而恼羞成怒。应该知道:你只能试着改变自己,因为要老板改变自己的性格几乎是不可能的。
关键时刻能替上司卖力。正所谓,患难见真情。在关键时刻,为老板出力,老板才会更加认识和欣赏你,会认为你是忠诚的。人生的机会可遇不可求,绝对不要错过千载难逢的、可以表现自己的大好机会。当某项工作陷入困境时,如果你能挺身而出,肯定能赢得老板更多的赏识;尤其当老板深陷泥潭时,你若能妙语安慰,甚至伸手拉他一把,老板一定会满怀感激。
适时地为老板说好话。对老板的是非千万不要评论,更不要在背后议论。当别人说老板闲话的时候,你应该主动地为其辩护,应该提醒那些批评者:别忘了老板的优点。只有在相互尊重的氛围下,建设性的意见才能产生。若自己也是抱怨者中的一员,首先应该检讨一下自己。通过自我反省,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
不与老板争功。美好的东西,大家都喜欢。倘若对自己的事业有美好的憧憬,就不要斤斤计较,而应该大大方方地将功劳让给身边的人,特别是自己的老板。与老板争功是不明智的做法。因为这样做了,即使遇到的是一个非常明智的老板,他的心里肯定也会不舒服,对你的印象当然也好不起来。更何况不是每个老板都是那么明智的。
努力使自己的言行与老板一致。要求员工的言行应该让老板满意,而且能够竭尽全力地去帮助他。比如,他与某一客户关系始终处理不好,员工应该尽力将两者之间的关系缓和。另外,要尽量与老板保持工作习惯上的一致。如果老板习惯一边吃午饭,一边看文件,那么,你也应该将自己午餐的时间缩短。
不必担心与老板拉关系会惹来非议,这其实是非常正常的人际交往,就像老板需要了解下属一样,下属也同样需要了解老板,拉近与老板的关系。
亲戚还要常走动
在亲戚交往中,人情往来,礼节应酬发生的频率是比较高的。比如,新婚之喜、寿诞之庆、乔迁之贺,等等,走动一下,在礼节应酬上有所表示,联系的方式可以各具特色,这样可以达到相互沟通、交流思想、交换信息的目的。通过加强亲戚关系可以使大家感到亲切愉悦,其乐融融。
但有的人可能会这样问:我与亲戚相离得特别远,平时自身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哪有时间去经常走动啊!
这确实是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个客观问题,由于经济的发展,加上自身的一些原因,如调动工作、出外读书、经商等,都会与亲戚分离,毕竟,在当今这个社会,那种封建大家庭式的生活方式已不复存在了,亲戚开始分散到各自不同的地方,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就此罢休实属不该,“常来常往”,除了指人需要经常来往外,也可以是礼品、书信等。
于某是一家公司的老板,经过几年的辛苦经营,资产虽说没有千万,但至少也有百万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在短短几年内拥有如此数量可观的资产呢?
在一家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他时,他说了这样一段话:
“自身的努力与勤奋固然是我成功很关键的因素,但还有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我的亲戚很多,在我未发迹前,经常拜访他们,以致彼此间关系都特别好。后来,在公司小有规模后,我仍不忘经常性的与他们保持联系,正是因为这种密切来往,我的亲戚都对我非常不错。刚创业的时候,资金有一半是由他们筹措;办公司遇到困难时,也有他们的帮助与鼓励;他们其中的一些人,现在也在我的公司里帮忙,是我得力的助手……总之,在各种人脉中,我最注重的就是亲戚关系,也正因为我的经常性走动,我才有今天的成就……”
在于某的谈话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常“往”在亲戚关系中的重要性,但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千万不可有贫富、贵贱之分,也不要因为自己的地位较高而不常“往”亲戚家。这样下去,亲戚就会对你冷眼相待,再想搞好亲戚关系,那就难上加难了。
亲戚之间相隔很远,彼此不能经常见面,倘若遇到亲戚办一些大事时,就算不能亲自前往,也要备些礼品或书信前往,让亲戚感受到你的挂念,这样就算真的长时间无“人来人往”,但有“物来物往”或“信来信往”,也可以起到处好亲戚关系的作用。如果连这样的往来也没有的话,亲戚之间的感情就会中断和淡薄,长久下去,也就会渐渐无形中断。
在这一点上,现代气象学家竺可桢就做得很好。竺可桢年少离家,出外就读,而后就在异乡定居下来,娶妻生子,几乎就没有机会回故乡去探望。
可竺可桢却始终没有忘记故乡的亲人,时时将他们记挂在心中。就算在他工作非常忙的时候,他也不忘写上几封书信,寄给故乡的亲戚向他们问好;逢年过节或亲戚家有什么喜事,他也要托别人带些礼品回去以示庆贺。
有一次,竺可桢家乡的亲戚收到一封这样的来信:
“欣喜地知道表哥、表妹的儿女双双考上大学,可桢心里非常激动,是你们的辛勤培育了他们,为我们家族争了光。告诉他们,现虽考上大学,但仍须努力,不要以为这就进了‘保险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希望他们一定要记住这条警句……我虽老了,但很想回去看看,看看家里的老人和你们……”
亲戚们收到信后,激动异常,特别是家中的老人感到欣慰无比,可桢这么忙还能时时照应到家里,有什么还比这更重要的?
可见,竺可桢与亲戚的关系“相处”得多么融洽,虽然彼此不能经常见面,但不断有书信和礼品往来,使亲戚之间的关系能超越空间而永存。
亲戚间的来往还要注意发乎情,止乎礼。作为亲戚,希望彼此关系越来越好的意愿是好的,但是也不宜过于亲密,以至于到了不分你我的程度,就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所以,为了处理好亲戚之间的关系,就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不要轻易接受馈赠。亲戚之间来往,经常会请客送礼,如家常便饭。这中间除了亲情之外,也免不了夹杂个人的利害。所以在接受亲戚的厚礼之前,定要三思而行,千万不要因贪利而使自己陷于被动的处境之中。
毕竟,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这无论是何种人脉,其结果都是必然的。但事物也要一分为二来说,任何事都不要走极端,不分青红皂白一概不收,毕竟,亲戚之间还有一种亲情存在,不要拒绝了亲戚出自于亲情的好意,这中间就要靠一定的标准来判断了。
二是防“亲”之心不可无。荀子在论人性时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的性质如果看来是善的,那是他努力装扮成这样的,人性本来就是恶的。
人性究竟是善是恶,我们姑且不论,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亲戚打交道时也要小心谨慎,对亲戚也别只顾其“亲”,也要考虑一些防患对策,预防万一,否则待事情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就为时晚矣。
那该怎样去“防”亲戚呢?
《庄子》中指出:“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这是讲,因利害关系相结合的人,在遭遇困难逆境时,很容易背弃对方。
如此看来,因为利害关系而形成亲戚关系,这种关系早晚会冷淡并中断。比如,当你飞黄腾达时,平时与你相处不怎么样的亲戚都来奉承你,沾你的光;而当你一旦失势,这些亲戚便会抛弃你。这样的亲戚平时一定要防着点,与之相处时一定要慎重,切不可为他的“亲情”所迷惑,从而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处境之中。
亲戚“不走不亲”、“常走常新”,因此亲戚之间一定要常来常往,这样才能沟通联系、深化感情、密切亲戚关系。这样把亲戚关系走近了,当你有了难处,亲戚才会愿意帮你。
远亲不如近邻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其意如此。在当今社会看来,在单位,与上司、同事接触;回家后,自然要与邻居、家人相处。
有一位老作家,独住高层,一天不慎在客厅中摔倒,无法动弹。他急中生智,用手中的茶杯拼命敲击水管,终于惊动了楼上的一位小伙子。小伙子跑下来一看,连忙叫了救护车把老人送到医院。老人病愈后和小伙子结成了忘年之交。在这个小伙子的帮助下,老作家在两年以后又出版了一部著作,而小伙子也在老作家的影响和帮助下发表了很多文章。
诚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种特殊的情况并不多,但邻居往往能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向你提供必要的救助。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邻里关系,与邻居和谐相处,构筑良好的人脉。
邻里关系也是一种重要的朋友关系,除了属于自己的那个温馨小家,邻家即成为我们必须接触的最早单位。
亲戚之间,相连的是血缘关系。而邻里之间,没有固定联系因素,只能靠自己掌握合适的度,去把握好关系,而我们也常常发现,人缘好的人,邻里关系也一定很好。
邻里——“近在咫尺”,他们的适时帮助,体贴照顾,能解燃眉之急,这是最大的优点。孩子的成长需要适当的环境,而邻家善良可爱的孩子可以成为他儿时亲密的小伙伴。
有一个好邻居,就能使自己多一位良师益友;有一个好的邻里关系,更能让自己受益无穷。孟母三迁,其意正是如此。
在如今钢筋水泥的建筑中,人们也不得不去重视这种“良师益友”的关系。
可以说,掌握一定的技巧,做一些该做的事,把握邻里关系就会轻而易举了。
有许多人的行事原则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这样一来,既不得罪别人,也把自己的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可是,既然自己有余力,何不多扫几处雪?
天地之间,人们互相依存,必然少不了交往。面对现实,我们仍然要与社会相融,注重人脉已成为现代人发展的必然趋势。
那么怎样正确处理邻里关系呢?
距离产生美。邻里之间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距离,每个家庭都希望有一个独立自主的空间,所以邻里间的交往必须有一定分寸,也就是保持一定距离,不要接触的过多。保持距离也省去了由于交往过密所带来的负作用,交往愈深,需要付出的精力和时间就愈多。现代人的生活时间非常有限,一天的时间安排好之后,便不想被别人打乱,与邻居聊天虽然可以放松一下、交流交流感情,可一天的计划有时也就打乱了。有一些人,如记者、作家、画家,他们都认为时间很宝贵,所以不要无故找他们聊天。
另外,邻里间不要对别人的私生活说三道四,邻里关系再亲密也只有分享友情的权利而绝没有“干涉内政”的权利。如果你不小心得知了邻居的某些隐私,此时只有三缄其口,沉默是金,千万别为一时的嘴头痛快,把邻里的隐私当成搬弄是非的材料。所以邻里间都不要互相打听人家的私事,也不要传播这一类的信息,大家会相处得更加和睦。
保持距离也可以使邻里关系富于弹性,说得来便可多谈一会儿,说不来的话彼此客客气气也不失一种礼貌。这种亲疏有别、进退自如的邻里关系倒正好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交往天地。
交往礼为先,邻里间的交往不像在生意场合或其他正式场合,并不需要处心积虑地注意许多问题。人们在一种自然、淡泊的交往中感受到轻松悠闲的生活乐趣,所以在这种交往中礼貌显得格外重要。
邻居本来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地打个招呼或大家点头微笑一下,是最能消除陌生感的方法。大家共同出入一个院门,如果碰到邻居却昂头而过,旁若无人,相信邻居心里未必舒服。你不理别人,别人也不会去巴结你,谁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呢?遇到这种情况时,只要有一方稍微主动点,说上一句“下班啦”或“要出去啊”就可以打破这种局面。一旦打破了,双方的交往就会从此开始,关系就会从此好起来。
邻里交往不需要考虑财势、地位。大家既然居住在一起,见面都是好邻居,谁也不比谁高,谁也不比谁低。只有平等相处、互相礼让、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所以说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是从你对别人第一声问候开始的。
多帮邻居好处多。生活中,许多公共利益需要大家来共同维护,如卫生、消防、绿化,等等,你多做点也没有什么害处,不要斤斤计较。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不能用金钱利益来衡量。你多扫一次楼道,保持了环境的清洁,不要去算自己是亏了还是赚了,你只要做了就是赚了。谁都不能保证自己总是一帆风顺,邻里间有了困难要主动、热情地帮助,千万不要关起门来不理人。有时帮人不过是举手之劳,却能为邻居解决困难、减轻痛苦,减轻了他人的负担,你不是也从中得到快乐了吗?只要邻里之间彼此携起手来,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
化戾气为祥和。有时候邻里间少不了为些小事闹出点误会,处理这些事的最好办法就是付之一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有互相忍让,宽以待人,才能化干戈为玉帛,因为平和的日子比吵闹更重要。有一个小故事:胡、李两家相邻,虽然各自有一个洗手间,却共用一个厨房,胡家为省水费,就把洗碗、洗衣服什么的都搬到厨房里来做。而李家认为自己分担了胡家的水费,心中自然不平衡,便把拖布也拿到厨房里冲洗,一时间厨房里成了下水道,两家的关系也随之紧张起来。过了段时间李家想开了,不再为这点小事与胡家较劲,主动在自己的洗手间里冲洗拖布,胡家也自知过分,不再在厨房里洗太多东西,自此两家的关系又趋正常。有些人喜欢占点小便宜,其实大可不必与他们怄气。占小便宜的邻居也并非不讲理,只要你做得让他们感到惭愧,他们自然就知道纠正自己过分的行为。如果邻里间发生了矛盾,千万不要互不相让,需要讲清的事情,应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协商,在交换各自的意见后共同商讨如何解决。如果已经发生了争吵,伤了和气,也可以主动寻找机会向对方道歉,消除成见、化解矛盾,只要你先做了让步,邻居自然会有所反应,因为他也像你一样渴望和睦平静的生活。
邻里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如果处理不好邻里关系,两家打来骂往,谁也过不了舒心的日子。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邻里关系,彼此真诚相处,和和气气,这样你不但能拥有祥和宁静的生活空间,而且遇到急难之时,邻居说不定还能助你一臂之力。
把下属变成自己的得力助手
“独木难成林”,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获得众人广泛的支持,有个好人缘,“孤家寡人”在这个社会上是行不通的。
某知名广告公司老总郭某是个惜才爱才的人,他手下有二十几名杰出的广告设计人员,而且这些设计人员都对郭某忠心耿耿,拼死效力。那么郭某为什么有这么强大的凝聚力呢?用员工的话说就是“郭总有情有义”。从小蒋的经历就可以印证这一点。小蒋是某大学广告设计专业毕业的高材生,遗憾的是在毕业前夕,因醉酒和同学打架而被学校开除。这样一来,小蒋虽有满腹才华,但因为没有毕业证而在人才市场上备受冷落。但他的设计作品却打动了郭总,他破格将没有学历的小蒋录用了,还委以重任。小蒋也决心好好努力回报郭总的信任,但由于缺少经验,他的设计出现了一个致命的失误,给公司造成了很大损失,小蒋惭愧地向郭总递上了辞职信,但郭总却好言相慰,将他留下来,依然信任他,这使得小蒋万分感动,工作起来更加卖力。现在小蒋已经成了广告界有名的设计师,有几个公司曾以重金来挖小蒋,不过小蒋却不为所动。正是有了小蒋这样忠诚的员工,郭某的事业才越做越大,越做越红火。
郭某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他有一大批得力的下属,而他之所以会获得下属爱戴,还要归功于他的爱才、惜才,归功于他对与下属关系的成功处理。
1923年,福特公司里一台新安装上去的大型电机不能正常运转,请来几位工程师都查不出毛病所在,眼看要影响整个生产计划了,福特很是着急。
这时,他的助手打听到有一位从德国来的移民科学家斯特曼斯对电机很内行,现在在一家小型工厂工作。福特急忙叫助手请来这位德国科学家。
斯特曼斯让电机不带负荷、空载运行,然后蹲在电机旁听了半天,又爬上电机听了半天,最后拿了一截粉笔,在电机的左边一个小长条大的地方画了两道杠杠,对福特说:“毛病出在这儿,多了16圈线圈,拆掉多余的线圈就行了。”
果然,福特照他讲的去做,电机正常运转了。古板而神经质的斯特曼斯提出要一万美元的酬金,人们这时又惊住了,人们怎么也不愿把16圈圈线与1万美金等同起来。
斯特曼斯面对生气的人们淡淡一笑,说:“用粉笔画一条线值1美元,知道在哪里画线值9999美元。”
福特表示自己愿意高薪聘他来公司工作。其待遇之高令常人吃惊。但是,这位德国科学家却不为所动,他解释说:“现在的公司对我很好,在我最困难的时候,这家小公司救了我,现在我不能背弃公司。”听了这话,福特更坚定了要将这位不但技术高超而且又讲信用、重情义的人挖过来的决心。
福特到底是有超越常人的魄力的企业家,为了一个人才,他竟花巨资将那位德国科学家工作的小公司整个买了下来。这一举动使他爱才之名远扬海内外,各处贤才闻讯纷纷前来投奔。福特公司选了一大批有用之才充实到各个部门。从此福特公司兴旺发达。
除了尽可能多地把能人拉到自己身边外,还要懂得惜才,这样才能使人才为我所有,他们也才会全力支持你、效忠你。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才也会犯各种错误,这时作为领导者就要能够容短护短。所谓容短护短,就是根据领导管理活动的需要,在“伸缩度”允许的范围内,宽厚地容忍下属的短处,甚至适当偏袒下属。这样,既可以用他可用之处,又可以让下属感恩,成为你更坚实的依靠。
名扬古今的诸葛亮,不仅广揽人才、重用人才,还千方百计地保护人才。蒋琬,就是在诸葛亮的精心保护、培养下,才逐渐成为蜀汉政权中重要的谋臣的。
蒋琬,三国时零陵湘乡人,字公琰。在刘备入蜀前,他只是一个州衙门里的小吏,做些缮写文书之类的事。刘备入蜀后,让他做了广都县令。他办事公正,勤勤恳恳,又颇为妥善,受到了同僚们的赞赏和百姓的拥戴,也引起了诸葛亮的分外关注。可是,有一次刘备因事到了广都县,蒋琬却因醉酒而未出面欢迎,不禁大怒,当即将其革职,并判其死罪。诸葛亮闻知,火速赶来,奉劝刘备说:“蒋琬平时办事严谨,勤奋公正,且博学多才,有治理国家的本领。这一次,只不过是他偶然的过失而已。再说,蒋琬一贯以安定百姓为本,不善于官场上的迎来送往,不宜因为眼前这件事而判其死罪。”刘备一向善于采纳诸葛亮的谏言,而今见他如此表示,也便收回成命,赦免了蒋琬的死罪,但仍然罢免了他的官职。
不久,诸葛亮又把蒋琬扶持起来,并大力培养。蒋琬也发奋努力,精忠报国,对诸葛亮更是感恩戴德。后来,蒋琬做了尚书郎,还曾代理丞相职务。诸葛亮率师出征时,总是让蒋琬全权负责军需保障,而蒋琬也总能做到“足兵足食以相供给”,帮诸葛亮解除了后顾之忧。数年后,当诸葛亮六出祁山病危时,还特地给后主刘禅写信,称赞蒋琬的人品与才干,并提议在他死后,让蒋琬来接替自己的职位。刘禅遵照诸葛亮遗嘱,先是命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次年又令蒋琬为大将军,录尚书事。蒋琬终于成为继诸葛亮之后的蜀汉政权的又一依靠。
当然容短护短也是讲究方式方法的,在这方面,可以选择的方法很多,其中比较有效的是:
当下属偶犯过失,懊悔莫及,已经暗地里采取了补救措施时,只要这种过失尚未造成重大后果,性质也不甚严重,领导者就应该佯作不知,不予过问,以避免损伤下属的自尊心;
在即将交给下属一件事关全局的重要任务之前,为了让下属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领导者不要急于清算他过去的过失,可以采取暂不追究的方式,再给他一次将功补过的机会,甚至视具体情节的轻重,宣布减、免对他的处分;
护短之前,不必大肆声张,护短之后,也无须用语言来点破,更不要摆出施恩者的样子,让下属感激自己。唯有一切照旧、若无其事,方能收到施恩无痕迹的最佳效果;
当下属在工作中犯了错误,受到更高领导的责难,处于十分难堪的境地时,作为他的上司,不应落井下石,更不要抓替罪羊,而应勇敢地站出来为下属辩护,主动分担责任,这样做,不仅挽救了一个下属,而且将赢得更多下属的心;
关键时刻护短一次,胜过平时护短百次,当下属处于即将提拔、晋级的前夕,往往会招致众多的挑剔、苛求和非议,这时候,就应该奋力抵制嫉贤妒能的歪风邪气,勇敢保护那些略有瑕疵的优秀人才。
一个人神通再广大,也无法事必躬亲,没有得力的人才相助,注定难以成功。所以,我们要像淘金一样去挖人才,挖得越多越好;要像爱惜手足一样爱惜人才,不为小过弃贤才。把人才变成你的朋友,这样人心才会向着你,有了众人的帮助,你也就有了迈向成功的法宝和靠山。
敬重老师维系人脉
蒙代尔教授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在学术界备受尊崇。在一次采访中,蒙代尔表示对自己一生影响最大的是他大学时的一位教授,没有那位教授,他也就无法走到今天。年轻时的蒙代尔家境贫寒,好不容易才读到大学毕业,但蒙代尔还希望能够继续深造,可是他该选择哪所大学呢?为此,他去向三位教授请教,第一位教授建议他找一个有钱的女孩结婚,让妻子供他上学;第二位建议他找一所奖学金较高的学校学习,这样可以减轻他的负担;第三位教授直截了当地告诉他,选一所你最想去的,最能造就你的学校,需要多少钱我来出。最后,蒙代尔接受了第三位教授的建议,去了麻省理工学院,24岁时他已经成为经济学博士,并通过努力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
如果没有那位教授的热心帮助,蒙代尔就很难顺利地走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可见,维系好师生关系,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了解你,教给你生活的本领,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指点你、帮助你,所以如果你能理顺与老师的关系,那么你也就多了一分成功的助力。
学生在与老师相处时,一定要时时对老师表示尊重。尊师是一种美德,只有尊重老师,才能妥善地处理好自己与老师的关系,才能使老师器重你,才能达到你所要的目的。汉代张良就是因为具备尊师的美德,善于用尊字铺路,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所以得到了“太公兵法”。
我国著名的“两弹”专家钱学森在赴美留学时,本身已具备了核物理知识的扎实基础,但他并不满足于以前所学的东西,而是继续从基础学起,始终保持着尊师的态度,从而得到了当时学校各位美国老师的一致好评,使他们抛弃了对中国人的歧视观念,一心一意地传授知识给钱学森。终于,钱学森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尊师的态度,处好了在特殊环境下的师生关系,并且达到了自己留学美国的目的。
我们一定要注意尊重老师,是老师传授给你知识和各种本领,引导你走向一条通往辉煌的道路。所以于情于理在尊师问题上,你都应该永远注重。钱学森就是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所以才获得了老师的赏识,最终攀上了核物理学的高峰。
生活中,有不少人错误地认为,在学校时固然要注意同老师的关系,但出了校门后,这份关系就没什么用处了,因此也不必再与老师拉关系。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师生关系是一项重要的人脉资源,说不定什么时候它就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小蔡上学时是学校的活跃分子,跟同学、老师的关系都不错。毕业后,同学们各奔东西,彼此间的联系变少了,更是很少有人想起给昔日的老师打个电话、问声好。但小蔡却是个特例。毕业后他不但主动跟同学联系,还常回学校探望老师,与老师的关系反倒比上学时走得更近了。小蔡学的是师范英语,毕业后就在本地一所高中当老师,但是这样毫无新意的生活和他的个性并不相符,他觉得很苦恼不知何去何从。有一次,陪几个老师闲聊时,他说出了自己的烦恼,他过去的班导笑了,“就知道你小子待不住!你这个性还真不太适合做老师!”这时计算机老师给他提了个大胆的建议,“小蔡,我觉得你个性活跃,敢想敢干,更适合在竞争激烈的环境里奋斗!现在社会上缺少的是综合能力强的人才,你是学英语专业的,文笔也不错,对于计算机也很了解,如果去涉外企业,应该会干得很出色!你应该为自己作个长远规划,是要当一辈子你不喜欢的老师,还是冒点险出去闯闯,决定权就在你手中!”老师的话让小蔡非常震动,经过一番考虑后,他决定出去大干一场!临行前,一个外教又送给小蔡几张朋友的名片,他们都是外企的经理、主管,让小蔡跟他们联系一下。两个月后,小蔡在一家德资企业做协理;两年后,小蔡已经成为了一家中美合资公司的总裁特助,公司给他配了汽车,月薪过万。大家都说小蔡变化特大,当然,他喜欢和老师同学保持联系的习惯还是没变。
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师生关系,正确处理师生关系,这对每个人都是大有益处的。那么处理师生关系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注意小节。无论是在上学时,还是在毕业后,我们都应该在老师面前保持恭谨的态度,注意小节。比如语气上对老师要客气,举止上要有礼,要让老师感受到你的敬意。曾经有一位先生毕业后飞黄腾达,志得意满,有一次居然在公共场合称呼以前的一位老师为老×,这位老师气得拂袖而去,而他的这种做法,也给在场的领导、同事留下了极差的印象。
不忘师恩。在今天物欲充斥的社会里,很多人都忘记了尊师之情。如果你能对老师表现出感激之意,就会让老师们感到非常欣慰。一封问候信,一个礼仪电话或一件小礼品,都显得弥足珍贵,只要你有心,这其实不难做到。
态度谦逊。一些人在社会上功成名就后,总忍不住炫耀自己。但无论你有多得意,也千万别到老师面前吹嘘,这对你、对师生关系绝不会有任何好处。某君上学时非常顽皮,经常被老师训斥,但毕业后却来了个大翻身,经过10年的商海翻腾,成为了一个大公司的经理。同学会上,大家纷纷祝贺某君,以前曾经训斥过他的班主任老师也不断夸赞他。某君非常得意,大声地说:“以前啊,谁都觉得我不会有前途,谁知道这一不小心还折腾成了个经理!现如今,我手下管着百来号人呢!电视台还想采访我,报社也要采访我,可我这么大买卖哪有时间理他们啊!就让秘书一律挡驾!人真没法说!老师,你当年也没想到我会有今天吧!”听完某君的话,老师的脸沉下来,同学们也都觉得他太狂妄,于是一场同学会不欢而散,以后再有聚会同学也很少找他。
在儒学传统中,尊师是一项重要的美德,甚至还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在今天,师生关系已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师生关系已经成了一种值得珍惜的、有价值的人脉资源,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已经成了每个人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