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不可不知的人脉投资课
6465400000003

第3章 第二课:魅力赢得人脉

一个形象邋遢、说话语无伦次的人不可能拥有好人脉的,一个说话没有涵养,穿衣不修边幅的人不可能拥有好人脉。皮卡托说:“美若失去魅力,就是无钩的诱饵。”如果想拥有好人脉,你就需要了解相应的社交礼仪,培养自己儒雅的风度,修炼自己的演讲能力。

佛靠金装,人靠衣装

章先生是某公司的系统工程师,月收入近万元,是个不折不扣的白领,然而,已过30的他仍旧没有女朋友,在公司内也没人愿意亲近他。这都是由于他太不注意个人形象,衣着总是很邋遢;肥大的T恤衫外罩着一件同样不合身的西装外套,西裤皱皱巴巴,皮鞋常常一两个星期不擦。有一次,老板善意地提醒他注意一下衣着,拉近与公司同事的关系,但章先生却振振有辞地辩解说:“老板,我相信您聘用我看中的是我的能力,他们这样以貌取人,那我也不屑于与他们为伍!”结果,章先生仍旧穿着乱七八糟的衣服,他也仍旧被排斥在同事圈之外。

章先生认为不注意着装是个人的事情,对别人没有妨碍。其实这种想法是错的,得体着装是对别人的礼貌,衣着随便的人很难受到别人的欢迎。

“佛靠金装,人靠衣装”,恰到好处的着装可以在人际交往中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让人对你产生好感。那么怎样着装才能充分体现你的个人魅力呢?

从一般的原则分析,以下两点最能展现出服饰的风采,给人以美感。

第一,整洁是服饰美的首要条件。

无论在何种场合,穿何种衣服,我们都要保证服装整齐洁净。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服饰有美感。否则,无论你穿何种品牌、质地、式样、颜色的衣服,都会给人留下不洁、不好的形象,也就无所谓服饰美了。

第二,协调是服饰美的艺术特征。

一个人着什么装,怎样打扮,都必须与个人的性格、气质、职业、年龄以及穿戴的环境、季节相协调,才能与审美要求相符,才能符合社交礼仪的规范,才能给他人以美的感受。

第三,着装要与交际环境相协调。

与你工作环境不相适应的着装可能是叛逆的标志。一家公司有位年轻、美丽的行政助理,自从她开始与摇滚乐手约会,便逐渐改变了端庄的穿着和职业女性的发型。改变装束是为了在下班后会男友时不必再换衣服。而不幸的是,正当她在事业上渐具竞争力时,却破坏了自己的职业形象。无疑她的优势地位也伴随着她的职业形象一起消失了。

公然违背着装规则会被视为对权威的挑战。无论是女人穿超短裙,打扮得珠光宝气,还是男人经常敞着衬衫领口,穿运动夹克衫,给人留下的印象可能都是:“此人对工作不严肃。”不过,即使是办公楼里着装最佳人士有时也会左右为难:因为同时还要避免给人留下仅仅对衣服感兴趣的印象。

要以着装向人传达这样的信息为原则:“我属于这里”,“我有独特的判断力和高雅的品位”。

一套服装是否适合你所处的环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你的工作性质、你居住的地区、气候以及特定的场合。

很自然,衣着是否合适主要决定于你的工作性质。常与别人打交道的工作一般需要使自己的着装更加职业化一些。与广告、软件开发或娱乐业人员相比,领导者应该选择较为保守的服装。你穿的衣服应让你安全自如地完成工作中的各种活动。

在许多情况下,当地的气候决定着服装是否合适。衣服的面料要符合天气的情况,如果你在深圳温暖的冬天穿着厚厚的羊皮夹克,人们就会认为你连一些基本的常识都不懂。气候不仅影响服装的选择,还影响着鞋和外衣。在北方,男人常穿带翼波状盖饰的皮鞋,而且比其他地区男人穿的鞋厚实。

环境和场合对衣着也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比如,如果你在星期六下午盘点时穿西服就显得有点儿不合适了。一家咨询公司的合伙人清楚地记得,有一天他穿了一双运动鞋去办公室。路上不断有人问他,“你要去打高尔夫球吗?”

第四,着装还要符合时代背景。

人体是美的,在古代,原始人受社会发展条件的制约,着装无意识,这是客观条件造成的。但是,随着人类文明到达一定程度,人体美就不能像原始社会那样毫无掩饰地展示了,必须经过服饰的“包装”,才有美感可言。在现代社会的社交场合,赤身裸体是与社会公德违背的。著名的西方美学家格罗塞曾从人类审美心理角度出发作出分析:“在较低的文化层中,虽则不是常穿衣服,但在文明较高的阶层中,衣服已变成男、女两性最不可少的部分。到了这样的情境下,人体的显露就成为不平常的稀奇事儿,而这种习惯冲突,正如其他情形一样,要发生一种交待不过去的尴尬。”服饰的穿戴要与时代发展相同步,否则你的着装就有失礼之处,尤其在重大场合。

不要把着装当成一件小事,它能直接影响到别人对你的印象,影响到你人缘的好坏。因此,如果你想提升社交中公关的效果,那就一定要注意着装的艺术。

言谈要合礼仪

适当的礼仪,不仅在谈话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有经验的交际高手总是会采用恰如其分的礼仪,那么哪些礼仪才算是恰如其分的礼仪呢?

在与他人交谈时表情要自然,语气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过程中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人。与人谈话时,不宜与对方离得太远,但也不要离得太近,不要拉拉扯扯,更不要在谈话的时候唾沫四溅。

谈话的现场超过三个人的时候,应不时地与在场的人都谈上几句,不要只与一两个人说话而不理会在场的其他人,也不要与别人只谈彼此知道的事情而冷落了第三者。如所谈问题不方便让旁人知道,则应另找场合。

参加别人谈话时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的时候,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想与某人说话,应待别人把话说完。当有人与自己主动说话时,应乐于与其交谈。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要离开,应向谈话的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注意谈话的内容。

尽量不要涉及到疾病、死亡等事例,不谈一些荒诞离奇、耸人听闻或者黄色淫秽的事情。一般不要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姻状况等。所谓“见了男士不问钱,见了女士不问年”是也。

不要直接询问对方的家庭财产、履历、工资收入、首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与妇女谈话时不要说她长得胖瘦等,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追问,也不要究根问底。对方反感的问题应表示歉意,或立即转移到其他的话题。

男子一般不要打扰或参与妇女圈内的议论,也不要与妇女无休止地攀谈而引起旁人的反感侧目。与妇女谈话时更要谦让、谨慎,不与之开有伤大雅的玩笑,争论问题要有一定的节制。

在交际场合,自己讲话要给他人发表意见的机会,也应适时地发表个人的看法。要善于聆听对方的谈话,不要轻易打断他人的发言。一般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如对方谈到一些不便谈论的问题时,不要对此轻易的表态,可转移话题。在相互交谈的过程中,目光应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对方发言的时候,不要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者注视别处,显出一副很不耐烦的样子,也不要总是看表或手机,或做出伸懒腰、玩东西等漫不经心的动作。

在谈话中要使用适当的礼貌语言。“你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些礼貌用语,会让人觉得你像一个绅士或淑女,同样能博得很多好感的。

在社交的场合中谈话,一般不过多纠缠、不高声辩论,更不能恶语伤人、出言不逊。即使争吵起来,也不要斥责或讥讽辱骂。

微笑价值无穷

中国有很多阐述微笑能够为人们带来好人脉的谚语:“眼前一笑皆知己,举座全无碍目人”、“一笑泯恩仇”等,简直是不胜枚举。

有人说,假如长得不好,就让自己有才华;假如才华也没有,那就总是微笑!任何人都不会轻易拒绝他人的笑脸。一个人几乎每天都会笑上几次,整天不苟言笑才是件令人受罪的事。

美国微笑之都——爱达荷州波卡特洛市有一个奇特的法令:凡在公共场所愁眉苦脸的人,一律要被送到“微笑站”进行再教育,直到学会微笑才让他离开。微笑是人们的本能,是两个人之间最短距离的表示,它具有神奇的魔力。真诚的微笑是交友的无价之宝,是社交的最高艺术,是人们交际的一盏永不熄灭的绿灯。

服务行业则把微笑的作用放大到了极点,他们认为“微笑服务”能使顾客盈门、生意兴隆、招财进宝,而事实的确证明了此观点。

谚语说:“一家无笑脸,不要忙开店。”世界著名的希尔顿饭店的创办人康拉德·希尔顿就十分看重微笑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他说:“我的旅馆如果只有一流的服务,而没有一流微笑的话,那就像一家永远见不到温暖阳光的旅馆,又有何情趣可言呢?”

某证券交易所经纪人李特先生过去是个严肃刻薄、脾气暴戾的人。职员、顾客甚至他的太太见他都避之唯恐不及,由此,他的生意十分不景气。之后,他的一位研究人脉学的朋友,帮他找到了症结,此后他学会了微笑。李特先生一改旧习,无论在电梯里还是在走廊上,不论是在大门口还是在商场,逢人三分笑,像普通的职员一样真诚地与人握手。结果,不仅夫妻和睦相处、相亲相爱,而且顾客盈门、生意兴隆。从这个意义上说,微笑对于人们而言是一笔财富。你不可以改变你的容颜,但你可以改变你的微笑;你不可以改变你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改变你生命的宽度。

微笑对于热恋中的男女而言则是爱情的升温器与催化剂。因微笑而产生爱情,以至结成百年之好的鸳鸯佳偶俯拾即是。而没有微笑的恋爱,大都成功率极低。

秋香那三次甜甜的笑十分迷人,每一笑对风流才子唐伯虎都是一次心灵的撞击,使唐伯虎神魂颠倒。他感情的瀑布也因为这微笑而飞泻而下,不可遏止。这就是恋人微笑的魔力。

一家人之间的“微笑相处”,能使感情融洽、相亲相爱。

一位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我结婚18年了,很少向我太太微笑,甚至讲话也很少。”之后,他决定改变这种态度。他照着镜子对自己说:“你今天要把脸上的愁容一扫而光。”“你要有笑容,要微笑起来,现在就开始。”当他坐下来吃早点时,他对太太笑着打招呼:“亲爱的,早安!”他太太被他突如其来的微笑简直搞糊涂了,惊诧万分,因为这位先生在这之前,似乎根本就不会笑。他笑着对太太说:“从此以后,你会习惯我这种态度的。”

这位先生坚持一直做下去。两个月过后,微笑发挥了作用,太太高兴极了;家庭气氛得以改变,全家人感到以前从未有过的和谐、幸福。

微笑的作用真的很奇妙,真的很灵验。它的作用又何止这些呢?

当双方之间发生摩擦以及冲突并逐步升级时,微笑是灭火器,它能熄灭怒火,化干戈为玉帛;劝说者微笑式的谈心,能打开重磅炸弹也难以轰开的心扉;人们之间微笑相处,微笑之花永远开在脸上,那便是融洽关系、增进友情的催化剂了。

笑容对于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微笑不但会改变别人的心情,并且还会改变你自己的心情。因此,有人说:“寒冬里那温馨的微笑,你就是拿整个春天来换,我都不给。”一直把笑意挂在脸上,你自然就会拥有好的人脉了。

服饰也在“说话。”

服饰语言是以服装与饰品(包括首饰)的变化来传递情感或信息的交际手段,服饰作为一种信号比肢体语言本身的信号更加引人注意。

从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审美水平、文化修养以及综合的素质。简洁大方的仪表,不仅能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更能体现出你对他人的尊重。

服饰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它的产生与发展体现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服饰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变而演变,每个历史阶段的服饰都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服饰发展到今天,已经凝聚了十分丰富多彩的文化意义。它载有反映社会风气、历史条件以及人的精神风貌等多个方面的信息,更是个人的性格气质特征与审美能力的重要而直接的表现形式。

服饰具有信息传播的功能。服饰的式样、颜色、档次和搭配,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性格爱好、文化修养、生活和风俗习惯。

有研究表明,讲究穿着打扮的人自尊心一般较强、对工作比较负责,而穿着打扮过于随便的人多半是不拘小节。在初次的交往过程中,讲究衣着打扮的人能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在服饰的打扮上,必须完全服从国际公认的“T。P。O。”原则。

T。(time)指时间,指服饰打扮必须根据时间来决定,是个广义的概念,既指时令、季节,又指具体的月日或星期几,也可具体到一天内的白天、黑夜、钟点、时辰。一个在三伏天还穿着深色长袖制服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不会太好。

P。(place)指场合、地点、场所、位置、职位,即服饰打扮应与所处的场合相协调。

O。ject)代表着目标、目的、对象,试图通过穿着打扮来达到给对方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的目的,有效地选择自己的服饰。

1987年,美苏两国首脑在华盛顿签署中程导弹的条约。两位第一夫人南希和赖莎的服装就是一次无声的“自我介绍”。当天,两位第一夫人不约而同地穿上了灰色的套装。为改变苏联妇女“货车司机”的形象,赖莎特意在外加了一件红色的T恤以突出上下身的比例,令人耳目一新。而南希的套装双肩垫得太浮,收腰又过于夸张,与当时庄重的外交场合不是很协调。南希的服饰明显不符合“T。P。O。”原则。新闻媒体普遍认为赖莎的服饰胜过南希的服饰。

从礼仪的角度来讲,着装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穿衣。它是着装人基于自身的阅历修养、审美情趣、身材特点,根据不同的场合、时间、目的,对所穿的服装进行精心地搭配、选择与组合。具体来说,穿着打扮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和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努力使穿着打扮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一般来说,服装、发型、饰物、化妆等,都要以美观、大方、入时、合群为准则,既不可不修边幅,也不可浓妆艳抹,更不能身着奇装异服。除此之外,还应同时兼顾以下原则。

搭配得体,要求着装的各个部分相互呼应,精心地搭配,尤其是要恪守服装本身及与鞋帽之间约定俗成的搭配,在整体上尽可能做到完美、和谐,展现着装的整体美。

文明大方,要求着装要符合本国道德传统和常规做法。在正式的场合,忌穿过露、过透、过短和过紧的服装。身体的过分暴露,不但有失身份,并且也失敬于他人,使他人感到不便和尴尬。

个性特征,要求着装适应自身的形体、年龄、职业等特点,扬长避短,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和保持自己独有的风格,即在不违反礼仪规范的前提下,在某些方面可体现与众不同的个性,但切勿盲目追逐时髦。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服饰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时下的年轻人都追求时髦,穿着时装往往不考虑时间、地点和场合,根本不重视服装与人脉的重要性。不仅是年轻人太随意,很多人也还不了解着装的规矩,因此,也都忽略了服饰语言。但实际上,在各种场合中,听者的服装往往会给说者带来微妙的心理变化。

有心理学家观察过,假如甲为了个人的感情问题而请教乙,如果乙的服装色调暗淡,那么甲的情绪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原本满腹苦恼,想一五一十地说出来,现在却不想说了。这显然与服装有一定的关系。

有位记者就十分注重自己的服饰问题,每次在采访前,她必定先确定对方当天的穿着,然后配合对方,选一套最能与对方搭配的服饰。这种配合方式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也能造成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对方能自由地谈话。倘若双方的服装相差悬殊,一个人穿的是唐装,一个人穿的是西装,就可能有碍于采访的工作。

现代社会是一个注重仪表的文明社会。通过服饰语言,可以了解一个人,也可以让他人了解你。我们必须注意发挥服饰在社交和口才中起到的作用。在社交的场合,注重个人着装的人能体现仪表美,得体的衣着打扮可以增强自信力,增加交际的魅力,能赢得对方的信任和尊重,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使人愿意与你深入交往。

好谈吐换来好人缘

这是一个讲究人际沟通的时代,这是一个靠口才赢得人脉的时代。在当今社会中,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口才,人脉的兴旺同样需要好口才。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交流和感情交流,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径就是语言。

有一次,叶小姐和几个同事一起去参加省里的业务考试,当她走进考场时,只见叶小姐的桌子上有三个大钉子分布成三角形排列在桌面上,并冒出很高。假如不注意,这不仅会刮衣服,同时也会影响答题的速度。叶小姐一脸怒气地要求监考老师换桌子,可监考老师说:“现在不能换,别违反考场纪律!”叶小姐气得柳眉倒竖,连说,“真倒霉,不考了。”这时一位同事见了忙打圆场说:“有几个钉子算什么!”叶小姐说:“你说得轻松,这可是三个钉子,躲都躲不过去呢!”这位同事说:“你太幸运了,我还求之不得呢!”叶小姐说:“你别拿我寻开心了,这么倒霉的事要让你碰上,你还能说幸运?”这位同事说,“你知道这三颗钉子说明了什么吗?这叫板上钉钉!说明你今天的三科考试铁定了都能过关。”叶小姐听后,马上转怒为喜:“借你的吉言,我今天要是三科都通过了请你去吃饭。”结果一个月后公布成绩,叶小姐果然三科都顺利过关。

这位同事真是个会说话的人,他巧妙地把人们常说的“板上钉钉”与三科考试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仅平息了叶小姐的怒气,还给了她积极的联想,使她在愉快的心境下参加考试并顺利通过。试想一下,如果你就是叶小姐,你会不喜欢这位同事?这样会说话、会用巧妙的语言宽慰、鼓励他人的人,不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他人的欢迎。

通过出色的语言表达,可以使陌生的人产生好感、发展友谊,使相互熟知的人感情更深;可以使有分歧的人相互理解、化解矛盾;也可以使相互仇视的人化干戈为玉帛。

刘复才为江夏县知事,为人极为敏捷,经常在两方争执不下之际,他一两句话就为双方打了圆场。都督张之洞和抚军谭继洵平时意见就不太一致。这天,刘复才设宴,二公及其他客人都在座。酒过三巡,诸位都有些醉意。忽然,一位客人不知怎么谈到了武汉江面有多宽的问题。谭继洵说有五里三分宽,他的话音未落,张之洞就说道:“不对!我记得是七里三分宽。”

两人顿时争执起来,互不相让,旁边坐着的诸位客人劝说,也无济于事。大家一下子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好任由他俩争执。

刘复才坐在末座,看见席间这番争执,他想此宴搞得不欢而散可就糟了。他急中生智,徐徐举起手来,说道:“江面水涨,则宽七里三分。水落,则五里三分宽了。张公是就水涨时说的,谭公则是就水落时说的,两位先生均没有错。”

张之洞和谭继洵听到此话,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席间顿时恢复了原有的轻松气氛。

在座的客人也为刘复才片语解围的机敏而折服。

就这样,刘复才用妙语巧打了圆场。在人际交往中,这种能说会道的“和事佬”,能不受欢迎、能没有好人缘吗?

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成为受欢迎的人,没有一个人认为受人讨厌是光荣的。我们知道,假若一个人爱揭人隐私,爱争辩,爱使他人为难,爱自吹自擂,那么他肯定得不到别人的欢迎和喜爱。只要他一出场,人们就会躲得远远的,把他孤立起来。

我们在与他人说话时,要始终保持一种好的心态,便不难赢得他人对你的好感。反之,以自命不凡的态度,说话装模作样、装腔作势,将会失去许多朋友。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随便说及他人的短处,或揭露他人的隐私,不仅有损于他人的声望,也足以表明这个人为人的卑鄙,自然是要被人拒之门外。假若你想成为受欢迎的人,千万不要做这种人。要是有人向你说他人的短处时,你唯一的办法就是一听了之,不要相信片面之词,更不可作传声筒。

日常的很多无谓的事情,往往会引起争辩,然而这种争辩很容易使个人的形象受损。我们知道要用争辩压倒对方是不可能的,即使对方暂时表示屈服了,但肯定不是心悦诚服。好争辩的人,会损害他人的自尊心,因而使他人对你产生反感情绪,还容易习惯性地挑他人的缺点与不足,而忽视自身的修养,更会变得骄傲自大、自以为是,还将失去许多的朋友。说话时注意维护他人的自尊心,也可以使你变成受欢迎的人。

同样,人们常常最有兴趣谈论自己的事,在他人面前夸耀自己,实际上是不明智的行为。这不仅不能引起他人的同感,还会令人觉得十分好笑。因此,你若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千万不要随便说及自己,更不可夸耀自己。你应当明白,个人的事业、行为在他人看来是清清楚楚的,没有必要自己说出来。忘记你自己,而尽量引导他人多说他自己的事,并认真地去倾听,你一定会留给对方最佳的印象,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用你的脸表情达意

表情,是指头部(主要是脸部)各部位对于情感体验的反应动作。表情不仅能给人以直观的印象,同时还能给人以比较强烈的感染力,它同有声语言相配合,能够产生极佳的交际效果。

达尔文在《人类与动物的表情》一书中指出,现代人类的表情动作是人类祖先遗传下来的,因而人类的原始表情具有全人类性。这种全人类性使得表情成了当今社交活动中少数能够超越文化和地域的交际手段之一。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这句话至少包含两层意思:第一,脸部十分重要,一旦受伤,就会被人“一目了然”而“无脸见人”,这对双方来说是很不利的;第二,脸部处于最显著的地位,很容易被对方注意,打起架来人会本能地打向对方的脸部,因此,需要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则。这些都说明了脸部的重要性。实际上,人的面部,特别是眉、眼、鼻、嘴之间的三角区,是人的表情最集中、最丰富的部分。

人类是表情最丰富的高等动物,最善于表情,特别是面部表情。面部表情,在人际交往的表情范畴内,所占的比例是巨大的和压倒性的。

通常来说,要想成为一名影视戏剧演员,首要的要求是面孔悦目或具有明显的特点。由于在观看影视剧作品的时候,除了语言,观众基本上要通过演员的面部表情来了解剧情,同时,观众也主要是通过演员面部表情演绎情节的效果来评定演员的表演功底的。

面部表情是人们心理活动、情绪变化的晴雨表,面部表情能够直接反映一个人内心的即时情绪,与人的情绪变化是“同步”的。人的脸部满面红光、春风洋溢是兴高采烈的表现;面红耳赤是急躁或羞涩的表现;脸色铁青是生气或愤怒的表现;面面相觑是惊恐或束手无策的表现;突然的面无血色是极度惊恐的体现;脸色苍白是紧张和身体不适的表现;面如菜色是营养不良、健康状况不佳的表现……

面部表情就是通过面部肌肉姿势的变化来表达思想感情的。面部肌肉收缩和伸展的变化是情感的自然流露。面部肌肉松弛,露出微笑的神色,使人乐于亲近,令人舒服,给人快慰;面部肌肉绷紧,板着面孔,使人避而远之,望而生畏。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快乐则笑容满面,喜则眉飞色舞,哀则愁眉苦脸,怒则咬牙切齿。在人的面部五官中,嘴的表现力也十分丰富,仅次于眼睛。哈哈大笑总是伴随嘴的大幅开张;人的双唇紧闭,一定是脑部在紧张地运转活动;撇嘴表示藐视和轻视,撅嘴表示生气,努嘴表示怂恿或嘲讽,咂嘴表示赞叹或惋惜,咬嘴唇表示自省、后悔或决心下定;嘴角向上表示愉快,嘴角向下则表示敌意。鼻子虽然活动幅度不是很大,但也有一定的表现力:耸鼻表示厌恶,皱鼻表示好奇,嗤之以鼻则表示不屑或看不起。

在面部表情中,除了眼神,最动人、最有魅力的就是微笑了。作为一种表情,微笑是直接反映人内在精神状态的。一个心情沮丧、精神萎靡的人,是微笑不起来的。微笑是人心理健康的标志,也是自信的标志。一个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人,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总是流露出迷人的微笑,并用微笑去感染周围的人。

微笑还是一种必要的礼节。微笑是在向对方表白自己没有敌意,并可进一步表示欢迎与友善。微笑如同春风一般,使人感到温暖、亲切和愉快。微笑是一个人礼仪修养的展现。微笑是人脉的黏合剂,是社交活动的通行证,也是处世为人的法宝。在人际交往中,微笑是不可或缺的。微笑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能有效地缩短交往双方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融洽的交往气氛。与陌生人初次见面,友好的微笑,可以消除双方的拘束感;与熟人见面打招呼,点头微笑,显得和谐温暖;即使婉拒了他人的要求,辅之以淡雅一笑,也不致让对方难堪。由此,可以这样说,微笑是社交成功的催化剂。

要学会“恰到好处”的微笑,你甚至可以对着镜子刻意练习。但微笑绝不仅仅是面部肌肉的适当牵拉,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感情流露。也就是说,微笑要用心。只有发自内心的微笑才是自然、真诚的,才能获得他人的好感,增加自己的魅力。

人们总是赞美蒙娜丽莎的微笑,说她具有永恒的魅力。那么,她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是丰满的前胸,圆润的下巴,飘逸的头发,还是似开似合的嘴角?实际上,蒙娜丽莎的微笑的魅力,关键在于她的双眼中流露出来的让人心生愉悦的亲切感。

在人的肢体语言当中,面部表情最能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和情绪。面部可以把高兴、悲哀、痛苦、畏惧、失望、忧虑、报复、疑惑等迅速、敏捷、充分地反映出来。从面部五官的细微表情,还可以看出交往对象在言语中有意掩饰的内容。

我们在和他人交往、打交道的时候,之所以有时顺利,有时被动,有时弄得“费力不讨好”,在很多时候是由于我们操之过急,没有留意别人的面部表情,从而没有察觉到他人的心绪,没有注意别人当时是否适宜接受你的谈话方式和主题。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根据交往对象的面部表情揣摩对方当时的情绪状态与情绪变化。当对方和颜悦色时,我们可以与之进行无拘无束的交谈;当对方的脸色由晴转阴时,你最好别去打搅他(她);当对方下巴外扬、眼睛向上、鼻子也翘起来的时候,表示他(她)此时蔑视一切,你最好马上离开,以后找机会再做沟通。

面部表情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个性。有经验的人,从一个生人的面部表情和面部形象就能准确判断出他(她)的性格类型和当时的心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察言观色”、“面由心生”。

人的面部表情丰富多样,在人际交往中,对于情感表达、传情达意都有重要的作用。面部表情一般能够传达出人们内心的真正想法,同样,你也可以利用面部表情来促进沟通的进行。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要对人报以真诚的微笑,让人感受到你的礼貌、热情和友好。为了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脸色、眼神、眉毛都应协调配合有声语言所表达的感情。如果表情缺乏真诚,就难以做到深入的交流与沟通。而只有感情真诚,表现出的表情才是真实自然的,才能起到感染对方的作用。

总而言之,说话时的面部表情应该是诚恳坦率、轻松友好的,而不应该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嘴脸,也不应显出自负的面孔,那样就会从心理上把听者拒之于千里之外。此外,表情还应该是落落大方、自然得体的,是由衷而发的,而不应该是矫揉造作、生硬僵滞的。这就需要你在平时不断地加强自己内在的修养。

眉目巧传“情。”

在人们的面部表情中,最传神、最微妙、最动人、最有魅力的莫过于眼神。在人类的肢体语言当中,眼神最能表达情感、沟通心灵。千变万化的眼神,能够表露出人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由此,在与人沟通时,要善于同别人进行目光接触和交流。这不仅是一种礼貌,还有助于谈话的连贯和顺畅进行。

眼睛具有反映人的深层心理的特殊功能。专家研究表明,眼神其实是指瞳孔的变化行为。瞳孔受中枢神经的控制,如实地反映大脑正在进行的一切活动。当瞳孔放大的时候,传达的是诸如爱、兴奋、喜欢、愉快等正面信息;当瞳孔缩小时,传达的则是诸如戒备、消沉、厌烦、愤怒等负面信息。眼睛能够显示出人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等思想情绪的存在和变化。也就是说,眼神和谈话之间有一种同步效应,眼神总是忠实地反映出说话的真正含义。

在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目光语”的运用是一种重要的礼仪行为。目光,主要用来表示对对方的亲切友好和关注的态度,并营造出良好的交谈气氛。一般,人们会根据交谈双方关系的不同,来区别凝视的部位、角度的不同以及时间的长短。

第一,凝视的部位。

亲密凝视,眼神一般集中在对方眼睛和胸部以上这个三角区域,这往往是亲人或恋人之间使用的一种凝视行为。

公务凝视,眼神的焦点落于对方两眼和额头中部之间的三角区域,这一般是为公事打交道的凝视行为。

社交凝视,眼睛看着对方脸上的两眼到嘴唇之间的三角区域,这是人们在社交场合所运用的一种凝视行为,这种凝视行为能够营造出一种很好的“社交气氛”。

第二,注视角度的问题。

注视的角度能够反映出你对他人的态度,因此不可轻视这个问题。在公共场合与人沟通的时候,应该采用正视、平视、仰视、环视(有多人在场时),而不应该采用斜视、扫视、俯视甚至“无视”。仰视能够表示崇拜和尊敬之意;正视、平视、环视则能够体现出公平、平等和自信;而俯视虽然也包含有爱护、宽容的意思,但用错对象,就会让人产生轻视、傲慢的感觉;而扫视、斜视、漠视和无视都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第三,注视时间长短的问题。

在跟人交流的时候,注视对方的时间很短或基本不看对方,不管你的主观动机怎么样,都会让对方产生一种被轻视、被冷落的感觉,从而引起对方的反感。这些人往往不懂得眼神在交流中的重要作用,通常不是低着头看地板或盯着对方的脚,就是“顾左右而言他”。实际上,这样会严重地影响交流效果。由于在谈话中,不愿进行目光接触的人,往往会给人一种企图掩饰或隐藏着什么的感觉;目光接触时间很短、眼神闪烁不定的人,会让人觉得他精神不稳定或性格不诚实;而几乎不看对方的人,则会被认为是怯懦和缺乏自信心。

当然,在人际沟通中,也不应该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长时间地盯着对方看。英国人体语言学家莫里斯说:“眼对眼的凝视只发生于强烈的爱或恨之时,因为大多数人在一般场合中都不习惯于被人直视。”长时间地凝视有一种蔑视和威慑的作用,有经验的警察、法官往往利用这种手段来迫使罪犯招供。由此,在一般社交场合不宜使用长时间注视。同时,长时间地注视,尤其是对异性目不转睛地注视,还有对初识者反复地上下打量,也都是十分不礼貌的行为。

在人际交往中,注视时间的长短,通常取决于双方关系的亲疏和你对对方重视的程度。

在和熟人、故交或比较重视的对象交流时,注视对方的时间要长一点。而在与陌生人的交流中,不应该直视对方,而应首先平视对方一眼,然后自然地转视他人或四周,避免形成相互对视;而在平视对方时,以散点柔视为佳,目光要柔和、亲切、坦诚、真挚,不要以探询的目光逼视对方,也不能使用那种“一眼看穿”式的眼神,还应同时报以微笑、点头、问候或握手,以迅速地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在这一沟通过程中,眼神不要保持“始终如一”。

自始至终地保持同一种眼神,即使是亲切的目光,也会让人感觉做作与虚伪。真诚地与人交流时,眼神会自然地产生某种变化:见面握手、问候,目光亲切、热情;与人交流时,要把握好目光接触的分寸;询问对方的身体及家庭情况时,目光中会充满关切;征求对方的意见时,应采用期待的目光;当对方表示赞同、支持、合作时,目光自然转向喜悦;对方带来意外的好消息时,应当报以惊喜的目光;对方侃侃而谈时,你应始终投以关注的目光,即使对对方的谈话内容不太了解或不太感兴趣,由于这是礼仪规范最起码的要求;当对方发表了启发性的真知灼见的时候,要会意地递去赞赏的目光;如果谈话中需要打断对方谈话插话时,要首先报以歉意的目光;起身送客时,也要用关照的目光“目送”对方。

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的眼神,通常会影响对方对你的第一印象。一个人目光清朗,让人觉得他坦诚、正直;而目光闪烁的人,则会让人觉得他心虚、神秘。一个人目光炯炯,会给人留下身体健康、精力旺盛的印象;而目光迟滞的人,留给人的印象是衰老、虚弱。一个人目光如炬,会让人觉得他有远见卓识;而目光如豆的人,会让人觉得他见识短浅、能力低下。

在人际交往的领域,目光和眼神的作用非凡。在与人沟通的时候,善于最大限度地运用眼神和目光的表现力,不但能够显示出个人的礼仪和修养,还能促进双方的交流和进一步的交往。

在人际沟通中,如果你想在和对方的争辩中获胜,那么,注意不要使用闪烁的目光,不要轻易地把目光移开,这样能够表示出你的坚定。如果你想给对方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那么,你凝视对方的目光就需要长久一些,以此来表现出你的自信。如果你和他人碰面,面对他人的眼光觉得很不自在,你就应该把目光移开,减少不快的感觉。如果你在和对方谈话时,他表现出漫不经心、时不时地还会出现闭眼的姿势,你应该知趣地暂停你的谈话,即使你还需要进一步的沟通,也要懂得随机应变;如果你想和他人建立良好的默契,应该用说话60%~70%的时间来注视着对方,并且选择注视对方的两眼和嘴之间的三角区域,这样信息的传递,才会被正确而有效地理解。如果你想在和他人的交往中获得成功,那就应该采用温和、期待的目光,面带浅笑,不卑不亢。

在人际的交往中,目光接触和眼神交流发挥着信息传递的重要作用。在与人交谈时,我们一定要善于利用这一重要的肢体语言,达到交际的最终目的。

在交谈时运用恰当的手势

手势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至今仍被广泛运用的一种肢体语言。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手势被赋予了种种特定的含义,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成为人类表情达意有力的手段之一,在肢体语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手势的“词汇量”在肢体语言当中十分丰富,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中的第二张面孔。在交往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恰当地使用手势,就能帮助你更好地和他人进行沟通,使你的谈吐更有魅力、更加动人。

一般情况下,手势的表意功能可分为模拟性手势、情绪性手势、指示性手势、象征性手势和礼仪性手势五种类型。

模拟性手势。模拟性手势是指比画事物形象特征的手势动作。比如,抬起手臂比画一个人的高矮,伸出拇指、食指构成一个圆圈比画鸡蛋的大小,抡起胳膊侧身往后模仿骑马等。模拟性手势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听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由于它往往还带一点夸张的意味,因而它还极富有感染力。

情绪性手势。它是伴随着说话人情绪的起伏而发出的,往往用来表达或强调说话人的某种思想感情、情绪、意向或态度。比如,高兴时拍手称快,悲痛时捶打胸膛,愤怒时挥舞拳头,悔恨时敲打前额,犹豫时抚摸鼻子,着急时双手相搓。通常来说,用手摸后脑勺则表示尴尬、为难或不好意思,双手叉腰表示挑战、示威或自豪,双手摊开表示真诚、坦然或无可奈何,扬起巴掌猛力往下砍或往外推,表示坚决果断的态度、决心或强调某一说词。情绪性手势是说话人内在的情感和态度的自然流露,经常和表露出来的情绪紧密结合,鲜明突出,生动具体,通常能给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指示性手势。指示性手势是用来指示具体对象的手势动作。比如,用手指自己的胸口,表示谈论的是跟自己有关的事情;伸出一只手指向某一座位,是示意对方在该处就座。指示手势还可以用来指点对方、他人、某一事物或方向,还可以表示数目、指示谈论中的某一话题或观点等等。指示性手势可以增强谈话内容的明确性和真切性,便于及时掌握听者的注意力。

象征性手势。象征性手势是表示抽象意念的手势动作。这种手势一般具有特定的内涵,使用十分普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推广的一种象征胜利的“V”形手势(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构成“V”字形状,余指屈拢)。19世纪初,风行于美国而后在欧洲被普遍采用的表示良好、顺利、赞赏等意思的“OK”手势(大拇指与食指构成一个圆圈,其他三指伸直张开),就是属于象征性手势。在我国,举起握成拳头的右手宣誓表示庄严、忠诚和坚定;少先队员们将右手举过头顶象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跷起大拇指表示称赞、夸奖;跷起小指表示贬斥、蔑视。象征性手势能给沟通过程中制造特定的气氛和情境,从而加强沟通的效果。

礼仪性手势。它是指在人际沟通中用于致意、表示礼貌的手势动作。比如,当双方见面握手致意,表示礼貌热情;携手并肩表示亲切友好;挥手相送表示依依惜别;鼓掌致意表示欢迎、赞扬与支持等,它是人际沟通中不可或缺的交际工具。需要注意的是,前面四种手势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候,一个手势可能包含几种意义。比如,要去“拥抱明天,拥抱未来”可能会激动地撒开双手向前伸出,这既是一种情绪的自然流露,又带有指示或象征的意味。

运用手势的场合很多,在人际交往中,手势包括扬手、拱手、招手、摆手、摇手、伸出手臂或手指等动作。不论是哪一种手势动作,都要做到有感而发,准确、自然、优雅而不生硬,还要从实际出发,使动作恰当而简明地说明问题,表达感情。运用手势时还应与人的眼神、面部表情相结合,这样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手势的真正意义。

当使用必要的手势辅助语言表达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简洁明确,不滥用手势,让人辨别不清你的手势的含义;幅度适度,手势使用要自然,一般以小幅度为宜,假如手势幅度过大、使用频率过多,会显得浮躁张扬,不够稳重;自然得体,不要刻意设计模仿,否则有可能虚假失真;和谐统一,使手势动作与自己的谈话表情要和谐一致,有助于思想意识的正确表达。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在运用手势时存在着不少不良的习惯,比如,兴奋时的手势显得忘乎所以;遇到为难的事或着急的事情,就当众抓耳挠腮;与他人谈话时,边讲边挠痒、搔头皮;在人多的场合,指手画脚、拉拉扯扯;说话时,反复使用一种手势,令人感到单调乏味。有一定文化修养、风度高雅的人,在人际交流场合应当十分注意手势的运用。与人交谈时,要留心控制自己的双手,不随便乱动,以保持文雅的风度。

由于手势具有具体、鲜明、形象、动作幅度较大的特点,因此,在辅助表情达意、增强沟通的吸引力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潇洒的手势,最主要的特征是协调、适度,给人以美感。然而许多的谈话者并不重视手势的运用:有人在说话时表现得十分机械,要么两手直立下垂,要么随意站着,缺乏必要而合适的手势动作;有的人虽然使用了手势,但并不潇洒,也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机械地比画几下,或一直重复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有的人在沟通时动作过多,令人眼花缭乱,手势非常的夸张,让人感到滑稽、别扭。殊不知,不规范、缺乏审美感的手势,不但对沟通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分散他人的注意力、甚至使他人感到厌烦。

总之,在人际交往时恰当地使用手势,能够增强语言表达效果和感染力,增加谈吐的魅力。要想成为一个交际高手,必须重视手势的特殊作用,积极规范自己的手势动作。

保持良好的体态

在社交中,不管你的身材怎样,保持良好的体态,会使你看上去更自信,更有气质和风度,给人留下仪表不凡、落落大方的印象,从而使他人更加愿意和你交往。

体态能够显示出说话者的思想和气质。抬头、挺胸、直背,会给人一种精神饱满、充满活力、自信坚定的印象;而一个内心缺乏勇气和自信的表达者,他一般呈现出弯腰驼背、站立不稳、不直、斜肩等不良的体态,这些体态都会给他人留下不雅观、缺乏魅力、胆小、怯懦、不自然、缺乏自信心的印象,使他人不愿意和这样的人交往和交谈。

在中华民族的礼仪要求中,“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是对一个人的体态最基本的要求。

站姿是人们在生活、工作以及交往中最基本的体态之一

正确的站姿要做到站得端正、稳重、自然、亲切。上身正直,面带微笑,头正目平,微收下颌,肩平挺胸,直腰收腹,两臂自然下垂,两腿相靠直立,两脚靠拢,脚尖呈V字形。同时,女子两脚可以并拢,肌肉略有收缩感。

还有一种站姿是一脚在前,一脚在后,两脚之间有点距离,重心稍靠前,身体稍微前倾,这种站姿显得精神自然、稳重潇洒,给人一种气宇轩昂的感觉。

站立的时候,假如有全身不够端正、双脚叉开过大、双脚随意的乱动、无精打采、自由散漫等姿势,都会被他人看作不雅或失礼。

走姿是站姿的延续动作,是在站姿的基础上展示人们的动态美

无论在日常的生活中还是在社交场合,走姿往往是最引人注目的身体语言,也最能表现出一个人的风度与活力。

走路的时候,头一定要抬起,目光平视前方,双臂自然下垂,手掌心向内,并以身体为中心前后摆动。上身挺拔,腿部伸直,腰部放松,脚步要轻并富有一定的弹性和节奏感。

走路的时候上身要基本保持站立的标准姿势,挺胸收腹,腰背笔直;两臂以身体为中心,前后自然摆动。前摆约35°,后摆约15°,手掌朝向体内;起步的时候身子稍微向前倾,重心落在前脚掌,膝盖伸直;脚尖向正前方伸出,行走的时候双脚要踩在两条平行线上。

女士还要步履匀称、轻盈,端庄、文雅,显示出自身的温柔与秀美。

假如你的走姿不规范或者不是很雅观,可以尝试下面的练习:

将一本书放在头顶上,放稳后再松手。接着,把双手放在身体的两侧,用前脚慢慢地从基本站立的姿势起步走。这样虽有点不太自然,但却是一种很有效的练习方法,关键是走路的时候要摆动大腿的关节部位,而不是膝关节,这样的话,才能使你的步履矫健轻盈。

坐姿,优雅的坐姿传递着友好、自信、热情的信息,同时,也显示出你高雅、庄重的良好风范。

在社交场合,坐姿要自然大方。既不要太随便,以致失礼;也不必正襟危坐,太过于拘束。可以适当地按照座位的条件和场合的不同,采取适当的坐姿;也可以根据交谈的需要,转化自己的体态。

坐姿包括就座的姿势和坐定的姿势。入座的时候要轻而缓,走到座位面前转身,轻稳地坐下,不应发出嘈杂的声音。坐下之后,上身要保持挺直,头部端正,目光平视前方或交谈的对象。腰背稍靠椅背,在正式的场合,或有位尊者在座,不能坐满座位,一般只占座位的2/3.两手掌心向下,叠放在两腿之上,两腿自然弯曲,小腿与地面保持基本垂直,两脚平落在地面,两膝间的距离,男士坐时膝部可以分开一点,以一拳或二拳为宜,不要超过肩宽,也不能两腿叉开,半躺在椅子里。在非正式的场合,双腿可以叠放或斜放,交叉叠放时,力求做到膝部以上并拢。

女士在落座的时候,要注意应在站立的姿态上,后腿能够碰到椅子,然后用手把裙子向前拢一下,轻轻坐下来,两个膝盖一定要并起来,腿可以放中间或放两边。如果想跷腿,两腿须是合并的,假如穿的裙子较短一定要小心盖住。那些需要经常走动工作或要上高台坐下的女士,都不适合穿太短的裙子。

无论是哪一种坐姿,都要自然的放松,面带微笑。在社交的场合,不可仰头靠在座位背上或低着头注视着地面;身体不可前俯后仰,或歪向一侧;双手不应有多余的动作。双腿不宜敞开的过大,也不要把小腿搁在大腿上,更不要把两腿直伸开去,或反复不断地抖动。这些都是缺乏教养或傲慢的表现。

在公共的场合,我们会经常看到种种不雅的坐法,如两腿叉开,腿在地上抖个不停,或腿跷得很高,这些不良的坐姿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因此,要注意一些常见的不良坐姿:半躺在沙发的座椅上,显得十分的懒散、没有精神;跷着二郎腿,还不断地抖动着自己的双腿,显得十分没有素养;

不要把头仰靠在沙发的背上,仰着脸同他人交谈,这样显得你很没有礼貌。

在社交中,保持良好的体态,做到站姿、坐姿、走姿自然优美,不但能展示出你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个人风范,还能使你的谈吐充满自信和动人的魅力。

举手投足尽显风采

举止风度是一个人在运动状态下的亮相。它包括坐立行走、举手投足、喜怒哀乐所表现的各种行为姿态,被人们称之为心灵的轨迹。

歌德说,行为举止是一面镜子,人人在其中显示自己的形象。任何人如果在举止上缺少文雅和稳重,都将因失于深沉、流于浅薄而失去人们的喜爱。如果你想拥有好人脉,就一定要使自己的举止行为规范化,要优雅大方、稳健从容、表里如一、不卑不亢。

坐立行走要文雅大方。无论在什么场合,你都应自觉地保持一种良好的坐姿,以显示自己应有的文明素养。工作时,要精力充沛,给人一种振奋昂扬的印象;切忌东倒西歪,萎靡不振。此外,你还要养成正确的站立姿势,举行公关活动时一般都要站着讲话,这既体现了文明礼貌的素养,而且也符合国际惯例。由于站立的时候,显露的部位比较大,因此,更要注意站立的姿势。在大会上,要大大方方地起立致意,不要弯着腰、扭着身、束手束脚,要做到从头到脚成一线。行走时步伐要从容稳健,不要摇头晃脑、东张西望、勾肩搭背。

举手投足要自信亲切。在社交场合,你的一举一动,都要自然而庄重,既不摆架子、指手画脚、盛气凌人,又不唯唯诺诺、畏首畏尾、诚惶诚恐;而应当不卑不亢、优雅潇洒、落落大方、自信威严。否则,就会给他人留下一种不太好的印象。

公元前703年,曹太子去朝见鲁国国君,被待以上卿之礼。在欢迎宴会上,曹太子忧郁叹息,引起鲁国大夫施父的不满。曹太子的失态不仅有损于个人形象,更重要的是他在两国交往中埋下了阴影。历史上,这种在外交公关时因举止失仪而招致害国之事并非鲜见。在外交方面,个人的言行举止往往被看作是国家对某事、某国的一种态度、政策,因而绝不能因个人喜忧而轻率从事。

在人际交往中还必须对自己的事业和能力有充分的信心,而举手投足间正是体现人们这种自信的时候。

喜怒哀乐要深沉有度。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也必有喜怒哀乐,但是在公共场合中,个人的喜怒哀乐不仅代表自己的情绪,还将影响公众的情绪,因此,要有理智地加以控制。

人们在公共场合中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喜怒哀乐的方式。深沉的喜爱,除了友好的动作外,更体现在爱护、关切、由衷赞赏与喜悦的神情和目光上,要控制过分激烈、狂热的行为;深沉的愤怒,不在于说话声调的高低与强弱,而在于内心表现的威严和怒斥的神情,无声的谴责有时要比声嘶力竭的抗议更有力;深沉的悲痛,不是泪流满面地号啕大哭,而是用理智把握感情,化悲痛为力量;深沉的快乐,无须狂欢乱跳,而应当充满激情,将之化为持久的动力,更好地开展工作。

在社交场合,人们不仅要注意自己的举止风度,而且更应该从理想、情操、思想学识和素质上努力完善自己、培养自己,使外在举止风度美的绚丽之花开在内在精神美的沃土之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举手投足间尽显迷人风采的人们必然会以其优美的举止言谈、高尚的品德情操,赢得更多人们的喜爱,从而拥有更为丰富的人脉资源。

用礼貌表现出良好的个人修养

社交场合见面时有其他人在场,主人为你介绍时,你应当如何表示才算合乎礼节呢?一般说来,介绍时彼此微微点头,互道一声:某某先生(或小姐)您好!或称呼之后再加一句“久仰”便可以了。介绍时坐着的应该站起来,互相握手。但如果相隔太远不方便握手,互相点头示意即可。随身带有名片时也可交换,交换时应双手奉上,并顺便说一声“请多多指教”之类的客套话。接名片时也应用双手,并礼貌地说一声“不敢当”等,自己若带着也应随后立刻递交对方。如果你是介绍人,介绍时务必清楚明确,不要含糊其辞。比如,介绍李先生时最好能补上一句“木子李”或介绍张先生时补一句“弓长张”等等,这样使对方听起来更明确,不容易发生误会。如果被介绍的一方或双方有一定的职务时,最好能连同单位、职务一起简单介绍。像“这位是某某公司的业务经理某某同志”,这样可使对方加深印象,也可以使被介绍者感到满意。

外出、旅游或者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可能会有地址不清或对当地的风俗习惯不了解,这就需要询问别人。要想使询问得到满意的答复,就要做到这样两点:

一要找对知情人,主要是指找熟悉当地情况的人。比如,问路可以找民警、司机、邮递员、老年人等。二是要注意询问的礼节,要针对不同的被询问者和所问问题区别对待。比如,询问老年人的年龄时可适当地说得年轻一些,而询问孩子的年龄时则应当大一些;询问文化程度时最好用“你是哪里毕业的?”“你是什么时候毕业的?”等较模糊的问句等。注意询问时不要用命令性的语气,当对方不愿回答时就不要追根问底,以免引起对方不快。

请求别人的帮助时,应当语气恳切。向别人提出请求,虽无须低声下气,但也绝不能居高临下态度傲慢。无论请求别人干什么,都应用“请”字当头,即使是在自己家里,当你需要家人为你做什么事时,也应当多用“请”字。向别人提出较重大的请求时,还应当把握恰当的时机。比如,对方正在聚精会神地思考问题或操作实验,对方正遇到麻烦或心情比较沉重时,最好不要去打扰他。如果你的请求遭到别人的拒绝,也应当表示理解,而不能强人所难,更不能给人脸色看,不能让人觉得自己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