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教师如何远离亚健康
6460800000012

第12章 亲密接触之衰老与亚健康

一、什么是衰老

人类的生命过程包括生长、发育、衰老、死亡4个阶段。衰老为生物生命周期的后期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出现一系列慢性的退化性的变化,这些变化给我们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使得其适应能力、储备能力日趋下降,这一变化过程的不断发生和发展就称为衰老。

自19世纪末应用实验方法研究衰老以来,先后提出的学说不下20余种,诸如程序衰老说、密码子限制说、DNA修复缺陷说、错误灾难说、自由基说等。其实,衰老的实质是身体各部分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衰退的过程。根据平时的观察,人衰老的表现主要有:皱纹的出现,驼背,拄拐杖,行动迟缓等。衰老是一种自然规律,我们不可能违背这个规律。但是,如果人们采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保健措施,就可以有效地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影响人衰老的因素有: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精神状态等。如果我们科学合理地安排生活、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适当地进行文娱和体育活动就可以延缓衰老的到来。

衡量一个人是否衰老可有三个年龄指标,即:自然年龄、生理年龄、骨骼年龄。生活中也常有老当益壮者,有些人虽然年龄很大,但思维仍然活跃、敏锐,还有抱负,穿着打扮也很年轻。但生活中也常有未老先衰者,有些人年龄不大,但思维迟钝,萎靡不振,少情寡欲,其表现和其自然年龄差距很大。此外,还有骨骼年龄。人在18~35岁这个时期骨头最硬,处于骨峰值期。人到40岁以后,骨量开始自我丢失,骨骼硬度渐渐下降。随着年龄增加,骨折的发生几率逐渐增加。由于骨质丢失,多数人难以支撑自己的体重,导致驼背和变矮。及早适当地补钙和坚持锻炼可延缓骨骼的衰老。从理论上说,衰老有两类,即生理性衰老与病理性衰老。

二、生理性衰老与亚健康

所谓生理性衰老是指生物在发育成熟后不断地退行性变化,是生物随着时间推移而必然出现的蜕变现象。而病理性衰老则是由于各种疾病引起的衰老变化。许多慢性疾病可以导致生物出现一系列的衰老征象,这种衰老为病理性衰老。有学者认为:“只有神经系统的衰老才是真正的衰老,其他器官的衰老都不是衰老,是疾病。”

亚健康状态是适应性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它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衰老与亚健康状态之间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生理性衰老的人其生理质量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而病理性衰老则不在此种范围之内。由于生理性衰老与亚健康状态在生理和代谢过程中都有功能低下的特点,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生理性衰老的人即为亚健康状态。而亚健康状态者如不引起重视,并及时调整使之恢复健康,则必然会加速其衰老的过程,从而导致了疾病的更早发生。

虽然进入老年阶段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你的头发将变灰,皮肤弹性减弱,眼睛变浑浊,反应变迟钝,发病的几率增高。与此同时,这个阶段也是你人生中最富智慧、最有经验、见解最深刻,个性最强的时候。成功的变老意味着实现将机体的消极方面减到最少而且致力于实现你的个人潜能。

三、生理性衰老的发生机制

关于生理性衰老的发生机制,科学界尚无定论,主要有以下五大主流学说:

1.基因调控学说

基因学说认为:基因是人体的“总司令”,它调节和指挥整个生命的运行,控制细胞的衰老与分化;当受到各种外界侵害时,基因受损,活性降低甚至病变,这样,人体生理机制就会紊乱、失控,导致百病丛生,加快衰老。因此,人类的许多疾病都间接或直接地与基因有关。科学家呼吁:人类要善待基因。需要指出的是,只有人胎盘才具有修复基因的功能,而其他动物胎盘如羊胎盘、鹿胎盘均不能修复人体基因。这是因为这些动物的基因对人体而言是“异源性基因”(即不融和、不兼容),所有科学实验都证实:人体对任何非人类动物的基因均会产生免疫性排斥现象,也就是说,其他任何非人类的动物均不能直接代替或修补人体基因。

2.新生命营养学说

诺贝尔奖获得者莱斯·鲍里创立的新生命营养学说认为:针对人体衰老的各种生化机制来科学、系统、有机的对应养护,可以使人类的寿命得到有效延长,生命质量得以显著提高。胎盘汇集了母体最精华、最丰富、最全面的生命营养物质,乃“精血所化之物”,可“补精血所亏之体”。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胎盘含有人类生命所必需的全面营养,正是这些营养物质,在十月怀胎过程中促使婴儿细胞分化和组织快速生长发育。这些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糖和有助于体内生化反应的各种营养物质,以及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等;具体有人体营养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21种以上,白蛋白、球蛋白等营养性免疫蛋白,DNA合成酶、RNA合成酶、蛋白质合成酶、碱性膦酸脂酶、透明质酸酶等55种以上酶类物质,磷脂、固醇类生物活性物质,葡萄糖、半乳糖、蔗糖等糖类营养成分,及各种具有强烈促进身体生长作用、可引起各种细胞成长及增殖的蛋白性生理活性物质,包括神经生长因子、皮肤生长因子、血管强化与修复因子等,此外含有透明质酸、软骨素酸等粘多糖体,维生素B1、B2、B6、C、E、烟酸等维生素,以及钙、磷、铁、锌、钾、钠等矿物质成分。人胎盘富含的这些价值非常高的生命营养物质具有最高的活性、最原始的活力,并且其生理结构与人体完全一样,把这些生命物质注入人体,能快速整体补充人体所需的全部后天生命营养,激活人体老化的细胞,使人体容貌、皮肤、体质全面恢复到最顶峰的生理水平,从而在根本上起到健康美丽的美容作用。这也是人胎素美容法轰动世界、风靡全球的真正原因。

3.自由基学说

这一学说是1965年由DenhamHarman提出的。这个学说主要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的退行性变化是由于自由基的副作用引起的(自由基能使细胞变质,使遗传信息发生错乱,使蛋白质丧失应有的功能,并破坏物质的代谢规律)。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内自由基的产生与消失是处于动态平衡的。一方面,自由基(包括氧自由基在内)在正常细胞新陈代谢中不断产生,并且参与了正常机体内各种有益的作用,如机体防卫作用、某些生理活性物质的合成等,在机体生长发育阶段或正常运转阶段,即使某种自由基的产生多了一些,也会被机体内的各种自由基清除剂所清除而不至于侵害人体。这类自由基清除剂包括一系列酶如SOD(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酶等,和一些小分子有机抗氧化剂如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等。当机体衰老或者自由基的产生高于平常,或者是由于某一环节变得薄弱,机体内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出现急性或慢性减弱,从而清除不了多余的自由基,这样就使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失去了平衡。过剩的自由基对构成组织细胞的生物大分子化学结构发生破坏反应,随着破坏层次的逐步扩展,会损伤正常组织形态和功能的完整性。当损伤程度超过修复或丧失其代偿能力时,组织的机能就逐步发生紊乱及障碍,表现出机体逐渐趋于衰老。人胎素富含维生素B1、B2、B6、C、E、烟酸等维生素,并且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科学研究已知这些物质是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能清除人体多余的自由基,从而保护机体,防止人体衰老。

4.内分泌学说

人体有一种腺体细胞、在酶的参与及催化下,这种细胞可分泌各种激素,通过对酶活性中心的调节来控制各种物质的代谢,如果人体内酶的活性下降,调节能力减弱,会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激素功能失去活性,人体生理机能就会退化,产生病变,表现为衰老。人胎素含有蛋白质、脂肪、糖和有助于体内生化反应的各种营养物质,还含有DNA合成酶、RNA合成酶、蛋白质合成酶、碱性膦酸脂酶、透明质酸酶等55种以上酶类物质及多种激素:促性腺激素A和B、催乳素、促甲状腺素、催产素样物质、多种甾体激素为雌酮、雌二醇、雌三醇、孕甾酮、雄甾酮、去氧皮质甾酮、11-羟氢皮纸甾酮(化学物A)、可的松(化学物E)、17-羟皮纸甾酮(化学物F)等。微量生物激素甾体对相应腺体和人脑的刺激,达到腺体功能正常和脑营养补充。临床实验表明对维持人体内分泌正常、协调,延缓衰老等具有确切的功效。

5.免疫学说

这种学说认为人体衰老的根本原因一是因为人体的中枢免疫之一的胸腺在成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萎缩退化,胸腺激素的分泌量也逐渐降低,至老年时明显萎缩,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下降;另一原因是人体免疫细胞和物质的减少和缺乏导致人体免疫功能退化。免疫能力的下降间接引发病变衰老。

以上几种学说,都是为了探索衰老机制,有的从整体水平上论述,有的从细胞、组织、器官水平上论述,有的则从细胞及分子水平上论述,虽然目前还没有一种公认的学说,但对衰老原因的认识却有很大进步。由于在某种意义上讲,生理性衰老即为亚健康状态,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人类亚健康之谜一定会揭开。

四、衰老的检测和判定方法

衰老主要根据临床表现来判定。

生理衰老的表现:

1.人体结构成分的衰老变化

①水分减少。60岁以上老年人全身含水量男性为 51.5%(正常为60%),细胞内含水量由 42%降至 35%,女性为 42%~45.5%(正常为50%),所以老年人用发汗退烧药要注意发生脱水。

②脂肪增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新陈代谢逐渐减慢,所消耗的热量逐渐降低,因而食入热量常高于消耗量,所余热量即转化为脂肪而储积,使脂肪组织的比例逐渐增加,身体逐渐肥胖。人体脂肪含量与水含量呈反比,脂肪含量与血总胆固醇含量呈平行关系,因此血脂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上升。

③细胞数减少,器官及体重减轻。细胞减少随年龄增长而渐加剧。75岁老人组织细胞减少约30%,由于老年人细胞萎缩、死亡及水分减少等,致使人体各器官重量和体重减轻,其中以肌肉、性腺、脾、肾等减重更为明显,细胞萎缩最明显的是肌肉,肌肉弹性降低、力量减弱、易疲劳。老年人肌腱、韧带萎缩僵硬,致使动作缓慢,反应迟钝。④器官功能下降。主要表现在各器官的储备能力减小,适应能力降低和抵抗能力减退等。

2.老化性代谢(三大代谢平衡失调)

在代谢上,青年期的特点是进行性、同化性和合成性,而老年期的特点则是退行性、异化性和分解性,这种倾向通常在衰老症状出现前就已开始了。

①糖代谢的变化。老年人糖代谢功能下降,有患糖尿病的倾向。研究证明,50岁以上糖代谢异常者占16%,70岁以上异常者占25%。

②脂代谢的变化。随着机体的老化,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的脂质过氧化物易积聚,后者极易产生自由基,血清脂蛋白也是自由基的来源,随年龄的增长,血中脂质明显增加,易患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及脑血病。

③蛋白质代谢的变化。蛋白质代谢的衰老变化是人体生理功能衰退的重要物质基础,随老龄化血清白蛋白含量降低,总球蛋白增高,而且蛋白质分子可随年龄的增加而形成大而不活跃的分子,蓄积于细胞中,致使细胞活力降低,功能下降。老年人蛋白质代谢分解大于合成,消化、吸收功能减退。随年龄的增长,各种蛋白质的量和质趋于降低。蛋白质轻度缺乏时,可出现易疲劳、体重减轻、抵抗力降低等症状。严重缺乏时则可引致营养不良性水肿、低蛋白血症及肝、肾功能降低等。但老年人长期过量的高蛋白饮食,可增加功能已减退的肝、肾等器官的负担。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易发生差错,导致细胞的衰老与死亡。

④无机物代谢的变化。老年人细胞膜通透功能减退,离子交换能力低下,最显著的无机物异常代谢表现为骨关节性,尤以骨质疏松为甚。

3.适应能力的变化

老年人对内外环境的改变的适应能力下降,体力活动时易心慌气短,活动后恢复时间延长。对冷、热适应能力减弱,夏季易中暑,冬季易感冒。一些年轻人很易应付的体、脑力劳动,老年人常难以负担。

五、心理衰老表现

心理衰老的表现千变万化,一些研究人员归纳几种较为明显的变化特征,其主要表现有:

(1)记忆力障碍,特别是近期记忆障碍最为突出。如刚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一转身就忘了,常常记不起随手放的东西。

(2)想象力衰退。理想逐渐丧失,幻想越来越少;做梦日益减少,且平淡;缺乏好奇心。

(3)思维活动迟缓。理解能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新东西吃力。

(4)言语衰退。讲话变得缓慢而吵嚷。

(5)感觉、知觉衰退。眼花,听力下降,味觉迟钝。

(6)情感变得不稳定、较易动感情和感情上被人同化,常流泪,常感焦虑、烦躁。

(7)兴趣爱好减少。生活感兴趣的范围变小了。不再有兴趣看有关爱情的小说、电影、电视,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

(8)反应能力下降。动作不如以前灵活,对事物不如以前敏感,睡眠时间减少。

(9)意志衰退。做事缺乏毅力和探索精神,变得不想做事。

(10)产生衰老感和死亡感。总感到自己老了,想到死亡。

(11)性格比青壮年更容易受疾病、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12)容易焦虑不安,尤其是当环境中有不利因素肘,就更容易出现焦虑不安状态。

(13)情绪容易发生明显的变化。一方面趋于冷漠、反应降低;另一方面,受到刺激易出现失控状态。

(14)敏感多疑。老年人感觉器官不敏锐,对似是而非的事却很认真。

(15)易产生孤独感。性格较为内向,喜欢重温过去的回忆。

(16)容易自卑。感到老了,不中用了,如遇到生活、疾病等诸多困难时,均可能过分伤感。

(17)习惯心理巩固化。年龄越大形成的习惯越固定。

(18)个性心理特点明显,老年人比年轻人更显个性化,多表现为固执、刚愎自用。

作为老人,怎样才能延缓心理衰老呢?

离岗后仍要在社会活动中去领受各种信息和生活情趣,使思维不断变化,脑细胞活力和脑功能维持在一定水平,能防止自卑感和痴呆病的出现。与人为善也是预防心理衰老的重要措施,与身边的人应尽力和睦相处,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这会使自己的心情无限欢愉。对家庭成员和邻里的过错不必过分指责,对他人所取得的成绩无须嫉妒。这便是“仁者寿”的道理。

现代生活为预防心理老化提供了许多条件:音乐茶座、电视新闻、众多的书报及各种运动等,所有这些,都足以使自己充实,心理自然健康。

六、人类的寿命极限

人类的最高寿命目前正在稳步地延长,研究人员发现,仍然健在的最老寿星的年龄呈现出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例如,生于1756年卒于1857年的最老寿星年龄为101岁,而生于1884年卒于1993年的最老寿星年龄为109岁。在19世纪60年代最老的寿星卒于101岁,这一记录到20世纪60年代缓慢上升至105岁。但在此后的40年中,这一记录迅速上升,到20世纪90年代已上升至108岁。

加州大学教授威尔茅斯指出,环境卫生的改善、公共卫生质量的提高以及供水安全度的增高对于延长人类的寿命起到了促进作用。他说,如今的老人在儿童时期不像上几代的儿童那样体弱多病,他们正是得益于此,而这一变化发生在80~100年之前。1970年以后,寿命延长的趋势开始加快。这与人类在某些医疗实践方面所取得的突破密不可分,如人们对于心脏病和中风的了解及治疗。

威尔茅斯教授否认了以前所谓的人类寿命无法超过120岁的理论。他说,想估算出一个确定的寿命上限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威尔茅斯指出,研究表明人类的最长寿命正在发生改变。寿命在生理学上并不是一个不变的常数,它是否能够无限制地延长下去目前还很难说,而且也没有迹象表明寿命延长的趋势正在减缓。在时间的长河中,人类正在不断打破生命的界限。

人到底能活多少岁?人的自然寿命究竟有多长?这是每个人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古希腊科学家和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动物中凡生长期长的,寿命也长。”法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巴丰指出,哺乳动物的寿命为生长期的5~7倍,通常称之为巴丰系数或巴丰寿命系数。人的生长期为20~25年,因此预计人的自然寿命为100~175年。

20世纪初,路比勒提出代谢率和个体大小寿命相关,认为个体大的哺乳动物比个体小的代谢率低而寿命长。弗里德洛尔提出脑部发育与寿命密切相关,认为哺乳动物的头盖系数愈长,则寿命愈长,人类的头盖系数为0.7,因此寿命可达百年。20世纪60年代实验证实,人体的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可分裂50次左右,然后细胞衰老死亡。体外培养细胞的分裂次数通常称为传代次数,与生物个体的寿命长短相关,来自长寿个体的细胞在体外培养时传代次数多。人的细胞传代次数一般为40~60次,由此推算出人的最高寿命应约为110岁。

七、衰老的预防

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以上,此为世界通用的衡量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3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未来50年,中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将更为严峻。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老龄人口基数之大,发展速度之快在世界上是极其特殊的。极快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速度,必然会带来生活观念、社会环境、行为方式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社会竞争的加剧导致工作压力增大,而且在高科技的推动下的现代社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对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组如此类变化,导致亚健康人群与日俱增,因此对老年人的亚健康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要采取综合措施抵抗衰老。

1.生活要有规律

谈到生活规律,就是指一天安排要形成良好的规律,如起居有常,根据每个人习惯早睡早起,或晚睡早起,以不睡懒觉为好。一日三餐要定时,如早餐6点半,午餐12点,晚餐6点半应相对固定。可根据一年四季适当调整起居饮食时间,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顺应四时”。生活有规律可以使人体各个系统功能较为正常,有利于营养的消化吸收,使人有充沛的体力去工作。冬季应该早睡晚起———传统养生学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其生命活动就要与大自然的变化保持一致,需要根据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而改变自己的日常生活规律,以顺应自然,这就是“天人相应”的思想。

2.饮食要合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极大丰富,工作、社会交往频繁,一些人外出就餐机会增多,这样极易造成饮食的不合理。如暴饮暴食、食无定时、食无节制、挑食偏食,日久就会造成营养过盛,或营养素的不均衡,从而出现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多种饮食不合理造成的疾病。中医说,“高粱厚味,足生大疔”,说的就是多食肥甘厚味,可使人生疮长疔。过量饮酒可造成脂肪肝及酒精性肝硬化。所以要想饮食合理,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家吃饭,因为家里可根据身体情况做到营养合理,荤素搭配,食量适度。人到中年后,要多吃蔬菜、水果、高蛋白(如牛奶、鸡蛋等)、低脂肪。这样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或延迟一些中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巧食五味科学养生———人们的口味千差万别,酸、甜、苦、辣、咸,各不相同。中医养生认为,为了健康,各种味道的食物都应该均衡进食。

3.坚持适当的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如何运动,运动量多大为宜,却不是每个人都能科学把握的。我认为最好的运动是散步,这是大多数人都容易做到、容易坚持的。可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等因素选择步行的长度,一般来讲,路程以3~5公里为宜。晨起或晚饭后均可进行。散步是有氧运动,好处很多:有助于消化系统,对慢性胃炎可起辅助治疗作用;防止腿脚的退化;提高心肺功能;降低血压;还可以使人精力充沛、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睡眠质量等。对于中青年人来说爬楼梯也是一项很好的运动。工作或生活在高层建筑的人,可选择逐渐增加的方式锻炼,如先爬3层,一个月后增加1~2层,逐步增加至10层左右,每天爬2~3次,同样能达到锻炼目的。当然,40岁以上的人最好不要爬楼梯,因为年龄偏大,关节过多负重可促进老化。现在有一些人因为工作忙,每周只能抽出1~2小时运动,这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还是要选择易掌握、易坚持的运动项目。人们都知道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一方面,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调节和兴奋大脑神经中枢,增强和提高免疫力;另一方面,运动还可以增加饮食,提高睡眠质量。但在锻炼身体的时候,要把握好锻炼前、锻炼中和锻炼后这三个环节,这样才能达到锻炼的最佳效果。

老年人运动的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a。运动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年龄、性别、健康水平及锻炼习惯等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合理地安排强度与时间。在锻炼前最好做一次较为全面的体格检查,对自己的身体情况作出正确的评估。做到心中有数,量力而行,切忌盲目进行活动。

b。循序渐进是老年人进行锻炼必须遵循的原则。开始锻炼时运动量要小,适应后再逐步增加和达到适宜的运动量;锻炼的动作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慢到快;锻炼的时间应从短到长,每次运动时要由静到动,由动到静,动静结合,逐步过渡。

c。运动锻炼要持之以恒。进行体育锻炼要想取得成效,不在于锻炼项目的多少,关键在于坚持。在恰当运动量的基础上,能坚持天天锻炼最理想,如有困难,每周不少于3~4次。每次锻炼20~30分钟即可。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才能对老年人的健康见效。

d。老年人锻炼时要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运动项目。一般说,体质强壮的健康老人可选择运动量大的项目,如游泳、球类等;体质差的老年人可选择运动量较小的项目,如太极拳、保健按摩等。避免进行快速、旋转、爆发力强、前倾后仰、低头、深弯腰等运动。

e。老年人在锻炼过程中要加强自我监护。自我监护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主观感觉和客观检查。主观感觉一般包括运动前、中、后各种感觉,主要有食欲、睡眠状况,有无疲乏感,运动中有无心悸、气促、头晕等。客观检查包括脉搏、呼吸、体重等。

f。老年人的锻炼有一定的限制性,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等疾病者,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锻炼。凡在病情不稳定或不许可的情况下应停止锻炼。值得一提的是,老年人在进行锻炼时尽可能避免独自一人或在偏僻环境中进行,尤其是患有某种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

适合于老年人锻炼的项目有散步、健身跑、游泳、骑自行车、球类运动(健身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门球、台球、高尔夫球等)、跳舞、民族形式的健身运动(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

4.注重心理卫生保健

a。充实精神生活内容。退休老人有许多空闲时间,学习则是填补空闲时间的一种好办法。老年人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学习一些保健知识、生活常识、艺术创作与欣赏和满足自身兴趣的知识。以各种形式参与社会,联系社会,进行力所能及的就业劳动、社会劳动、余暇娱乐活动等。

b。安排好家庭生活。家庭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主要场所,妥善地处理好夫妻与子女及亲属的关系,建立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非常重要。

c。保持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起居、饮食、戒烟限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