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事,原本就在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抑或看似必然却又偶然之间,本书的写作也正是如此。
说起来,本人从事现代文学教学和研究多年,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现代文学名家研究等各类课程,在名家中又尤其关注一些有独特风格、有争议或被忽视的作家作品,早已有将研究心得沉淀成书的心愿。陈翠平博士虽是刚来我们文学院不久的年轻同事,但她先后师从金岱、艾晓明诸名师读硕士、博士,又教过多年的现代文学专业课和选修课,在现当代文学这一行里已浸染多年。但两人的合作,却完全出于偶然。两年前的一天,无意中看到翠平评说凌叔华的文章,立即被她那女性主义理论包裹下流丽感性的文字所吸引。细问之下,竟发现她关注的与我如此之近,都是一些有必要从新的视角加以诠释的课题。更为巧合的是,她感兴趣并用功甚多的,恰好是我无暇顾及的萧红、庐隐、凌叔华等作家。两人于是一拍即合,定下了如此这般的合作计划,并经过两年的共同努力,终于有了我们手中的这本名家十章。
所谓名家十章,是希望以专题形式,写出多年来我们阅读自己喜欢的文学名家时所追问和积淀下来的点点滴滴。由于本书的专题性,我们不打算也不可能对名家作全面的研究,而只就一些有争议或被忽视的问题试作探索。如胡适对传统文学观念的变革与发展;鲁迅小说是否“蔽于‘疗救病苦’的信条”;“萧红体”的内涵和渊源;庐隐游走于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写作;凌叔华小说在现代视野和委婉谨慎之间的微妙平衡;曹禺话剧的民族化;沈从文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理想建构;张爱玲小说的本意在俗,其质却雅等。同时,也由于本书为作家之研究,我们希望能在资料性和可读性方面有所尝试,但因为是两个学院派学者的产物,而我们所定的写作角度又为“名家新论”,故“为真理而求真理”的态度和对学术规则的遵守,有可能令本书的大多数章节依然服从于学术的价值。这是我们借此“后记”需要顺带说明的。
本书的部分章节,已先后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学术研究》、《吉林大学学报》、《山东师范大学学报》、《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
本书的写作主要由钟军红和陈翠平完成。钟军红撰写第一章,第二章第一、二节,第五章第一、二节,第七章,第八章第三节,第九章,第十章第三节,后记;陈翠平撰写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附录。此外,就读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的几位研究生周昌林、方嘉婕、吴新平、陈丹妮、陈碧影、郑蕾(按章节先后排序)在我们的指导下参与研究,承担了少数章节(第二章第三节;第五章第三节;第八章第一、二节;第十章第一、二节)的撰稿任务。钟军红负责全书策划、统稿。
另外,此书得以出版,还应感谢挚友袁向东、潘雅琴伉俪真诚的帮助,同时还感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予以出版资助!
钟军红
2010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