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沧桑又一年,怜余后死亦凄然。
九原休道人情薄,老友吞声送纸钱。
——视同学茹怀西之柩
!于右任逝世后,遗体在荣民总医院太平间的冰柜里停放了一周。其间,蒋介石命张群、严家淦、李嗣璁、谷凤翔、王宗山等五人组成治丧委员会。17日上午,张群、严家淦、莫德惠、蒋经国等人来到荣民总医院的太平间,于的遗体随即入殓,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将其生前用过的手杖和眼镜,放在他的身旁,还有一顶呢帽,这是他最后带走的全部东西。张群等人三鞠躬后,遗体运上灵车,闻讯赶来的医生、护士以及可以走动的病人站满了医院的草坪,向这位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元老作最后的告别。
扎着松柏的灵车,缓缓驶向新落成的台北市殡仪馆。上午9时开始公祭,当天收到的挽联挽幛约4000余件,花圈300余只,花篮1500余个,唁电150余封,各界人士前往吊唁和瞻仰遗容的约3万余人。蒋介石除致祭外,还送了“耆德元勋”挽匾一方。中坜私立复旦中学的师生150人大清早乘长途专车赶来,他们身穿蓝夹克衫、黄咔叽裤的校服,左臂佩戴着黑纱,举止肃穆,队形整齐,站在大厅里为这位复旦的创办人守灵。
由于报纸上发表了于右任的“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的遗歌及日记,民间对其卜葬之地极为关切。有一位姓江的女士愿将其夫遗留的阳明山右侧高山捐献出来,五股乡的村民亦愿捐出观音山硬汉岭山坡地十余坪,供右老卜葬。经过复勘,最后选定淡水镇光明里海拔七百余米的八拉卡为墓园。(所谓“八拉卡”,因从山脚步行至该处须登一百六十余步,闽南话“百六脚”读若“八拉卡”。)
墓地选定后,于1965年3月14日动工,7月完成。墓园位于台北阳明山至淡水镇之间,坐南朝北,面向大陆,倚山而建。墓前有墓道,建有石牌坊两座,为菲律宾和新加坡的华侨所捐建。前门牌坊上横题“日月其心”四字,它的四个柱石上分别题写:“西北望神州,万星风涛接瀛海;东南留圣迹,千秋豪杰壮山邱”、“霁月光风,顶天立地;民胞物与,继往开来”。牌坊背面柱上,由孔子后裔孔德成题字,各为:“革命人豪,耆德元勋尊一代;文章冠冕,诗雄草圣足千秋。”“海气百重开,终古有灵飞太华;国殇高处葬,此山不语看中原。”
从这座牌坊顺山径上坡,墓园在望,占地约120坪。墓园右后,有宫殿式雕梁八角亭一座。全园陈设,均由观音山及大屯山上的岩石所砌成。约25米高的墓园,共130级石阶,正门左右有10米高的石柱华表各一座,再上一层,有石狮二尊,再上去即墓场,墓前刻有“于右任先生墓”六个大字,系集王羲之的行书而成。后壁为深绿色大理石,刻有于右任墓表,由张群撰文,谢冠生书写。再上行为墓碑,“监察院长于公右任之墓”由蒋介石所书。
站在墓前向西眺望,近处为台湾海峡碧波涌涛,远处云烟氤氲的彼岸为大陆,山脚下则是淡水河口平原,其左为淡水,其右为小基隆。一代国民党元老、爱国诗人、元老记者、当代草圣,由于人为的阻隔,生不能骨肉团聚,死不能安息故土,只能长眠于斯,隔海相望,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