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让观念和习惯误了你
6454100000002

第2章 自我观:不是所有人都比你强

做人应有自知之明。客观准确地评价自己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一种人生智慧。但有些人却做不到这一点,过分的自卑让他们失去了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其实,任何人身上都有别人无法具备的优点,将这些优点充分利用,你就可以成就自己。

1.内省以察己

在人的八大智能中,内省智能是一个社会人非常重要的一项智能,它又叫自省智能。自省是自我动机与行为的审视与反思,用以清理和克服自身缺陷,以达到心理上的健康完善。它是自我净化心灵的一种手段,可以帮助你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

自我省察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严峻的。要做到真正认识自己,客观而中肯地评价自己,常常比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别人要更困难得多。能够自省自察的人,是有大智大勇的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对自己的了解不仅仅是最困难的事情,而且也是最残酷的事情。

心静气平地对他人、对外界事物进行客观地分析评判,这不难做到。但这把手术刀伸向自己的时候,就未必让人心静气平、不偏不倚了。

然而,自我省察是自我超越的根本前提。要超越现实水平上的自我,必须首先坦白诚实地面对自己,对自身的优缺点有个正确的认识。

在人生道路上,成功者无不经历过几番蜕变。蜕变的过程,也就是自我意识提高、自我觉醒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人的成长就是不断地蜕变,不断地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改造。对自己认识得越准确越深刻,人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里,都存在着矛盾的两面:善与恶,好与坏,创造性和破坏欲。你将成长为怎样的人,外因当然起作用,但你对自身的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在灵魂世界里进行自我扬弃,内省所起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应该在充分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充分看透自己并会客观地给自己定位。

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身上的缺点那么令人讨厌:他们或爱挑剔、喜争执,或小心眼、好忌妒,或懦弱猥琐,或浮躁粗暴……这些缺点不但影响着他的事业,而且还使他不受人欢迎,无法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许多年过去了,这些人的缺点仍丝毫未改。细究一下,他们心地并不坏,他们的缺点未必都与道德品质有关,只是他们缺乏自省意识,对自身的缺点太麻木了。本来,别人的疏远,事业的失利,都可作为对自身缺点的一种提醒。但都被他们粗心地忽略了,因而也就妨碍了他们自身的成长。

用诚实坦白的目光审视自己,通常是很痛苦的,因此,也是难能可贵的。人有时会在脑子里闪现一些不光彩的想法,但这并不要紧,人不可能各方面都很完美、毫无缺点,最要紧的是能自我省察。

凡属对自身的审视都需要有大勇气,因为在触及到自己某些弱点、某些卑微意识时,往往会令人非常难堪、痛苦。不论是对自己、对自己的偏爱物、对自己的民族传统、对自己的历史,都是这样。

但是,无论是痛苦还是难堪,你都必须去正视它。不要害怕对自己进行深入的思考,不要害怕发掘自己内心不那么光明,甚至很阴暗的一面。

勇士称号不仅属于手执长矛、面对困难所向无敌的人,而且属于敢于用锋利的解剖刀解剖自己、改造自己,使自己得到升华和超越的人。

当然,自我省察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缺点勇于正视,它还包括对自己的优点和潜能的重新发现。

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长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省发挥自己的优点,通过不懈的努力去争取成功。

认识自我,是每个人自信的基础与依据。即使你处境不利,遇事不顺,但只要你的潜能和独特个性依然存在,你就可以坚信:我能行,我能成功。

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在自己所处的社会境遇中,能否真正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如何塑造自我形象,如何把握自我发展,如何抉择积极或消极的自我意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一个人的前程与命运。

2.积极认定自我

一个人的观念对一个人的一生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对自我的客观认定和评价更具重要意义。可以说对自己有一个什么样的认定就可能决定你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因为一个人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之后,就会给自己随时补课或让自己的优势进一步扩充。这样的观念和意识必然导致一个人的人格和能力进一步完善、进而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我们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一定的,然而能用出去多少,就全看我们对自己是如何认定的。譬如说,如果你认定自己是一个有能力、有才华的人,那么你就会发挥出符合你这样认定的一切天赋;同理,不管你认定自己是个“窝囊废”或“疯子”,还是认定自己是个“专家”或“风云人物”,也都会马上影响你对自己能力的拓展。

研究学习成效的专家经常发现:教师对于学生持什么样的看法,会深深影响学生们对自我认定的形成过程,从而左右了他们所发挥出来的能力。有一项研究计划是这么做的:研究对象是一群教师,他们被告知新教的班级中有哪几位学生是优等生,如何使这些学生在学业上有杰出表现,乃是这些教师们的重要任务。正如这计划所预期的,那几位学生日后学业的表现果然都名列前茅。事实上他们的智商都只在一般水准,有几位甚至还在中下程度,但这个计划刻意认定他们是优等生——故意造成那些教师的错觉——结果反而使那些教师真把这群学生教出了杰出成绩。

我们常常会一味认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却无视于这样的认定是否正确;也就是因为这样的认定,所以大大地影响了我们的人生。

有一个人,参加同学会时,突然被要求谈一些有关最近盛行的海外旅游话题。由于这是他第一次在众人面前讲话,所以话中常有断续和紧张的情况出现。但是同学会结束后,其中有一位老同学跑来跟他说:“你所讲的内容非常有趣,希望今后有机会能再听你演讲。”在被这位老同学恭维之前,他从未想过尝试在公众面前讲话。于是他开始觉得自己并不是那么差劲,对自己的演讲才能又多了一份信心。后来,这个人竟然成为企业经营问题的专门演说家了。

人生实在是奇妙,不管我们是怎样地认定自己,哪怕那种认定是不好的或有害的,最终我们的人生必然会跟着那种认定走。

譬如说,你坚决相信自己不够聪明,那么当这个信念真的控制了你的脑子,你就会发现它真的无法灵光起来。

改变认定自己是件不可能的事,这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这么说:“我就是这个个性,改不掉!”人生若是持这种态度,根本就是在扼杀可能的机会,从而给自己留下永久而无可改变的难题。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要他改变某些行为并不是件多么困难的事,然而要他改变自我认定就不简单了,甚至于还会招来他的敌意。一个人最根本的信念就是对自我的认定,而其被触犯了这种认定就会给他造成难以忍受的痛苦,有些人就因为坚守对自我的认定,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如果你在生活中一直尝试作某些特别的改变,却一再地失败,千万不要灰心。自我认定可以从多次尝试改变着手,只要你能表里如一,最后就必定能够成功。如果你还有心,更可以扩展这个自我认定,它必然可以迅速且奇妙地改善你的人生品质。

当你明白自我认定的演变过程,那么就有机会去拓展你的自我认定,乃至整个人生。

紫博拉是一位精力充沛、热爱冒险的女性,但她可不是一开始就是这个样子。她是经过一个自我认定的转变才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她说:“我小时候是个胆小鬼,我不敢做任何运动,凡是可能受伤的活动我一概不碰。”参加过几次罗宾的研讨会后,她有了一些新的运动经验(潜水、赤足过火和高空跳伞),从而知道自己事实上可以做到一些事,只要有一些压力即可。虽然她是这么想的,可是这些体验还不足以使她形成有力的信念,改变她先前的自我认定,她自认为是个“有勇气高空跳伞的胆小鬼”。依她的说法,当时转变还没发生,可是她不知道,事实上转变已经开始。她说其他的人都很羡慕她那些表现,告诉她:“我真希望也能有你那样的胆子,敢尝试这么多的冒险活动。”一开始,她对大家的夸奖的确很高兴,听多了之后她便不得不质疑起来,是不是以前错估了自己。

“最后,”紫博拉说道,“我开始把痛苦跟胆小鬼的想法连在一块儿,我决心不再把自己想成是个胆小鬼。”事情并不是这么说说便完了,事实上她的内心有很强烈的争战,一方是她那些朋友对她的看法,一方是她对自己的认定,两方并不相符。后来又有一次要高空跳伞,她把它当成是改变自我认定的机会,要从“我可能”变成“我能够”,而让想冒险的企图从而扩大为敢于冒险的信念。

当飞机攀升到12500英尺的高空时,紫博拉望着那些没什么跳伞经验的队友和他们都极力压抑着的内心的恐惧,但故意装作兴致很高的样子。她告诉自己:“他们现在的样子正是过去的我,而此刻我已不属于他们那一群,今天我可要好好地展示一下自己的魅力。”她运用了他们的恐惧,来强化出她希望变成的新角色,她心里说道:“那就是我过去的反应。”随之,她很惊讶地发现自己刚刚已历经了重大的转变,她不再是个胆小鬼,而成为一个敢冒险、有能力、正要去享受人生的女性。

她是第一位跳出飞机的队员。下降时,她兴奋地高声狂呼,似乎这辈子就从没有这么有活力过。她之所以能够跨出自我设限的那一步,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她一下子采取了新的自我认定,从而自心底想好好表现,以作为其他跳伞者的好榜样。

紫博拉的转变很完全,因为新的体验使她能一步步淡化掉旧的自我认定,从而做出决定,去拓展更大的能力范围。她新的自我认定使她成为一位真正敢于冒险的领导者。

自我认定的转换很可能是人生中最有趣、最神奇和最自在的经验,这也就是何以有那么多成人会一整年都盼望着新年和自己的生日,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两个节庆能使他们走出自我,而改换成期望的另外一个自我。这个暂时的自我可能会让他们有勇气去做那些平常不敢做的事,而那些事他们一直想做却不敢做,跟他们平日的自我认定不够积极有关。

事实上,那些事我们可以在一年的任何一天去做,只要我们能重新认定自我,或者纯粹就是让“真实的自我”释放出来。很可能超越了过去及现在所贴在身上的一切标签。

3.认清自己的气质

不得不承认我们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而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又各有优缺点。这就需要我们清醒地认识这些优缺点,将优点发挥出来,避免缺点给我们的人生道路造成障碍,从而快速走向成功。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在这个专业领域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而换一个领域却能成为佼佼者的原因。

生活中,有的人性情急躁,易发脾气,遇事欠思虑;有的人冷静沉着,不轻易动肝火,遇事三思而后行,虽然内心不快,也不会立即表露出来;有的人动作迅速,口齿伶俐而有力量,很容易适应变化的环境;有的人行动缓慢,语言迟钝无力。这些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给个体全部心理表现涂上一层色彩,体现出人的气质特性。

当今,气质类型的划分,最流行也是最有效的是从古希腊沿袭下来的四种类型的划分,分别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对生活、对事业、对爱情、对身心健康都有直接的帮助。

多血质的人具有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等特点。

这种人的行动有很高的反应能力,他们会对一切吸引他注意的东西,作出生动的、兴致勃勃的反应。这种人行动敏捷,有高度的可塑性,容易适应新环境,也善于结交新朋友。他们一般属于外倾,易动情,姿态活泼、表情生动,言语具有表达力和感染力。他们还具有较高的主动性,在活动中表现出精力充沛,有较强的坚定性和毅力等,但有时候,他们在平凡而持久的工作中,热情易消退,表现出萎靡不振。

胆汁质的人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

有这种气质的人,反应速度快,具有较高的反应性和主动性。他们脾气暴躁、不稳重、好挑衅、态度直率、精力旺盛。他能以极大的热情工作,并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但有时表现出缺乏耐心的精神状态。当困难太大而需要特别努力时,有时反而显得意志消沉,心灰意懒。他们的可塑性差,但兴趣较稳定。

黏液质的人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这种人反应性低,不易动情,也不易外露。他们态度持重,交际适度,对自己的行为有自制力。他们心理反应缓慢,遇事不慌不忙。他们的可塑性差,不够灵活。这一方面使他们能有条理地、冷静地、持久地工作;另一方面又使他们容易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精神。他们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内倾,对外界的影响很少作出明确的反应。

抑郁质的人以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和行为缓慢为特征。

这种人具有较高的感受性和较低的敏捷性。他们的心理反应速率缓慢,动作迟钝,说话慢慢吞吞。他们多愁善感,情感容易发生,但表现微弱而持久。他们一般属于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在困难面前常优柔寡断;在危险面前常表现出恐惧和畏缩;在受挫折以后,常心神不安,不能迅速地转向新的工作。他们的主动性较差,不能把事情坚持到底。但这种人富于想像,比较聪明,对力所能及的任务表现出较大的坚韧精神,能克服一定困难。

我们可以从上面的描述中看到,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特点有明显的区别。当然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归入某一气质类型,非此即彼,大多数人都属于中间型或混合型,他们较多的具有某一类型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其他类型的特点。

人的气质是多种多样的,它表现了人的神经系统的某种特性。正如人的神经系统没有好坏之分一样,气质也没有好坏的区别。每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不预示一个人的性格发展方向,也不预示一个人的能力大小。

在任何一种气质类型的基础上,既可以发展良好的性格特征和优异的才能,也可以发展不良的性格特征和限制才能的发展。另外,气质也不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

我们认清自己的气质特性的目的是为了更客观地自我认定和评价,从而给自己确定一个更为明确的努力方向,让正确的观念指引我们的前进之路。

4.特长就是方向

有一则英国寓言说:有一天,一个国王独自到花园里散步,使他万分诧异的是,花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都枯萎了,园中一片荒凉。后来国王了解到,橡树由于没有松树那么高大挺拔,因此轻生厌世死了;松树又因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样结许多果子,也死了;葡萄哀叹自己终日匍匐在架上,不能直立,不能像桃树那样开出美丽可爱的花朵,于是也死了;牵牛花也病倒了,因为它叹息自己没有紫丁香那样芬芳;其余的植物也都垂头丧气,没精打采,只有细小的心安草在茂盛地生长。

国王问道:“小小的心安草啊,别的植物全都枯萎了,为什么你这小草这么勇敢乐观,毫不沮丧呢?”

小草回答说:“国王啊,我一点也不灰心失望,因为我知道,如果国王您想要一棵橡树,或者一棵松树、一丛葡萄、一株桃树、一株牵牛花、一棵紫丁香等等,您就会叫园丁把它们种上,而我知道您希望于我的就是要我安心做一株小小的心安草。”

是啊,既然你无法做高大的乔木就不妨发挥优势做一株小草。要知道小草也有它的特殊用途和意义。而这些都是那些乔木无法具备的优点。如果一个人能够发现自己和别人在学习、生活方式方面的差异,发现自己的长处,让自己有机会依照自己擅长的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那他就不至于在学习上遭遇痛苦或不必要的失败经历。

一位西方教授撰书指出,通向成功的道路有许多条,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人们取得成功所需要的才能和智慧是不一样的。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一种或几种才能。

有的人表现出空间天分,他们的视觉似乎特别发达,喜欢把事物视觉化,即把文字或语音信息转变为图画或三维形象,可能在绘画、摄影、建筑或服装设计、造型艺术等方面表现出兴趣和特长。

有的人表现出音乐天分,他们的听觉特别发达,很小就表现出对音准和声音变化的高度敏感,并能迅速而准确地模仿声调、节奏和旋律。

有的人表现出身体运动天分,他们能很好地协调肌肉运动,体态和举止优美而恰当,他们通常在体育运动、机械、戏剧和其他操作工作中有杰出表现,很容易成为优秀的演员、舞蹈家、运动员、机械师和外科医生。

有的人很有逻辑、数学天分,他们喜欢并擅长计数、运算,思维很有条理,并愿意通过阅读或动手实验寻找答案。如果他们的好奇心能得以满足,那么他们很可能在理科学习和研究上取得好成绩。

有的人很有语言天分,他们说话早,对语音、文字的意思很感兴趣,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喜欢绕口令和猜谜等语言游戏,喜欢读书和听别人读书,他们很可能成为成功的作家。

有的人擅长人际交往,他们比较容易理解他人的感受,能够和各类人相处,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恰当地表现自己,经常充当团体的领袖人物,他们比较容易在政治、教育、管理或社会活动等领域取得成功。

有的人善于了解自身的能力和情感,他们喜欢独立工作,善于反省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以奥运会金牌得主,著名的美国跳水运动员格里格·洛加尼斯为例:在开始上学的时候,他很害羞,在讲话和阅读方面曾遇到困难,为此他受到了同伴的嘲笑和作弄。这一切令他非常沮丧,他决心集中一切时间和精力投入他能够掌握和精通的事情上,以向别人表明他能做成功一些事情。洛加尼斯喜欢并且精通舞蹈、杂技、体操和跳水,于是他集中磨炼自己的运动天赋,开始在各种体育比赛中崭露头角。后来,他得到一位前奥运会跳水冠军的指点,接受了专业训练。经过长期的努力,洛加尼斯终于在跳水方面取得骄人的成绩。他16岁成为美国奥运会代表团成员,并在常春藤加州大学获得戏剧学学位;28岁时已获得6个世界冠军、3枚奥运会奖牌、3个世界杯冠军和其他许多奖项并于1987年作为世界最佳运动员获得欧文斯奖。事实上没有谁能成为全能型人,你只需依据自己的特长来发展才能,并把它发挥到极致,你就成了成功者。

世界历史上有许多著名人物,由于学习方式的差异,曾经在学校里遇到严重的学习困难。虽然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学校教育格格不入,但当他们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和工作时,他们就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才华和特长,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前英国首相温斯特·丘吉尔在学生时代曾经在朗读上遇到问题,有点口吃,而且异常好动。他曾被归入学习最差学生的行列,不得不参加专为学习差生组织的集中教授英语的班级学习。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上学时7次考试不及格,老师说他只会做白日梦,不会学习;他在学校没有朋友,父亲常说他愚蠢,并为此而感到羞愧。托马斯·爱迪生有严重的记忆问题,在谈到学校时,他说:“我记得我一点儿都不能适应学校,我在班里总是成绩最差,我总认为老师不同情我。”美国第27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到9岁还没学会字母表……这些伟人无论他们的字迹多么潦草,在拼写方面出现多少严重的问题,面对阅读材料及抽象的数学概念感觉有多困难,他们从不放弃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最终能够扬长避短,集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长处,为人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个人一生最大的遗憾应该是不知道自己的特长而庸碌终老,一事无成。如果你能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并向着这个方向努力下去,成功就不会太远。可惜的是有太多的人没有发现自己的特长,或者没能让自己的特长变成一种能力,这种人生就是失败的人生。

在现代社会,能力包括掌握知识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吃苦耐劳的能力等等,其中还包括自己的既有实力,即拥有的知识水平、人际关系、身体素质、家庭环境、财力状况等。认识自己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有人指出,人生最大的难题莫过于知道你自己!许多人谈论某位企业家、某位世界冠军、某位著名电影明星时,总是赞不绝口,可是一联系到自己,便一声长叹:“我不是成才的料!”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出息,不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理由是:“生来比别人笨”,“没有高级文凭”,“没有好的运气”,“缺乏可依赖的社会关系”,“没有资金”等等。而要获得成功就必须要正确认识自己,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努力发掘自己优于他人的特点,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优秀的人才。

5.决不盲从

最近有消息报道说,许多“北漂族”为圆自己的明星梦上当受骗,为此他们专门成立了一个维权小组。细细想来,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上当受骗?原因就是盲从!我们不否认,有许多人确实具备表演的才能和天分,进入演艺圈是最理想的选择。然而,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进入演艺界的条件,但他们之所以千方百计地想成为其中的一员是他们只看到了明星们在人前的无限风光。受虚荣心和金钱的利诱,他们不顾途径的正当与否,付出代价的多少,只要有一点机会就要努力争取,精神确实可嘉。但等待他们的结果是什么?损失!精神的损失!时间的损失!金钱的损失!这就是盲从的代价。他们不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走这条路,他们的观念错了。

“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我们对但丁的这句名言并不陌生,可是,我们在生活中是否信奉它,实践它呢?

电影舞星佛莱德·艾斯泰尔1933年到米高梅电影公司首次试镜后,在场导演给他的纸上评语是“毫无演技,前额微秃,略懂跳舞”。后来艾斯泰尔将这张纸裱起来,挂在比佛利山庄的豪宅中。

美国职业足球教练文斯·伦巴迪当年曾被批评“对足球只懂皮毛,缺乏斗志”。

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被人贬为“让青年堕落的腐败者”。

彼得·丹尼尔小学四年级时常遭级任老师菲利浦太太的责骂:“彼得,你功课不好,脑袋不行,将来别想有什么出息!”彼得在26岁前仍是大字不识几个,有次一位朋友念了一篇《思考才能致富》的文章给他听,给了他相当大的启示。现在他买下了当初他常打架闹事的街道,并且出版了一本书:《菲利浦太太,你错了!》。

贝多芬学拉小提琴时,技术并不高超,他宁可拉他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做技巧上的改善,他的老师说他绝不是当作曲家的料。

歌剧演员卡罗素美妙的歌声享誉全球。但当初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当工程师;而他的老师则说他那副嗓子是不能唱歌的。

发表《进化论》的达尔文当年决定放弃行医时,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狗捉耗子的。”另外,达尔文在自传上透露:“小时候,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认为我资质平庸,说我与聪明是沾不上边的。”

沃特·迪斯尼当年被报社主编以缺乏创意的理由开除,建立迪斯尼乐园前也曾破产好几次。

法国化学家巴斯德在读大学时表现并不突出,他的化学成绩在22人中排第15名。

牛顿在小学的成绩一团糟,曾被老师和同学称为“呆子”。

罗丹的父亲曾怨叹自己有个白痴儿子,在众人眼中,他曾是个前途无“亮”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的叔叔曾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托尔斯泰读大学时因成绩太差而被劝退学。老师认为他:“既没读书的头脑,又缺乏学习的兴趣。”

如果这些人不是“走自己的路”,而是被别人的评论所左右,盲目跟从他人,怎么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人生的成功自然包含有功成名就的意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只有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才算得上成功。世界上永远没有绝对的第一。看过马拉多纳踢球的人,还想一身臭汗地在足球队里混吗?听过帕瓦罗蒂的歌声的人,还想修练美声唱法吗?读过曹雪芹《红楼梦》的人,还想写小说吗?——其实,如果总是担心自己比不上别人,只想功成名就,那么世界上也就没有曹雪芹、帕瓦罗蒂、马拉多纳这类人了。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得好:“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当叫,就让它们各自用自己的声音叫好了。”

小狗也要大声叫!实际上,追求一种充实有益的生活,其本质并不是竞争性的,并不是把夺取第一看得高于一切,它只是个人对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美好幸福的生活的追求。那些每天一早来到公园练武打拳、练健美操、跳迪斯科的人,那些只要有空就练习书法绘画、设计剪裁服装和唱戏奏乐的人,根本不在意别人在做什么。他们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像别人那样当众展示、参赛获奖,而是自得其乐、自有收益,满足自己对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渴求。

所以说,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于成就的大小,而在于你是否努力地去实现自我,活出自己该有的特色。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对社会的一种义务,也是使自己走上正确方向的前提条件。松下幸之助认为,人类怎样来评价自己,是件重要的事。能够正确的判断是很幸运的,假定他是具有特殊能力的木工,人家请他说:“请你当银行的分行经理好吗?”“这我有困难,我是最适合做木工的,发挥木工的特殊技能,才合乎我的兴趣,而且我才会觉得幸福。”

个人对于社会的第一义务是判定自己的价值,也就是要正确地认识自己,这是很重要的。

经营公司与经营商店是同样的。如果商店的老板无法对自己做正确的判断,那他一定会失败的。别人改造了店面装潢,雇用很多人,这时候我们也照这样做的话,失败的可能性一定会增大的。应该说别人可以做,但自己不一定跟着做,要自己把握自己的经营方法,正确地判断自己的能力,这样对自己才算负责任。

常有人因某种生意赚了钱,就有人想跟着干,这样一窝蜂地做生意,结果形成恶性竞争,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好处,这就是不能判断自己,盲目羡慕别人,模仿别人的后果。

任何一个成功者都不会是一个只知道跟在别人后面跑的人。他们有时可能会暗自跟进,但看准时机时就会突然出手,为争得超出别人的机会而尽心尽力。当他们将风光抢尽的时候,就是他们成功的时候,而那些盲目跟从的人就只有吃残杯冷羹的份儿。许多人不能成功的原因都毁于他们头脑中存在盲从的观念,从而一步错步步错。

6.独立选择自己的生活

一个人要走什么样的路应该有勇气自己选择,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的所需,如果你让别人的意见左右了自己的想法,必然会导致一生的碌碌无为。别人的意见可以听,但那应该是一种参考,你应该学会过滤他人的意见、取其思想中确实可行的那一部分精华并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做出明智的选择。

奥列弗·戈尔德·史密斯曾写过一则《为青年人而作》的寓言: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他在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标上记号。

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处不被指责。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画家决定换一种方法试试。他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市场展出。这一次,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画家再取回画时,他发现画面又被涂遍了记号。原来那些曾被指责的地方,如今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哦!”画家不无感慨地说道,“我现在发现了一个奥妙,那就是:我们不管干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

事实上我们经常按别人的反应来做决定,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尤其是在向“成功”、“幸福”之类美丽的字眼儿跋涉的路上,一切似乎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标准。文明社会的男女都不得不发挥才能并且在各自不相上下却又彼此矛盾的价值中做出选择:既希望保持人际间的感受,又不能放弃积极进取、事业有成;既希望自己感觉机敏,同时又要不失坚忍自若。丽莎·普兰特说:“是不是所有忙碌的人都不想体验简单生活呢?我想也许他们试过,但是他们发现别人的想法和自己的不同就放弃了尝试。”这种“放弃”固然有爱慕虚荣的成分,但更多的是人的心理定势在作怪。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认为自己表现非常出色的时候,如果有人肯定你的行为,你会相当满足;但是如果所有的人都说你做得并不好,你在沮丧的同时是不是也会随之否定自己呢?人类具有一种先天性的趋同心理,即使是无聊的事,如果是大家一起去做也会显得有意思许多。我们往往不怕自己错了,而是害怕只有自己一个人错了,也就是孤独的错。成千上万人一起走向毁灭时,每个人不需要多大勇气就可以走下去。希特勒站在他的士兵们面前说“为我们的民族而战”的时候,摩拳擦掌的人其实并不是勇士,但是如果有一个人说“我不想去”,那么他才是真的勇士——这需要不可估量的勇气。

他人的期望使我们受到约束。生活就是一出戏,我们都在扮演着其中的一个角色。扮演者的行为举止应和角色相符,但我们往往做不到,因此我们常常会遭到排斥,受到旁人的讥笑。因为,你可能并不乐意扮演你所分配到的角色,剧组又不同意你更换,你就该意识到你有离开剧组,选择另一出戏的自由。

朋友和同事很可能会抵制你的任何行为变化,或自我意识的改变。然而,如果你一生就这么一次机会,如果你要的是金子,你不妨就去干。要不然,你就总处于失望之中。因此,如有必要,就得准备置身于“角色”之外,这可能会让你不舒服,但你自由了。不要考虑剧情的压力,决定你所需要的,必要时换一个角色,但要始终如一。没有人会接受一个变化无常的人,或一个变来变去又变成老样子的人。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选择了成功,就不能只在乎别人的意见,独立的选择自己的生活是我们成功的基础。虽然这种选择是孤独寂寞的,但能做一个月亮,为何要去做一颗星星?

7.拒绝与自卑同行

人性的弱点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自卑的一面。所不同的只是有的人能够自我暗示和激励,将这种心理造成的消极影响减至最低。而当一个人克服了这种心理,那么他就首先战胜了自己,敢于挑战那些看似困难重重的事情。许多人的失败其本质并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他们自身,在于他们内心深处潜藏着的那种自我否定和评判。如果一个人的一生总是让这种自卑跟随,希望也就遥遥无期了。人生还有什么意义?自卑的正确用途应该是让它转变成前进的动力而非阻力。

积极思想之父诺曼·文森特·皮尔曾提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一个士兵从前线驰归,将战报呈递给拿破仑。因为路程赶得太急促,他的坐骑在还没有到达拿破仑的总部时就倒地累死了。拿破仑收到战报后,立刻下了一道手谕,交给这位士兵,并叫他骑上自己的坐骑火速驰回前线。

这位士兵看着拿破仑的那匹魁梧的坐骑,还有上面所配的华贵的马鞍,不觉战战兢兢地脱口而出:“不,将军,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这坐骑太好了,我受用不起!”

拿破仑回答他:“对于一个法国的士兵,没有一件东西可以称为太好而不能受用的!”这个士兵听了拿破仑的话后,深受鼓舞,他翻身上马,将拿破仑的手谕及时送回前线,后来这个士兵成为拿破仑手下一名出色的将领。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他们以为别人所有的种种幸福是不属于他们的,以为他们不配拥有幸福,以为他们是不能与那些命运特佳的人相提并论的。然而他们不明白,正是这样的想法让他们失去了他本该拥有的幸福。

有许多人往往认为世界上许多被称为最好的东西,是与自己沾不上边的,人世间种种善、美的东西,只配给那些幸运的宠儿独享,对他们来讲是一种奢望。但克里蒙特·斯通说过,一个人如果将自己沉迷于卑微的信念之中,那他的一生自然也只会卑微到底,除非有朝一日他自己醒悟过来,敢于抬起头来要求“卓越”。世间有不少原本可以成就大业的人,他们最终却是平平淡淡地老死,度过自己平庸的一生,就是因为他们对于自己期望太小、要求太低的缘故。

长期被自卑情绪笼罩的人,会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失去平衡,还会引起人的生理变化,对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生理上的变化反过来又会影响心理变化,加重人的自卑心理。

比如有一个大学生由于来自贫困边远的山区,父母都是整日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所以他的经济来源比起同宿舍的5个人要差很多。别人过生日时的请客吃饭、买衣服时的高档名牌,都让他产生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于是他拼命地想在学习上超过别人来弥补经济上的窘迫。但是无论他怎样努力,总是无法摆脱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经济压力,于是他变得极度自卑,这种自卑心理压得他难以喘息,最后得了精神分裂症。

自卑是人生潜在的杀手,不论属于哪一种表现形式,一旦发现自己错了,都应当加以调节和根除。自信是克服自卑最有力的武器,你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卑,你将一事无成;你自信,你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实现你的价值。尽管苏格兰哲学家卡莱尔曾说:“自卑和自我怀疑是人类最难征服的弱点”,但自卑并非不可消除,也并不可怕。并不是说消除自卑感,就是让我们完全去掉自卑,而是让我们不要被自卑所压倒,建立起战胜自卑的自信心。有这样一个故事——某纽约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怜悯之情。他把一美元丢进卖铅笔人的怀中,就走开了。但他又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就连忙返回,从卖铅笔人那里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记取笔了,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说:“你跟我都是商人,都是在按照商品标签上的价格卖东西。”几个月后,在一个社交场合,一位穿着整齐的推销商迎上这位纽约商人,并自我介绍:“你可能已经忘记了我,我也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我永远忘不了你。你就是那个重新给了我自尊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你走来并告诉我,我是一个商人为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自尊和价值是多么重要。只有充分相信自己以后,才有决心去摆脱磨难,去证明自己决不是一个弱者。

8.听天使的声音

我们的心里也许时常会有两个声音在争斗。一个是魔鬼的声音,它在贬责我们;而另一个是天使的声音,它在鼓励我们。积极的人生观应该是让自己经常听见天使的声音,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向成功的方向不断进发。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魔鬼的声音也许会出来捣乱。它告诉我们还是放弃吧,退缩吧。如果我们真的放弃了、退缩了,那么我们的人生就很可能因这一念之差而无能终老。所以,与其听魔鬼的声音,而不如听听天使的声音。因为,天使的力量是正义的、无穷的,它会使我们变得自信、坚强、美丽。

美国的两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宣称自己发明了一种绝对正确的智能测验方式。

为了证实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两人选择了一所小学的一个班级,帮全班的小学生做了一次测验,并于隔日批改试卷后,公布了该班5位天才儿童的姓名。

20年之后,追踪研究的学者专家发现,这5名天才儿童长大后,在社会都有极为卓越的成就。这项发现马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他们请求那两位心理学家公布当年测验的试卷,弄清其中的奥秘所在。

那两位已是满头白发的心理学家,在众人面前取出一只布满尘埃、封条完整的箱子,打开箱盖后,告诉在场的专家及记者:

“当年的试卷就在这里,我们完全没有批改,只不过是随便抽出了5个名字,将名字公布。不是我们的测验准确,而是这5个孩子的心意正确,再加上父母、师长、社会大众给予他们的协助,使得他们成为真正的天才。”

观念是潜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另一种生命的萌芽。用天使的声音唤醒它,我们就能走向成功,而用魔鬼的声音唤醒它,我们就容易走向失败。我们的人生路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根植于心灵深处的观念和唤醒它的声音都是生命状态的决定因素。多听一听天使的声音,即使你并非天才也将获得与天才同等的待遇而渐成天才。这就是自我激励的伟大之处。而这种伟大之处是需要你自己去争取的。

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

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坚定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去寻找。”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四处寻找。他领来了许多人,然而,苏格拉底都没看上。

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苏格拉底已经病入膏肓了,他拉着那位助手的手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还是没有找到。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本来,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

是的,我们有时不也在犯同样的错误吗?为什么不能相信自己?给自己一次机会?而把一个个很好的机会拱手让人?难道除了魔鬼的声音,就没有天使的声音在耳畔响起过吗?

我们都已具备了该有的行为意识、能够独立决定自我的品评和定位。客观地认识自己是必要的,但不等于自我否定和自我放弃。而是应该在认识了自己的优缺点的基础上,努力完善自己,激励自己,将自己塑造成一个优秀的人。在这整个的塑造过程中,忽略掉那个魔鬼的声音,经常让天使的声音响起,我们就必定会成为一个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