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让观念和习惯误了你
6454100000011

第11章 做人习惯:自我主义是束缚人的罗网

大多数人无论做事情还是看问题,都习惯于从自我角度出发:只要别人的好处而不给他人好处,只怪别人不检讨自己,不尊重别人、不守信用……这些不良的习惯就像一张罗网一样,将我们紧紧束缚住。不会做人就做不好事,不会做人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我们完全有必要检视一下自己的做人习惯,好的要坚持、坏的要克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就非凡人生。

1.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有一位爱和别人比较的妻子对丈夫说:“我们绝对不能输给别人,你看你的同事小李,他职位不比你高,能力你们旗鼓相当,因此他有什么我们也一定要有。记住了吗?我问你你知不知道他家最近又添了什么?”

丈夫回答:“他最近换了一套新家具。”

太太说:“那我们也要换套新家具。”

丈夫又说:“他最近买了一辆新车。”

于是太太又说:“那你也应该马上买一辆啊!”

丈夫接着又告诉太太:“小李他最近……最近……算了,我不想说了。”

太太马上大声追问:“为什么不说,怕比不过人家呀!快点说!”

丈夫便小声地跟妻子说:“小李他最近换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妻子。”

太太没有话说了。

这个太太是很可笑的,什么都要和人家攀比,直到最后,听说人家把太太也换了,她才不再攀比了。生活中,很多人都习惯于和别人做比较,但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人和人之间其实是没有太大的可比性的,盲目地和人家攀比,只会给自己增加一些无谓的烦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为盲目地和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很多时候我们感到不满足和失落,仅仅是因为觉得别人比我们幸运!如果我们不去和别人比较,那么生活就会快乐得多。

很多人都有和人攀比的习惯,比能力、比地位、比才学,好像没有比较,就不知道自己有多重,没有比较,一切成功都是枉然一样。其实在小时候,我们就常被告知,雪花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两朵雪花是同样的。我们的指纹、声音和DNA也是如此。因此可以肯定,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然而,尽管我们知道历史上从来没有完全像自己一样的人存在过,但我们还是习惯于将自己与别人相比。我们把他们作为标准来衡量我们的成功与否,我们常常在报纸上读到某人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然后很快就发现他们的年龄超过了我们,因此我们至少得到了一点暂时的安慰:我们也还是有可能取得同样的成功的。

但是,把自己与别人相比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别人在生活中的目标与动力以及别人独一无二的能力。别人有别人的才干,你有你的才干。盲目的比较,或者会使你妄自尊大,或者会让你变得自卑自怨,可以说盲目攀比的习惯给我们带来的坏处是多过好处的。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另一只是铁的。铁罐曾有几次掉在地上的经历,但它完好无损。而陶罐则整天呆在橱子的最里边,所以骄傲的铁罐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兄弟?”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说。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着,显出了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不能叫做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的任务就是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在完成我们的本职任务方面,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愤怒地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消失了,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的好,吵什么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会。

很长时间过去了,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历史在它们的上面积满了渣滓和尘土,一个世纪连着一个世纪。

许多年以后的一天,一群考古学家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积土,发现了那只陶罐。

“哟,这里头有一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只陶罐!”其他的人说,都高兴地叫了起来。

大家把陶罐捧起,把它身上的泥土刷掉,擦洗干净,和当年在御厨的时候完全一样,朴素,美观,毫光可鉴。

“一只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万别把它弄破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难受的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一点铁罐的影子也没有。铁罐,不知道在什么年代,已经完全氧化,早就无踪无影了。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各自的长处和短处,“铁罐”的悲剧就是由于它的盲目攀比。不断地拿自己与别人相比,这是一种糟糕的习惯,它将会对你的自我形象、自信以及你取得成功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不要被你所做的工作、所住的房子、所开的汽车限定住,你并不是这些东西的总和,也不要因为别人比你在音乐、艺术或智力方面更有天赋而自卑,因为你可能忽视了你在其他方面的才干,诸如激情、耐力、幽默、善解人意、交际才能等等,它们是可以帮助我们取得成功的强有力的工具。总之,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和人攀比就等于是抹煞了自己的独特之处。和人攀比的习惯将给你带来负面的影响,让你或者自大,或者自卑,不能正确地评价你自己;和人攀比也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总有人比你更好或更坏。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价值,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用处,养成了处处和人攀比的习惯,人也就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2.信用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一位中国留学生从德国某著名大学毕业后,雄心勃勃地在德国找起了工作,他本来自信十足,认为凭自己的实力,一定可以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然而他却接二连三地碰壁,每次都是把简历递上去就没了回音。一次,他参加某大公司的面试,连和老总面谈的机会都没有,就被踢出局,他生气地大喊:“你们这是种族歧视!”见状,面试的组织者连忙把他带到一个小房间,客气地说:“先生,请您不要激动!您先看一下这个,就明白我们为什么不安排你面试了!”说完,递给留学生一份材料,原来是这名留学生在德国三次逃票被抓的记录。留学生不服气地说:“难道就为了逃几次票,你们就不愿意用我?”负责人严肃地回答:“先生,德国的检票抽查率是万分之三,而您竟然三次被发现逃票。因此我们不能相信你,你的信用已经破产了!”

不守信用的习惯,使这名留学生根本无法在德国立足,因为失去了信誉,他也失去了美好的前途。所以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要守信用,信用是你成功的基石,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生活中,我们会发现那些受欢迎的人,常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把他们的特点展现在人们面前,其中最显著的特点便是任何时候都坚持守信、遵约的美德。

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十分注重讲信用、守信义。清代顾炎武曾赋诗言志:“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表达了自己坚守信用的处世态度和内在品格。因此,中国人历来把守信作为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基本品质,言必信,行必果。

东汉时,汝南郡的张劭和山阳郡的范式同在京城洛阳读书,学业结束,他们分别的时候,张劭站在路口,望着天空的大雁说:“今日一别,不知何年才能见面……”说着,流下泪来。范式拉着张劭的手,劝解道:“兄弟,不要伤悲。两年后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拜望老人,同你聚会。”

落叶萧萧,篱菊怒放,这正是两年后的秋天。张劭突然听见天空一声雁叫,牵动了情思,不由自言自语地说:“他快来了。”说完赶紧回到屋里,对母亲说:“妈妈,刚才我听见天空雁叫,范式快来了,我们准备准备吧!”“傻孩子,山阳郡离这里一千多里路,范式怎么会来呢?”他妈妈不相信,摇头叹息:“一千多里路啊!”张劭说:“范式为人正直、诚恳、极守信用,不会不来。”老妈妈只好说:“好好,他会来,我去备点酒。”其实,老人并不相信,只是怕儿子伤心,宽慰宽慰儿子而已。

约定的日期到了,范式果然风尘仆仆地赶来了。旧友重逢,亲热异常。老妈妈激动地站在一旁直抹眼泪,感叹地说:“天下真有这么讲信用的朋友!”范式重信守诺的故事一直为后人传为佳话。

在现实生活中,讲信用、守信义是立身之道,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它既体现了对他人的尊敬,也表现了对自己的尊重。一个守信用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受人欢迎,不守信用的人只能处处受到人们的鄙弃,守信用的习惯,确实会影响一个人的人际关系。

是否守信用对事业成败也有巨大影响,有多少人信任你,你就拥有多少次成功的机会。

1835年,摩根先生还是一家名叫“伊特纳火灾”的小保险公司的股东。因为这家公司不用马上拿出现金,只需在股东名册上签上名字就可成为股东,这正符合当时摩根先生没有现金却希望获得收益的情况。

当时,有一家在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投保的客户发生了火灾。按照规定,如果完全付清赔偿金,保险公司就会破产。股东们一个个惊慌失措,纷纷要求退股。

摩根先生却认为信誉比金钱更重要,他四处筹款并卖掉了自己的住房,低价收购了所有要求退股的股份,然后他将赔偿金如数付给了投保的客户。

一时间,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声名鹊起,妇孺皆知。

虽然已经身无分文的摩根先生成为保险公司的所有者,但保险公司却面临破产。无奈之中他打出广告,凡是再到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的客户,保险金一律加倍收取。

出乎意料的是,客户很快蜂拥而至。原来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是最讲信誉的保险公司,这一点使它比许多有名的大保险公司更受欢迎。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从此崛起。

许多年后,一位名叫摩根的人主宰了美国华尔街金融帝国。而当年的摩根先生,正是他的祖父,是美国亿万富翁摩根家族的创始人。

信誉是人与人之间最为宝贵的东西,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

以诚待人是成大事者的基本做人准则。道理很简单:诚信为天下第一品牌!青年人做人做事也要讲“诚信”二字,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在事业上用这种习惯来工作,就可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诚是一个人的根本,待人以诚,就是信义为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能化万物,也就是所谓的“诚则灵”。相反,心不诚则不灵,行则不通,事则不成。

荀子说:“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智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明人朱舜水说得更直接:“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故曰:‘君子诚之为贵。’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舍诚而能行事也;今人奈何欺世盗名矜得计哉?”所以,诚是人之所守,事之所本。

孔子说:“信近于义,方可复也。”一个做事做人均无诚信的人,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因为人们均不齿于那些言而无信的人。信用是一笔值得珍惜的财富,一个人如果养成守信用的习惯,那么他就会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他说的话就有分量,遇到困难别人就乐于帮他。总之,信用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拥有信用的人就拥有光明的前途。

3.做人不要太虚荣

赵昆相当聪颖、活泼,常常获得长辈们的夸奖,她也一直以自己为荣,儿时的赵昆就养成了虚荣、好卖弄的习惯。

只要有机会,她就会争抢着去炫耀、去卖弄。

直到有一次,当她听录音时,突然听到其中一个尖锐而突出的声音,简直像在狼嚎。听了几遍后她才发现,那是自己的声音!赵昆开始反思自己,她想:“从小到大,我一直没有挣脱过对虚荣的追逐,当别人夸奖自己就沾沾自喜,可什么时候停下来审视一下自己呢?”

她终于明白了,一切的不快乐、不满足,皆因自己的虚荣而起。一个人能摒弃虚荣心,就是拥有平常心的开始。直至赵昆成了名副其实的名人,她始终也没有忘记这句话。她说:“正是这句话,让我为自己的心找到了一个正确的方向!”生活中的自我太多,有机会就迫不及待地想跳出来,其实都是卖弄。

如果赵昆没有停下来认真地审视自己,而是被虚荣的习惯牢牢地束缚的话,那么她就会一点点堕落,最后成为“仲永”式的人物。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个人一旦被虚荣的习惯控制住,他就会不思进取,并最终毁了自己的前途,所以我们一定要摒弃虚荣的习惯。

虚荣有很多表现:有的人喜欢卖弄自己的学识,好为人师;有的人喜欢追赶流行,炫耀自己,希望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焦点……无论哪一种表现,它们都只能引起别人的厌恶。

李某是某公司的业务骨干,每个人都知道李某人不错,不藏私,愿意帮助别人,然而大家还是讨厌他,因为他总喜欢标榜自己,卖弄自己。比如小赵犯了个小错误,李某会帮他解决问题,然而过程中李某也会不断强调小赵犯的错误不可原谅,乘机卖弄自己的本事,还要一再地教训小赵,结果小赵不但不领他的情,反而更加讨厌他。

不要利用别人的错误来卖弄自己,你应该以朋友的身份而不是导师的姿态出现。如果总是标榜自己,总是要对他人摆出一副导师的派头来,那就未免过分了。更有甚者,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为师之道”,常常会寻找他人的“失误”,并且利用他人的“失误”来表现自己的“师道”,拿他人的失误做文章,甚至不惜夸大这种失误的成分或后果,这就难免有些哗众取宠了。因而应该明白,你的那些自得的为师之道,也许会成为他人嘲笑的话柄,也许会成为他人讨厌你的原因。如果不加收敛,将会导致你从此越来越孤单,人们对你的话会不屑一顾,即使你在某些方面真的比他们懂得多,他们也会对你的批评不屑一顾,因为在他们的心理上,已经对你产生了反感。

所以你要警惕了,“师”并不是轻易就可以当得上的,如果你是一个智者,最好还是少称师为好。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一个学生,人们不仅不会讨厌你,而且还会亲近你。可是如果你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老师,以一副老师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那么你最终有可能成为一个孤家寡人。

还有一些人以追求时尚的方式来炫耀自己,虚荣的习惯驱使他们盲目追逐流行,生怕别人笑自己落伍。

朱小姐在一家大公司上班,月收入5000元,是个人人羡慕的白领丽人,然而她的生活却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美好。朱小姐承认自己是个爱慕虚荣的女孩,她的大部分工资都被她用来买名牌服饰,精美首饰,因此她只能租最旧的公寓,一个月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要吃泡面,她是外表光鲜、内里苦呀!而且尽管她面容较好,周围的男士众多,但却没人愿意追求她,这让已经27岁的她更加难过。一个男同事一语道破了众男士的顾虑:“她的一个皮包就要我半个月的工资,这么‘贵气’的女人谁敢要啊!”朱小姐却不清楚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她仍旧过着虚荣的生活,当然也不会有人来追求她。

社会上,很多人都有虚荣的习惯,他们盲目地追逐流行,花钱如流水一般,结果浪费了很多精力和金钱。

喜欢时髦、爱慕虚荣的人,不仅知道“现在流行什么”,更热衷于“未来的时尚”,这类人是罕有钱财的。其实,虚荣心重的人,所欲求的东西,莫过于名不副实的荣誉,所畏惧的东西,莫过于突如其来的羞辱。

虚荣习惯最大的后遗症是促使一个人失去免于恐惧、免于匮乏的自由。因为害怕羞辱,所以不定时地活在恐惧中,常感匮乏,所以经常没有安全感,不满足;而虚荣心强的人,与其说是为了脱颖而出,鹤立鸡群,不如说是自以为出类拔萃,所以不惜玩弄欺骗、诡诈的手段,使虚荣心得到最大的满足。

虚荣心是一股强烈的欲望,欲望是不会满足的。虚荣心所引起的后遗症,几乎都是围绕在其周遭的恶行及不当的手段,所以严格说来,每个人的虚荣心应该都是和他的愚蠢等高。

真正的成功,是不会因某些成就而沾沾自喜的;若为所成就的人和事物感到骄傲,也应该是心存感恩、健康的骄傲,而非不当得而得的“虚荣”!虚荣心就像一个色彩斑斓的肥皂泡,它随时都会破灭,把站在它上面的人抛下深潭。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虚荣的习惯,它就会让你只看到眼前,失去真实的自己,离成功越来越远。

4.完美主义是幸福的绊脚石

有个漂亮的女孩有一副动听的歌喉,窈窕的身材,但她却长着一口暴牙,这使她苦恼极了。她怨恨自己的不完美,她觉得自己一切都应当是完美无瑕的。有一次,她去参加歌唱比赛。上了台以后,她只顾掩饰难看的牙齿,这让评委和观众觉得好笑极了。结果她失败了,就在她沮丧地想离开赛场时,有位评委到后台找到了她,认真地告诉她说:“你的音乐潜质极佳,你肯定会成功的,但必须忘掉你的牙齿。”在“伯乐”的帮助下,女孩慢慢走出了暴牙的阴影。后来在一次全国性大赛中,女孩以极富个性化的表演和歌唱倾倒了观众和评委,脱颖而出。她就是卡丝·黛莉,美国的一位著名歌唱家。她的暴牙同她的名字一样有名,歌迷还称她的牙很漂亮。

如果黛莉始终坚持对自己的完美主义要求,她就永远也无法自信地站在舞台上,从从容容地面对他人和人生,更无法取得成功。生活中,很多人也和早期的黛莉一样,习惯用完美主义来要求自己。这种习惯导致他们固执、刻板、不灵活,他们给自己或他人设定了一个很高的标准,非要达到不可,结果他们常常感到挫折、痛苦,他们的人生通常都是不如意的。

中国人大多有追求完美的习惯,什么都要十全十美,做人一定要好上加好。

其实,在人世间,人们是注定要与“缺陷”相伴而与“完美”相去甚远的。求完美的习性使许多人做事比较小心谨慎,生怕出错,因此,必然导致其保守、胆小等性格特征的形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人长得一表人才,举止得体,说话有分寸,但你和他在一起就是觉得没意思,连聊天都没丝毫兴致。这些人往往是从小接受了不出“格”的规范训练,身上所有不整齐的“枝杈”都给修剪掉了,于是便失去了个性独具的风采和神韵,变得干巴、枯燥,没有生机,没有活力。客观地说,在人物性格上的确存在着“缺陷美”,即在实际生活中,那些性格有“缺陷”而绝对不属于十全十美的人反而显得更具有内在的魅力,也更具有吸引力。

不仅人自身是不完美的,我们生活的世界也是布满缺憾的。比如:有一种风景,你总想看,它却在你即将聚焦的时候巧妙地隐退;有一种风景,你已经厌倦,它却如影随形地跟着你;世界很大,你想见的人杳如黄鹤;世界很小,你不想看见的人却频频进入你的视线;有一种情,你爱得真、爱得纯,爱得你忘了自己,而他(她)却视如垃圾,如果能够倒过来,多好,可以不让自己再忍受痛苦。世上有许多事,倒过来是圆满,顺理成章却变成了遗憾。然而,世上的许多事情正是在顺理成章地进行着,我们没办法将它倒过来。

某著名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就是这样的人,虽然他们公司的销售还不错,但离他的高标准有些差距,他不能忍受,跳楼自杀了。有位软件设计工程师在编程序时要求自己像写古诗一样把字节写得都一样长,结果他日日夜夜地苦思冥想,工作效率和成果可想而知。

有完美主义习惯的人往往不愿意接受自己或他人的弱点和不足而常常挑剔。有的人没有什么好朋友,总也找不着对象,和谁都合不来,经常换单位,为什么?那是因为他谁也看不上,甚至会因为别人的一些小毛病,而忽略了别人的主要优点;有的人不允许自己在公共场合讲话时紧张,更不能容忍自己紧张时不自然的表情,一到发言时就拼命克制自己的紧张,结果越发紧张,形成恶性循环;有的人不允许自己身体有丝毫不舒服,经常怀疑自己得了重病,经常去医院检查。其实,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都会有紧张、不适的体验,这是正常的表现,必须学会接受它们,顺其自然。如果非要和自然规律抗拒,必然会愈抗愈烈。

完美主义的人表面上很自负,内心深处却很自卑。因为他很少看到优点,总是关注缺点,总是不知足,很少肯定自己,自己就很少有机会获得信心,当然会自卑了。不知足就不快乐,痛苦就常常跟随着他,周围的人也一样不快乐。学会欣赏别人和欣赏自己是很重要的,也是使人更进一步实现下一个目标的基石。

完美主义的人容易只顾细节而忘记了主要目标,让别人觉得他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工作常常因此而没有效率。

所以,我们应当抛弃完美主义的习惯,试着欣赏有瑕疵的美。

有一个男人,单身了半辈子,突然在43岁那年结了婚。新娘跟他的年纪差不多,以前是个歌星,曾经结过两次婚,都离了,现在也不红了。在朋友看来,觉得他挺亏的,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新娘身上的瑕疵太多了。

有一天,他跟朋友出去,一边开车一边笑道:“我这个人,年轻的时候就盼望着能开宝马车,可是没钱,买不起;现在呀!还是买不起,买辆三手车。”

他的确开的是辆宝马车,朋友左右看看说:“三手?看来很好哇!马力也足!”

“是的呀!”他大笑了起来,“旧车有什么不好?就好像我太太,前面嫁个广州人,又嫁个上海人,还在演艺圈混了20多年,大大小小的场面见多了。现在老了、收了心,没有以前的娇气、浮华气了,却做得一手好菜,又懂得做家务。说老实话,现在真是她最完美的时候,反而被我遇上了,我真是幸运呀!”

“你说得挺有道理的!”朋友陷入沉思。

他握着方向盘,继续说道:“其实想想我自己,我又完美吗?我还不是千疮百孔,有过许多往事、许多荒唐,正因为我们都走过了这些,所以两个人都变得成熟、都懂得忍让、都彼此珍惜,这种不完美,正是一种完美啊!”

不完美,也是一种完美。这个豁达的男人没有苛求完美的习惯,懂得欣赏残缺的美,因此他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世上的事情总不能皆尽如人意,事事苛求完美其实就是在难为自己,所以我们一定要扔掉完美主义的习惯,从自怨自艾中挣脱出来,从容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完美主义的习惯,其实是一种无情的自负形式。我们必须明白:没有人能够永远得到满分,要求别人十全十美是不公平的,要求自己十全十美则是自我本位的愚行。而且完美主义者常会因为遭受一点失败而产生深深的挫折感,变得自暴自弃。所以我们一定要克服这种不良习惯,别让它毁了我们的生活。

5.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

一个寒冷的夜晚,一个简陋的旅店来了一对上了年纪的客人,不幸的是,这间小旅店早就住满了人。

“这已是我们寻找的第4家旅社了,这鬼天气,到处客满,我们怎么办呢?”这对老夫妻望着阴冷的夜晚发愁。

店里的小伙计不忍心让这对老年客人受冻,便建议说:“如果你们不嫌弃的话,今晚就睡在我的床铺上吧,我自己打烊时在店堂打个地铺。”

老年夫妻非常感激。第二天他们要按照旅店住宿价格付客房费,小伙计坚决地拒绝了。临走时,老年夫妻开玩笑地说:“如果你经营旅店,你可以当上一家五星级酒店的总经理。”

“是吗?真希望是那样,我也想多挣一点,让家人过得舒舒服服的!”小伙计随口应和地哈哈一笑。

没想到,两年后的一天,这个小伙计收到一封寄自纽约的来信,信中夹有一张往返纽约的双程机票,信中邀请他去拜访当年那对睡他床铺的老夫妻。

小伙计来到繁华的大都市纽约,老年夫妻把小伙计带到大街上,指着那儿的一幢摩天大楼说:“这是一座专门为你兴建的五星级宾馆,现在我正式邀请你来当总经理。”

年轻的小伙子因为一次举手之劳的助人行为,美梦成真。这就是著名的奥斯多利亚大饭店的总经理乔治·波菲特和他的恩人威廉先生一家的真实故事。

这个小伙计给了老年夫妻一次热情的帮助,而他得到的回报是一家五星级酒店。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乐于助人的人会得到厚报,而冷漠自私的人只会伤害到自己。

生活中,一些人冷漠自私,在他们固有的思维模式中,认为要帮助别人自己就要有所牺牲,所以事不关己何必为别人费心呢?其实别人得到的并非是你自己失去的,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你自己。下面这个小故事就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瑞士的一个小渔村里,有一个叫罗吉的少年,他是一个热心的小伙子,非常乐于助人,他以自己的经历,再次向人们证明了: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

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巨浪击翻了一艘渔船,船员们的性命危在旦夕。他们发出了求救信号,而救援队的队长正巧在岸边,听见了警报声,便紧急召集救援队员,立即乘着救援艇冲入海浪中。

当时,忧心忡忡的村民们全部聚集在海边祷告,每个人都举着一盏提灯,以便照亮救援队返家的路。

两个小时之后,救援艇冲破了浓雾,向岸边驶来,村民们喜出望外,欢声雷动,当他们精疲力竭地跑到海滩时,却听见队长说:“因为救援艇的容量有限,无法搭载所有遇难的人,无奈只得留下其中的一个人。”

原本欢欣鼓舞的人们,听见还有人危在旦夕,顿时都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情绪再次陷入慌乱与不安中。

这时,来不及停下喘息的队长开始组织另一队自愿救援者,准备前去搭救那个最后留下来的人。

17岁的罗吉立即上前报名,然而,他的母亲听到时,连忙抓住他的手,阻止说:“罗吉,你不要去啊!10年前,你的父亲在海难中丧生,而3个星期前,你的哥哥约翰出海,到现在也音讯全无啊!孩子,你现在是我惟一的依靠,千万不要去!”

看着母亲,罗吉心头一酸,却仍然强忍着心疼,坚强地对母亲说:“妈妈,我必须去,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让别人去吧’,那情况将会怎么样呢?妈妈,您就让我去吧,这是我的责任,只要还有人需要帮助,我们就应当竭尽全力地救助他。”

罗吉紧紧地拥吻了一下母亲,然后义无反顾地登上了救援艇,和其他救援队员一起冲入无边无际的黑暗中。

一小时过去了,虽然只有一个小时,但是对忧心忡忡的罗吉母亲来说,却是无比漫长的煎熬。忽然,救援艇冲破了层层迷雾,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大家还看见罗吉站在船头,朝着岸边眺望,岸边的众人不禁向罗吉高喊:“罗吉,你们找到留下来的那个人了吗?”

远远的,罗吉开心地朝人群挥着手,大声喊道:“我们找到他了,他就是我的哥哥约翰啊!”

罗吉不顾母亲的劝阻,坚持去救援,令人倍感温馨的是,他救回来的竟是自己的哥哥!他的乐于助人使他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报。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冷漠自私的人,他们不愿为别人着想,不愿帮助别人,结果,他们就像一个孤岛一样,没有朋友,当他们出了问题,也很少有人愿意帮助他们!冷漠自私的习惯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个过分在意自己的所有,无视他人困苦的人,终究会被社会抛弃。生活就像山谷回声,你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你帮助的人越多,得到的就越多。因此如果你有能力帮助别人的话,请千万别选择冷漠。

6.架子不能摆得太离谱

有一个人,人品、学历、长相都没说的,就是有一点不好:好摆架子。无论做什么,他总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为了这个坏习惯,他可没少吃亏。上大学的时候,他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女朋友,不过快毕业时分手了。其实两人也没什么太大矛盾,只不过女方嫌他太会摆架子:每次约会,他总要故意迟到几分钟,以显示自己的重要性;打电话时,他总要抢着先挂机;吵了嘴,他不去哄女朋友,反而要对方先开口……日子久了,女朋友就觉得烦了,尽管觉得他条件不错,但还是和他分了手。毕业后,他进入一家机关单位工作,工作稳定、薪水优渥、前程远大,但他在这里工作得却不太如意。领导和他接触了几次后,不高兴地说:“他怎么这么硬气啊!和他在一起我都不知道谁是领导了!”同事们也不喜欢他,觉得他太爱摆架子,总是表现得生硬古板、飞扬跋扈。后来,这个人受不了单位的气氛,跳槽去了一家合资公司,听说干得也很不顺利。

一个人习惯于摆架子,结果到哪里都不被人接受和理解,如果不能克服这个坏习惯的话,他就永远不会受到别人的喜欢。生活中,好摆架子的人往往是失败者,他们总是抱着自己的优势不放,不懂得变通,不会抓住机会,所以,如果你有好摆架子的习惯,就要及早改正它,别让它成为你的绊脚石。

一天,原来在某公司担任部门领导职务的有才干的年轻人张松,因为和公司的副总发生了一点口角,突然辞职走了。王总经理得知他是被聘到一家酒店做经理,就决定亲自出马,找他回来。副总不同意,他觉得这样做太“跌份”了,王总却坚持要去。于是王总经理找到了那家酒店。原先的老板主动来喝酒,这使刚辞职的张松深感意外。但他想躲开已经来不及了,只好笑脸相迎,请王总喝酒,他在一旁陪着。

两个人细饮慢说,王总笑容可掬,情绪不错。他与这位过去的手下闲扯起一些一起创业过关斩将的往事,讲得眉飞色舞。随后,才谈到张松的近况,他兴致勃勃地问:“很好吧?是不是干得很顺手?”张松当然要把其现状好好描绘一番:很受老板的赏识,当上经理以后,手下协作也不错,初步估算,在年内可以赢利50万元。一边说一边觉得很畅快。王总淡然一笑,说:“四五十万元吗?我认为太少了。”“就这么个小小的酒店,一年赚这么多已经很不错了……”张松小声地辩解道。

王总一本正经地说:“照我看,你的才能一年应该赚几百万元,你太不自信了,在这个小地方藏不下你这条蛟龙,所以我看你在这儿是大材小用啊!还是回去跟我干,怎么样?”

张松感到非常意外:“王总,你不是开玩笑吧?我刚出来,你还要我回去……”王总慢悠悠地说:“我想问题和做事情向来都是认真的。至于你和副总的不愉快,我都知道了,他也很后悔,正盼着你能回去呢!”

张松为难地苦笑:“我连公司的房子都退了,回去还有位置么?”

王总道:“你错了,我们公司的一贯做法是人走了房子留给他,你在小酒店里太屈才,所以留下这句话:你愿不愿来,我都等着你。”

张松决定回去,但他的朋友却对他说:“一会让你走,一会儿让你回去,你就那么好使唤吗?你怎么也得摆摆架子啊!”张松摇了摇头:“我不这样认为,回去确实有发展,这时候不能摆架子!”

张松果然返回公司,一年后,经过东拼西杀,为公司获利几百万元,自己也成为了公司的副总。

在这件事情中,如果王总摆起领导架子,那自然就不会去找一名辞了职的员工,这样一来,他就失去了一名人才。人才流失就是财富流失,为了摆架子而失去财富就有点太不值了。而张松如果像他朋友说的那样端起架子,那他就是拒绝机会,所以好摆架子实在不是聪明人做的事。

做人千万不能养成摆架子的习惯,总是表现得居高临下会使你失去人们的信任。只有放下架子,真诚恳切,你才能得到他人的尊敬。有些人习惯于摆架子,沉迷于自己的优势,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这时候应该想一想,天底下和你处在同一位置的人还有很多,摆架子实在是一件很可笑的事。你只有放下架子,正确地认识自我,才会品尝到生活的甜美与幸福,才会得到他人的欣赏与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