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再弹一弦江湖曲
6451200000034

第34章 又见人心 《蝶变》与《碧水寒山夺命金》

《碧水寒山夺命金》故事围绕着一笔黄金的下落展开。一次劫金案中,押运黄金的武官被三名大盗羞辱而自杀,刘松仁饰演的游侠路天君与三人相识,路天君于三人处过夜时三人神秘被杀,金子不翼而飞,路天君也因此被锦衣卫投入大牢。后路天君逃出大牢,决心找出真正的劫金者,途中他结识了当年武官的女儿(钟楚红饰),又发现三大盗中的贺彪其实未死……谜题一直到结尾才解开,真正的大盗是当年押运黄金的武官,他奉府台大人之命,诈死劫金赈济百姓。最终武官在多年痛苦之后终于厌倦,故意在决斗中死于路天君之手,将金子和女儿托付给他,而路天君也受他的感动,与锦衣卫展开最后决战……

我想影片在当时反响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太过压抑,节奏缓慢还在其次。影片的背景是明末东厂横行的年代,从始至终贯穿着对人民的悲惨生活的描绘。“魏忠贤一手遮天,活着,竟要起祠堂”,府台只能派武官诈死劫金,以赈济灾民。杜琪峰不愧为“香港四小佛”之一,全片对人民痛苦的描绘深具悲悯情怀。片末路天君和武官决斗,山崖上刻着一个“佛”字,《大支佬》中无奈于人类的无辜受难的态度在三十年前早已流露。

杜琪峰的电影从一开始就有现实主义的味道。换了别的导演,结尾钟楚红的角色一定不死,但杜琪峰还是安排她最后为人所杀,路天君打败朝廷鹰犬,却也只能面对一具冰冷的尸体。这种态度一直在杜琪峰的作品中延续:《暗花》等片中人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非常突然》让几位主角一起殉职,凸显命运和无常面前人的渺小和无力。

徐克的《蝶变》正如片名所昭示的,焦点是一次蝴蝶杀人事件,主要场景只是一个沈家堡,不同的正邪人物都可能是隐藏的凶手。影片一开始即在大写意的画面之下,以低沉的调子念出一段描绘虚构世纪情状的独白:

武林新纪前三十六年间,江湖上曾出现两次鬼泣神号的武林大战。第一次发生在点苍山,横尸三万,饿鹰蔽日。第二次,武当山下,历时约半月,死伤约十万。从此武林中高手尽丧,江湖进入一段沉寂期,历时三十年。表面上干戈停息,实际上暗流涌现。其后,七十二股新生势力随之而起,合称七十二路烽烟,这就是武林新纪的开始。

随后的场面很有夫子自道的味道,有一人缓缓而行,旁白念道:在这个干戈并起的年头,有一个不会武功的书生,为了记录这些时势与英雄的事迹,在江湖上到处奔波,以撰写札记为生。这个人叫方红叶,也就是我。对于武林来说,我只是一个写书的人。

方红叶,十色旗主田风,以及青影子等人受沈家堡堡主沈青之邀,前往沈家堡调查蝴蝶杀人一案,但众人抵达不久沈青即被蝴蝶杀死。其后沈夫人拿出一封遗书,邀天雷三煞前来沈家堡,不料三人中只到来两人,此时又有一神秘铁甲人出现……在所有出场人物中,所有人均有可能是背后主谋,然而方红叶终于揭示出答案,真正的主谋竟然是已死的沈青。

影片过程中徐克多次为最后的结局进行铺陈:方红叶和青影子在调查中发现一间密室,方红叶看出这是一间研制各种火药武器的兵工厂,原来沈青本和三煞一起,合称天雷四相,后来四人为研制火器,派无相余真诈死,化名沈青,于沈家堡内秘密研究,然而沈青却在功成之际,担心三人会对自己不利,于是炮制出蝶变的阴谋,诈死将三人骗至沈家堡。三人中的孙刚已被沈青所杀,铁甲人即是沈青装扮。

徐克曾说《蝶变》是他在七八十年代投入感情最多的一部作品。影片结尾沈家堡灰飞烟灭之时,最后一个镜头是一支已经几近成功的机关枪被乱石砸碎。这时影片的态度才昭示出来,如徐克所说,近代西方和日本藉枪炮之利,屡屡侵略中国,而中国人偏偏是发明火药和最早将火药投入军事的民族。

方红叶对青影子讲解火药时说,“宋代作战的兵器中有一种叫作火枪,可以喷火伤人,用同样的方法装在竹箭上面,就可以越空发射”:中国人是发明火枪的民族,后来却屡屡吃它的苦头。明代抗日援朝之战中,日本的战国精兵被大明的火炮打得落花流水,但几百年后的历史却翻了个个儿。

方红叶揭示出真相后,天雷四相和田风在激斗中同归于尽,沈家堡随之被毁。四相中神火郭力用的武器是小手雷,沈青是铁甲衣,实验室里更是形形色色的火枪。但经此一番阴谋和内斗之后,这些先进的武器全部湮没,从此不为人知。徐克真正想要说的,是中国人之间的不团结,不信任,动不动就“七十二路烽烟并起”,互相打成一团,结果“高手尽丧”。近代史上,清亡后的几十年内斗更导致了国家的积弱苦难,在抵御外侮时几乎无计可施。在电影里,这些表现为:天雷四相要研究火器,只能诈死埋名,让沈青一个人研究;研究到了一半,沈青就怀疑三人利用他,“等研制成功死的就是我”,又设计杀死知情人,独吞成果。结果最后火器就这么失传于世了。

当然,真正刺激徐克拍这样一部电影的,可能是他身边的生活,比如电影界的内斗等等。这样的感受可能是更直接的。

陈嘉上在《精武英雄》中,让霍廷恩违背迷踪拳“不传外姓”的家训,将霍家拳传给打败自己的陈真,并告诉他在自己死后把这套拳传下去,“越多的人学会越好”时,他的心情和《蝶变》时的徐克大概是一样的吧。

不懂武功却记录下武林轶事的方红叶,其实就是徐克本人的化身。《碧水寒山夺命金》结尾佛的意味,也正是杜琪峰的心肠。两个人都有情怀,都有理想,所以虽然都是拍商业武侠片,却不约而同地将理想放到其中,以出世的形式来表达入世的态度。两部作品尽管都有些悲观的意味,但又绝非厌世派。《碧水寒山夺命金》中武官死后,路天君受他牺牲的感动,不再想为自己洗脱罪名,反而对前来的锦衣卫说,“金子是老百姓的。”尽管在《蝶变》的结尾,影片开始描绘的争斗仍在继续,方红叶目睹尸横遍野,无奈离去,但徐克还是表明了这种态度,希望能改变一些现实。两人的这种情怀一直贯穿到了今天,杜琪峰虽然放弃了武侠片转而拍警匪片,但他自己也说,他眼中警匪片就是穿时装的武侠片。

徐克在《蝶变》中所表现出的创意、手法,以及整部作品的容量,包括对悬疑的表现,都要远远高于杜琪峰的《碧水寒山夺命金》,这也毫不奇怪、徐克是科班出身,十三岁就已经在拍电影。而杜琪峰一开始并未将电影作为理想,进入电视台纯属偶然,把导演作为目标仅仅因为它离自己最近。所以到1988年的时候,杜琪峰还只能靠徐克的监制掌控才拍出《城市特警》这样的佳作。也正是才华的不同决定了两人处女作以后的道路,两人的第一部作品都不卖座,但徐克的才华却被人赏识,依旧请他按自己的方式拍片,第二部作品《地狱无门》依旧犀利前卫,有着很强的情感和艺术才华。而杜琪峰此片一败,就只能妥协去拍商业片,“听老板的话拍片”,直到今天,杜琪峰依旧游走于商业与艺术之间。

用唐诗大家来比喻,徐克好比李白和李贺,是无法模仿和解释的“仙”和“鬼”的境界,而杜琪峰则是杜甫和王维那种“圣”和“佛”的境界。前者是天才美,后者是人工美。所以徐克尽管天马行空,时常震惊世人,却也屡出昏招;反是杜琪峰稳扎稳打,成绩愈发出色,成为香港影坛新的教父和领军人物。所谓性格即命运,徐克的屡次沉浮和杜琪峰的渐入佳境,都可以说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