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为企业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
6450200000003

第3章 二为企业着想

站在企业的角度看事情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我这么辛苦,但收入却和我的付出不成比例,我努力工作还有必要吗?

这又不是我的公司,我这么辛苦为了什么?

公司推行各式各样的政策,这表明公司根本就不信任我们。

公司与员工经常会有冲突,员工常常感到公司没有给予自己公正的待遇,其实,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你和公司所处的角度不同。公司的老板希望你比现在更努力工作,更加为公司着想,甚至把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奉献。而你站在员工个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你自认为已经很努力了,工作占用了你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但公司只给了你不相称的待遇。

你可能感慨自己的付出与受到的肯定和获得的报酬并不成比例,但是你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你是在为自己做事,你的产品就是你自己。

在这里,我们提出的理念是希望员工学习站在公司的角度思考问题,换个角度,你得出的结论就会不同。如果你是老板,一定会希望员工能和自己一样,将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更加努力,更加勤奋,更加积极主动。现在,当你的老板向你提出这样的要求时,你还会抱怨吗?还会产生刚才的想法吗?从企业角度出发,站在企业立场思考有人曾经说过,一个人应该永远同时从事两件工作:一件是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另一件则是真正想做的工作。如果你能将该做的工作和想做的工作做得一样认真,那么你一定会成功,因为你在为未来做准备,最大限度地从公司获得报酬和利益。

从公司的角度出发,你就会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老板不可或缺的人,一个可能拥有自己事业的人。一个将公司视为已有并尽职尽责完成工作的人,才是老板真正器重的人,最终将会获得成功的人。

很多情况下,你的老板就代表了公司,你不要抱怨公司对你的不公,抱怨上司不给你机会,而要积极主动地寻求改变。从自身出发,尽职尽责完成工作,并站在公司的角度,发现公司需要怎样的员工,进而使自己变得对于公司、上司不可或缺,无可替代。这样你不仅自身对于公司更有价值,而且使公司和个人双赢,这才是优秀员工应有的表现。坚持正确的事

作为一名合格的老板,必须支持下属的工作,支持正确的事;作为优秀的员工,更需要敢于挑战权威,站在公司的立场,坚持正确的事情。员工对公司有承诺、有责任,面对公司的利益,任何坚持“正确的人”而非“正确的事”的行为都背离了正常做事的原则。调整与老板的对立情绪

很多人认为,员工和老板天生是对头。人们最常听到的是员工和老板之间相互抱怨,即使偶尔彼此关心一下,也让人觉得有点假惺惺的。

究其实质,老板和员工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而已,而且这种角色和分工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看看那些富豪们的履历就知道,没有几个一生下来就注定会当老板的,他们大多数人都是从员工一路走过来的。当不当老板,能不能当老板,是性格、志向、理想、兴趣、勇气、机会等很多因素决定的。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老板与下属间的关系好的时候,像桩美满的婚姻,关系破裂之后,如同一场灾难。因此,理顺二者的关系无论对员工还是对老板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自然界中有许多共生现象。比如说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它本身具有固氮的功能,为豆科植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同时它又可以借助豆种植物获得生存的空间;再比如非洲热带雨林中的大象、犀牛等,它们的身体表面往往会有一些寄生虫,一些鸟类等小动物也栖息在它们身体表面,以这些小寄生虫为食,同时,大象、犀牛也避免了寄生虫对它们的侵害,可谓是互惠互利。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不胜枚举,在生物学中统称为共生现象。

老板与员工的关系也是这样,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老板和员工是共生的关系。没有老板,员工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就业环境;而没有了员工,老板想追求利润最大化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在一个有着卓越企业文化和完善激励机制的企业中,员工在享受着老板提供的优厚待遇的同时,也会为老板着想,积极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出谋献策,积极工作。即使企业一时遇到困难,也会与老板一起同舟共济,渡过难关。只有上下齐心协力,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老板赚取利润的同时,员工的利益才能得到持久的保障。

历史上人们对师徒共生关系认识得很透彻,新艺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卓有成就的艺术家相处;弟子长时间跟随着师父;学徒耐心地向工匠学手艺;学生借着协助教授作研究而学习——都是借着协助与模仿,从而观察成功者的做事方式。

在古代山西的票号制度中,就有着这方面的规定。学徒期间,必须无条件听从师傅的命令,并严格按照店规工作做事;学徒满三年,可以申请转为正式伙计,遇事可以和师傅磋商解决。

其实这就是一个共生关系的例证。老板把员工带人行,承担培养员工的精力和费用,员工为老板做事。当员工学好了本事之后,老板就要为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员工也需要在此期间尽心尽力、兢兢业业。

但是,在现代的企业当中,法律的健全和人性的自由改变了这种纯粹自然的共生关系,员工和老板成了相对自由、自主的个体。老板没有权利像要求学徒一样要求员工,员工也没有必要完全听从老板的吩咐。

于是,一些人就完全“自由”了起来,他们将老板当作养家糊口的摇钱树,忘记了自己应该尽到的义务与责任,总想少干活多拿钱,就是这其中典型的表现之一。在这样的心态下,共生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被破坏,一部分员工把老板当作了敌人,只要不在老板的控制范围内,就万事大吉,工作离开了老板的监视,就可以不了了之。

现在的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雇员和老板之间彼此针锋相对,互不谅解,自然无暇抗拒来自外部的竞争。只有愚蠢的员工才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去和老板争斗,聪明优秀的员工会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与老板保持一致。像老板一样为企业着想

我们常常会看到,有不少年轻人把频繁跳槽视为能耐,将投机取巧当做本事。老板一转身自己就懈怠下来,没有监督就不认真工作。敷衍塞责,文过饰非,缺乏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这种人难成大事,做不出成就来。因为他缺乏一种老板心态。

什么是老板心态?你在这个企业工作,企业就是你的,你就应该是公司老板。这并非说你一定要在某家上市公司工作之前先买它5000股的股份,然后再去上班,你就成为名副其实的老板了。那在很大程度上倒有些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意味。而是指不管你在任何一家公司工作,都应该有一种主人翁的心态。这公司是我们的,我要为它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心力。

俗话说:“不要往自己喝水的井里倒脏水!”对于公司的员工,这同样是一种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无论你是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还是某个机构的一个职员,对于所在的组织,都不要诽谤它,更不要伤害它,因为轻视自己所就职的机构就等于轻视你自己。

你一定要把公司作为自己的公司,作为自己衣食所需、精神所托的地方,这样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使自己的内心和生活因为公司的发展而充实起来。一像老板一样思考

过去有一句话:“理解万岁!”这本来是口号年代之后的一句口号,可是却道出了原来不被理解,后来被理解的人那种心情的释放。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需要去理解别人。理解的最好角度是站在被理解的一方去思考,即所谓的“换位思考”。通过换位思考去了解别人处理问题的立场和出发点,这对于营造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小环境是极其有用的。

作为公司的员工,从你一开始进入公司那一天起,你就要开始在理解公司和公司的人,从公司的规章制度、产品特征、市场实力到公司文化都:要尽力去理解。进而还要理解你的同事、你的上司、你的老板,理解他们各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脾气秉性、工作作风、性格特征。有时候在工作中还需要理解为什么他们要那样处理问题,而不是像你想像的那样。

老板也是人,他考虑的问题可能比一般员工更多,因为他涉及的方面多,与他打交道的当事人多。员工和老板之间是什么关系?直观地,当然是雇佣关系,而实际上是在共同创造价值,共同分享经营成果。毕竟那种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年代已经过去,老板和员工之间需要建立一种互信的关系。当然并不是说要对那种长期拖欠工资的老板也一味地迁就,而是说当公司真的有困难的时候,只要老板能够给我们推心置腹地讲清楚,让我们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我们也应该体谅老板的艰辛和困难。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为老板分忧。做老板不容易。首先,做老板要投资,自己资本金往往不够,还要去融资。谁肯借钱给他?谁肯相信他说的话是真的?谁相信他一定能赚回钱来?万一他亏损了,血本无归怎么办?这些都是风险。可这些风险只有老板去承担,员工一般不必为此承担责任。因为再优秀的员工,他的知识和技能也只是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是不具有可抵押性的。也就是说,在公司真的亏损破产抵债的时候,工人本身是不可能拿去抵债的,真正可以拿去抵债的是老板家的财产。

老板开公司,首要的和直接的目的是赚钱,而不是从事慈善事业。老板其实不需要为没有工作的人设立工作岗位,再为他们发工资和奖金。老板生产商品,千辛万苦地卖出去,挣回来钱了以后,首先要给员工开工资,还要缴税,接着要还贷款,有没有剩余也很难说。原来投资的那些资金,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借来的,能不能按照预期的设想过三五年就收回来成本?在老板那里也始终是个问号。

老板顶着天大的风险开公司,设工厂,招聘员工为市场生产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目的当然是赚钱。这是一种利益驱动,正是有了这种利益驱动,才有了老板的辛苦和创新的努力。

老板不仅要花钱建工厂,购置机器设备,买原材料,还要招聘员工,组织生产,开拓市场,推销产品,再加上到银行借贷,到工商、税务和种类政府主管部门登记审批。这些不仅辛苦,不胜其烦,还需要特殊的能力,譬如组织能力、公关能力、企划能力、融资能力、管理能力等等。

有一句歌词说:大男人,不好做,再痛苦,也不说。其实做老板也一样,应该是:公司老板不好做,再苦再难也不说。你看见几个老板在自己员工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这么多年,我容易吗我?”

所以,如果你对老板承担风险的勇气报以钦佩,如果你能够理解管理者肩上的压力,那么,任何一个老板都会把你看做是公司的支柱。

因此,这里提出的换位思考,也就是要员工站在老板的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充分理解老板的苦衷。如果你是老板,你肯定也希望当自己不在的时候,公司的员工还能够一如既往地勤奋努力,踏实工作,各自做好自己的分内这事,时刻注意维护公司的利益。这样你就可以一心一意处理好外面的事情

同时,如果你是公司老板,当你派出你的公司人员到各地处理公司事务的时候,也希望他们能够完成任务保证公司的业务顺利开展,公司的盈利能够节节上升。

既然你这样希望你的员工去做,那么,当你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的时候,你就应该考虑,老板既然为我们提供了工作的岗位,为我们发工资和奖金,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公司的事情做好。经常问:我能为企业做些什么40多年前,约翰·肯尼迪在总统就职典礼上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应该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肯尼迪总统的这句话,道出了大多数人无法获得事业成功的原因,并改变了我们对工作的看法。在过去,我们更关心自己的利益,关心自己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支持;而现在我们发现,其他人也都一样“精明”,这使得职场工作变得举步维艰。在和家人、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很少有人考虑“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他们总认为人是自私的,索取是天经地义的。

肯尼迪的这番话完全可以改变你我。在商场上,我们应该提供物超所值的产品和服务给客户——这是我们能为他们做的,也是他们渴望得到的。毕竟,我们对客户的需要远远大于客户对我们的需要。

在职场上,你要学会站在企业、主管、员工、同事的立场来想“我能为他们做什么”,这会为你带来更愉快的合作和更高的工作效率。面对家人和朋友,“我能为他们做什么”的想法会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而让人留恋。当你这样做时,你就会发现,给予他人越多,你就能获得更多。

在满世界都是“聪明人”的今天,肯尼迪40多年前的教诲仍应是每个人的行为准则。想一想,难道你在企业的位置是真的无人替代吗?你的客户非得和你做生意吗?显然,这不是事实。

那些始终思考“我能为企业做些什么”的员工根本不用担心没有出头的机会,更不用担心失业。因为他们想对了问题,做对了事。

在美国西部,有个年轻的小伙子梦想着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新闻记者,可他没有经验也没有熟人,他不知道如何才能得到一份报社的工作。有一天,他灵机一动,给报界名人马克·吐温写了一封求助信。

几天后,他就收到了这封改变他未来命运的信,信中说:“假如你能按照我所说的去做,我可以帮助你在报界谋得一个职位。你现在要告诉我的是,你想到哪家报社去工作?”

小伙子把这封信翻来覆去看了几遍,又异常兴奋地写了一封回信。信中说明了他所心仪报社的名称和地址,并向马克·吐温诚恳表态,表示愿意听从他的指示。

又过了几天,小伙子收到了马克·吐温的第二封信,信中说:“如果你肯暂时只做工作而不拿薪水,你到任何一家报社,那么人家都不会拒绝你;至于薪水问题,你可以慢慢来。你可以对报社的人说,我非常热爱记者的工作,我可以从零做起,并且不要任何报酬。听我的,我保证你会找到一份你想要的工作。”

“在你得到第一份工作之后,不要以为不拿薪水就可以没有工作压力;正相反,你一定要全力以赴。得到那家报社的重视以后,你再到各地去采写新闻。如果你所采写的新闻稿件确实符合编辑的要求,报社自然就会陆续发表你的作品。当你正式成为一名外派记者或编辑时,也就自然成为这个报社中的一员了。慢慢地,大家也会觉得离不开你,你自然也就不用为自己的薪水担忧了。”

读完这封信,年轻人很兴奋也很担心,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但问题是能否行得通。但最后他还是照做了。就这样,他来到了一家向往已久的在当地很有名气的报社。在报社工:作的第一个月里,他遵照马克·吐温先生的嘱咐,兢兢业业地去做好每一件很琐碎的事情。不久他就能采写新闻稿件供给编辑室了,而编辑部也注意到了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小伙子,于是,他采写的新闻频频出现在报纸上。

渐渐地,这位年轻人的才气与名气已广为其他报社所熟知。几个月后,他收到了另外--家知名报社的聘书,表示愿意出高薪聘请他。他所在的报社听说此事后,以双倍的薪水待遇将他留了下来。就这样,他在那里继续做了四年。四年后,他成了那家报社的主编。

除了他之外,另外几个年轻人也在马克·吐温的点拨下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这位世界级的大师告诉年轻人,只要用心,走到哪里都不难找到工作;只要有了。工作,就不难迅速晋升。在工作过程中,不要只想着企业能给你什么,而应想着你能为企业做些什么,那些只知道向企业索取的人则会遭遇失败。

那些整天在考虑“企业能给我提供什么、能为我做些什么”的员工,不妨想一下,你是否值得别人为你付出“是否已到舍你其谁的地步?”

“不要只想着企业能给你什么,而应该问你能为企业做些什么。”如果说那些在职场中取得巨大成就的员工有什么成功秘诀的话,深悟此言当是其中之一。珍惜现在的工作机会

工作本身没有贵贱之分,所有正当合法的工作都是值得尊敬的。所以无论我们现在的工作在一般人看来是好是坏,我们都要珍惜。

一些人只知道享受好的工作环境,要高薪、坐高位,却抱着消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轻视自己的工作。这种人,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公司而言,都是失去价值的人。

有许多人在寻找发挥自己本领的机会。他们常这样问自己:“做这种乏味平凡的工作,有什么希望呢?”可是,就是在极其平凡的职业中、极其低微的位置上,往往蕴藏着极大的机会。只有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比别人更完美、更迅速、更正确、更专注,调动自己全部的智力,从旧事中找出新方法来,才能引起老板的注意,从而使自己有发挥本领的机会,满足心中的愿望。所以,不论月薪是多么微薄,都不该轻视和鄙弃自己目前的工作。

有时候,在工作和生活中,会碰到一些并非我们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只要我们站在公司的立场上,为公司着想,而不是置身事外,采取观望态度,那么,我们所做出的努力将会得到回报。在现实中,我们难免要遭遇挫折与不公正待遇,每当这时,有些人往往会产生不满,而不满通常会引起牢骚,希望以此引起更多人的同情,吸引别人的注意力。从心理角度上讲,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自卫行为。但这种自卫行为同时也是许多老板心中的痛,牢骚、抱怨会削弱员工的责任心,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几乎是所有老板一致的看法。

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说:“合理的要求是锻练,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炼。”问题是你要有一个平凡的心态。

奎尔是一家汽车修理厂的修理工,从进厂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喋喋不休地抱怨,什么“修理这活太脏了,瞧瞧我身上弄的”什么“真累呀,我简直讨厌死这份工作了”……每天,奎尔都是在抱怨和不满的情绪中度过。他认为自己在受煎熬,在像奴隶一样卖苦力。因此,奎尔每时每刻都窃视着师傅的眼神与行动,稍有空隙,他便偷懒耍滑,应付手中的工作。

转眼几年过去了,当时与奎尔一同进厂的3个工友,各自凭着精湛的手艺,或另谋高就,或被公司送进大学进修,独有奎尔,仍旧在抱怨声中做他讨厌的修理工。

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在现实世界中,有太多人虽然受过很好的教育,并且才华横溢,但在公司里却长期得不到提升,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愿自我反省,总是怀疑环境,对工作抱怨不休。

工作中时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一项任务交代下来后,如果上司不追问,结果十有八九会不了了之;有些事情,如果上级不跟踪落实,就很难有令人满意的反馈;还有的人面对布置的工作常常只会睁大眼睛,满脸猜疑地反问上司:“怎样做?(这事我不知道啊)”

还有不少人自命清高、眼高手低。他们动辄感到老板盘剥、替别人卖命、打工,是别人赚钱的工具,因而在思想上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聪明才智没有用来思考如何十全十美地做好上级交给的工作,而是整日抱怨,把大好的光阴和大把精力,在蹉跎中白白浪费掉了。

这一现象,在一些刚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的人身上尤为突出。他们总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认为以自己的学识和才干,应该从事些体面的工作,获得重视。

但事实上,刚刚跨入社会的年轻人,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无法被委以重任,工作自然也不是他们所想像的那样体面。然而,当老板要求他去做应该负责的工作时,他就开始抱怨起来:“我被雇来不是要做这种活的。”“为什么让我做而不是别人?”对工作就丧失了起码的责任心,不愿意投入全部力量,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将工作做得粗陋不堪。长此以往,嘲弄、吹毛求疵、抱怨和批评的恶习,将他们卓越的才华和创造性的智慧悉数吞噬,使之根本无法独立工作,成为没有任何价值的员工。因此,一个人一旦被抱怨束缚,不尽心尽力,应付工作,在任何单位里都是自毁前程。

提及抱怨与责任,有位企业领导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抱怨因为喋喋不休地抱怨而获得奖励和提升。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想像一下,船上水手如果总不停地抱怨:这艘船怎么这么破,船上的环境太差了,食物简直难以下咽,以及有一个多么愚蠢的船长。这时,你认为,这名水手的责任心会有多大?对工作会尽职尽责吗?假如你是船长,你是否敢让他做重要的工作?”

如果你受雇于某个公司,就珍惜目前的工作,对工作竭尽全力!企业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在现实中,很多老板最看重的就是把公司的事情当成自己事情的人。

“我警告我们公司的每一个人,”美国塞文机器公司前董事长保罗·查莱普说,“假如有谁说:‘那不是我的错,那是他(其他同事)的责任’,如果被我听到的话,我一定会开除他,在为这么说话的人明显对我们公司没有足够的兴趣——如果你愿意站在那儿眼睁睁地看着一个醉鬼坐进车子里去开车,或者没有穿救生衣、只有2岁大的小孩单独在码头边玩耍——好吧!我是决不容许我们公司的员工这么做的,你必须跑过去保护那个小孩子。”

同样的,不管是否是你的事,只要关系到公司的利益,你都应该毫不犹豫地去维护。因为,假如一个职员要想得到提升,公司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他的责任。要是你想让老板知道你是一个可造之材的话,那么你最好、最快的方法就是积极地寻找并抓住每一个可以促进公司发展的机会,哪怕不是你的事,你也要这么做,因为公司的事就是你的事。企业就是你的船

任何一家企业,都在构筑一个人人都可以获得的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并不断提升其环境质量。企业是全体员工生存和发展的载体。离开这个载体,再有能力的员工也无法施展聪明才智,就像一个备受公众认可的优秀演员离开了舞台,他的价值了就体现不出来了。因此,你应该能够与公司共命运。

1997年6月,当迈克尔·阿伯拉肖夫接管美国导弹驱逐舰“本福尔德”号的时候,船上的水兵士气消沉,人心涣散,很多人都讨厌待在这艘船上,甚至想赶紧退役。但是,两年之后,这种情况彻底发生了改变。官兵上下一心,整个团队士气高昂。“本福尔德”号变成了美国海军的一只王牌驱逐舰。迈克尔·阿伯拉肖夫用什么魔法使得“本福尔德”号发生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引用他自己的话就是:“这是你的船!”迈克尔·阿伯拉肖夫告诉士兵:“这是你的船,所以你要一臂之力艘船共命运,你要与这艘船上的官兵共命运。”

同样,企业也是如此,它也是你的船,你的每一次航行都离不开它,是它载你驶进浩瀚的海洋,所以你要与它共命运。只有你的船安安稳稳地行驶,你才能踏踏实实,如果你的船出现了什么漏洞,那么一定会殃及你。因为如果你是乘客,那么,对待企业的态度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旦这条船出现问题,你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如何逃生,而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渡过危机。

英特尔总裁安迪·葛洛夫曾应邀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生发表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出了以下的建议:“不管你在哪里工作,都别把自己当成员工,而应该把企业看作是自己开的。自己的事业生涯,只有你自己可以掌握。不管什么时候,你和老板的合作,最终受益者也是你自己。”英特尔公司企业的6个价值观中有这样一条:成为最佳的工作环境,公司的管理层希望能创造出一个“让员工主动参与公司发展”的工作环境。因此,它的员工都运用“建设性对抗”来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数据佐证下的不同意见会成为影响公司决策的重要因素。

只有企业不断地发展扩大,在企业里生存的员工才会得到发展。因此,员工应该树立维护和建设企业这个载体的意识,只有这个载体越来越大,越来越好,才能为员工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司的兴亡不仅和公司里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还维系在企业的每一位员工身上。对每个员工来说,与企业一起乘风破浪永远都是你的神圣职责。如果你因为小小的困难或者一点点的不满就放掉一艘船,很可能这艘船就会因为你的失职而沉人大海。

因此,任何时候,你都应该和船上的每个人同舟共济,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员工都不应该只想着逃避,而是应该全心全意与企业乘风破浪,共渡难关。对企业有强烈的认同感

员工必须对企业有强烈的认同感。中国有句古话:“道不同则不相为谋。”企业的目标、文化就是公司所有员工工作的“道”,只有所有的员工都把公司的“道”视为自己工作的“理想”,对企业有一种认同感,整个企业才有凝聚力和竞争力。

北泰方向集团从创业初期开始就强调员工对公司的“认同”,这种认同有四个发展阶段:生存认同、行为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在生存认同基础上拥有共同“方向”,为了共同的方向而努力做到“行为认同”,最后达到公司员工心中共同的愿望——“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北泰方向集团的员工正是循序渐进地达到了对公司的“认同”,因此他们能够像西方人信仰宗教那般去信仰自己公司的文化,同时还像一位真正的“传道士”,去向周围的同事和朋友讲述北泰的企业文化,因此整个企业一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每一个优秀的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IBM公司就是这类有着优秀企业文化的代表。IBM公司的企业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有以下几点:(1)公司的每一位成员的尊严和权利得到重视;(2)为本公司产品在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提供最上乘的顾客服务;(3)为达到公司目标,运用最佳经营方式来进行每一项业务活动。IBM第二代旗手小沃森说:“就企业相关经营业绩来说,企业的基本经营思想、企业精神和企业目标远远比技术资源或经济资源、企业结构、发明创造及随机决策重要得多。”

另外一名著名的企业家还说:“企业文化对员工来说是一种待遇。”优秀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可以满足作为“文化人的员工的多种需求,使员工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与整个企业的文化有机地融合。”

某网站的创办人曾对采访他的记者说:“我还是认为认同感最重要,一名员工要有强烈的意愿、自我激励,才可能达到一个职业高度。公司给他的回报是他自身能力的提高、成就感和行业中等偏上的收入。”他还说:“每次新员工进公司时,我都给他们讲,一个公司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认同理念。对企业而言,认同感就是一种强大的凝聚力,让大家可以朝一处使力如果不认同公司的理念,还不如趁早离开。”

一个员工首先要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其次才能做到维护公司的利益。金山的企业文化是具有一定“杀伤力”的。任何一个新员工进来都会受到这样一个企业文化的感染,自觉地就成了其忠实的维护者,最终形成了金山很好的文化氛围和合作氛围。

认同公司不仅仅对公司有利,对员工自己也非常有意义:对公司的认同感可以对企业的目标、准则产生一种“使命感”、“自豪感”,潜意识里能激起工作热情和向上的进取心,这样员工的自身价值在公司里也能够得到充分体现,需求能得到适时的满足,从而也能够实现你更高的目标。

当代集团在招聘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原则:认同公司企业文化并且有能力的人会得到重用,不认同企业文化但能力出众的人公司也不会用。松下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更有一套独特的标准:即70分的人才已足够。人才的雇用以适合公司的程度为好,程度过高,不一定有用。水准过高的人,会认为在这种地方工作很浪费;而如果换成一个普通程度的人,他却会感激,所以招聘过高水准的人是不适宜的,“适当”两字最重要,适当的企业招聘适当的人才,这样就会降低员工的流失率。其实这个“适当”最主要的就是看你对这个公司有没有认同感,能不能主动地投人工作。从内心里热爱自己的企业

一个员工只有从内心里热爱他的企业,才可能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一些职员总是抱怨他的公司,说这里不好那里不合理,结果他们工作没热情、业务上不去,奖金或者升迁都与之无缘。而且由于他们每天都在对公司吹毛求疵、怨声载道,结果他们每天也生活在不满意中。这么做不仅对企业、对老板是一种伤害,对自己的心灵也是一种伤害,这多么不值得!其实换个心境,对企业有点感情,想着企业是如何得好,这样就会发现每天的工作顺畅多了,工作的效率也提高了。

蒂姆是伦敦一家咨询公司的普通职员,她的学历并不高,因此公司分给她的工作就是每天接听电话,然后把客户的意见记录下来。但是蒂姆并不仅仅做到这些,她每天都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在其他同事到达之前把整个办公室、每张办公:桌收拾得干干净净,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客户的资料,她都详细记录,以供公司查询。在工作中,她总是想方设法为公司做更多的事情。她在日记中写道:“我爱我的公司,因此我工作得非常愉快,丝毫没有疲惫和厌倦的念头。”她对公司的这种热爱不仅感染了她周围的同事,而且也得到老板的赞扬。每一个员工,不管能力强弱,不管职位高低,都应该学习蒂姆的这种精神,这种对公司充满热爱的品质。

当然,对企业的热爱不仅仅只是一种感情上的东西,它更需要你转化为一种行动。1997年,刚从清华大学毕业来到华为工作的严峻华经过收集资料和实际的市场调研后,给华为老总写了一封《千里奔华为》的信,提出了华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建议。老总读后称其为“一个会思考并热爱华为的人”,当即决定提升他为部门经理。其实和严峻华一同被招聘的那些员工应该都有这个升迁的机会,但是为什么只有严峻华一个人获得了呢?其实正如公司老总所言,严峻华是一个热爱企业的人,更重要的是他将这种热爱转化为了一种行动,当然会获得老板的青睐。主人翁精神

曾经有人对机遇来临时我们为何不能确认做了一番研究,那是由于所谓的机遇通常都是将自己装扮成“问题”的模样,有时会以职责范围外的方法降临到我们的面前,当我们以积极、热情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或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件事的时候,也就等于机遇的大门已经为我们敞开。

如果你在某个企业工作,只要是事关该企业的事务,就千万不要以“这不属于我的职责范畴”为由,将自己置身事外;而应该把企业的一切事情都当作自己的事情,积极妥善地处理企业的每件事。如此,自己认真、负责的信念就树立了起来,你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

无论你身处何地,都不要漠视那些不属于自己的工作,这些工作同样可以锻炼你的工作能力,提升你的工作经验。如果你做这些工作,也就等于你已经将成功的种子种在了自己的脚下。

尤利斯在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是一个主管称重的小职员,但他工作认真,在到这家钢铁公司工作还不到一个月,他就发现很多的矿石并没有完全、充分的冶炼,一些矿石中还残留着没有被冶炼好的铁。他想,如果这样下去的话,公司将会有很大的损失。

于是,尤利斯找到了负责这项工作的职员反映了此问题。这位职员说:“如果技术有了问题,工程师一定会跟我说;可到现在还没有哪一位工程师跟我说过,就说明现在没问题。”

尤利斯又找到了负责技术的工程师,对工程师说明了他看到的问题。工程师很自信地说:“我们的技术是世界一流的,怎么可能有这样的问题呢?”工程师并没有把他说的当一回事,心想:“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能明白多少,不会是因为想博得别人的好感而表现自己吧?”

但尤利斯认为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于是,他拿着没有冶炼好的矿石找到了公司负责技术的总工程师,他说:“先生,我认为这是一块没有冶炼好的矿石,您认为呢?”

总工程师看了看矿石,笑着对他说:“没错,年轻人,你说得对。你可告诉我,这是哪里来的矿石?”尤利斯说:“我们公司的。”“啊?怎么会!我们公司的技术可是世界一流的,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呢?”总工程师很诧异。

“工程师也这么说,但事实确实如此。”尤利斯坚持道。

“看来是出问题了,但怎么没有人向我反映呢?”总工程师生气道。

总工程师同负责技术的工程师来到车间,果然发现了一些冶炼并不充分的矿石。经过检查发现,原来是监测机器的某个零部件出现了问题,才导致了冶炼的不充分。

公司总裁知道了这件事后,不但奖励了尤利斯,而且还将他晋升为负责技术监督的工程师。总裁无不感慨地说:“我们公司并不缺少工程师,但缺少的是负责任的工程师。这么多工程师居然没有一个人发现问题,并且当有人提出了问题,他们还不以为然。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人才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真正有主人翁精神的人才。”

尤利斯能够获得职业生涯的第一步成功,就是因为他具有主人翁精神,处处为公司的利益着想。每个工种都有成功的机会,假如你的工作是单位的货运管理员,那么,你有可能在发货清单上发现一个与自己职责无关可又没有被发现的错误。这样的人会受到所有的公司的欢迎,并且会加以重用。

将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以主人翁的心态去对待企业,处处为企业着想,是成为一个优秀员工的基础,更是晋升的必由之路,他们最终都会赢得成功的奖赏,开创辉煌而有意义的职业生涯。与企业共同成长

对员工而言,只有企业发展了,员工的个人才能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只有企业赢利了,员工的工资和奖金才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否则,如果企业不能够快速发展,员工的一切利益都无从谈起。换言之,企业的成功,不仅意味着是老板的成功,更意味着是每位员工的成功。关注整个行业市场的动态

企业不仅是老板的企业,更是员工的企业,它就像一个大家庭,把来自不同地方、不同种族、不同年龄和不同习惯的优秀人才召集在一起。在这样一个大集体里中,要想使自己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优秀的核心员工,获取事业成功,就得关注行业发展,关心企业动态。关注行业与公司动态,不仅要关注自身公司的动向,还要关注同行业公司的发展的动态。积极关心本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是否能满足市场及消费者的需要;注意同行的经营模式与市场变化的情况等等。

大家都知道比尔·盖茨富甲天下,一直走在世界信息技术领域的前列。如今,微软公司的市值超过4000亿美元,比尔·盖茨的个人资产超过500亿美元!比尔·盖茨为何能引领时代、称雄于天下呢?

在一次和美国大学生的夏令营中,比尔·盖茨十分诚恳地说:“你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比我更优秀,我相信只要你们肯努力,你们肯定会有人超过我。”

听了这话,这些大学生们有些不太高兴,莫非比尔·盖茨不肯透露他的成功秘诀?其中一位学生直率地问:“请问比尔先生,你是怎样获得成功的?”

比尔·盖茨微笑着说:“我之所以能成功,那是因为我一直坚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我十分专注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第二,我时刻关注着行业的发展动态。”

当时,学生们听了直摇头。因为比尔·盖茨这两句话太平常了,几乎是老生常谈的东西。殊不知,任何真理都是朴素的,成功的秘诀也不例外。那些伟人们获得成功的秘诀在普通人看来的确没有什么新奇之处,更没有惊世骇俗的内容,它们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平常的,然而平常之中蕴涵着伟大!其实,每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正是比尔·盖茨的关注,才有微软的巨大成就。同时,在不同的经济时期,行业的发展趋势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如:美国IBM公司一直是大型计算机的生产巨头。在20世纪80年代,小型个人用电脑已初见端倪,但IBM的领导者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对生产小型电脑不屑一顾。当苹果、戴尔等公司的个人电脑大行其道,并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时候,IBM已经悔之晚矣。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生产的汽车以宽大、舒适、排量大而著名。但随着能源的逐渐紧缺,一些精明的生产商认识到,小排量的节能汽车将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因此,通用、福特汽车公司立即转产生产排量小的汽车。而克莱斯勒公司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依在生产大排量的汽车。当第一次石油危机来临时,小排量的汽车大受欢迎,通用、福特渡过了这次危机。而克莱斯勒公司却损失惨重,大排量汽车积压如山,9个月内企业亏损7亿美元,创美国企业亏损最高纪录。可见,没有准确把握行业动向,对企业的损失惨重,有时可能是致命的损害。

比尔·盖茨非常欣赏那些随时注意整个行业、整个市场动态的员工。因为这样的员工,在面对整个行业市场的白热化竞争时,能一直保持绝对冷静的心态,能以非常理性的态度来分析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以足够的信心去迎接同行的挑战。

成功的人都非常了解自己所从事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前景。所以要成为一名“核心员工”就得时刻关注本行业的发展动态,只有具备这点,才能使公司在竞争中少走弯路。

同时,还要尽可能收集本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行业生存条件等方面内容,密切注意新技术在本行业的运用,同时也要关注与本行业相关行业的动向。只有掌握这些信息,才会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更加容易理清思路,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更容易快速地解决问题,从而具备为公司出谋划策的眼光和驾驭市场的能力。唯有这样,才能具有超前意识,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和兴旺奉献自己的智慧,才能为企业在竞争中提高竞争力打下牢不可破的基础。从而实现企业与员工自身的共同成长。树立共同愿景孙子说:“上下同欲者胜”。共同愿景是企业中全体员工个人愿景的整合。共同愿:景包括目标、价值观、使命感的一致性,在人们心中产生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大家都明白“我们要创造什么”。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将企业整体大愿景、团队小愿景和个人愿景有机结合起来。只有当我们致力于共同愿景的实现时,我们才会产生创造性学习热忱和主动性。

非常有名的电影《斯巴达克斯》,讲的是斯巴达克斯在公元前71年领导一群奴隶起义,他们两度击败罗马大军,但是在克拉斯将军长期包围攻击之后,最后还是被征服了。在电影中,克拉斯告诉几千名斯巴达克斯部队的生还者说:“你们曾经是奴隶,将来还是奴隶,奴隶是你们与生俱来的。但是罗马军队慈悲为怀,只要你们把斯巴达克斯交给我,就不会受到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刑罚,还能让人们看到明天的太阳。”

在一段短时间的沉默之后,斯巴达克斯站起来说:“我是斯巴达克斯。”然后他旁边的人也站起来说:“我才是斯巴达克斯。”下一个人站起来也说:“不,我才是斯巴达克斯。”在一分钟之内,被俘虏军队里的每一个人都站了起来,满营都是一个个满腔热血的斯巴达克斯。

这个故事是否虚构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带来的更深一层的启示。这个故事的关键情节在于,每一个人都选择站起来受死,他们所忠于的,不仅是斯巴达克斯个人,更是由斯巴达克斯所激发的“共同愿景”,即有朝一日可成为自由之身。这个愿景是如此让人难以抗拒,以至于大家宁愿死也没有人愿意放弃。

现代企业中的每位员工都应该确立远大的共同愿景,并以其为纽带,在成员中形成共同追求、勇于挑战、突破创新的学习氛围。这种共同愿景必须来源于员工的个人愿景又高于个人的愿景,应该成为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应该在企业发展的共同愿景下不断学习,自我否定、自我创新、注重奉献,不断提升和实现自己的内在价值,从而全力追求并努力实现我们的共同愿景。

我们追求企业的共同愿景,是以个人愿景为基础,个人只有不断自我超越,建立起自己的小愿景,共同愿景才会在组织中形成。如果一个组织中的个人没有自己的愿景,他们充其量能做到附和组织的愿景,甚至是漠不关心,而决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和奉献。IT行业的巨子比尔·盖茨当年的个人愿景是“让世界上每一张书桌上都有一架计算机”,如今他的个愿景也已经成为36000名微软公司员工的共同愿景。让一个人谈自己的愿景时,只会说:“那是我的愿景”;而当一个组织的共同愿景形成之时,每个人都会说:“那是我的愿景,同时也是我们的愿景。”一个人的努力,和集体的共同努力产生的绩效不能同日而语,前者远远不及后者。

因此,员工在构建自己的个人愿景,不应该脱离团队的小愿景和企业的大愿景,三者要有机的结合。个人愿景的力量源自个人对愿景的深度关切,而共同愿景的力量是源自共同的关切。所以,只有当你与团队、企业形成共同愿景时,共同愿景才自然地激发出勇气,这种勇气会大到令你自己都吃惊的程度。和企业一起成功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公司的成长同样会遇到许多坎坷,任何事物的成长都是从一个又一个的坎坷中走过的。谁都希望自己所工作的公司能够风调雨顺,不断发展壮大,但是,当中难免会遭遇困境。当公司陷入困境时,我们应该如何做选择并作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选择的权利在我们手中,我们既可以选择离开这里,另觅高枝,也可以选择留守职位,承担重任,和公司共渡难关。如果你选择了前者,公司不会因此而对你评头论足,更不会对你的选择横加阻挠;如果你选择了后者,困境中的公司也不会为你提供更为优厚的条件,但是公司却会因此而感激你、信任你,公司脱离困境时自然也会按一定的比例回报你的付出。

因此,你在工作中对自己的公司、工作、产品及服务,未来的客户和现在的客户,都采取自我经营的态度,才是对自己的命运负责任的态度。在美国的各行各业最上层3%的人中,他们做事的态度都表现出自己才是“这家公司的主人”,他们关注公司发生的任何事情,就好像自己拥有这家公司100%的股权,他们觉得自己对客户、产品品质、利润、管理以及成本效益等都要负起责任,他们对工作,对产品及服务都会完全地投入。因为他们明白,公司的成功,才有自己的成功。

所以,在自己工作中,你要时刻关注公司的任何事,以积极的态度,勇于承担责任,下决心把自己从雇员的角色变成公司老板的角色,时刻为公司的发展献计献策。个人的发展得依托于企业的成就,当我们学会经营自己,把自己职业发展同企业的长远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那我们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并顺利实现个人理想,不管你是企业高管,还是一名普通的职员,只要愿与公司战略同步,就一定能得到持续地成长,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成就自我。因此,我们必须把自己的工作当作自己真正的事业去开展,并和公司一起进步,一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