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诺贝尔师训:诺贝尔奖获得者给青少年的48个忠告
6449100000004

第4章 忠告3:自己想干的才能干好

成功是多元的,并没有贵贱之分。在学生时代,自己擅长的就是最好的,也是成功的。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威廉·奥斯特瓦尔德

在一次清华大学的演讲中,杨振宁教授引用爱因斯坦对自己为什么选择物理而不是数学的故事为例,告诉清华的学子们:“到底选择什么专业,‘要看你对哪一个领域里的美和妙有更高的判断能力和更大的喜爱’;年轻人面对选择时,要对自己的喜好与判断能力有正确的自我估价。”杨振宁所说的“美和妙有更高的判断能力”的领域,就是每个人的兴趣区域。

他的意思就是告诫我们,对于选择自己的专业、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必须是自己真正想干的事,当下看起来时髦、有前景、热门的专业,并非一定适合你。

做自己最想干的事,庸才也可变天才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一个大酋长家庭,家人都希望他能当律师。但是曼德拉自幼性格刚强,他表示:“决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他认为追求民族解放才是自己最想干的事情。经过奋斗,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还写了很多著作,主要有:《走向自由之路不会平坦》《斗争就是生活》《争取世界自由宣言》《自由路漫漫》。他一直在为废除南非种族歧视政策作出努力。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曼德拉“乌弗埃—博瓦尼和平奖”。

曼德拉的成功,说明平凡人一旦找到自己的智能的最佳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

据说,有一次,爱因斯坦上物理实验课时,不慎弄伤了右手。教授看到后叹口气说:“唉,你为什么非要学物理呢?为什么不去学医学、法律或语言呢?”

爱因斯坦回答说:“我觉得自己对物理学有一种特别的爱好和才能。”这句话在当时听着似乎有点儿自负,但却真实地说明了爱因斯坦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

人生成功的诀窍在于经营自己的个性长处,经营长处能使自己的人生增值。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妨想一想,自己想干什么不想干什么;目标明确,认识自己,发掘潜在的自我,才能开始学习活动。发现了这个潜在的自我也就发现了个性,找到了成功之路。因为当一个人喜欢某事时,说明他对这种事物有着天然的理解、感悟和洞察能力,这就是个性优势。

兴趣需要持之以恒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毋庸置疑。学生的兴趣不仅是在学习、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又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人的智力得以开发,知识得以丰富,眼界得以开阔,并会使人善于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

兴趣确实对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获1967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德国化学家曼弗雷德·艾根说:“兴趣是探索事物发展的动力。”他出生在德国西部鲁尔工业区的一个不大知名的小镇——波鸿,父亲是波鸿室内交响乐团的大提琴手。

在这样一个音乐家庭中熏陶成长起来的艾根具有天赋的音乐才能。从6岁起他就开始学习弹钢琴,经过三年多的学习,他的钢琴已经弹得很不错了。然而一个儿童的兴趣是很不稳定的,渐渐地,他失去了对钢琴的兴趣。一天,他终于向父亲说出了要放弃学习钢琴。

父亲对儿子要放弃学习钢琴的请求很不满意,这不仅是因为在一个音乐世家里出了一个不爱音乐的人,更主要的是父亲考虑到:不论学习什么,如果不能持之以恒,都很难学到真正的知识,只凭一时的好恶而轻率作出决定是很危险的。

父亲决定审慎地处理这件事,想通过这件事使小艾根成熟起来。经过反复的考虑,他同意了儿子的请求,但提出了两条十分苛刻的规定:既然不想学习钢琴,就必须完全放弃钢琴;省下的时间必须用于从事严肃的职业。

最初,这两条规定并没有使少年艾根感到困扰,从紧张而千篇一律的钢琴练习中解放出来是一种难得的自由。然而,音乐的吸引力太大了,家乡定期举行的室内音乐会使得艾根不仅能在音乐会的舞台上看到那些演奏大师们,而且可以在住地附近结识这些艺术家,交流对音乐的感受。

“不能没有音乐!”一种发自内心的痛苦开始折磨着艾根,艾根强烈地感到他需要钢琴。这时,艾根才懂得作出一个错误的决定需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于是,他开始偷偷练习钢琴。为了展示秘密练习的成就,他向父亲提出了出人意料的生日活动建议,与家人一起演出锡伯特村钢琴奏鸣曲二重奏。演出非常成功,父亲被儿子出色的音乐才能所感动,把他送到一流的老师那里去学习。艾根以更大的热情继续练习钢琴,并多次参加钢琴音乐会。

艾根的父亲的这种做法可谓是颇费心机,一个音乐世家中出现了一个“反叛者”,不能不使他痛心。但对于儿子的选择又不能采取压制的办法,不能伤害儿子的自尊心。他深知兴趣是有一定的时间性的,这一阶段对弹钢琴不感兴趣了,并不等于对弹钢琴就永远失去兴趣。让艾根彻底断绝与钢琴的联系,或许这一强刺激能重新激发出艾根对弹钢琴的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必须让儿子认识到轻率作出决定的危害性,并学会怎样才能正确地做出决断。

同样,这一小小的波折使年少的艾根懂得了人的兴趣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很容易发生变化的。我们要把某一兴趣发展成为一种技能或是一项事业,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只有维持住兴趣,持之以恒,才能探索这一事物的本质所在。

兴趣广泛可喜,但忌讳博而不专

奥斯特瓦尔德从小对化学就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是他走向成功的捷径;但同时,由于兴趣上太过放任自由,也成了奥斯特瓦尔德屡遭失败的根源。

在兴趣的驱使下,奥斯特瓦尔德又迷上了照相,当时摄影技术还处在发展时期,虽然1868年已经发明了赛璐珞,但是工业生产赛璐珞胶卷还是1884年以后的事情。那时照相底板都得由摄影者自己制作,奥斯特瓦尔德就是根据当时已经发明的照相原理,自己动手制作了照相机底板和相纸。很多人都认为这不过是一时头脑发热,不会有什么结果,可奥斯特瓦尔德却出人意料地洗出了照片。这令老师和家长倍感惊奇,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极聪明而又有才干的孩子。

这些有趣的活动锻炼了奥斯特瓦尔德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养成了他钻研问题的习惯,但是并没有促进他学业上的进步。本来是五年制的中学,奥斯特瓦尔德却花费了7年时间。一年级时,他还算可以,是个优等生,从二年级开始便成了重读专业户了。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使学习反倒成了“业余”的事情。

1872年1月,奥斯特瓦尔德进入多帕特大学学习。虽然有了中学的教训,上了大学之后,奥斯特瓦尔德仍然对自己很放纵。幸好奥斯特瓦尔德不是一个荒唐到底的年轻人,只是他太多的兴趣爱好使他不能把时间和精力集中起来。在困境面前他振作起来,通过自学和向老师请教,他的学业有了很大的进步,最后总算混到了大学毕业证。

奥斯特瓦尔德在190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但功成名就的奥斯特瓦尔德仍然是一个我行我素、从兴趣出发的人,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他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坑,他不相信原子论。他任职的莱比锡大学也认为,他过分地把时间和精力分散到了其他方面,校方让他做出最后决断,让他把精力集中到化学上来。这样一来,奥斯特瓦尔德就很难在学校工作了。为了自由地从事他感兴趣的工作,奥斯特瓦尔德提交了辞职书,53岁的奥斯特瓦尔德就这样提前退休了。列宁评价他说:“一个很有名的化学家,但也是很糊涂的哲学家。”

从兴趣出发由此而深入钻研是奥斯特瓦尔德走向成功的捷径;从兴趣出发自由放任是奥斯特瓦尔德屡遭失败的根源。这些在上中学和大学时就充分表现出来了,只是由于他的才能和坚强意志才得以过关。

正如科学大师们所说,兴趣可以激发情感、培养意志、唤起动机、改变态度,是人生最好的老师。但学生一定要为自己的兴趣做好长期的规划,把最擅长、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兴趣当做主业,集中精力去钻研它,切不可博而不专,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成为样样精通的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