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填过一首《柳絮词》,其中有一句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她一反大贬柳絮飘浮无根、无所依附的写法,而是用肯定态度对其做了赞美。这正如有人不仅看到了辛勤耕耘的黄牛,也看到了黄牛背后不断抽动着的鞭子,这正是见识的独到之处。从薛宝钗的才识可窥其为人处事之道,我们从中也可得到一个启示:一个人在事业上要想获得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奋斗之外,有时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平步青云或扶摇直上。
“名人效应”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也是令人梦寐以求的无形资产。只要找到了“借”的创意,就获得了打开“宝库”的金钥匙。
美国一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久久不能脱手,他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给总统送去一本书,并三番五次地征求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不愿与他多纠缠,便回了一句:“这本书不错。”出版商便借总统之名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于是,这些书一抢而空。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又送一本给总统,总统上过一回当,想奚落他,就说:“这书糟透了。”出版商闻之,脑子一转,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了,”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抢购,书又售尽。第三次,出版商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的教训,便不做任何答复,出版商却也大做广告:“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居然又被一抢而空,总统哭笑不得,商人却借总统之名大发其财。
“借名”是办事最佳的选择,借名中借总统之名又是最大的成功。上述例子中的主人公的聪明之举,投入不多,影响巨大,花钱很少,收益甚丰。
汉高祖刘邦是一个借别人的才能办事的高手。一次,在他平定天下大宴群臣时问在场的文武百官:“各位知道项羽是有胆识、懂战略战术、又英勇善战的将军,我自愧不如。可我能打败他而得天下,这是为什么呢?”高起和王陵大声回答道:“陛下能在胜利后,与全体将士共同分享果实,而项羽却嫉妒立功的将领。他不喜欢有头脑、有能力的人,打了胜仗也不封赏,得了土地也不肯赐与部下,人心背向这是项羽不抵陛下之处。陛下得人心故而胜利,项羽失人心故而失败。”
刘邦却笑着说:“你二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论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镇国、爱民、策划军需供给,萧何有万全之才,我自知不如他;论统率百万大军,攻无不取,战无不胜是韩信的专才,我甘拜下风。但我能善任这三杰,让其各自发挥才能,这是我取天下之道。而项羽不懂用人,又不能容人,部下又缺少有才之士,连唯一的贤臣范增他都事事猜忌、处处防备而弃之不用,这正是他失败的原因。”
一席话道出了自己的心得,刘邦真可谓贤明多智。无独有偶,三四百年后,又出一位刘备,他能因地而宜,因人而宜,善用部下长处,借别人的智慧而获得胜利。比如:他得张松西蜀秘图后,欲图之为立国之本。他与孔明商量后,决定兵分两处,一处取西蜀,派庞统为军师,黄忠、魏延为将军、法正,因孟达熟知西蜀内情故用之为内应,文臣武将各胜其职,滴水不漏;另一处守荆州,此乃战略要地,不能疏忽,留孔明总管荆州事务,又派熟悉荆州地利、人情、军情的大将关羽、张飞听从孔明指挥。留守也文武齐备,各司其职。这样刘备就可在确保大本营不失的情况下,挥师取蜀。胜了可尽占两地之利,东拒东吴,北抗曹魏;败了退守有据。这种用兵方法,体现出刘备精湛的办事才能。
清初皇太极打算留下明将洪承畴为己效力,便派范文程去劝洪承畴投降。洪承畴当时正在跺脚大骂,范文程心平气和地与他交谈,内容涉及古今之事。房梁上的尘土偶然落下,沾到洪承畴的衣服,他用手掸去灰尘。范文程回去将此情告诉皇太极,他说:“洪承畴肯定不会求死,连衣服尚且那么珍惜,更何况他的性命?”皇太极亲自去看望洪承畴,解下自己身穿的貂皮大衣给洪承畴穿上说:“先生是否觉得不那么冷了?”洪承畴瞠目而视许久,叹息道:“这真是老天选定的明主啊!”于是叩头请求接受他投降。对此,皇太极异常高兴,不仅当天的赏赐不计其数,还设置了酒宴,摆上了戏台。将领们有的对此很不高兴,说:“皇上待洪承畴太好了!”皇太极劝他们说:“我们这些人栉风沐雨几十年,是为了什么?”将领们答道:“那谁不知,是为了入主中原!”皇太极听后笑道:“这就譬如行路,我们都是盲人,如今好不容易得到一个向导,我怎能不高兴?”
此论足见皇太极的技巧。范文程是汉族的大学者,是一位极有见识之人,洪承畴更是明朝的大官,总督蓟辽军略,学识也有过人之处。这两人为清军入关,尤其在制订统治方略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可以说,满清政府正是借了像范文程这样的一大批汉族知识分子帮助制订策略,从而立足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