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中,无论做什么都要抱着一种求真的态度。我们之所以追求代表真实的人和事物,因为它代表着最崇高的美德——诚实与正直。
一个人失去了诚实的品格,他就会像一艘在大海中失去了方向的大船,随风飘荡,任意东西;一个人失去了诚实的品格,他就会成为一个没有法律、没有规则、没有秩序的人。
诚实作为人性中第一美德,懂的人多,做的人却极少。有些人喜欢用诚实来装饰外表,而内心总在欺骗别人。表里不一的人,虽能取巧于一时,终究难行久远,难成大器。
不管时代怎样发展,社会怎样变迁,诚实永远是发展人脉的根本。
生活中我们总是喜欢真诚信得过的人,讨厌说谎不老实的人。一个诚实的人,不论他有多少缺点,同他接触时,心神就会感到清爽。这样的人,一定能找到幸福,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是因为以诚待人,别人也会以诚相见。
一个人只要真诚地待人处事,就容易获得他人的合作,甚至有人为你吃亏也不在乎。真诚地做人,则容易让人接纳,能交到更好的朋友。
好人自有好报。好人一生平安。真诚是财富,真诚是最宝贵的财富。在这方面进行投资的人,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虽然没有谁必须做一个富人或做一个伟人,也没有谁必须做一个智者,但是每个人都必须做诚实的人。
为人诚实的人,可以广交朋友;敢于求实的人,可以得到尊重;勤于务实的人,可以干一番事业;思想充实的人,可以使自己富有朝气地度过一生。聪明固然可贵,但真正的成功总依靠几分傻气。
有位学者说,人的生活中总是假中有真,真中有假,这些都不失为人生的真实,最令人厌恶的倒是半真半假。在真和假面前,相信人们会向真靠拢。因为人生应当是真实的,而不应当是虚假的。世上有以金钱财富为荣者,有以职称名誉为荣者,有以文凭服饰为荣者……
然而,这些东西都不能真实地确证一个人的真实价值。如果一个人不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创造,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如果不是坚持正直、诚实、高尚的人格,那么一切财富、地位、职称、文凭、服饰以及华而不实的“知名度”,都不过是掩盖其真相的假面具。
俗话说:发光的并不都是金子。我们还是应该分清人生的真实和虚假,力求真实而高尚的人生。
今天,有一种说法很流行:光有埋头苦干的精神不行,还得会搞关系。许多人认为现在学会做人比干好工作更重要。会“做人”的人吃香,而一门心思干工作,不过是“傻干”,得不到一点好处。有人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得出了“光靠实干要吃亏”的结论。为什么有人会欣赏“既要干工作更要拉关系”的观点呢?问题恰恰出在没把“做什么人”、“做老实人是否吃亏”等问题搞清楚。
有些人受社会上流传的“干得好不如关系硬”、“辛苦干一年,不如领导家里转一转”等歪理的影响,片面相信关系是万能的,导致价值取向和思想道德标准发生偏移,曲解了做人的真谛,把做人之道庸俗化了。如何做人,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我们不否认身边确有极少数人靠拉关系得到“回报”和“好处”,但绝大多数是靠实干获得进步的,这也是事实。靠实干赢得进步,才有做人的尊严,才能受到他人的敬佩。
有些人尽管工作成绩干得不错,但背后却对领导吹吹拍拍、请客送礼,同样会让他人瞧不起,因为仅有“才”是不够的,人们看重的是德才兼备。更何况,靠关系得到的好处只是暂时的,不可能终生受益。当依靠的关系失去作用力时,好处也就没了。由此可见,认为做人须凭关系,实在是一种本末倒置。当然,光说“老实人终究不吃亏”是不够的,还必须让那些实干而不拉关系的人真正“香”起来,让那些只看重关系和拉关系的人确实捞不到好处。作为领导,如果眼睛只盯着和自己亲近的人,实际上就是对拉关系者的纵容。因此,要端正一些人的做人之道,既要靠正确引导,帮助他们认清做人的真谛,同时还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进步靠实干”、“实干者吃香”的环境。
美国有个16岁的姑娘,自愿到非常不卫生的洪都拉斯去,帮助那里人了解眼睛卫生常识,以提高健康水平。那里十分贫穷落后,以致有一次这个女孩醒来竟发现自己和猪睡在一起。也许有人会想去那么苦的地方,不是太傻了吗?但这个女孩回来后却眉飞色舞地向母亲介绍说,明年她还要去。她母亲立刻鼓励她再去,并夸奖她的女儿,认为她的女儿有见解、有爱心,并为女儿乐于吃苦的精神而感到自豪。
做好人难,做名人难,做常人更难。做人莫庸俗,实干非傻干。
人脉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是相通的。“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这一句话几乎包含了各种层面的人生活动,比如做官、种田、教书、打仗等等;后一句话则强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得起天地良心”,于人于己问心无愧,无论处于何种人生情境,无论是别人知道还是别人不知道,做人都要珍视“人”这个崇高的称号,必须保持个人品德的纯洁无瑕。
一个人的文明行为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这种操守是人内心的修炼。没有监督下的坚守原则,才是一个人真正的道德底线,而这种道德的底线,需要每个人自觉坚守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