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联合国行动内幕
6445300000057

第57章 北约大打出手

联合国维和使命在好战的塞族的面前收效甚微。北约发怒了。欧洲人先后提出了五个波黑和平方案。北约部队四次空袭塞族地区,以压促和。

在联合国大量向波黑派遣维持和平人员的同时,国际社会也加紧了斡旋活劫。

1992年7月的伦敦波黑和会上,欧共体提出,波黑可根据民族划好成三个州,建立瑞士式的邦联制国家,但未获三方一致支持。欧共体还多次易地举行南斯拉夫和会,但都成效甚徽。

8月26日至27日,欧共体和联合国在伦敦共同主持召开了原南斯拉夫问题国际会议。与会的有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欧共体各成员国,以及欧安会、伊斯兰会议联盟和前南斯拉夫各共和国等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400名代表。这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史上最大的一次国际斡旋会议。国际社会对前南斯拉夫冲突开始了新的一轮和平尝试。伦敦会议经过各方斡旋和妥协,通过了多项文件,就全面解决原南危机达成了一系列总的原则,如无条件立即停火,边界不可更改,尊重民族自决权,将重武器移交联合国,保证人道主义救济物资运送畅通等等。会议还决定成立处理原南危机的指导委员会,由欧共体特使、英国前外交大臣欧文和联合国秘书长特使万斯主持,负责以后的原南斯拉夫问题国届和谈。

9月3日和12日,在欧文和万斯的联合主持下,南冲突各方在日内瓦举行了两较会谈,未果。9月中旬,波黑冲突各方开始将重武器移交联合国保护部队保管,联合国又决定向波黑增派维和人员,武装运送人道主义援助。

但波黑枪炮声仍然时起时伏,连波黑交战三方9月18日在日内瓦达成的重新开放波黑机场的协议也被迫拖到10月3日才执行。

南斯拉夫被赶出联合国

在进行国际调停的同时,西方国家还采取了以压促和的手段。国际社会打压的主要对象就是支持波黑塞族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是于1992年4月17日宣布成立的,它由前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组成,面教102,173平方公里,人口1040.6万,首都贝尔格莱德。南联盟的主体是塞尔维亚共和国。

塞尔维亚共和国及其所在的南联盟一直遭到西方大国的攻击。它们指责南联盟将原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中4万名波黑籍塞族官兵及大批武器留在了波黑境内,致使波黑塞族力量加强。据报道,理在塞族占领了波黑65%以上的领土。波黑境内塞族与穆斯林的冲突更加激烈,战争难以停下来。西方国家认为,破坏和平、制造战乱的罪责应由南联盟,特别是南联盟的塞尔维亚共和国承担。

第47届联合国大会于1992年9月22日决定中止南斯拉夫在联合国的席位,实际上也就是拒绝了于4月17日成立的南斯拉夫联盟关于继承前南斯拉夫在联合国席位的要求。

这在联合国历史上开创了中止一个会员国席位的先例。由欧共体起草的联合国决议说,南斯拉夫联盟应另行申请加入联合国,并且在其被接纳为成员国之前不得参加联合国大会的工作。

对此,中国等26国投了弃权票,还有6票反对。

前南一分为五

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现在已经分裂为五个国家。它们是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其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简称波黑)、乌其顿共和国和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前四者已经被联合国接纳为成员国,惟南联盟因未被准于继承前南斯拉夫在联合国的席位而被排除在外。

自波黑内战爆发以来,国际社会积极调停,先后提出了四个有影响的一揽子和平计划。这些计划一般由政治原则、停火协议和版图划分方案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关键的是版图划分,有关它的争议也最大。现将这四个计划中的版图划分简介如下:

一、万新一欧文版图划分方案。这是前南斯拉夫国际会谈两主席万斯和欧文于1993年1月2日向在日内瓦举行和谈的波黑三方谈判代表提出来的。方案将整个波黑划分为10个省:塞族占3个省,占全国领土的43%;穆斯林占3个省,占27%;克族占两个省,占15%;第10省(占11%)由穆斯林和克族共管;萨拉热窝市(第7省)划为非军事化开放区,由三族共管。在这个方案中,克族新得领土基本上保待了它实除占有的地盘;穆斯林所得领土多为工业中心城市,比较富庶。

克族和穆斯林曾先后表示接受万斯一欧文方案,并在协议上签了字,但波黑塞族却迟迟不愿签字。

4月17日深夜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一项对南斯拉夫联盟实行广泛经济制裁的820号决议。

这次制裁是南斯拉夫危机爆发一年多来最严厉的一次,是美英法为迫使波黑塞族接受万斯一欧文计划而推动联合国作出的。制裁内容有:(1)封锁交通。重点是陆路和海路,即禁止一切货物经由公路、铁路和多瑙河运往或通过南斯拉夫;禁止南联盟在境外多瑙河上的交通往来;禁止任何船只进入南联盟的领海以及禁止沿黑山共和国的海岸线向巴尔港的交通往来(得到安理会批准的人道主义供应品及其交通点除外)。(2)冻结金融资产。决议决定冻结南联盟在海外的资金,包括来自财产、商业、工业或者公用事业的资金。(3)扣押或没收南联盟在国外的交通工具。如果来自其他国家的船只、火车、卡车和飞机违反或被怀疑违反了制裁措拖则同样予以没收或扣留。(4)禁止对南联想人的各种服务(电信、邮政和法律方面除外,个入族行不受禁止)。

塞族后来也被迫签了字,但其议会两次开会拒绝,并于5月15日由全民公决完全否定。塞族认为,它在战前就拥有64%的领土,现在控制了70%,这个方案要它让出的领土太多,而且塞族所得土地都很贫瘠,资源仅全国5%,还被切割在多处,甚至切断了它同母国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之间的通道。按此方案,大约2/5的塞族居民将生活在稽斯林和克罗地亚族的管辖区内,他们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波黑塞族议会拒绝版图划分方案的消息一传出,美、英、法等国4月26日立即作出强烈反应,加紧了对南联盟的制裁。北约的军舰和快挺分别在亚得里亚海和多瑙河上执行禁运任务,南联盟与周边国家的水陆货运已完全停止。正如乔西奇总统所说,南联盟从27日起已被全面封锁,成为一座“特殊的集中营”,这对十分脆弱的南联盟经济是个无法承受的打击。在经济制裁的同时,美国总统克林顿还扬言要在波黑动武,如轰炸波黑塞族的军事目标,解餘对波黑穆斯林的武器禁运,等等。

面对“乌云压城”的形式,南联盟走投无路,5月6日,南联盟政府发表公报,指责波黑塞族议会否决万斯一欧文计划、把最后决定权推给全民公决的做法是“不负责任的”。公报指出,雅典会议之后在波黑实现和平的条件已经具备的情況下,南联盟不能继续因援助波黑塞族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因此决定停止对波黑塞族提供除食品、药物外的其他援助,包括取消现金和燃料料、原料等物资的供应。这一釜底抽薪之举可以说是对波黑塞族的致命一击。卡拉季奇虽表示理解南联盟立场的变化,但又批评南联盟的决定使波黑塞族陷入绝望的境地。

5月6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824号决议,宣布波黑首都拉热窝、图兹拉、泽帕、戈拉日德、比哈奇及斯雷布雷尼察为安全区,不应受到武装攻击和发生任何敌对行动。然而,波黑克族与穆斯林之间在波黑中部地区的战争此时却发展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

二、克一塞“三分波黑”方案。万斯一欧文方案流产后,克罗地亚共和国总统图季曼和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于1993年6月提出按民族传统居住区在波黑组成三个民族国家,再组成松散的邦联。这个被称为“三分波黑”的版图划分是这样的:波黑塞族国家,位于波黑西部和东部(其间有通道相连),与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接壤,约占全国面积50%。

克族国家位于波黑西部,与克罗地亚共和国毗邻,占全国領土的20%。穆斯林国家占据拉热窝为中心的地区和比哈奇地区,拥有克罗地亚普洛切港口。

对此方案,塞族和克族表示接受,穆斯林只表示同意继续谈判,但未表示接受。

三、欧文一斯托尔勝贝格方案。1993年7月27日,南斯拉夫问题国际会议两主席欧文和斯托腾贝格(接替万斯)提出的版图划分方案是:塞族占波黑领土的52%,主要在波黑东部和西北部,两部分有北部通道相连接,东部与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相毗邻;穆斯林占31%,主要在中部、西北角及东部的几块飞地;克族占17%,分为南北两部分,都与克罗地亚共和国接壤。萨拉热窝市和南部重镇莫斯塔尔市暂时分别由联合国和欧共体托管两年。此外,塞族和克罗地亚将分别允许穆斯林使用其萨瓦河的布尔奇科港口和普洛切海港。

塞族全盘接受这个方案;克族有条件接受;穆斯林则要求再多划给它4%的领土和出海口。后来克、塞双方让歩给穆斯林的领土增至33.3%。可是穆斯林制宪会议仍于9月28日决定拒绝该方案。

四、五国小组方案。1994年7月5日,由美国、俄国、欧洲联盟和联合国4方代表组成的国际联络小组(后来变成美、俄、英、法、德五国联结小组)提出第四个版图划分方案:穆斯林一克罗地亚族联邦占全国51%的领土,在南部有1个出海口,在西、北、东部有3个出河口。塞族占全国領土的49%,让出它現在控制的大片土地,包括战略重镇布尔奇科和多博伊等13个城市,其北部战略通道也被大大缩窄,最窄处只有約20米。萨拉热窝由联合国托管两年。五国小组还强调这个版图方案是“不容讨价还价”的,任何一方拒绝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穆一克联邦立即宣布“无条件接受”这个方案。塞族宣布有条件接受,塞族的条件是:调整版图,明确分割萨拉热窝,给塞族出海口,保证塞族自决权和与邻国结盟权,以及取消对南联盟的制裁。同时,塞族议会两次开会辩论都未接受此方案。西方大国始終坚持对这个方案“不容讨价还价”,波黑塞族议会曾先后三次开会,对是否接受这一方案进行了激烈辨论。会议先是发表了一个未置可否的宣言,对方案既未表示接受,也未表示拒绝。接着又通过一项包括5个先法决条件的补充声明,要求对方案进行修改。最后在8月3日决定进行公民表决,让波黑塞族人民对这一和平方案作出最后裁决。

波黑塞族领导的拖延做法使大国感到不耐烦。五国外长7月30日在日内瓦发表声明,认为波黑塞族的答复实上是担绝和平计划,因此换定加强对支持波黑塞族的南斯拉夫联盟的制裁,井一再以解尊对波黑穆斬林的武器禁运相成胁。

塞尔维亚总统米洛金维奇7月31日发表声明说,国际联络小组的和平计划已经满足了塞族的要求了全体塞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波黑塞族領导应该立刻予以接受。塞尔维亚政府也致困波黑塞族领导,指出搞公民表決已无实际意义,因为半数波黑塞族人已不在本土;同时要球他们不要再为争夺百分之一二的地盘而延误和平进程。然而被墨塞族领导依然坚持己见,置南斯拉夫的敦促与劝阻于不顾。就在塞族议会决定举行公决的第二天(8月4日),南斯拉夫又进一步对波黑塞族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断然措施:中止一切政治、经济联系;封锁南斯拉夫与波黑塞族区的达界,除人道主义物资外,禁止一切车辆出入。南斯拉夫述安排了国际红十字会人员在边界监督过往车辆。

南斯拉夫立场的大转变使波黑塞族处于四面楚哥的困难境地。为应付可能出现的不测,波黑塞族在公决前改组了政府,提出要同南斯拉夫以及克罗地亚境内的克拉伊纳塞族区共同组成新国家,同时一再要求国际社会修改波黑版图划分方案。

8月30日晚,波黑塞族全民公决委员会主席钱恰尔宣布,波黑塞族于8月27—28日举行的全民公决结果表明,波黑塞族不接受国际联络小组提出的波黑版图划分方案。

不言而喻,这次公决结果将给波黑塞族带来严重后果,同时使和平解决波黑危机再次变得复杂化。

北约的四次空袭

在国际调停一再受挫的情况下,自1993年4月在波黑上空实行武力禁飞以来,北约空军先后针对塞族采取了一系列的空中打击,力图以炸迫和谈。

1994年2月5日萨拉热窝市中心一个菜市场突然发生大爆炸,死伤近300人。北约国家认定是塞族所为,要求对围困萨市的塞军采取国际军事行动,包括实施空袭。翌曰,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也致函北约,要求对波黑塞族发动空袭。2月9日,北约向波黑塞族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塞族武装在10天之内把其重武器撤离至距市中心20公里以外的地区或将其置于联合国控制之下,否则北約将对其阵地进行空中打击。

为了准备空袭,北约动用了150架作战飞机和4000名军人参战。这些飞机分别在意大利的10个空军基地和亚得里亚海的三艘航空母舰上待命。航母上的轰炸机还连日对塞族目标进行空袭演习,大有乌云压城城欲摧之势。但是,由于俄罗斯的紧急调停,塞族领导人最终完全按北约要求把重武器移交给联合国控制。空袭也就没有实施。但北约在2月28日击落四架进人禁飞区的塞族飞机,开了北约在波黑动用武力的先河。

第一次空袭1994年2月24日,美国曾提出了一项由波黑穆克两族建立联邦,然后与克罗地亚共和国结成邦联的新计划。3月18日,在克林顿主持下,穆、克两族代表和波黑、克罗地亚两国思统在白宫签署了结盟协议。异乎寻常积吸、乐现的克林顿称这是“波黑走向和平的第一步”。但事后美国驻克罗地亚大使公斤表示,美国的这一计划旨在加强穆克两族同塞族谈判中的地位。紧接着,穆克两族的军事領导人26日又就组建联邦军队达成了协议。当时有人曾担心,由于波黑危机的根本原因尚未消除,不排除穆一克结盟会在军事上共同对付塞族的可能性。

不幸言中。穆斯林武装在克族武装和克罗地亚共和国正规军的协助下,于3月底对波黑东部和北部的塞族阵地发动了全面攻努。塞军在几天后顶住了穆克联军的攻势,立即集中兵力进行了猛烈反击。双方在戈拉日代市的战斗最为激烈。

戈拉日代是波黑东部的一个穆斯林飞地,有居民6.5万人,1993年4月被联合国确定为6个“安全区”之一。根据联合国有关决议,“安全区”应为非军事化地区,联合国维和部队有权保护其不受任何一方的武装攻击。但是维和部队的进驻未能使戈拉日代实现非军事化。4月9日,敌对的塞、穆两军司令在维和部队的调停下曾在萨拉热窝机场就停火问题举行会议,但谈判以破裂告终,此后双方战斗更加激烈。

北约为了阻止塞军乘胜进入联合国划定的"安全区",遂以应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请求,保护联合国观察员和促使塞族参加和谈为由,于1994年4月10日和11日动用北约所属的两架美国战斗机,两次袭击了戈拉日代的塞族阵地;15日和16日英国和法国各一架飞机也空袭了塞族阵地。这是北约自成立以来第一次在防区之外进行军事打击。塞军顽强抗击,英法飞机一毁一伤。与此同时,塞族一面在战场上进行一系列更为猛烈的反击,一面宣布中止同维和部队的接触,并扣留了大约200名维和士兵和人员作为人质。后经各方斡旋,塞军按北约要求的期限停止进攻戈拉日代并撤走了重武器,这场空袭与反空袭的斗争始告停息。

第二次空隙。1994年11月塞族军反击穆斯林军队在比哈奇发动攻势获胜,并得到克罗地亚共和国境内的“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军队有力的空中支援。在美国的一再坚持下,北約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后于11月21日、23日和26日先后出动80余架飞机对波黑塞族进行空袭,投下数百吨炸弹,炸毁了克拉伊纳塞族控制区的小型机場、波黑塞族的导弹基地及其他军事补给设施。这是前南危机爆发以来北约“规摸最大的一次空中打击”。波黑塞族领导人愤怒谴责“北约已公然站到穆斯林一边”。塞军一面更加猛烈进攻比哈奇城,一面扣押400多名维和人员作人质。美国在得不到西欧盟国和俄国的支持下,不得不软化对塞族的立场:同意波黑塞族有权与南联盟结成邦联的主张,中断了对塞族的空袭。这样,美国终于放弃了“军事手段先于外交努力”的方针,从而宣告了军事行动的失败。1994年底在美国前统卡特的斡旋下,波黑塞穆两族领导人达成了停火4个月的协议。

1995年早些时候,俄、法国提出南联盟以承认波黑和克罗地亚来换取国际社会取消对其制裁的倡议遭到南联盟的拒绝。

克罗地亚政府1995年1月13日宣布:该政府不再允许联保部队在1995年3月底到期后再执行维和任务,并要联保部队于6月底之前撤离该国。

波黑冲突自停火协议1995年4月底到期后又急剧升级。先是5月初克罗地亚战火重起。克罗地亚政府军大举进攻克拉伊纳塞族控制区,并占领了西斯拉沃尼亚地区。此外,波黑穆、克在波黑中部和北部向波黑塞族发动攻势,与克罗地亚军队的进攻遥相呼应。塞族在波黑北部的唯一战略通道受到严重威胁,在萨拉热窝地区也受到穆斯林咄咄逼人攻势的压力。但波黑塞族在十分不利的军事态势下,仍坚决拒绝5国联络小组于1994年提出的波黑和平方案,而且宣布将于近期内与克罗地亚境内塞族联合,开始实施“统一”的实质性步骤,并在战场上对穆、克发动反攻,特別是加强了对萨拉热窝被联合国划为安全区的炮击。

5月中旬,美国派特使弗雷泽赶南进行新的斡旋。他带来的建议与俄、法的建议大同小异,即南联盟承认波黑的领土完整,作为回报,国际社会暂停对南联盟除石油及钢铁外的商品禁运200天。南联盟拒绝了弗雷泽的建议,要求完全取消经济制裁。这使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十分失望和恼火。此后,美国领导人多次批评联合国总部在空袭塞族问题上“优柔寡断”,明确表示美国将“全力支持”北约对塞族实施空中打击。美国试图通过北约空袭塞族,迫其放弃武力对抗、恢复和谈并接受5国和平方案。

5月24日,驻波黑维和部队向塞族发出最后通牒,令其在25日中午12时以前交回几天前从维和部队监管的武器库中夺走的4门火炮,并于26日中午前将其重武器撤到距萨拉热窝市中心20公里以外的地区。塞族未予理睬。